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乐山 >> 市中区

市中区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嘉州荔枝

  嘉州荔枝是四川乐山市中区的特产。嘉州荔枝主要分布在市中区悦来、棉竹等乡镇。由于独特的自然气候和环境因素,其品质上乘,尤以市中区悦来乡“官荔枝”最为突出,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是乐山荔枝栽培的代表,产品具有肉质爽脆、口感滑嫩、清香、核小等特点。   嘉州荔枝是嘉州名果之首,早在唐代,才女薛涛就有《忆荔枝》诗首加称赞:“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近有青衣连楚水,素浆还得类琼浆。”其后有嘉州剌使薛能作《荔枝》诗附和:“果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当时荔枝常见于城内,古城会江门也有荔枝树,所以有楼因之名“荔枝楼”,一时为唐代嘉州名楼之冠。   宋代,嘉州荔枝名声日著。《方舆胜览》载:“土产:荔枝和橘柚。”列之为土特产之首。苏东坡兄弟均有吟咏,苏辙《奉同子瞻荔枝叹一首》诗云:“蜀中荔枝出嘉州,余波及眉半有不。”认为嘉州是四川荔枝的主产地。同时,荔枝又因是名特产在宋代又成了嘉州百姓的负担。如《舆地纪胜》载犍为县令吴中复诗道:“莫爱荔枝红,岁作嘉州孽。”注云:“吴中复知犍为县令,作诗三章以闵嘉州民而荔枝居其首。”当时,嘉州荔枝遍布城内城郊,而凌云山、城内老霄顶山麓最盛。陆游有文载:“一见荔枝熟时,凌云山、安乐园皆盛处。”安乐园就在老霄顶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也载:“尤多荔枝,以九顶寺殿前 核者为最,每岁,宪司专之。”所谓“宪司”即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司,天圣年间移治嘉州。宪司兼管农桑,凌云山荔枝便为其专营。   明代,嘉州荔枝成为蜀王贡品。王士桢《汉嘉竹枝词》诗云:“侧生一树会江门,水递年年进大藩。”便指嘉州荔枝每年通过岷江船运往成都以供蜀王。当时嘉州荔枝有“绿扶苞”、“并头欢”等名品。《嘉定府志》载:“又有一种开并蒂花,结并头果,一囊双核,名并头欢,乃川中绝品也。”是为书证。悦来乡荔枝湾在当时为荔枝主要产地,专供蜀王,荔枝也因之俗称“官荔枝”。《四川通志·舆地志》载:“荔枝,嘉定今生两株,旧属蜀藩。”正指此。清代,陶澍到荔枝湾考察,后在《蜀游日记》载:“有荔树大数抱,旁枝拱矗,皆数百年物。其叶有青绿碧白,每开花结果则东南西北四年而一周,亦一异也。”《嘉定府志》爱乡及物,特写道:“空江古岸,殆亦灵光岿然,为此邦硕果矣。” 名气一大,在民间便产生了杨贵妃所食荔枝来于荔枝湾的传说,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一说法最早产生于宋代,宋人宋景文《益部方物略记》:“荔枝出嘉、戎等州,此去长安差近,疑即为妃所取。”认为贵妃所食的荔枝来自嘉州,但并不全信。到后人眼中,就全以为真。如清人刘署《荔枝湾》诗道:“何事湾名尚荔枝,红尘一骑恨交驰。自从进御华清后,冷落江边人未知。”   民国时,凌云山上荔枝犹存,东坡楼下栖鸾、朝霞、兑悦三峰间小湾因之称“荔枝湾”。郭沫若“海棠香国荔枝湾,苏子当年寓此间”诗句中的荔枝湾就指此地。当时乌尤山上也有荔枝,马浮有《荔枝楼示来学诸子》诗道:“明窗好与安排定,要与南人识荔枝。”树旁有楼,也名荔枝楼,即寺之前殿。   据了解,嘉州荔枝主要分布在市中区悦来、棉竹等乡镇。由于独特的自然气候和环境因素,其品质上乘,尤以市中区悦来乡“官荔枝”最为突出,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是乐山荔枝栽培的代表,产品具有肉质爽脆、口感滑嫩、清香、核小等特点。近年来,市中区为保护嘉州荔枝品种资源,划定特定保护区域12万亩,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上接市场,下联农户,带动基地,形成品牌效应,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成功打造了“乐山市南亚热带作物荔枝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核心区示范面积3000余亩,辐射带动面积10000多亩,年产量达到5000吨。如今,嘉州荔枝经过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改造,更加注重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品牌,已成为目前我市唯一的南亚热带作物标志性特产。   2014年,乐山市市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嘉州荔枝”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嘉州荔枝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乐山市市中区悦来乡、关庙乡、牟子镇、棉竹镇、杨湾乡、苏稽镇、剑峰乡、童家镇、通江办事处等9个乡(镇、办事处),95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6′-103°58′,北纬29°33′-29°45′。保护面积8000公顷,年产量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品质:嘉州荔枝果实中等大小、心形,果肩平;龟裂片明显,峰突起;果皮薄、鲜红色;果肉蜡白,肉质厚、脆嫩,有透明感;味浓甜,有微香,果汁中等;果核中等大小,长椭圆形。 (2)内在品质指标:嘉州荔枝可溶性固形物≥17%,总糖≥14.5%,维生素C≥30mg/100g。 (3)质量安全要求:嘉州荔枝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要求。   下一篇:苏稽米花糖

