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铜仁市 >> 玉屏县 >> 田坪镇

田坪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玉屏屏山旅游景区

玉屏屏山旅游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名称:铜仁市玉屏屏山旅游景区  地址:贵州省玉屏县朱家场镇谢桥村  谢桥村地处朱家场镇最南端,距玉屏县约3.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东邻平溪镇安坪村,南接本镇混寨村、平溪镇红花村,西连本镇洪家湾、鱼塘村,北靠本镇茅坡村。

玉屏茶花泉旅游景区

玉屏茶花泉旅游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玉屏茶花泉景区  国家AAA景区  地理位置:玉屏县朱家场镇茅坡村  茶花泉景区距县城8公里,是依托中国油茶之乡的文化品牌和产业优势,利用茅坡多低山缓坡平的丘陵地势、规划建立的一个以生态农业为主导的全新景区。是贵州省100个全市12个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茶花泉景区目前已经拥有油茶基地、茶花园、湿地公园、水库、混寨瀑布、龙泉(天然山泉)等景点,周边还有铁柱山、卧佛山、古樟树群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园区内建有观光步道、文化长廊、景观亭、景区大门和导服中心。纵横交错的园区柏油道路,成为绝佳的山地自行车赛道。今年以来,已举办了多场山地自行车赛事。景区山清水秀、空气新鲜,道路幽静,是广大旅游、度假、骑行、摄影爱好者的必到之地。  据了解,玉屏茶花泉景区已被铜仁市旅发委列入“十一”黄金周期间铜仁旅游线路重点推荐。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景区,进一步提高了玉屏县的旅游品牌形象、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茶花泉”观光旅游。

荔波樟江水上森林

  水上森林属世界级景点,全长600M,分上下两段,清澈的河水从河床的杂木林中穿涌而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冲涮,河床已没有了一粒泥沙,连磐石也被激流磨光了棱角而变得“圆滑”起来,但树木却象多情的汉子,死死扎根在河床妻子的怀抱里,纹丝不动。  --这里的千百株树木,包括珍奇树木数十种,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河床,造就了这幅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水、石、树相偎相依的奇景。   用时参考  1-2小时  交通   小巴:  在荔波汽车站乘坐小巴前往。  自驾:  荔波县——S206——小七孔风景区,约27公里,车程约37分钟。  出租车:  在荔波县乘坐出租车前往。   门票   水上森林不需要单独买票,在荔波樟江门票的价格里。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玉屏镇漳江东路33号  

玉屏钟鼓楼

  地址: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县城中心十字街处  位于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县城中心十字街。该楼始建于明代永乐(1403-1424)年间,清代顺治庚寅、康熙辛未两次进行维修,它是侗族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钟鼓楼,又名谯楼、南明楼,楼高21米,共3层,重檐翘角,琉璃瓦面,赤褐油漆壁、柱,五角攒尖顶。每层外部塑翼角四只,均系龙凤、鳌鱼形象。各层翘角尾部悬吊铜铃,风吹即发出悦耳之声。楼内门窗、围栏、挑枋、照面和扶手,都雕有龙凤花鸟,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登上三楼,极目四望,巍巍崇山,滔滔舞水,交相辉映,玉屏侗乡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第五师长征途经玉屏时,曾在此楼向各族群众宣传长征宗旨。解放后,人民政府曾多次维修。“0”期间被毁。现已重新修复,更为壮观。  信息来源:铜仁市人民政府网  信息来源:铜仁市人民政府网

朱家场农业生态园

  朱家场农业生态园

铁柱山

  铁柱山

红军遗址

红军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遗址  红军遗址,这里原是江西会馆,1936年1月8日,红二六军团从湘鄂边至康东北长征经过这里,二军团直属队和五师就驻扎在朱家场街上,六师驻扎在一山之隔的前光屯,当时叫覃王屯,贺龙、任弼时等军团-就住在这座会馆里,这座会馆就成了当时的临时指挥中心。红军在这里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只是惩毙了大地主郑尔昌和他的任朱家场伪区长的儿子郑道生。红军走后留下了少数伤员,其中两位不幸遇害。现改为朱家场中心小学,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内还有颇为壮观的樟树群,共有高大的古香樟十五株,而且排列整齐,树龄在百年以上,大家试试,要几个人牵起手才能抱住,另外还有近二十株较小的香樟树。

