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思南黄牛 | 地域范围 思南黄牛分布于贵州省绥阳、湄潭、凤冈、余庆、遵义、瓮安、玉屏、铜仁、印江、江口、松桃及万山等12个县和特区。 特定品质 思南黄牛头长中等。“倒八字角”为主要角型,角色有黑、灰黑、乳黄、乳白等十余种。公牛肩峰肥厚,高出背线6~8厘米。体躯粗短,胸较宽,结构紧凑。尻斜,后肢飞节间距离较狭。蹄形端正,黑色蹄为多,蹄质坚韧,蹄壳结实,耐磨、耐湿、再生力强,适于在石岩裸露和水土流失的山地放牧和耕作,为外来牛种所不及。毛色较杂,黄色毛占70%以上,次为黑色占13%,余为棕、黑褐、草白等色。 下一篇:思南塘头斗笠 |
思南土家香肠 | 香肠,土话也叫瓤肠,是一种古老的肉食品保存方式。在思南无论你住在城里还是乡村,年猪可以不杀,但香肠一定会做。进入腊月,思南城乡到处腊味飘香,让人清口水直流。 备料 备料是基础,要备“三大块”,即是备好猪肉、猪小肠和佐料。 1、猪肉。香肠的肉一般选择前腿和后腿肉,前腿肉偏肥,后腿肉偏瘦,看各人的爱好。一般肉要做到肥瘦三七开,洗净后切成细长条备用; 2、小肠。小肠要选用200斤以上的猪的小肠,取新鲜、无穿孔的,用温水洗净备用;一斤肉大约能灌三节。您可要计划好哦。 3、佐料。佐料主要有:食盐、花椒、胡椒粉、八角、小回香、三奈、白酒、糖等。 “专家”称每10斤肉放3两盐;白酒每10斤肉倒半斤酒;花椒,不爱吃的人勿放,喜欢川味的人是必放的;胡椒粉、八角、小回香、三奈等每10斤肉放2、3克就行了,根据各人的口味可自行调整,如果要放的话,建议碾碎一些;糖,可以用白糖、冰糖,也有的放葡萄糖,每10斤肉放1至2两就行了,糖可以调味,也能让香肠上色,薰制后色更好一些。 放佐料有一个小窍门,把锅点上火,倒一些油,用小火,把花椒、胡椒粉、八角、小回香、三奈等香料炒一下,炒到出香味就可以出锅了。把香料炒一下而不是直接拌,是因为炒过的香料很容易出香味。 拌料 把切好后的肉放到盆里,把炒好的香料放进去,再加食盐,还有加一些白酒提香,然后把这些料搅拌均匀,腌制约20分钟待用。 灌香肠 1、取一段小肠,将肠衣套在筒上,筒可以用矿泉水瓶口或是用包装带皮做成圆圈,在肠衣的另一端打上死结。将肉从筒口往里装,一边装一边用手把进入肠衣里的肉挤紧。 2、全部装完后将肠衣口扎紧,用针(缝衣针)在香肠上扎孔排出里面的气体。要是想吃淡一点的话,就可以灌好之后马上扎针孔,要是味道吃的比较的重的话,可以在灌好了第3天再扎针眼。还有,在灌的时候,可不要用力使劲的往下灌呀,以免肠子挤爆了。 3、在每隔约一尺长的地方用细绳结紧。在每间隔两节的地方拴上挂绳。 熏烤 熏烤是思南土家香肠制作的关键环节。 1、将灌好的香肠挂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吹晒2到3天,把香肠外面的水分凉干。 2、准备好熏烤用的柏树枝,柏树枝最好是现砍的;还可以准备点葵花壳、柑蔗皮、米糠等。 3、熏烤用铁桶,当然最好是专门用砖做的烤房。 4、熏烤时在铁桶上放上木条,最好用铁丝网,把香肠平铺在上面,要注意香肠与香肠之间要有1.6厘米左右空隙,然后用麻袋包好。用麻袋可以让烟通过,如用塑料编织袋包,一是塑料编织袋遇高温有污染,另一个就是太密,烟不容通过。 5、把柏木树枝和木炭燃,用烟慢慢熏,香气会慢慢沁入香肠,香肠内的水分也随之蒸发掉。熏烤的时间至少要10个小时以上,中途还要翻制一下,把上层的香肠放到下层来,这样整炉香肠就比较熏烤得匀一些。 成品展示 以下是熏烤之后折的香肠,还有腊肉。你看,亮晶晶油光光,那个香气就不摆了。 如果是在农村,就不必这样费神,把灌好的香肠直接挂在经常烧柴火的地方,慢慢地熏烤,那才是地道的土家香肠呢! 食用时,把香肠洗净蒸熟切片装盘就行了。如果香肠放置时间久了嫌味道不鲜,你还可以生切片炒着吃,别有一番风味! 亲,看完流口水了吧!如果你家没有条件制作,欢迎到思南来品尝购买正宗的土家香肠!(文/罗福能)下一篇:思南羊肉粉 |