苏稽米花糖

  苏稽米花糖是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的特产。苏稽米花糖历经千锤百炼,打造出“百年老字号”之美誉,更以其独特的配方、上等之选料及精湛的纯手工制作工艺、香甜酥脆、入口化渣、营养丰富而闻名巴蜀内外。   苏稽米花糖产于乐山市苏稽镇,清代末年就有名,畅销省内各地苏稽米花糖,前身为峨眉猪油谷花,始于清代以前。后由张吉武将其制作技术带到苏稽镇,并取名为“苏稽米花糖”,在抗战时流传出川,甚至远达香港。1949年后,张吉武家庭作坊生产的"张吉武苏稽米花糖"最为著名,其生产方法、成品均保留了传统特色,香、甜、酥、脆,具有"甜而不腻、脆不顶嘴"的特点。解放前,曾销往香港,是乐山地区传统名产。   乐山传统名食老字号苏稽香油米花糖,在当地的生产厂家有大大小小20余个。1950年供销社成立,苏稽糖果厂归由供销社管理,同年解放军进军凉山解放西藏,米花糖被指定为军需品。从“苏稽”牌注册至今,60多年过去了,米花糖远近闻名并曾一度出口俄罗斯。1996年,小小的苏稽米花糖荣获国际金奖。2004年,苏稽糖果厂改为 民营企业,与米花糖打了30年交道的谢光洪接过这杆大旗。在现在的许多超市中都可看到苏稽米花糖的身影,只是它的包装更精美、品种更齐全了。   苏稽牌香油米花糖一九八五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一九八八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五年、一九九八年连续四届由乐山消费者投票评为“嘉州人民喜爱商品”;一九九四年获四川省供销社系统科技优秀产品,一九九五年六月获96 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   下一篇:剑峰脆红李

