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石阡苔茶 | 石阡苔茶是中国贵州省石阡县当地各族茶农长期栽培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母树属古茶树系列。 石阡县位于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气候温润,境内与周边皆无大规模工业污染源,保留了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石阡苔茶就是在这样一种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在石阡悠久的饮茶文化中培育而成。 特性:石阡苔茶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都比外地品种要胜几筹,而且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鲜活匀整。经农业部检验,该茶致病菌卫生指标、重金属及农残含量,均低于欧盟、日本的标准,芳香物质含量丰富,而且含锌、硒、钾等有益物质。 现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苔茶之乡”称号。国内省内金奖拿到手软,美舆度极高,成反比的是,市场知名度极低.目前石阡县茶园种植面积已达15.8万亩,计划于2011年扩大至30万亩 石阡苔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贵州省石阡县现辖行政区域。 所在地域: 贵州 申请人: 石阡县茶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石阡苔茶地域保护范围为:龙塘镇、龙井乡、白沙镇、聚凤乡、本庄镇、河坝乡、大沙坝乡、坪地场乡、花桥镇、石固乡、青阳乡、五德镇、枫香乡、坪山乡、中坝镇、甘溪乡、国荣乡、汤山镇等18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4′55″-108°33′47″,北纬27°17′5″-27°42′50″,区域面积2173平方公里。石阡苔茶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量达8768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观特征:扁形绿茶,外形自然芽状、稍扁、有毫,绿润,匀整,汤色黄绿、明亮,清香,滋味鲜爽,叶底完整、嫩匀。 内在品质指标:根据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分析,石阡苔茶营养丰富,其中茶多酚20-26%,咖啡碱4.5-6.0%,茶氨酸2.0-2.5(g/100g),谷氨酸0.28-0.40(g/100g),酪氨酸0.05-0.10(g/100g),精氨酸0.18-0.3(g/100g)、天冬酰胺0.5-1.0(g/100g)等。 石阡苔茶生产严格按照贵州省茶叶标准技术规程及石阡县茶叶综合标准体系的规定进行生产。下一篇:泉都碧龙茶 |
沿河沙子空心李 | 沙子空心李因果肉与核分离而得名,产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以南庄、永红两村为佳,是区域性特色水果。果色青灰鲜艳,果肉脆嫩,酸甜适度,营养丰富,芳香可口。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沙子空心李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据沿河县志记载,沙子空心李从1858年起在沙子镇沙坝村一带开始栽种。因产地群山环抱、溪水纵横、绿山碧水、低山、低中山、槽坝交错并存,森林覆盖率达36%,形成了雨热同期,光温同步,昼夜温差大和小气候明显的气候特点。产区内无任何工业企业,无化工污染,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给沙子空心李的生长造就了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 营养价值 .沙子空心李果实呈扁圆形,一般在七月下旬成熟,成熟的空心李外表披上银灰色的白腊质保护层。.沙子空心李平均果重43.4克,最大在54.5克,成熟时果皮呈黄绿色,皮脆而芳香,特别是横竖的果实核仁分离,亦称“空心果”。空心李肉质紧脆,酸甜适度,品质上乘,营养丰富。据分析化验,每100克果肉含蛋白质0.2~0.5克,脂肪0.2~0.7克,碳水化合物6.6~14.9克,钙17~20毫克,磷20~30毫克,铁1.8毫克,胡萝卜素0.07~0.11毫克,核黄素0.02~0.08克,尼克酸0.3~0.4毫克,抗坏血酸1~24毫克,具有“清热解暑、健脾开胃、养颜益寿”等功效。 沙子空心李栽培历史悠久,具有生长快,发枝力强,结果早,盛产期长的特性,果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酸甜适度,脆嫩香酥,为李果中之佳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理志》载:“沙子空心李为蔷薇科李属,产于沙子镇,移栽异地而果品变劣,是区域性特色优质水果。