思南花甜粑 | 思南的众多美食中,色、香、味俱全的花甜粑最为独特。其片片如一的花卉图案每每令外地游客惊讶,而在品尝之后,对它香糯绵滑的口感赞赏有加。常常有人百思不得其解:它那工艺独特、镶嵌其中的花卉图案究竟是怎么做成的? 花甜粑的原料是糯米和粳米(大米)。制作时,先将糯米和粳米淘洗并过滤水分,两者混合,用石碓或石磨舂成粉末状的米面。舂碓或推磨富于节奏和美感,却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逢年过节,乌江两岸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舂碓声。 米面制成后,先取其中三分之一,掺水下锅,不断搅拌直至完全熟透,成为“米浆”,这个过程叫做“打浆子”。接下来,将米浆放上案板,与其余的生米面反复揉搓,可谓千回百转,千锤百炼。经过若干回合的揉搓,形成了黏和的面团,进入花甜粑制作的关键阶段——压花。通过一番巧妙的工艺(工艺过程暂且保密),花甜粑基本成型,然后放进蒸锅,柴火蒸熟,花甜粑就做成了,但还不能马上食用,得等其完全冷却,才可享用。整个过程需要40多个小时。 花甜粑的外形平淡无奇,与各地年糕似乎无甚差别。但你只要将条状的花甜粑横向切片,就会惊讶地发现,每一片都是红花绿草,鸟兽虫鱼,而且片片相同,好像克隆的一般,令人称奇。花有牡丹、月季,草木有松枝、幽兰,此外还有翩飞成对的蝴蝶。也可做成“福”、“禄”、“寿”、“喜”等字,一双巧手,变化随心。 因为有揉搓和加火蒸煮的过程,这些花草也如同陶瓷烧烤过程中釉色的变化一样,有了一些随意的点染和变形,平添了天意的成分。因为上帝的参与,花甜粑的图案便游走于写实与写意之间,有些不可捉摸、妙处不可言传。 关于花甜粑有个美丽传说。古时候有个思南书生告别心上人远走京城,几年后经过一番奋斗终于功成名就,但因为公务繁忙一直未能回家探亲。苦等苦熬的姑娘情急之中有了主意,把书生最爱吃的糯米做成甜粑,把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画在甜粑之上,托人捎给远方的心上人。这一招果然奏效,睹物思人的书生读懂了姑娘的满腔情意和心事,思乡情切,立马翻山越岭,告假还乡,回来与姑娘成亲。自从有了这段佳话后,思南人做甜粑就不再简单了,总是要加上工序复杂的花卉图案。 花甜粑的吃法很多,将其切成片片,可以水煮、可以甑蒸、可以烤食,还可以加入甜甜的糯米酒,做成“甜米酒煮花甜粑”,招待“当紧客”(贵宾)。 糯米是思南各族百姓风味食品之一,口感香糯粘滑,富含B族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和淀粉等,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温脾暖胃,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食疗功效,此外还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被现代医学视为一种温和的滋补品。 粳米又名大米,是思南各族百姓常年主食,可蒸米饭,还可以煮粥,粳米煮粥香气扑鼻,养身健体。南宋陆游有《食粥》诗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粳米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B族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富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强壮筋骨、止虚寒泻痢等功效。民间谚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里的“饭”多指米饭。而将糯米和粳米混合做成甜粑,体现了思南人生活的智慧和美学。 花甜粑香糯微甜,可谓色香味俱全,完全是一种艺术美食。有些初来思南的客人,往往对那些美丽的花朵赞不绝口、不忍下口。而一片入喉,顿时齿颊生香。那些美丽的花瓣,更是从此难忘。 香甜的可口的“花甜粑”---民间的特色,用糯米做的,小时侯每年过年都要准备,可以烤着蘸白糖吃,可以煎着吃,也可以煮着吃,里面的花色很见功底,全靠师傅用竹片压出来,复杂的有蝴蝶、牡丹、松树,简单的就更多了。 主料:糯米8千克,大米2千克 辅料:苋菜汁适量 制作过程:将糯米和大米筛选、淘洗干净,滤干水分,混合舂成米面,取三分之一的米面下锅搅拌成熟浆,再加入其余米面揉成半生熟面团,搓成条,用手压扁,擀成3~4厘米宽的条形,视制作花形的繁简,擀成三、五、七层不等,取苋菜汁涂在每一层上,将其全部重叠搓成卷,按花瓣的多少而确定压型次数,然后将粑卷呈水平方向摔、搓、揉、压(不可呈垂直方向压揉),上笼用大火蒸熟即成;也可将花甜粑用木模制成带有“福、禄、寿、喜”等字型的图案,食用时切成片,煮、蒸、烤食均可,还可用甜酒酿同煮加入白糖食用。 味型:微甜 特点:香糯适口,花形美观 下一篇:思南斗笠 |