乐山豆腐脑

  乐山豆腐脑是四川省乐山市的特色小吃。乐山豆腐脑是四川乐山风味小吃之一,属于咸味豆腐脑。乐山豆腐脑并非以豆花为主,而是以绝对美味的汤汁勾芡而成的汤头为主。乐山豆腐脑豆花上有深红的辣椒配着翠绿香菜或芹菜,色香味俱全。   乐山豆腐脑在四川小吃中算是一绝,来源于四川小吃最活跃的乐山。在成都或者或者四川的其他地方,我们管它叫“乐山豆腐脑”,但在乐山,我们管它叫“牛华豆腐脑”,因为这碗豆腐脑真正的出处是乐山的牛华镇。因为乐山的名气大些,所以在外都管它叫“乐山豆腐脑”了。以乐山豆腐脑为首的乐山小吃吸引了成都一拨又一拨的好吃嘴儿“组团”到乐山胡吃海吃,不为乐山大佛,不为峨嵋山,豆腐脑算是罪魁祸首。这豆腐脑传承了四川小吃的最大特点:调料丰富。各种基本调料外,还有酥黄豆和大头菜,还很特别地加了粉丝。粉丝在这酸辣的豆腐脑中,俨然成了酸辣粉了。   乐山豆腐脑的种类:   乐山大街小巷处处可见,乐山豆腐脑按产地一般分两种:   牛华豆腐脑,细嫩爽滑之豆花与粉条,用芡粉勾汁,炖牛肉之厚重,再佐以花生米、小笼粉蒸肥肠或牛肉,是家常百姓的美味,乐山城区的豆腐脑以老公园旁边的豆腐脑和府街的“眼镜豆腐脑”为人气旺的地方;   峨眉豆腐脑,做法和牛华豆腐脑类似,唯一不同的是加入的是酥肉,并且不加粉条,但完全是另一番不同的口味,以兴发街口的那家最有代表性。   按照配料主要分为三种:   牛肉豆腐脑,以红烧牛肉汤卤汁为主,汤头浓厚,麻辣鲜香;   鸡丝豆腐脑,搭配以新鲜鸡丝,清香可口,口感清淡;   酥肉豆腐脑,以面粉包裹新鲜五花肉,用油炸至金黄的酥肉为主料,满嘴香脆不腻口。   这三种豆腐脑都可以再加入粉蒸牛肉和粉蒸肥肠佐食,大快朵颐。下一篇:嘉州荔枝

乐山苦笋

  乐山苦笋是四川省乐山市的特产。乐山的苦笋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好,深受市民喜爱。   乐山地处川南盆周,多苦竹,是故多苦笋矣。今以乐山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以苦竹冠其地名者甚多。沙湾踏水桥有苦竹沟,五通桥金燕有苦竹咀,市中区悦来有苦竹湾,市中区全福有苦竹碥,同乡还有苦竹槽,至于苦竹林和苦竹湾,有相同地名多处。   苦笋味苦且甘,性凉而不寒,具有消毒解毒、减肥健身、健胃消积等功效。人们通常用苦笋、排骨、咸菜配制成苦笋煲,味道鲜美,吃后令人回味无穷。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苦笋味苦甘寒,主治不睡、去面目及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益气力、利尿、下气化氮,理风热脚气,治出汗后伤风失音”可见苦笋是医食俱佳的珍品。   为了供应市场,近十年来乐山大力发展苦笋生产,乡间到处是苦竹,集中的有市中区的九峰、凌云,峨眉山的川主,和沐川几个号称万亩苦笋基地。苦笋还摆上了各大餐馆酒店,苦笋肉片汤,苦笋烧鸡鸭鹅兔等,开发出多种菜品。苦笋除供应本埠市场,还制成袋装、罐头,远销全国。   下一篇:白宰鸡

翘脚牛肉

  翘脚牛肉是四川乐山的名吃。百年历史,三代演变。跷脚牛肉汤锅已成为乐山源远流长的地方名食。它的散寒止咳的药膳功能,“以脏补脏”的中医原理,大大提升了这道地方名食的品味和档次。跷脚牛肉汤锅几经发展,汤味愈加讲究。在传统汤味的基础上,新添了胡椒、味精、芽菜等现代佐料,渗入了几十种中药材熬制而成的“精汤”,更趋科学营养。已形成汤色碧清、香味绵长、牛杂脆嫩、吃法多样的四大特色。   相传,在三十年代初,老百姓民不聊生,贫病交加。当时在四川乐山有位擅长中草药,精通歧典之术的罗老中医,怀着济世救人之心,在乐山苏稽镇河边悬锅烹药,救济过往行人。此汤不仅防病止渴,还能治一般风寒感冒、胃病、牙痛等。其间,他看到一些大户人家把牛杂(诸如肠子、牛骨、牛肚、草肚之类)扔到河里,觉得很可惜。于是,他把牛杂捡回洗净后,放在有中草药的汤锅。结果发现熬出来的汤味甚是鲜香。因味特汤香,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所以,特意来饮者络绎不绝,堂堂爆满。其间没有席位者,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就直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跷着二郎腿端碗即食。久而久之食客们便形象的起了一个“跷脚”牛肉的别称,且流传至今。   下一篇:棒棒鸡