属小乔木,3~4年始果,7~8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25~30年,寿命50~55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花芽萌发,3月上旬至中下旬叶芽萌发,4月上中旬始花,5月上中旬结果,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实成熟。果品感官特色:呈圆形,果实表面具有一层特有的银灰色腊质保护层;离核,果肉黄白色,硬度适中、脆嫩、汁多爽口、清香浓甜。果实有皮薄肉脆、酸甜适度的特点,且具有开脾健胃、滋润肌肤的保健效果,果品主要用于鲜食,品位独特,无论吃多少,都不会出现腹泻现象,为李果中之佳品, 被誉为“人间仙果,李中茅台”。 200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沙子空心李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6年第95号公告)。由于沙子空心李品质优良,产品大多数销往外地,县内市场少有踪影,市场营销空前活跃,供不应求。 沙子空心李品质优良,在周边地区及省内没有竟争对手;国内其他地区李子品种虽多,主要有美人李、红心李、金塘李、青宵李、南华李等,重点分布在浙江、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但口感没有沿河空心李好。国际上李树栽培主要是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美国等少数国家,产品主要是李干,李干在欧美国家十分风行。沙子空心李既能鲜食,又是果干、蜜饯、果汁、果酱、罐头的上等原料,适合各种人群消费。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沙子空心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7月12日起对沙子空心李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沙子空心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0《关于界定沙子空心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沿府函[2005]6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中界乡等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下一篇:土家族麻糖酒 |
梵净山翠峰茶 | 梵净山翠峰茶,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所产茶叶品种之一。因主产.于该县境内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而得名。产品原料采自梵净山800—1300米海拔高度的福鼎大白茶群体品系茶园,产品具有“色泽嫩绿鲜润、匀整、洁净;清香持久,栗香显露;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清澈;芽叶完整细嫩、匀齐、嫩绿明亮”的特点,赢得业内专家一致好评和消费者喜爱。2005年获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梵净山翠峰茶产自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区.。梵净山方圆百平方公里,是地球同纬度上生物资源最丰富和保存得最完好的绿色宝库,被联合国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印江县位于梵净山西麓,全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暖湿同季,雨热同期,县境内降雨丰沛,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8℃,年日照时间长达1296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日照率在35%以下,常出现多云间晴或阴天天气,云雾多,光照柔和,多漫射光,既无高温热害,也无冻害严寒,这使得喜荫的茶树更能有效地利用蓝紫光和紫外线,增强光合作用,促进茶叶新稍积累氨基酸、咖啡碱和芳香物质等有效成分,提高成品茶香气、滋味,增进茶叶内在质量。县境主要土壤种类为黄壤,黄棕壤,红壤和紫色土壤等,呈酸性,PH值均在4.5—6之间,具有熟化性快,肥力适中,保水、保肥、透气等特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独特的自然因素造就了梵净山翠峰茶特有的品质。 印江县种茶历史悠久,历来盛产名茶。据明朝《明实录》记载:“思州方物茶为上”。明代的印江县永义乡团龙村系朗西蛮夷长官司所辖,隶思州。深居梵净山间的永义乡团龙村所产生的团龙茶最早可追溯到11世纪,在1411年(明永乐九年)就进贡皇家,被赐封为贡茶。21世纪初,永义乡团龙村仍有15世纪种植的老茶树30多棵,其中最大的一棵据专家考证是中国最大的、生长较好的茶树,被誉为“中国茶树王”。 