龙凤花烛 | 龙凤花烛 思南龙凤花烛历史悠久。传统的龙凤花烛,工艺较为复杂。先以竹、木做成烛芯,将烛芯缠上一层灯草,然后用野生乌桕油加上菜油,制模浇铸,制成烛坯。在此基础上,加工造型,染上彩色。 龙凤花烛成双成对,一支为龙,一支为凤,寓龙凤呈祥之意。龙烛雕饰传统的龙头龙身,周围缠绕云彩和火焰;凤烛雕饰凤凰造型,穿行在朵朵牡丹花中。思南龙凤花烛工艺造型优美,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专用于土家、苗族等民间婚姻庆典。远销黔、渝、湘、鄂四省边区。目前,思南龙凤花烛艺人以乌江边刘贵贤为代表,工艺世代相传,系第三代传人。下一篇:思南酱瓜 |
思南绿豆粉 | 思南绿豆粉是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的特色小吃。思南绿豆粉口感醇厚,绵香悠悠,具有清热解暑功能,在气候比较炎热的思南颇受群众喜爱,吃起来清香可口。 思南绿豆粉是思南的一种传统特色食品,也是逢年过节或招待贵宾的一种佳肴。它口感醇厚,绵香悠悠,在贵州享有很高的美誉。是传统手工制作,思南民间食坊。 其制作工艺如下:按80%粳米与20%绿豆的比例分别浸泡,淘净大米,搓去豆皮,再用石磨将其磨成浆状。然后是架起柴火,将大铁锅烘干加热,抹上菜油,均匀倒入适量米浆,用木刮或锅铲刮成薄薄一层,加上盖子,火候适当时翻面焖熟。两三分钟后,一张形状如锅的绿豆粉皮就加工完成,将其晾于竹竿,冷却后切成条状,可煮可炒。由于绿豆粉制作要求火候必须文武适中、恰到好处,工具也必须是大铁锅,而且使用柴火,才能产生那种本色香味,故只能沿用传统技艺手工操作,无法大规模机器生产,得以保持一份民间食品的本色本香、原汁原味。 思南绿豆粉口感醇厚,绵香悠悠,具有清热解暑功能,在气候比较炎热的思南颇受群众喜爱,吃起来清香可口。炎热天吃一碗绿豆粉会使人感到浑身清爽,暑气顿消。食用时,将新鲜的绿豆粉下在沸水里煮半分钟左右捞在碗里,加上佐料即可。绿豆粉的佐料也很讲究,有姜粒、葱花、花椒油、豆酱、木椒油、猪油或松菌油等。 下一篇:云峰山金银花茶 |
思南斗笠 | 思南斗笠 |
思南塘头斗笠 | 斗笠,也叫篾帽,分为黄篾编织与青篾编织两种,有遮雨的(大而厚),遮太阳的(大而薄),和戴着玩耍的(小而厚并编花织草)的三种。戴斗笠做事方便,灵巧,不像伞要手拿,绊这绊那…… 从前编织斗笠的人也叫篾匠,排在三匠(石匠木匠)之前。石木二匠粗活,体力活,篾匠是细活,手艺活,极受人敬重。 开始编织斗笠时,在我们乌江边,叫开刀,要点香化纸敬竹神,然后将竹砍来,剔去竹枝,用篾刀将竹破了,花成筷似的篾条,慢慢剥离青黄篾,再分别将青黄篾花成米粒大小的绑篾,有的时候,还要将米粒大小的竹蔑细心地分离成竹丝,方才开始编织斗笠。花竹的篾刀像柴刀,却又没有柴刀宽厚。化竹的功夫在竹节巴上,因为竹节巴脆,易断。这时,花篾的姑娘们两眼盯着竹节,左手食指与大指握捏着竹篾,并将竹篾分离开,右手操刀,退一退刀,再用力将刀抛滑向节巴。 新手一般难与将一根竹的篾从头到颠一花到底。花篾的细心甚至于胜过缝补衣裳,稍不注意,不是竹节巴断就是篾丝割手或篾刀花在手上,所以编织斗笠的人的手,总是黄七竖八地满布细粹的伤口。 事实上,斗笠不仅是遮雨避阳,它还有一种装饰美,艺术美,也是一种文化、农闲的时候,女人们便坐在自家院坝里编织斗笠,清风和熙,滩啸隐隐的,成形的斗笠重叠一堆,未成形的斗笠在手中晃着,篾条龙飞风舞。女人们编织斗笠,也是在编织生活编织未来,给走进乌江走进塘头的人编织一道绚丽的风景……下一篇:上元沙洲节 |