棒棒鸡

  牋牋棒棒鸡,又名“乐山棒棒鸡”、“嘉定棒棒鸡”。此菜原始于乐山汉阳坝,取用良种汉阳鸡,经煮熟后,用木棒将鸡肉捶松后食用。在中国烹饪史上,曾有用木棒敲打的名馔“白脯”,见于贾思勰《齐民要术》。但它棒打的目的是使肉紧实。而棒棒鸡制作时用棒打,则是为了把鸡的肌肉捶松,使调料容易入味,食时咀嚼省力

剑峰脆红李

  剑峰脆红李是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剑峰乡的特产。剑峰脆红李果皮紫红色,果肉黄色或偶带片状红色。缝合线正,缝沟浅,果点黄色,较密,大小均匀。果粉厚,灰白色,肉质脆,味甜。   中国西部特产——脆红李,脆红李是剑峰特产,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国内唯一可与美国黑李布郎李媲美的李系,远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海南等全国各大城市,目前全乡已形成脆红李规模种植,有25个专业果场,6片基地。剑峰乡种植脆红李已有20年历史,全乡现种植脆红李6500亩,年产量近80万公斤,销售收入达600万元,仅此全乡人均收入500多元。   下一篇:乐山苦笋

岩白菜

  岩白菜是四川乐山的一个特产。峨眉岩白菜是一种专治肺部疾病的良药,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嗽、咳血。峨眉岩白菜分为高山岩白菜与低山岩白菜两种,药效以高山岩白菜为佳,高山岩白菜的特点是根系较软,而低山岩白菜的特点是根系较硬。   岩白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30cm。根茎肉质。叶大而厚,具腺点。花粉红色至近白色,花瓣基部深粉红色。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生于海拔1590m左右的石隙中。   下一篇:雪蘑芋烧鸭

雪蘑芋烧鸭

  雪蘑芋烧鸭是四川乐山的一个特色小吃。雪蘑芋具有质地松软,香而不腻,风味独特等特点。食用时经温水浸泡成海绵状,压干水份,切成薄片或细条,配上各种调料,即可凉拌,又可烧鸡。烧鸭。口感清谈、味鲜。

黑竹沟藤椒

  黑竹沟藤椒又名油椒、香椒子,是一种有独特香气和味道的植物。其果油多有光泽,其味芬芳易挥发,口感香麻,香沁浓郁,具有调味、健脾、去风、散寒之功效,被当地百姓视为调味珍品,用来赠送贵客和重大节日调味食用。 黑竹沟藤椒主要生长于金沙江流域和大渡河上游区域,采自海拔1800-3000米的云雾山中。产区属高山森林气候,群山环抱,人迹罕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藤椒生长的理想环境。黑竹沟藤椒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记载:“其果入药具有散寒解毒,散淤活络,消食健胃,增竟食欲之疗效,果实可制干,提取芳香油。”黑竹沟藤椒除了药用价值外,提取出的芳香油同时也是调味佳品,属于峨边县传统特产,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据《峨边彝族自治县志(1988-2003)》记载:“黑竹沟藤椒是调味佳品,又是香辣酱的主要原料之一,从1999年开始,全县共建了333.3公顷的基地,同时兴办了‘刘氏香辣酱厂’做为藤椒发展的龙头企业”。 黑竹沟藤椒近代发展迅猛。2003年,沙坪、红花、宣坪、大堡等乡镇新种植藤椒326.6公顷,可产鲜藤椒25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新建藤椒种植基地4580亩、5000亩、1200亩。峨边县政府将藤椒列入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藤椒产业。《峨边彝族自治县灾后重建规划(2008-2015)》中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 着力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集中,促进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发挥产业带动和辐射作用,到2015年,全县将新建藤椒基地15000亩。“黑竹沟藤椒”品牌发展多年,先后获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同时,黑竹沟藤椒远销省内外大中城市,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市场空间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黑竹沟藤椒”系列产品选用为原料的藤椒采自海拔1800-3000米的云雾山中,那里属高山森林气候,周围群山环抱,人迹罕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绝无污染。制成的藤椒产品芳香浓郁、麻味纯正,是调味之佳品。   峨边彝族自治县通过扩基地、壮龙头等相关措施,使峨边藤椒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生产总规模达到239550公顷、产量30000吨/年   黑竹沟藤椒   地域范围   黑竹沟藤椒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的沙坪镇、大堡镇、毛坪镇、五渡镇、新林镇、黑竹沟镇、红花乡、宜坪乡、杨村乡、白杨乡、觉莫乡、万坪乡、杨河乡、共和乡、新场乡、平等乡、哈曲乡、金岩乡、勒乌乡等19个乡镇,129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4'-103°33',北纬28°39'-29°19'之间,东与沙湾区、沐川县接壤,南与马边彝族自治县毗邻,西与美姑县、甘洛县交界,北与峨眉山市、金口河区相连。保护面积239550公顷,年产量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黑竹沟藤椒商品果为鲜绿色,成熟后黄绿色;其味芬芳,具有鲜花椒固有的气味,麻味绵长,无异味;果穗长,果实较大,果实油腔多,有光泽。 (2)内在品质指标:黑竹沟藤椒挥发油≥2.0ml/100g,酰胺类物质≥1000mg/kg。 (3)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香辛料》质量要求NY5230-2005质量要求。下一篇:峨边马铃薯