许升墓

许升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许升墓

屏山公园

  景区位于玉屏县城舞阳河北岸,占地面积2000亩。景区依托舞阳河和屏山森林公园修建而成、以舞阳河、森林公园观光体验、侗族特色建筑观赏为主要特色。目前,景区各类旅游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景区森林公园里的箫笛雕塑、鼓楼、观景亭台以及横跨舞阳河的风雨桥已修建完成,设有舞阳河游船体验、垂钓、登山等旅游项目。  景区地址: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镇  营业时间:9:00——18:00  景区亮点:舞阳河、森林公园观光体验、侗族风雨桥观赏  预定限制,免票政策,优惠政策,温馨提示:景区目前免费向游客开放。

白水洞瀑布

  白水洞瀑布

玉屏舞阳河国家湿地公园

玉屏舞阳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玉屏舞阳河国家湿地公园

飞凤桥

  飞凤桥

大龙工业开发园景区

  大龙工业开发园景区

印山书院

  初称玉屏书院,位于城中印山。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光绪二十一年(1895)贵州省学政严修于玉屏视学时,将玉屏书院易名为印山书院,并亲题“印山书院”匾额。书院坐南向北,由东、西两个四合院组成,占地面积1620平方米,建筑面积678平方米。东西两个四合院均由前厅、东西两厢、正厅组成,前檐均带廊,过厅、正厅明间均开隔扇门,次间均将槛窗,抬梁、穿斗混合式硬山顶小青瓦屋面。高封火墙围护,为县属生员“敬德修业,以应科举”之所,历来为玉屏学府驻所,是省内至今尚存完好的古书院。2006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樟群

  古樟群

小穿洞瀑布群

  小穿洞瀑布群

玉屏萧笛

  牋牋玉屏萧笛为“贵州三宝”之一,创始于明万历年间,因其音色优美圆滑,做工精湛细腻而获1886年伦敦国际博览会银奖,1923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贵阳)   贵州特产—玉屏箫笛,蜚声海内外,是与茅台酒齐名的“贵州三宝”之一。玉屏箫笛,音韵清越,工艺精巧,是民族乐器中的精品,是玉屏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融合的结晶。许多箫笛艺人都为它的发展作出过贡献。玉屏箫笛的制作,要经过制坯、雕刻、成品三个流程,七十多道工序。品种由一箫一笛,已发展为七箫十二笛一百多个花色品种    特产文化:玉屏箫笛,名扬海内外。相传早在公元一世纪时古玉屏的所在地五溪,就有箫笛流传。玉屏箫笛始制于明永乐年间,在中国乐器中独树一帜。1913年在英国伦敦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获得银质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办的太平洋博览会上,获金质奖。它是中国最先获国际大奖的民族民间乐器之一。玉屏箫笛,雅俗共赏。明、清两朝被列为贡品,深受皇室垂青。而在民间,知音、朋友之间往往将它作为珍品互赠。玉屏箫笛上雕刻的龙凤图案,据说就是取材于萧史弄玉吹箫引凤的爱情神话故事。   相传三百年前,玉屏有一个姓郑的人,在一次赶场时候认识了一个自称"鹿皮大仙"的道人,他们两人一见如故,情趣也十分相投,送结成为知己。道人时常在山上徘徊低吟,诉说他对当朝的不满。有一天他从山上采来一根竹子,将它制成箫吹奏起来,引起知交的共鸣。不久道人要远游他乡,便把制作箫笛的技艺传给了这位姓郑的朋友。从那以后,郑家就开始自制自销箫笛。可能这就是诗句"仙到玉屏留古调"的出处了。    制作工艺:玉屏箫笛从选料到制作十分讲究。它是用当地一种特有的长在阴山溪旁少见阳光的水竹制作的。这种竹节长、肉厚,通根基本一致,只有人的拇指粗细。砍竹的时间很讲究,一般是立冬后两个月为好。因为这时的竹含水和糖分少,做出的箫笛不易开裂和霉变。   制作要求更是严格,从伐竹到制成有几十道工序。最后在箫笛表面刻以诗画。管身的古铜色彩刻上各种图案、诗词更显得古朴典雅。玉屏箫笛中尤以"龙凤屏箫"最受欢迎。它是雌雄成对的策管。雄的略粗,雌的稍细。吹奏起来雄箫音浑厚洪亮;雌箫又音色圆润含蓄而隽永。雌雄合奏,好似一对情侣在合唱,是那样的协调和谐,娓娓动听。"