思南羊肉粉 | 思南羊肉粉是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的特色小吃。思南羊肉粉肉质细腻,肉香纯正,既保留了原汤又绝无膻味,益中补气,齿颊留香。 思南民间米粉绿豆粉种类丰富,而乌江水丰草美,思南牛壮羊肥,当二者与乌江民间美食家们相遇,遐迩闻名的思南羊肉粉就应运而生了。 米粉的制作较为大众化,羊肉粉的奥秘在于羊肉的烹调。先把羊肉切成小块,反复漂去血水,再将羊肉及骨全部倒入沸水锅里,放进祖传的佐料配方,炖上半小时后,留下羊肉和原汤。然后将羊肉切片,再入汤锅,如是者两三回,连肉带汤盛入煮熟的米粉中,放上少许的姜片、葱花等佐料,即可食用。 思南羊肉粉肉质细腻,肉香纯正,既保留了原汤又绝无膻味,益中补气,齿颊留香。目前以卢家码头余氏羊肉粉名气最大。 下一篇:思南绿豆粉 |
思南松花皮蛋 | 思南松花皮蛋是以优质新鲜鸭蛋为主要原料,并用地下深层龙洞水烧开以食用纯碱、石灰、食盐、红茶、草木灰为辅助材料混合制成,严格掌握季节、气候、温度、时间,泡40——50天成熟,然后用沉淀的料液拌黄泥、谷壳包好,密封成为商品,保质期可达12个月。下一篇:思南花灯戏 |
云峰山金银花茶 | 云峰山金银花茶是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的特产。思南县云峰山金银花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舒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 云峰山金银花茶,是采用生长于思南县云峰山海拔1500米的金银花蕾,按金银花窨制工艺窨制而成,但保持金银花的浓郁香味和药效作用,不使其保健效果,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饮品,金银花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饮料,特别是夏天饮用更为适宜。金银花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舒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可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疔肿毒、急性扁桃炎、牙周炎等病。金银花是一种新兴的保健茶,茶汤芳香、甘凉可口,常饮此茶,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护肤美容之功效。 下一篇:塘头棕编 |
塘头棕编 | 塘头棕编提篮为贵州思南县塘头镇特产,以嫩白棕叶为原料。 先将叶的硬梗削去,再剖成细丝或搓成棕丝绳编制。提篮有圆、方等造型及深底、浅底等式样,规格多样。 装饰有白棕丝与单色棕丝结合的间色编和缕空编花等多种方法。产品轻巧耐用,有弹性,沥水防潮,尤适家庭日用。 |
思南酱瓜 | 产地:中国贵州思南。 工艺:原料采用本县大河坝区温家坡、孙家坝区沙子坎与城关镇白虎岩所产优质花香瓜。先用绒帕拭净瓜皮,切为两半,挖去瓤籽,置石灰水中浸泡10余小时,再人工挤压,去掉苦水,洗净、晾于备用。自制优质甜麦酱,与瓜坯按一定比例腌制,每隔一昼夜取出,去旧酱,易新酱再腌,如此反复换缸换酱3次,后入坛装罐,顶面覆以特制高级麦酱,密封存放约100天左右后即得成品。 特点:其色棕褐,质地清脆,细嫩爽口,咸甜适度,酱香与脂香浓郁,具有甜、咸、脆、鲜、香的特殊风味。 下一篇:思南黄牛 |
石阡苔茶 | 石阡苔茶是中国贵州省石阡县当地各族茶农长期栽培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母树属古茶树系列。 石阡县位于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气候温润,境内与周边皆无大规模工业污染源,保留了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石阡苔茶就是在这样一种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在石阡悠久的饮茶文化中培育而成。 