印江县茶叶大面积规范种植发展开始于1987年,该县将茶产业列入“支柱产业”大力发展,2003年,利用退耕还林掀起发展0,使全县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全县再次掀起新一轮茶产业建设0,根据生态、气候、区域、茶叶品质和魅力、茶文化等优势因素决定实施名茶战略,全县茶产业得到了快速稳步发展,建成了印江梵净山优质绿茶基地,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市场、品牌、茶文化为一体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格局。到2010年,已经成为贵州省的茶叶主产县,有绿茶基地2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8.5万余亩,获有机认证茶园2000亩,无公害认证茶园44800亩。全县种茶农户3.8万余户,生产加工企业3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地级龙头企业4家,获食品安全生产许可QS认证4家,具有出口经营权2家,获ISO9000体系认证1家,GAP认证1家;建有茶叶交易市场1个,茶青交易市场17个;5万吨茶叶精制加工厂建设全面启动;2011年全县茶叶总产量2500余吨,产值达到3.3余亿元。并开发有“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翠芽”、“梵净山贡茶”、“梵净山雪峰”、“梵净山佛光茶”等系列名优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梵净山翠峰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审查合格,批准自即日起对梵净山翠峰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5年第175号。. 保护范围 梵净山翠峰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0《关于申请给予“梵净山翠峰茶”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函》(印府函[2004]2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洋溪镇、杨柳乡、缠溪镇、罗场乡、朗溪镇、合水镇、永义乡、木黄镇、新业乡、天堂镇、刀坝乡、杉树乡、板溪镇、沙子波镇、中坝乡、新寨乡、峨岭镇等17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下一篇:红军鞋 |
玉屏萧笛 | 牋牋玉屏萧笛为“贵州三宝”之一,创始于明万历年间,因其音色优美圆滑,做工精湛细腻而获1886年伦敦国际博览会银奖,1923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贵阳) 贵州特产—玉屏箫笛,蜚声海内外,是与茅台酒齐名的“贵州三宝”之一。玉屏箫笛,音韵清越,工艺精巧,是民族乐器中的精品,是玉屏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融合的结晶。许多箫笛艺人都为它的发展作出过贡献。玉屏箫笛的制作,要经过制坯、雕刻、成品三个流程,七十多道工序。品种由一箫一笛,已发展为七箫十二笛一百多个花色品种 特产文化:玉屏箫笛,名扬海内外。相传早在公元一世纪时古玉屏的所在地五溪,就有箫笛流传。玉屏箫笛始制于明永乐年间,在中国乐器中独树一帜。1913年在英国伦敦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获得银质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办的太平洋博览会上,获金质奖。它是中国最先获国际大奖的民族民间乐器之一。玉屏箫笛,雅俗共赏。明、清两朝被列为贡品,深受皇室垂青。而在民间,知音、朋友之间往往将它作为珍品互赠。玉屏箫笛上雕刻的龙凤图案,据说就是取材于萧史弄玉吹箫引凤的爱情神话故事。 相传三百年前,玉屏有一个姓郑的人,在一次赶场时候认识了一个自称"鹿皮大仙"的道人,他们两人一见如故,情趣也十分相投,送结成为知己。道人时常在山上徘徊低吟,诉说他对当朝的不满。有一天他从山上采来一根竹子,将它制成箫吹奏起来,引起知交的共鸣。不久道人要远游他乡,便把制作箫笛的技艺传给了这位姓郑的朋友。从那以后,郑家就开始自制自销箫笛。可能这就是诗句"仙到玉屏留古调"的出处了。 制作工艺:玉屏箫笛从选料到制作十分讲究。它是用当地一种特有的长在阴山溪旁少见阳光的水竹制作的。这种竹节长、肉厚,通根基本一致,只有人的拇指粗细。砍竹的时间很讲究,一般是立冬后两个月为好。因为这时的竹含水和糖分少,做出的箫笛不易开裂和霉变。 制作要求更是严格,从伐竹到制成有几十道工序。最后在箫笛表面刻以诗画。管身的古铜色彩刻上各种图案、诗词更显得古朴典雅。玉屏箫笛中尤以"龙凤屏箫"最受欢迎。它是雌雄成对的策管。雄的略粗,雌的稍细。吹奏起来雄箫音浑厚洪亮;雌箫又音色圆润含蓄而隽永。雌雄合奏,好似一对情侣在合唱,是那样的协调和谐,娓娓动听。"下一篇:盘子粉 |