玉屏茶油

  玉屏茶油是贵州铜仁玉屏侗族自治县的特产。   玉屏茶油产地范围为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镇、大龙镇、田坪镇、朱家场镇、新店乡、亚鱼乡共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玉屏社饭

  玉屏社饭   原料:糯米300克,大米200克,熟腊肉150克,青蒿菜200克,苦蒜(野葱)150克。   调料:茶油、盐、味精等适量。   制作方法:蒸。腊肉切成小丁,苦蒜去根须切成短节,蒿菜洗净(只用嫩叶),切成短节,揉出苦水剂干水分。入锅用茶油炒至蒿菜转黄去除苦水待用。糯米、大米淘洗干净,糯米用水浸泡;大米先放入沸水锅中稍煮片刻捞出,滤去米汤;糯米滤去水分后与煮过的大米混合一起,放入腊肉丁、苦蒜、蒿菜、盐、味精拌匀,放入甑内,用大火蒸熟即成。   风味特色:青蒿野葱味馨香,腊肉香味浓郁,米饭油而不腻,流行于铜仁地   技术要领:蒿菜只用嫩叶,必须揉出苦汁,茶油不能多放。如没有茶油也可改用菜油。

侗乡荤油茶

  贵州的许多民族,皆有食用油茶的习惯,在众多的油茶中,黔东南州的侗乡油茶独树一帜,它融入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民族习俗,特色鲜明。黎平县的侗族同胞几乎天天早上都要吃一碗油茶。每逢红白喜事或节日庆典,宾客到来时,侗家人必以油茶盛情招待。    侗乡油茶的种类很多,按红白喜事分为“生日茶”、“婚嫁茶”、“敬老茶”、“庆贺茶”、“分忧茶”;按食用时间分,有早上的“早晨茶”、中午的“半日茶”、下午“夜背茶”、和晚上的“夜头茶”;按原料分为“粑粑茶”、“糯饭茶”、“米花茶”、“苦笋茶”、“黄豆茶”、“花生茶”、“包谷茶”、“肉丝茶”、“肠子茶”等。其中肠子茶又分为鸡肠、鸭肠、猪肠等。本品所用的野茶叶,俗名母猪藤,多年生草木植物,味苦涩,是民间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去肿、补气助食、提神醒酒等作用。    原料:糯米、大米、野茶叶、茶油、酥黄豆、酥花、精盐、酱油、葱花、姜米等适量。    制作方法:    1、取糯米1千克浸泡淘洗,蒸熟,舂成茸状为糍粑,晾干后切成薄片即为糍粑片。    2、取糯米1千克,蒸熟后晾干成阴米,放入茶油锅,炒炸为金黄色的米花。    3、大米1千克,磨成浆蒸成粉皮,晾干后切成3×0.6×0.3厘米的薄片,用茶油炸成淡黄色。    4、锅内放少许茶油烧热,放入茶叶,煸炒后冲入清水,烧沸为紫黑色的茶水。    5、取碗放糍粑片、米花、粉皮、酥黄豆、酥花生,冲入沸茶水,再放精盐、酱油、葱花、姜末即成。    制作关键:    1、米花与汉族米花类似,但有区别,侗米花没有透心,只酥透2/3,既脆又香。    2、逢年过节或宴贵宾,油茶内加1小汤匙肠臊,侗语称“杰骞”,意为肠子。茶,制肠臊可用鸡、鸭、猪肠,洗净切成节筒状,用茶油、精盐、煳辣椒面、肠子炒至刚熟即可。    3、各地加工方法大同小异,配料的品种数量有多有少,还有的用菜籽油、猪油、肉丝、肉汤、炒米花、茶叶、野茶的一种或多种配佐。    特点:酥、脆、香、糊、涩、咸众味共生,感觉滋味特别有天地,加上主人热情客道,更是回味无穷。长期食用油茶,可以顺气舒脾,提神益身,帮助消化,增强食欲。   