特性:石阡苔茶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都比外地品种要胜几筹,而且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鲜活匀整。经农业部检验,该茶致病菌卫生指标、重金属及农残含量,均低于欧盟、日本的标准,芳香物质含量丰富,而且含锌、硒、钾等有益物质。 现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苔茶之乡”称号。国内省内金奖拿到手软,美舆度极高,成反比的是,市场知名度极低.目前石阡县茶园种植面积已达15.8万亩,计划于2011年扩大至30万亩 石阡苔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贵州省石阡县现辖行政区域。 所在地域: 贵州 申请人: 石阡县茶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石阡苔茶地域保护范围为:龙塘镇、龙井乡、白沙镇、聚凤乡、本庄镇、河坝乡、大沙坝乡、坪地场乡、花桥镇、石固乡、青阳乡、五德镇、枫香乡、坪山乡、中坝镇、甘溪乡、国荣乡、汤山镇等18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4′55″-108°33′47″,北纬27°17′5″-27°42′50″,区域面积2173平方公里。石阡苔茶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量达8768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观特征:扁形绿茶,外形自然芽状、稍扁、有毫,绿润,匀整,汤色黄绿、明亮,清香,滋味鲜爽,叶底完整、嫩匀。 内在品质指标:根据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分析,石阡苔茶营养丰富,其中茶多酚20-26%,咖啡碱4.5-6.0%,茶氨酸2.0-2.5(g/100g),谷氨酸0.28-0.40(g/100g),酪氨酸0.05-0.10(g/100g),精氨酸0.18-0.3(g/100g)、天冬酰胺0.5-1.0(g/100g)等。 石阡苔茶生产严格按照贵州省茶叶标准技术规程及石阡县茶叶综合标准体系的规定进行生产。下一篇:泉都碧龙茶 |
江口萝卜猪 | 江口萝卜猪是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的特产。“江口萝卜猪”的发展历经数百年,所产萝卜猪皮薄、肉嫩、味美而远近闻名,因其形状像萝卜,长不大,称为萝卜猪。江口萝卜猪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江口萝卜猪又叫“钻子头”。该品种是江口县人民在长期的放牧饲养过程中,通过人工选育选配和自然选择形成的特有品种。具有体型矮小、耐粗饲、抗逆性强等特点。萝卜猪肉因皮薄骨细,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无论从体型还是肉质或口感上均与白萝卜十分相似而得名。萝卜猪主产于梵净山下的江口县桃映乡、坝盘乡等乡镇,所以又叫梵净山萝卜猪。 江口县萝卜猪的发展历经数百年,文字记录最早见于1959年。1983年列入《贵州省品种志》、《贵州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3年列入《中国家畜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堪称全省地方优质肉猪,深受消费者青睐。 江口县萝卜猪体型较小,头大小适中,嘴较长而尖,当地群众称为“钻子头”,额部有2~3条横行皱纹,耳大小适中下垂,背腰平直而稍窄,臀部倾斜,大腿瘦削,腹部容积大但不过于下垂,四肢短而纤细、结实,肢势良好,后肢略高于前肢。成年公猪体重为81.5千克,母猪体重为44.1千克。