江口萝卜猪 | 江口萝卜猪是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的特产。“江口萝卜猪”的发展历经数百年,所产萝卜猪皮薄、肉嫩、味美而远近闻名,因其形状像萝卜,长不大,称为萝卜猪。江口萝卜猪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江口萝卜猪又叫“钻子头”。该品种是江口县人民在长期的放牧饲养过程中,通过人工选育选配和自然选择形成的特有品种。具有体型矮小、耐粗饲、抗逆性强等特点。萝卜猪肉因皮薄骨细,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无论从体型还是肉质或口感上均与白萝卜十分相似而得名。萝卜猪主产于梵净山下的江口县桃映乡、坝盘乡等乡镇,所以又叫梵净山萝卜猪。 江口县萝卜猪的发展历经数百年,文字记录最早见于1959年。1983年列入《贵州省品种志》、《贵州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3年列入《中国家畜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堪称全省地方优质肉猪,深受消费者青睐。 江口县萝卜猪体型较小,头大小适中,嘴较长而尖,当地群众称为“钻子头”,额部有2~3条横行皱纹,耳大小适中下垂,背腰平直而稍窄,臀部倾斜,大腿瘦削,腹部容积大但不过于下垂,四肢短而纤细、结实,肢势良好,后肢略高于前肢。成年公猪体重为81.5千克,母猪体重为44.1千克。经产母猪窝产仔为6~7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40千克,屠宰率为65.2%,膘厚3.4厘米,眼肌面积12.7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5.3%。 目前,江口县萝卜猪存、出栏量均突破10万头大关。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江口萝卜猪”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江口萝卜猪 江口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11000224 猪肉下一篇:藤茶 |
梵净山茶 | 大枣是灵宝的特产之一,早在唐代已有栽植。1914年曾作为河南省名产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展出。1998年,全市大枣栽植面积4.5万亩,年产量达500万公斤。灵宝大枣品质极佳,具有色艳果大,肉厚核小,味鲜香甜的优良特性。鲜果最大的个重30克左右,平均个重18-20克,制成干枣后富有弹性,适于长途运输。灵宝大枣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营养价值很高;其味甘性温,益肝补脾,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下一篇:灵宝线椒 |
思南黄牛 | 地域范围 思南黄牛分布于贵州省绥阳、湄潭、凤冈、余庆、遵义、瓮安、玉屏、铜仁、印江、江口、松桃及万山等12个县和特区。 特定品质 思南黄牛头长中等。“倒八字角”为主要角型,角色有黑、灰黑、乳黄、乳白等十余种。公牛肩峰肥厚,高出背线6~8厘米。体躯粗短,胸较宽,结构紧凑。尻斜,后肢飞节间距离较狭。蹄形端正,黑色蹄为多,蹄质坚韧,蹄壳结实,耐磨、耐湿、再生力强,适于在石岩裸露和水土流失的山地放牧和耕作,为外来牛种所不及。毛色较杂,黄色毛占70%以上,次为黑色占13%,余为棕、黑褐、草白等色。 下一篇:思南塘头斗笠 |
德江天麻 | 德江天麻,中药材,贵州省德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特点是:种植历史悠久,产品个大、肥厚、质坚实,含天麻素0.36%,比中国药典规定含量高0.13%。利用开发的天麻酒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德江天麻产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阶梯状斜缓坡上,武陵山系与娄山山系交界处。西部最高点海拔1534米,东部最低点海拔320米,相对高差1214米,立体构造突出。气候温和,光、热、雨同期,雨量充沛。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德江天麻形成了独特品质。. 品质特点 德江天麻个大、肥厚、质坚实,天麻素含量高、重金属含量极微、无农药残留 图1 德江天麻鲜品 .、无污染、食用安全等特点使德江天麻具有独特的品质和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经贵州省中医研究所化验、检测,德江天麻含天麻素0.36%,比中国药典规定含量高0.13%,维生素C的含量4.4毫克/克,14种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为3%。. 德江天麻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以盛产天麻著称,德江天麻久负盛 图2 德江天麻产品 .名。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依靠采挖野生天麻供应市场。由于过度采挖,到20世纪70年代初,野生天麻几乎断绝。此后,当地组织力量进行种植技术攻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曾经昙花一现。