犍为茉莉花茶

  “犍为茉莉花茶”系指中国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所产之茉莉花茶。该产品选用.生态、无公害茶园生产的名优茶叶,具有绿茶的特质和茉莉花的浓郁芬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犍为茉莉花及其茉莉花茶被中国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产品,茉莉花农业标准化工作被列为中国“全国示范基地”。.    犍为县十分重视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广泛建立和推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把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促进了茉莉花茶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犍为县有茉莉花面积约1333公顷,优质早茶2000公顷,年产茉莉鲜花7000余吨,茶叶加工能力5000余吨,年综合产值3亿元以上。.   产地范围     犍为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犍为县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犍为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犍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犍为茉莉花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下一篇:岷江河鱼

马边绿茶

  “马边绿茶”历史悠久,产业底蕴厚重。 据资料考证马边产茶历史悠久,溯及两汉,从采摘野生 茶到人工种植,1000多年未曾断息,延续至今,辉煌依旧,在明清时期,马边茶曾作贡茶,更在解放后作为十年国庆献礼,敬献伟大领袖毛主席。宋代以前,马边就产野生粗茶,明中期开始人工种植。在清末民初时,马边已成为四川省茶叶重点产销地之一,细茶销售成都、乐山及宜宾一带,粗茶则多销于夷(藏)地。解放后,国家统一收购和经营茶叶,由农业技术部门和商业部门指导农民种茶,茶叶产量逐年回升,1951年的细茶产量已上升到3471担,1955年产粗茶已达13727担。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   地貌特征:马边县地处横断山脉东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具有低山、中山、亚高山多种地貌。总体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东有黄连山,南有茶条山,西有黄茅岗、大风顶、鸡公山,北有药子山。境内山峦迭障,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多断裂和褶皱,沟深谷狭,地面切割破碎,平坝极少。海拔最高4042米,最低448米,相对高差3954米。   土壤特征:境内土壤按土类论,以紫色土面积最大,共982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4.99%;黄壤面积5037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8.17%;水稻土面积2600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0.67%,土壤pH值4.5-6.5,有机质含量高达   4%-7%,理化性状好,适合马边绿茶树生长发育。   (2)水文情况: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河流水系纵横交错,河流属于金沙江水系和岷江水系,主要有马边河、挖黑河、铁觉河、荞坝河、玛瑙河、镇江庙河等6条,连接大小支流226多条。荞坝河向东南汇入金沙江,马边河自西向东汇入岷江。产地种植范围水质的属清洁水平,适宜生产优质马边绿茶。   (3)气候情况:马边绿茶种植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9℃,年降雨量1044.3mm,相对湿度80%,山间云雾缭绕,这是马边绿茶独特的生长气候条件。   (4)人文历史情况:马边绿茶种植历史悠久。史料记载,三国蜀汉时,从金沙江畔的新市镇至马边,原无通道,诸葛亮南征时率部顺金沙江而上谋取大小凉山和滇北,从安上县(今屏山县新市镇)上岸,到夷都(今屏山县中都镇),荞坝经马边,打通通往成都的战略通道,“时正当六月炎天,其热如火”,在那不毛之地,蜀军众将士口渴难忍,忽见眼前冒出一泉,争相饮之,而纷纷中毒,“皆不能言,但指口而已”,成为哑巴,蜀军一时束手无策,后寻服马边河两岸深山幽谷及山林溪涧中与兰花、杜鹃等花草灌木杂生共处的野生马边绿茶和草药一起解毒。   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在戎州为官时,写的《筇竹颂》中辞曰:“伟邛崃之美   竹,有山而不险,有水而无波,金声而玉节,故贯四时而不改其柯。