经产母猪窝产仔为6~7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40千克,屠宰率为65.2%,膘厚3.4厘米,眼肌面积12.7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5.3%。 目前,江口县萝卜猪存、出栏量均突破10万头大关。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江口萝卜猪”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江口萝卜猪 江口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11000224 猪肉下一篇:藤茶 |
玉屏萧笛 | 牋牋玉屏萧笛为“贵州三宝”之一,创始于明万历年间,因其音色优美圆滑,做工精湛细腻而获1886年伦敦国际博览会银奖,1923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贵阳) 贵州特产—玉屏箫笛,蜚声海内外,是与茅台酒齐名的“贵州三宝”之一。玉屏箫笛,音韵清越,工艺精巧,是民族乐器中的精品,是玉屏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融合的结晶。许多箫笛艺人都为它的发展作出过贡献。玉屏箫笛的制作,要经过制坯、雕刻、成品三个流程,七十多道工序。品种由一箫一笛,已发展为七箫十二笛一百多个花色品种 特产文化:玉屏箫笛,名扬海内外。相传早在公元一世纪时古玉屏的所在地五溪,就有箫笛流传。玉屏箫笛始制于明永乐年间,在中国乐器中独树一帜。1913年在英国伦敦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获得银质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办的太平洋博览会上,获金质奖。它是中国最先获国际大奖的民族民间乐器之一。玉屏箫笛,雅俗共赏。明、清两朝被列为贡品,深受皇室垂青。而在民间,知音、朋友之间往往将它作为珍品互赠。玉屏箫笛上雕刻的龙凤图案,据说就是取材于萧史弄玉吹箫引凤的爱情神话故事。 相传三百年前,玉屏有一个姓郑的人,在一次赶场时候认识了一个自称"鹿皮大仙"的道人,他们两人一见如故,情趣也十分相投,送结成为知己。道人时常在山上徘徊低吟,诉说他对当朝的不满。有一天他从山上采来一根竹子,将它制成箫吹奏起来,引起知交的共鸣。不久道人要远游他乡,便把制作箫笛的技艺传给了这位姓郑的朋友。从那以后,郑家就开始自制自销箫笛。可能这就是诗句"仙到玉屏留古调"的出处了。 制作工艺:玉屏箫笛从选料到制作十分讲究。它是用当地一种特有的长在阴山溪旁少见阳光的水竹制作的。这种竹节长、肉厚,通根基本一致,只有人的拇指粗细。砍竹的时间很讲究,一般是立冬后两个月为好。因为这时的竹含水和糖分少,做出的箫笛不易开裂和霉变。 制作要求更是严格,从伐竹到制成有几十道工序。最后在箫笛表面刻以诗画。管身的古铜色彩刻上各种图案、诗词更显得古朴典雅。玉屏箫笛中尤以"龙凤屏箫"最受欢迎。它是雌雄成对的策管。雄的略粗,雌的稍细。吹奏起来雄箫音浑厚洪亮;雌箫又音色圆润含蓄而隽永。雌雄合奏,好似一对情侣在合唱,是那样的协调和谐,娓娓动听。"下一篇:盘子粉 |
沿河沙子空心李 | 沙子空心李因果肉与核分离而得名,产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以南庄、永红两村为佳,是区域性特色水果。果色青灰鲜艳,果肉脆嫩,酸甜适度,营养丰富,芳香可口。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沙子空心李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据沿河县志记载,沙子空心李从1858年起在沙子镇沙坝村一带开始栽种。因产地群山环抱、溪水纵横、绿山碧水、低山、低中山、槽坝交错并存,森林覆盖率达36%,形成了雨热同期,光温同步,昼夜温差大和小气候明显的气候特点。产区内无任何工业企业,无化工污染,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给沙子空心李的生长造就了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 营养价值 .