当时,全县20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栽种天麻,其中,长丰、高山一带天麻资源蕴藏量大,种植农户多,是德江天麻主产区。该县酒厂自主研制的“力士”、“神王”牌天麻保健酒,畅销内地,还远销港、澳、台。产品曾被中国保健酒协会授予“金鹤奖”,还在美国洛杉矶博览会上获“皇后金杯奖”。 但因种种原因,德江天麻好景不长。因天麻酒厂的经营不善,德江天麻产业链迅速断裂。很多农民含泪断种弃栽。 1993年,德江天麻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种植技术获得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天麻产量。 21世纪初,为了推动天麻产业的发展,德江县确立了“科技兴麻”战略,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在高山洞湾、高山桥、沙溪等地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仿野生栽培示范场,进一步提高了德江天麻质量。不断巩固基地建设,扩大天麻栽培面积,增强天麻生产能力。 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全县商品麻栽培面积已达20余万平方米,年产干麻20多万公斤,产值近5000万元。在贵州大学、温州大学协助下,德江天麻在深加工上也取得了突破,成功研制出“天麻多糖口服液”。山东一客商收购了县酒厂,重组成立了贵州酒圣酒业公司,该公司在历经多年艰难闯荡后,又开始生产天麻保健酒。. 截至2011年,德江天麻研发龙头企业3家,注册天麻产品品牌商标4个,年精、深加工天麻600余万斤,产值可达5000余万元,实现税收200余万元,惠及群众3万余人。.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7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德江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5月29日起对德江天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81号)。. 保护范围 德江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贵州省德江县《关于划定德江天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区的函》(德府函[2006]8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贵州省德江县高山乡、沙溪乡、泉口乡、长丰乡、楠杆乡、平原乡、堰塘乡、合兴乡、复兴乡、煎茶镇、枫香溪镇等11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下一篇:德江猕猴桃 |
铜仁红薯粉丝 | 铜仁红薯粉丝生产加工历史悠久,品牌知名度较高,产品以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境内17乡镇所产优质红薯和地下100米以下优质泉水为原料,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精心加工而成。具有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丝条粗细均匀、呈半透明状态、无并条碎条、手感柔韧、弹性良好等特点。 铜仁红薯粉丝生产加工历史悠久,品牌知名度较高,产品以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境内17乡镇所产优质红薯和地下100米以下优质泉水为原料,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精心加工而成。具有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丝条粗细均匀、呈半透明状态、无并条碎条、手感柔韧、弹性良好、水分≤15%、淀粉≥75%、灰分≤0.5%、熟断条率≤10%、耐煮时间≥15分钟等特点。 2010年,由碧江区质监局向碧江区政府提出申报铜仁红薯粉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报告,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立即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拟定申报方案、下拔专项经费、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在政府及其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质监部门全面负责、精心安排,农牧科技等部门通力合作,广泛收集整理资料,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较快地完成了初步申报材料,今年1月得到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受理。