玉屏板栗

  玉屏板栗   玉屏板栗果大皮薄,栗果营养丰富,肉质细腻,味道甜美,无论鲜食、炒食、煮食、烹调菜肴和制糕点,都甜美可口。素以果粒大、皮壳薄、色泽褐红光洁,肉色黄亮味甘美而著称。属贵州省名、特、优产品。营养成分丰富,其中蛋白质与面粉近似而比白薯高1倍以上,脂肪高于大米、面粉的2倍,氨基酸含量比玉米、面粉、大米高1.5倍,维生素C比苹果、梨、桃等水果高5~10倍,并且还含有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元素,其产热量与大米、面粉等粮食相近,且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粉质细腻、香糯可口,风味极佳。有补肾益气、治腰脚无力和内寒腹泄、活血化淤等医疗保健功效。

侗族腌酸菜

  侗族腌酸菜   侗族的腌酸制品中有代表性的腌鱼和腌肉。腌鱼时将鱼剖开,去内脏,抹上一层食盐,渍过三四天,用糯米饭,辣椒粉,姜末、花椒、蒜泥、料酒、食碱加水拌成糟料,填充鱼腹,然后一层鱼、一层糟料,堆放在腌桶内,上盖芭蕉叶或棕叶,四周用禾草密封,剩余的糟料装袋亦压在上面,桶上灌以清水,使之隔绝空气。一般40天以后即可食。腌制时间越长,味道也越好。经腌制鱼肉中的细菌已被杀灭,故取出即可食。腌鱼肉质红润松软,味道卤酸香,腌酸肉的制法相同。

玉屏油茶籽油

  玉屏油茶籽油是贵州省铜仁市玉屏的特产。玉屏县油茶籽油为上等食用油,其色味清香,胆固醇含量低,营养丰富。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油料木本树种,属于四季常绿阔叶小乔木,成年树高3米左右,树龄可达400年至500年,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以油茶为原料的产品有茶油、茶枯、茶壳、茶树秆、茶根等。茶油是一种纯天然绿色有机保健食用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茶油中含有饱和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铁、锌、钙等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抑制甘油三脂的升高。   玉屏油茶生产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油茶生产发展迅猛,1958年,油茶产籽创造了历史记录,产量高达195万公斤,为国家提供了40万公斤茶油,居全国1100个县级油茶县产量的第二位。玉屏因而获时任国务院总理1提名,授予“油茶之乡”美誉。2001年,国家林业局再次授予玉屏“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目前,全县油茶仔产量为1500吨,拥有大龙健康油脂有限公司、康惠健康植物油厂等11家茶油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1000吨,销售总值达1200万元,创利税收300多万元。茶油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盘子粉

  盘子粉--铜仁独特的粉文化   盘子粉,在侗乡玉屏,做此粉用的器皿,是用铁皮做成形似盘子的模子,因而做出的粉就称为盘子粉。盘子粉色白透明,细腻柔软。盘子粉可热吃,也可凉吃。热吃时,将切好的粉条,放入沸水锅中烫热,加入不同的汤和佐料,如汤牛肉粉、肉末粉、脆哨粉、三鲜粉等等;凉吃时,依其口味配以红油、酸菜、豆芽、折耳根、蒜汁、姜、葱、醋等各种佐料,其味香醇,风味独特。

郭家湾贡米

  郭家湾贡米是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亚鱼乡郭家湾村的特产。郭家湾村出产的大米口感清香、色若润玉、营养丰富,早在乾隆年间就被钦定为贡米,迄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   郭家湾贡米产于玉屏县亚鱼郭家湾村,该村阳光充裕,通风良好,气候适宜,加上特有的地质土壤,产出的大米颗粒硕大,做出来的米饭芳香四溢,独有一种味道,清代时曾进贡朝廷,乾隆皇帝大加赞赏,特赐“贡米”,要求年年进贡,亚鱼乡也因此被称为“贡米之乡”。郭家湾贡米在周边铜仁、万山、以及湖南周边的怀化、芷江、新晃等城市都非常有名气,许多市民指名要买郭家湾贡米。现市场销路一直很好,远销湖南、贵州周边县(市)等地。2006年在第二届梵净山稻香节上,郭家湾贡米荣获“优质稻米”两个一等奖。   