沙子空心李果实呈扁圆形,一般在七月下旬成熟,成熟的空心李外表披上银灰色的白腊质保护层。.沙子空心李平均果重43.4克,最大在54.5克,成熟时果皮呈黄绿色,皮脆而芳香,特别是横竖的果实核仁分离,亦称“空心果”。空心李肉质紧脆,酸甜适度,品质上乘,营养丰富。据分析化验,每100克果肉含蛋白质0.2~0.5克,脂肪0.2~0.7克,碳水化合物6.6~14.9克,钙17~20毫克,磷20~30毫克,铁1.8毫克,胡萝卜素0.07~0.11毫克,核黄素0.02~0.08克,尼克酸0.3~0.4毫克,抗坏血酸1~24毫克,具有“清热解暑、健脾开胃、养颜益寿”等功效。 沙子空心李栽培历史悠久,具有生长快,发枝力强,结果早,盛产期长的特性,果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酸甜适度,脆嫩香酥,为李果中之佳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理志》载:“沙子空心李为蔷薇科李属,产于沙子镇,移栽异地而果品变劣,是区域性特色优质水果。属小乔木,3~4年始果,7~8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25~30年,寿命50~55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花芽萌发,3月上旬至中下旬叶芽萌发,4月上中旬始花,5月上中旬结果,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实成熟。果品感官特色:呈圆形,果实表面具有一层特有的银灰色腊质保护层;离核,果肉黄白色,硬度适中、脆嫩、汁多爽口、清香浓甜。果实有皮薄肉脆、酸甜适度的特点,且具有开脾健胃、滋润肌肤的保健效果,果品主要用于鲜食,品位独特,无论吃多少,都不会出现腹泻现象,为李果中之佳品, 被誉为“人间仙果,李中茅台”。 200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沙子空心李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6年第95号公告)。由于沙子空心李品质优良,产品大多数销往外地,县内市场少有踪影,市场营销空前活跃,供不应求。 沙子空心李品质优良,在周边地区及省内没有竟争对手;国内其他地区李子品种虽多,主要有美人李、红心李、金塘李、青宵李、南华李等,重点分布在浙江、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但口感没有沿河空心李好。国际上李树栽培主要是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美国等少数国家,产品主要是李干,李干在欧美国家十分风行。沙子空心李既能鲜食,又是果干、蜜饯、果汁、果酱、罐头的上等原料,适合各种人群消费。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沙子空心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7月12日起对沙子空心李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沙子空心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0《关于界定沙子空心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沿府函[2005]6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中界乡等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下一篇:土家族麻糖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