铜仁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将推动铜仁红薯粉丝品牌建设,为做大做强该产业、获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贵州省铜仁市河西街道办事处、环北街道办事处、市中街道办事处、灯塔街道办事处、云场坪镇、川硐镇、坝黄镇、茶店镇、桐木坪乡、鱼塘侗族苗族乡、和平土家族乡、滑石侗族苗族乡、漾头镇、大平侗族乡、瓦屋侗族乡、六龙山土家族乡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铜仁红薯粉丝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辅料要求 1.酿造用水:产地范围内地下水,水质符合饮用水相关规定。 2.红薯:产地范围内高淀粉的加工用薯,鲜薯淀粉含量大于20%。 二、生产工艺流程 1.传统工艺:粉碎→过滤→沉淀→打芡调浆→漏粉和熟化→搓粉→晒丝。 2.生产操作要点: (1)粉碎:2倍水磨细成浆; (2)过滤:采用滤布两次过滤; (3)沉淀:分离淀粉; (4)打芡调浆:打芡比例为1:10,水温95℃至100℃; (5)漏粉和熟化:漏粉温度30℃至40℃,水温≥95℃; (6)搓粉:入自然水中冷却后用竹竿绕成捆捞出。 (7)晒丝:背风向阳处自然干燥,水分含量≤15%。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丝条匀细、纯净光亮,整齐柔韧,透明;久煮不断,韧性好,爽滑耐嚼。 2.理化指标:水分≤15.0%,淀粉≥75.0%,耐煮时间≥15min。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下一篇:铜仁雪枣 |
沿河山羊 | 沿河山羊 沿河山羊是全国闻名的地方优良品种,皮肉兼优。其肉质鲜嫩,膻味轻,营养价值高,干羊肉含蛋白质72.3%,蛋白质含赖氨酸8.7%,谷氨酸16.61%,尤以谷氨酸含量高,有“味精羊肉”之称;板皮张幅适中,质地致密,厚薄均匀,柔润而富有弹性,曾为出口免检商品。 沿河山羊已有2000多年的养殖史。70年代,沿河县被列为全省山羊生产基地县,成为‘贵州山羊’中心产区。目前,该县山羊存栏达30多万只。 沿河山羊以天然放养为主,肉鲜味美,膻味轻,富含赖氨酸和谷氨酸;板皮质地致密,厚薄均匀,张幅适中,皮板柔润,富有弹性而驰名国内外。 据检验,沿河山羊肉含蛋白质72.3%,蛋白质含赖氨酸8.7%,谷氨酸16.61% ,有“味精羊肉”之称;山羊板皮张幅适中,质地致密,厚薄均匀,柔润而富有弹性,曾为出口免检商品。 2013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畜牧产业发展办公室申报的“沿河山羊”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087192。 下一篇:中蜂蜜 |
铜仁珍珠花生 | 珍珠花生 花生各地皆产,但铜仁花生却以其特殊品质而独具魅力,遐迩闻名。铜仁花生为“珍珠豆型”,成熟时,用手握住茎叶一拨,花生果夹全部出土,收获快,产量高,且壳薄、空夹少,果仁饱满,表面光洁,远销全国各地,出口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据科研部门化验,蛋白质含量高达46%,是东北大花生的1.6倍,其花生红衣是降血压的上等良药。该花生可加工成各类花生食品,其中花生油和花生酱油曾获全国食品工业10年成就展“优秀新产品奖”和国家科委“优秀项目奖”。 地域范围 铜仁市是贵州省花生生产主产区,铜仁珍珠花生是贵州省范围内具有地方优势特色的优质农产品。铜仁珍珠花生产于铜仁市所辖的碧江、万山、江口、玉屏、石阡、思南、印江、德江、沿河、松桃10区县169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6'~109°25',北纬27°07'~ 29°05', 东西宽171千米,南北长219千米,保护面积为18003平方千米,—般海拔在300至800米之间,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年总产量3万吨以上。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一)外在感官特征 铜仁珍珠花生是种植在铜仁境内以珍珠豆型为代表的本地花生,荚果外形小,光泽度好,百果重130克,百仁重50克左右,出仁率70%,籽粒形似珍珠,果壳薄,双仁果多。籽粒中小粒整齐饱满,种皮粉红色有光泽,口感柔嫩,细腻,香味浓郁,回味带甜,脆性好,无异味,风味独特。上世纪60-80年代曾作为贵州省的名优产品出口东南亚地区,是贵州省具有地方优势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地方特点突出,是西南区最具声誉的鲜食花生。 (二)内在品质指标 铜仁珍珠花生仁粗蛋白28-32mg/100g、硒(Se)0.02-0.07mg/100g、钾590-640mg/100g、钙20-63mg/100g、锌3.5-3.7mg/100g、钠(Na)1.4-2.6mg/100g。 (三)质量安全规定及要求 质量安全执行以下规定 GB/T18407.1《农产品安全质量》产地环境要求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407.2油料类作物种子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1肥料全理使用准则 通则 GB52T/435贵州省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 干燥后的花生荚果,贮藏在干燥、通风、向阳的仓库内,贮藏时不能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质同仓贮藏,并做好防鼠工作。下一篇:铜仁油炸粑 |