一子遗我,扶予涧阿。坐则倚胡床斐几,行则随青笠绿蓑”,描述了马边绿茶生长的清幽环境。   到了明朝中期,马边绿茶开始人工种植,主要源于佛家僧侣坐禅过久易困,需饮茶以解,所以又称“茶佛一味”(清嘉庆版《马边厅志略》载),目前马边县内还保存大量的僧侣茶楼遗址。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叙州王启昆到马边筹划建厅事宜,脚迹遍县境,著有《烟峰城杂咏》八首,录一首:“左插云遮烟草花,右遮半面抱琵琶。双双高绾青螺鬓,淡远峨眉晕晓霞。”优雅的诗句展现了马边绿茶的美态。   因马边绿茶以“芽肥叶厚匀成朵、汤清色绿回味甘、香高持久耐冲泡”而闻名,并贵为茶中珍品,1959年马边绿茶进京敬献毛主席。且马边是彝族自治县,绿茶被赋予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彝族同胞在远方有朋来时、逢年过节时、种田栽秧时、结婚父母时都会饮茶,用以去油腻和酒气,预示健康。   民国10年,余洪先撰《马边纪实》说:“马边素称产茶之区,唯均野生,无特为培植者”,后经省市良种茶会评定,这是很有价值的茶叶新品种,也是原始茶树的孑遗品种。民国19年,马边在垦社试办茶厂,从大竹堡收买生茶   改良烘制,包装改良马边绿茶“龙湖”、“凤眉”等数百斤。民国26年(1937年),县长余洪先主张整理旧茶树,种植新茶树,开辟茶园,集中种植,统一制造包装,齐一货色,训练技术工人采用机械制造马边绿茶,年产2万担,专办出口茶叶。80年代,马边绿茶“白岩迎春茶”、“建新清茗茶”、“荞茶3号、4号”等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名优茶,而后马边绿茶“柏香炒青茶”、“白岩迎春”、“永山玉叶”、“龙湖雪梅”、“小凉山毛峰”、“荞坝贡茶”等系列产品又先后获四川省名茶叶“甘露杯”奖、中国西部名茶开发“陆羽杯”奖,并在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优农产品”。   目前,马边尚存近万株野生绿茶树,分布于县境1300m以上的深山(袁家溪乡额洛村,烟峰乡邓基阿托、火炉沟等地),马边也被认定为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名优绿茶的最适宜区域之一。马边绿茶已获无公害生态茶园认证9485亩、A级绿色食品茶园认证15500亩、有机茶园认证20026.3亩。先后被四川省农业厅命名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基地”、“出口茶叶生产示范基地”,2006年1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列入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县,2008年被四川省命名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茶叶基地,在四川省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上确定为全省茶叶产业发展核心县。拥有“马边绿茶”原产地证明商标。全县拥有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60余人,农民技术员870多人,并有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省茶科所及省、市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随着标准化的大力实施,马边县涌现出“森林雪”、“荞坝贡茶”、“边河玉叶”、“文彬绿雪”等知名绿茶品牌。   特定品质   扁形茶:成茶扁平挺直,光滑匀齐,色泽嫩绿,香高持久,汤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匀成朵,鲜绿明亮。卷曲形茶:条索紧细卷曲,峰苗显露,色泽嫩绿油润,晶莹剔透,有特有的肉质感。香高持久,滋味鲜醇,回味醇微甜,余香久聚不散。叶底嫩匀自然完整,鲜绿明亮。炒青茶:外形条索紧细成条,锋苗显露,色泽油绿,清香持久,汤色青绿明亮,滋味甘爽,叶底嫩匀完整明亮。   文化典故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马边大部分茶农依然是按照较传统方式管理茶园,加上独有的生态环境,使得“马边绿茶”的品质和风味在绿茶中独具特色。   地域范围   马边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的民建镇、建设乡、苏坝乡、烟峰乡、高卓营乡、沙腔乡、三河口乡、雪口山乡、大竹堡乡、镇江庙乡、下溪乡、荣丁镇、石梁乡、劳动乡、民主乡、老河坝乡、荞坝乡、梅子坝乡、袁家溪乡等19个乡镇159个行政村,东到老河坝乡灯塔村,南到高卓营乡羊子桥村,西到三河口乡涉水坝村,北到镇江庙乡阴心岩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4′-103°49′,北纬28°25′-28°45′。   下一篇:马边茶叶