侗乡油茶

  侗乡油茶   侗乡油茶,又名罐罐茶,是玉屏侗族特有的风味小吃,制作过程很复杂,原料为茶油、茶叶、灰碱粑、炒米、辣椒、以及各种香料,香辣可口,曾有歌为证,“同志哥,请来侗乡吃油茶!”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位于贵州省东部的玉屏侗族自治县,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是湘黔两省交界之地。长期以来,油茶一直是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玉屏侗族自治县立足于资源优势,逐步走出了一条发展油茶、板栗等特色经济林的产业化之路。在主产乡镇,人工栽培的寿命在100年以上的油茶古树还常能见到,而20—50年生的中壮年油茶林依然是当今玉屏油茶的“主力军”。1958年,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生产表彰大会上,玉屏油茶曾获得1总理亲笔题词的“油茶之乡”奖旗一面,进而,极大地鼓舞了全县人民发展油茶生产的信心和热情。目前,玉屏油茶主要分布于舞阳河两岸的田坪镇、大龙镇、朱家场镇、平溪镇和新店乡5个乡镇,品种以普通油茶为主,根据成熟期又可分为“寒露子”、“霜降子”、“立冬子”等几个农家品种。          长期以来,贵州农学院、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以及铜仁地区有关科研单位在玉屏开展油茶丰产栽培和良种选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对提高玉屏油茶良种化栽培与生产管理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建国初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玉屏油茶的黄金时期,当时,全县油茶面积超过1.2万公顷,年产茶籽近3000吨。现状,全县现在油茶面积0.9万公顷,茶籽年总产量达1600吨,居贵州省铜仁地区第一位;在大龙、朱家场等油茶专业乡、村,人均面积可达2亩之多,人均油茶纯收入190多元,占年总收入的11%左右。目前,全县现有加工和销售企业11家,其中国有1家,乡企、民营10家,年加工能力(茶油1000吨),销售总产值1200万元,创利税300多万元,全县从事油茶加工与销售的人员亦达300余人。为了提高油茶及其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加油茶经营收入,玉屏油茶加工业亦应运而生,而且还经历了从简单的人工原始压榨到现代化的流水线作业的过程。玉屏林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玉屏油茶加工行业的骨干企业,该公司产品“林大牌精炼茶油”是使用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经过重力压榨并反复过滤得来。该品牌茶油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进而有效地保证了“茶油纯天然”的价值。“林大牌”精炼茶油除主销本省和湖南、广东等地之外,还远销香港及东南亚国家。

侗乡腌鱼

  产地:中国贵州玉屏。   工艺:它用鲜鱼盐腌,用腌汁拌糯米饭调制成腌精,填到鱼腹中去,或者用它涂沫鱼身,然后放入密封容器内100天即是上好的佳品,无论是生煎炒煮,尝起来浓香清爽,鲜嫩可口,其味妙不可言。

玉屏黄桃

  玉屏黄桃是贵州铜仁玉屏侗族自治县的特产。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玉屏黄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玉府呈〔2017〕19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玉屏黄桃生产技术规程》   (草案)

玉屏无核糯柿

  玉屏无核糯柿,软绵带糯,清甜可口,营养丰富,舒胃名目,是迎宾宴客、走亲访友的佳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玉屏甜酒

  甜酒的制作   主料:   糯米(也可以是包谷、麦子,小米等)   辅料:   酒曲(玉屏的酒曲有劲到)   泉水(最好是山里的水)   1、主料糯米泡2个小时以上   2、上锅蒸40-50分钟   3、蒸好的主料糯米晾到30度左右(簸箕筛子中)   4、簸箕筛子中,主料糯米加适当的酒曲搅匀,如此反复……   5、把拌匀的主料放到天锅里(铁制最好)最上面要压实,用塑料袋包上,盖上可使之温暖的东西(如布、蓑衣等)6   6、三至四天后洞中溢满酒汁就可以了   7、成品(把成品放到坛子里,可以放半年呢)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田坪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新街社区

----

迷路村

----

庆寨村

----

黄母冲村

----

玉露村

----

田冲村

----

塘合村

----

白果村

----

罗家寨村

----

长岭村

----

马溪村

----

马家屯村

----

岩屋口村

----

彰坪村

----

长冲垅村

----

江口村

----

五里桥村

----

田坪村

----

新华村

----

南门村

----

金竹村

----

田坪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