玉屏茶油 | 玉屏茶油是贵州铜仁玉屏侗族自治县的特产。 玉屏茶油产地范围为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镇、大龙镇、田坪镇、朱家场镇、新店乡、亚鱼乡共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下一篇:玉屏油茶籽油 |
石阡豆腐乳 | 石阡豆腐乳 石阡豆腐乳是由邹贤仁于1998年自筹资金创办石阡县万安豆腐乳加工厂。豆腐乳曾获得石阡县演艺大赛“名优小吃”奖,在石阡县首届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展示中被评为:地方特色旅游产品。 产品介绍: 豆腐乳风味独特,携带方便,开瓶即食。万安豆腐乳沿用传统工艺,经科学配方精制而成。由黄豆、辣椒、花椒、白酒、食盐等环保材料加工制作。 作品将石阡温泉的实景以绘画的手法体现,起到怀旧的效果,以突出土特产的一个“土”字;另一方面将石阡县国保古建筑万寿宫以宫墙的形式展示出来,顶部再加上一对石狮子,以突出千年古镇的一个“古”字。 石阡豆腐乳口味纯正,不含任何化学有害物质和防腐剂,天然合成,能满足人们追求又要求口感要求,而且食用方便,易保存,又能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在石阡以“公园县、旅游县、疗养县”向外推荐石阡传统美食的同时,阡府的外观也向世人展示了石阡的骄傲——温泉,全国最大的会馆——万寿宫。下一篇:夷州碧螺春 |
思南花甜粑 | 思南的众多美食中,色、香、味俱全的花甜粑最为独特。其片片如一的花卉图案每每令外地游客惊讶,而在品尝之后,对它香糯绵滑的口感赞赏有加。常常有人百思不得其解:它那工艺独特、镶嵌其中的花卉图案究竟是怎么做成的? 花甜粑的原料是糯米和粳米(大米)。制作时,先将糯米和粳米淘洗并过滤水分,两者混合,用石碓或石磨舂成粉末状的米面。舂碓或推磨富于节奏和美感,却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逢年过节,乌江两岸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舂碓声。 米面制成后,先取其中三分之一,掺水下锅,不断搅拌直至完全熟透,成为“米浆”,这个过程叫做“打浆子”。接下来,将米浆放上案板,与其余的生米面反复揉搓,可谓千回百转,千锤百炼。经过若干回合的揉搓,形成了黏和的面团,进入花甜粑制作的关键阶段——压花。通过一番巧妙的工艺(工艺过程暂且保密),花甜粑基本成型,然后放进蒸锅,柴火蒸熟,花甜粑就做成了,但还不能马上食用,得等其完全冷却,才可享用。整个过程需要40多个小时。 花甜粑的外形平淡无奇,与各地年糕似乎无甚差别。但你只要将条状的花甜粑横向切片,就会惊讶地发现,每一片都是红花绿草,鸟兽虫鱼,而且片片相同,好像克隆的一般,令人称奇。花有牡丹、月季,草木有松枝、幽兰,此外还有翩飞成对的蝴蝶。也可做成“福”、“禄”、“寿”、“喜”等字,一双巧手,变化随心。 因为有揉搓和加火蒸煮的过程,这些花草也如同陶瓷烧烤过程中釉色的变化一样,有了一些随意的点染和变形,平添了天意的成分。因为上帝的参与,花甜粑的图案便游走于写实与写意之间,有些不可捉摸、妙处不可言传。 关于花甜粑有个美丽传说。古时候有个思南书生告别心上人远走京城,几年后经过一番奋斗终于功成名就,但因为公务繁忙一直未能回家探亲。苦等苦熬的姑娘情急之中有了主意,把书生最爱吃的糯米做成甜粑,把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画在甜粑之上,托人捎给远方的心上人。这一招果然奏效,睹物思人的书生读懂了姑娘的满腔情意和心事,思乡情切,立马翻山越岭,告假还乡,回来与姑娘成亲。自从有了这段佳话后,思南人做甜粑就不再简单了,总是要加上工序复杂的花卉图案。 花甜粑的吃法很多,将其切成片片,可以水煮、可以甑蒸、可以烤食,还可以加入甜甜的糯米酒,做成“甜米酒煮花甜粑”,招待“当紧客”(贵宾)。 糯米是思南各族百姓风味食品之一,口感香糯粘滑,富含B族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和淀粉等,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温脾暖胃,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食疗功效,此外还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被现代医学视为一种温和的滋补品。 粳米又名大米,是思南各族百姓常年主食,可蒸米饭,还可以煮粥,粳米煮粥香气扑鼻,养身健体。南宋陆游有《食粥》诗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粳米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B族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富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强壮筋骨、止虚寒泻痢等功效。