峨眉山藤椒

  峨眉山藤椒,是四川省乐山市的著名特产,四川的乐山市、眉山市均产,其中以峨眉山的藤椒最为出名,由于其果实最为饱满、芳香自然、出油率高,又被称为“坨坨椒”。   藤椒,又名油椒、香椒子,是一种有独特香气和味道的植物,属芸香科,是重要的油料,香料树种.高三尺至九尺,树木暗灰色,多有刺,无毛,单粒复叶丛生,花小而多,其果油多有光泽,其味芬芳易挥发,口感香麻。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果入药具有散寒解毒,散淤活络,消食健胃,增竟食欲之疗效,果实可制干,提取芳香油,即藤椒油,它具有调味,健脾,去风散寒之功效。   藤椒用途广泛,经济价值很高。工业上和花椒用途一样现用于制润滑剂、油漆和肥皂等。藤椒的饼渣可以做肥料和畜牧饲料,它的种子、果皮、叶均可入药。果皮为传统中药,具温中止痛、温通血脉、降压、预防血栓形成、键脾强胃、祛风除湿等功效,中医入药对慢性胃炎有显著疗效,还可放入粮仓防治虫害等。藤椒枝条有刺,可栽作绿篱或四旁种植,既可美化环境,又可增加收益。藤椒具有生长快、投产早、收益大、用途广特点,现藤椒主要用于提炼藤椒油。   藤椒油色泽亮丽。口味清爽,麻香浓郁,麻味绵长,比花椒油更香,更麻,更生态,是宾馆,饭店,家庭的理想日常调味品、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   地域范围   峨眉山藤椒地域保护范围为峨眉山市所辖行政区域的9个镇(绥山、罗目、龙池、峨山、大为、符溪、双福、高桥、胜利)和6个乡(龙门、川主、沙溪、新坪、普兴、黄湾)。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0′30″— 103°37′10″,北纬29°16′30″— 29°43′42″,海拔在400—1000米之间,保护范围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1200吨。 峨眉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东西宽约25公里,南北长约46公里,似不规则长方形。东邻乐山市中区,南界峨边县,西邻洪雅,北与夹江接壤。   下一篇:峨眉山苦笋

沐川猕猴桃

   沐川自古出产野生猕猴桃,近年来引进新研发的红阳猕猴桃获得成功,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红阳猕猴桃”项目标准化、产业化开发与示范实施单位。   红阳猕猴桃又名红心果,为中国特有品种。内含人体必须的17种氨基酸和其它活性物质,有“维C之冠”、“果中之王”的美名。沐川红阳猕猴桃果皮显黄绿色,光滑无毛,果肉呈红与黄绿色相间,横切面呈放射状血红色条纹,其肉质细嫩、浓甜清香、风味绝佳,营养丰富,为果中珍品,畅销国内外。被评定为全省猕猴桃系列中唯一的“四川省旅游特色产品”和四川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沐川猕猴桃果形中大、近圆柱形,果形较端正,萼洼圆而深,果皮薄、绿色,光滑无毛,果点小而细。果实横切面呈放射状红色条纹,中心柱黄白色,周围果肉呈红色,果肉红绿黄相间,果肉细嫩,浓甜清香,种子小、黑褐色,品质佳。 (2)内在品质指标:沐川猕猴桃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12%、总糖≥8%、总酸≤1.5%、维生素C≥90mg/100g、可食率≥80%。 (3)安全要求:沐川猕猴桃质量安全要求达到NY/T425《绿色食品猕猴桃》质量标准。   地域范围   沐川猕猴桃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沐川县富和乡、沐溪镇、永福镇、幸福乡、炭库乡、箭板镇、黄丹镇、舟坝镇、杨村乡、凤村乡等十个乡镇66个村,分布在五指山、黄连山及沐溪河、马边河流域一带,东至新凡乡、大楠镇、底堡乡,与宜宾县交界;南至建和乡、武圣乡、武圣乡、利店镇,与屏山县交界;西至茨竹乡,与沙湾区、马边县交界;北至海云乡、高笋乡,与犍为县交界。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3°40′40″至104°07′29″,北纬28°49′56″至29°13′55″之间,海拔350-1500米,幅员面积739.4平方公里,保护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24000吨。下一篇:沐川苦笋