民间谚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里的“饭”多指米饭。而将糯米和粳米混合做成甜粑,体现了思南人生活的智慧和美学。 花甜粑香糯微甜,可谓色香味俱全,完全是一种艺术美食。有些初来思南的客人,往往对那些美丽的花朵赞不绝口、不忍下口。而一片入喉,顿时齿颊生香。那些美丽的花瓣,更是从此难忘。 香甜的可口的“花甜粑”---民间的特色,用糯米做的,小时侯每年过年都要准备,可以烤着蘸白糖吃,可以煎着吃,也可以煮着吃,里面的花色很见功底,全靠师傅用竹片压出来,复杂的有蝴蝶、牡丹、松树,简单的就更多了。 主料:糯米8千克,大米2千克 辅料:苋菜汁适量 制作过程:将糯米和大米筛选、淘洗干净,滤干水分,混合舂成米面,取三分之一的米面下锅搅拌成熟浆,再加入其余米面揉成半生熟面团,搓成条,用手压扁,擀成3~4厘米宽的条形,视制作花形的繁简,擀成三、五、七层不等,取苋菜汁涂在每一层上,将其全部重叠搓成卷,按花瓣的多少而确定压型次数,然后将粑卷呈水平方向摔、搓、揉、压(不可呈垂直方向压揉),上笼用大火蒸熟即成;也可将花甜粑用木模制成带有“福、禄、寿、喜”等字型的图案,食用时切成片,煮、蒸、烤食均可,还可用甜酒酿同煮加入白糖食用。 味型:微甜 特点:香糯适口,花形美观 下一篇:思南斗笠 |
草凳 | 草凳 选送的“草凳”,是用精选稻草,扭编成长方条、卷成实心圆柱体,再用竹篾条捆绑而成。草凳内掺杂了佛顶山中野生的菊花、鱼腥草、双花、公英、白芍、香附子、大血藤、鱼精草、益母草、车前草、皂剌、首乌等中药材,这些中药材对妇件炎、盆腔炎、月经不调,以及肛肠疾病中的肛周、温疹、各种痔疮、肛裂等均有一定保健治疗作用,有冬暖、夏凉、透气排温、按摩臀部的功能,居住在佛顶山一带的仡佬族,长期以草凳为座凳,预防和减少了上述等多种疾病,使得健康长寿。 随着尧上民族文化村旅游业的发展,草凳已成为游客竞相购买的旅游商品。 “草凳”在二00七年“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中获县级“民族风格”奖、地区级原创三等奖。还获得2006年开磷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入围奖。下一篇:石阡苦丁茶 |
思南土家香肠 | 香肠,土话也叫瓤肠,是一种古老的肉食品保存方式。在思南无论你住在城里还是乡村,年猪可以不杀,但香肠一定会做。进入腊月,思南城乡到处腊味飘香,让人清口水直流。 备料 备料是基础,要备“三大块”,即是备好猪肉、猪小肠和佐料。 1、猪肉。香肠的肉一般选择前腿和后腿肉,前腿肉偏肥,后腿肉偏瘦,看各人的爱好。一般肉要做到肥瘦三七开,洗净后切成细长条备用; 2、小肠。小肠要选用200斤以上的猪的小肠,取新鲜、无穿孔的,用温水洗净备用;一斤肉大约能灌三节。您可要计划好哦。 3、佐料。佐料主要有:食盐、花椒、胡椒粉、八角、小回香、三奈、白酒、糖等。 “专家”称每10斤肉放3两盐;白酒每10斤肉倒半斤酒;花椒,不爱吃的人勿放,喜欢川味的人是必放的;胡椒粉、八角、小回香、三奈等每10斤肉放2、3克就行了,根据各人的口味可自行调整,如果要放的话,建议碾碎一些;糖,可以用白糖、冰糖,也有的放葡萄糖,每10斤肉放1至2两就行了,糖可以调味,也能让香肠上色,薰制后色更好一些。 放佐料有一个小窍门,把锅点上火,倒一些油,用小火,把花椒、胡椒粉、八角、小回香、三奈等香料炒一下,炒到出香味就可以出锅了。把香料炒一下而不是直接拌,是因为炒过的香料很容易出香味。 拌料 把切好后的肉放到盆里,把炒好的香料放进去,再加食盐,还有加一些白酒提香,然后把这些料搅拌均匀,腌制约20分钟待用。 灌香肠 1、取一段小肠,将肠衣套在筒上,筒可以用矿泉水瓶口或是用包装带皮做成圆圈,在肠衣的另一端打上死结。将肉从筒口往里装,一边装一边用手把进入肠衣里的肉挤紧。 2、全部装完后将肠衣口扎紧,用针(缝衣针)在香肠上扎孔排出里面的气体。要是想吃淡一点的话,就可以灌好之后马上扎针孔,要是味道吃的比较的重的话,可以在灌好了第3天再扎针眼。还有,在灌的时候,可不要用力使劲的往下灌呀,以免肠子挤爆了。 3、在每隔约一尺长的地方用细绳结紧。在每间隔两节的地方拴上挂绳。 熏烤 熏烤是思南土家香肠制作的关键环节。 1、将灌好的香肠挂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吹晒2到3天,把香肠外面的水分凉干。 2、准备好熏烤用的柏树枝,柏树枝最好是现砍的;还可以准备点葵花壳、柑蔗皮、米糠等。 3、熏烤用铁桶,当然最好是专门用砖做的烤房。 4、熏烤时在铁桶上放上木条,最好用铁丝网,把香肠平铺在上面,要注意香肠与香肠之间要有1.6厘米左右空隙,然后用麻袋包好。用麻袋可以让烟通过,如用塑料编织袋包,一是塑料编织袋遇高温有污染,另一个就是太密,烟不容通过。 5、把柏木树枝和木炭燃,用烟慢慢熏,香气会慢慢沁入香肠,香肠内的水分也随之蒸发掉。熏烤的时间至少要10个小时以上,中途还要翻制一下,把上层的香肠放到下层来,这样整炉香肠就比较熏烤得匀一些。 成品展示 以下是熏烤之后折的香肠,还有腊肉。你看,亮晶晶油光光,那个香气就不摆了。 如果是在农村,就不必这样费神,把灌好的香肠直接挂在经常烧柴火的地方,慢慢地熏烤,那才是地道的土家香肠呢! 食用时,把香肠洗净蒸熟切片装盘就行了。如果香肠放置时间久了嫌味道不鲜,你还可以生切片炒着吃,别有一番风味! 亲,看完流口水了吧!如果你家没有条件制作,欢迎到思南来品尝购买正宗的土家香肠!(文/罗福能)下一篇:思南羊肉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