金口河川牛膝

  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苋科多年草本植物川牛膝的干燥主根。又称甜牛膝。 始载于《滇南本草》。明代即开始种植。茎直立 ,高1米,主根长圆柱形。性平, 味甘,具有祛风、利湿、通经、活血等功效。全川有40余县(区)种植,主产于 金口河、天全、峨边;野生品主要分布于盐源、冕宁、雷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前最高年产量440吨,1949年为95吨,现常年产500吨—800吨。   主要药用成分为甾类化合物。同属植物麻牛膝的根在四川金沙江一带及云南、 贵州等省省也称川牛膝。   金口河川牛膝产地范围为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永胜乡、金河镇、共安乡、吉星乡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 源植物   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800m至2300m,土壤类型暗棕壤、土层厚度30至50cm,有机质含量≥1%,pH值在5.5至6.5之间。   三、栽培管理   1.繁殖方式:采用种子繁殖。   2. 种子选择:选取播种后第三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选花团球密集,雄蕊颜色近白色,籽粒饱满者作为种子。   3.播种:   (1)时间:宜于3月25日至4月10日。   (2)方式:穴播或条播。在苗高5cm至6cm时间苗与补苗。   4.施肥:每次中耕除草,宜结合追肥。每公顷施腐熟粪水≥8t,或腐熟饼肥0.75t至1.5t。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与加工   1.采收时间:播种后第3年或第4年的秋、冬两季,宜10月采收。   2.加工方法:用长锄挖起,抖去泥土,将鲜根砍去芦头,剪去须根,用竹刀削掉侧根,使主根、侧根均成单支。烘干温度≤70℃,干制至水分≤15%为止。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cm至60cm,直径0.5cm至3cm;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断面有浅黄色小点排列成数轮同心环,质韧,不易折断,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气微,味甜。   2.理化指标:总灰分≤5.0%,水溶性浸出物≥65.0%,杯苋甾酮≥0.04%。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下一篇:金口河花椒

市中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张公桥街道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泊水街道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上河街道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大佛街道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肖坝街道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通江街道 乐山大佛 东方佛都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柏杨街道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牟子镇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土主镇 乐山大佛 东方佛都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金鹰山庄 文庙及老霄顶 嘉州古城墙 乐山宋氏祠堂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白马镇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茅桥镇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青平镇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苏稽镇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苏稽米花糖 嘉州荔枝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水口镇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安谷镇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棉竹镇 乐山大佛 东方佛都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金鹰山庄 文庙及老霄顶 嘉州古城墙 乐山宋氏祠堂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全福镇 乐山大佛 东方佛都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金鹰山庄 文庙及老霄顶 嘉州古城墙 乐山宋氏祠堂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童家镇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九峰镇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罗汉镇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临江镇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车子镇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悦来乡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关庙乡 乐山大佛 东方佛都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金鹰山庄 文庙及老霄顶 嘉州古城墙 乐山宋氏祠堂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石龙乡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剑峰乡 乐山大佛 东方佛都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金鹰山庄 文庙及老霄顶 嘉州古城墙 乐山宋氏祠堂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凌云乡 乐山大佛 东方佛都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迎阳乡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九龙乡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普仁乡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平兴乡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杨湾乡 乐山大佛 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 东方佛都 金鹰山庄 海师洞 凌云寺 麻浩崖墓 乌尤寺 凌云山 佛光湖景区 壁津楼 尔雅台 灵宝塔 凌云栈道 佛国天堂 嘉州荔枝 苏稽米花糖 白宰鸡 乐山豆腐脑 乐山苦笋 棒棒鸡 剑峰脆红李 岩白菜

市中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