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曲靖 >> 马龙区 >> 马鸣乡

马鸣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万亩草山

  万亩草山位于马龙县马鸣乡,是占地12000余亩人工草场,距乡政府驻地1公里,距马龙县城36公里,距昆曲高速公路旧县立交桥16公里。地势呈丘陵状,周围森林葱郁茂密,景观独特,视野开阔。  放眼望去,地平线平缓起伏,牧草繁茂碧绿。有如欧洲的田园风光画册,又有北方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象,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是典型的蒙古草原式的游玩胜地。      马鸣乡  基本概况 马鸣乡位于马龙县西南,东至大-庄乡、南接宜良县,西靠嵩明、北邻旧县镇。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5公里,距昆曲高速公路旧县立交桥15公里,辖马鸣、新楼房、密郎、瓦窑、咨卡、挪地、永胜7个村委会,42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彝、苗等9个民族。全乡国土总面积238.55平方公里,天然草场 13.8万亩,人工草场 1.2万亩,属高原丘陵地带,最高海拔2038米,最…… 详细++

马龙香炉山

  香炉山位于马龙县城西南部,距马龙县城20千米、曲靖40千米、省城昆明93千米、旧县中心集镇2千米,昆曲高速公路、宜马公路擦园而过,具有十分便利的交通、区位和城效优势。  占地面积400余公顷,海拔2010米,森林覆盖率达98%,山岩陡峭,以香炉寺为中心,远观形如太极,近看极似香炉,青山对峙,碧水中流,山水相托,两山呈S形首尾衔接,犹如阴阳交汇,恰似一幅神形兼备的太极图,太极正中,香炉倚空,危崖临水,峭壁千仞,上有洞穴,曲径通幽,蜿蜒无尽,深不可测,地势雄险,山奇景美,典故传说神奇诱人,令游人遐思神往,与旧县镇九龙湖、黄金海岸开发区相连接,俗有“香炉倚空奇,九龙涟漪秀”的美称。  公园突出奇险、幽静两个特点。  由于交通不便,去香炉山玩的人很少,所以景区相对安静,人为破坏程度低,但风景绝不输给境内其他热门景点。另外,香炉山山势险峻,攀登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用时参考  3-4小时  交通   在曲靖坐去马龙的车10元/人(可以到高快或南城门坐车)  到了马龙再坐去旧县的车(走高速公路):13元/人  到了旧县再坐电三轮进去(柏油路):20元一趟,不管人数   门票   10元  景点位置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旧县镇  

野花沟

  距旧县立交桥25公里,是典型的原始河谷风貌,延绵10余公里,植被完好,林木森森,流水潺潺,河谷两岸  奇木异石千奇百怪,清泉流出,原始森林茂密,淙淙清泉流水,声声鸟鸣兽语副为一体。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曲曲折折的小道使人在攀越中既体现冒现的惊恐,又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马龙后洞

  后洞距县城20公里,是地质地貌变化过程中形成的万年古洞,洞内地形独特,深不可测,流水碧绿,或深数丈,或浅几寸,各种奇兽怪石栩栩如生,是探险者的乐园,游临者的圣地。  是地质地貌变化过程中形成的万年古洞,洞内地形独特,深不可测,流水碧绿,或深数丈,或浅几寸,各种奇兽怪石栩栩如生。   

马过河景区

  马龙县马过河风景名胜区地处滇中高原马龙县境内,由马过河、万亩草场、香炉山三个片区组成,共有37个景点,景区面积28平方公里。马过河风景名胜区以溪流平湖、陡壁峭岩、瀑布、跌水为特色,森林植被保存了滇中地区原生植被和生态景观,景区溪水、瀑布、湖泊、山花、草甸、森林及历史文化遗迹有机组合,具有较高的旅游和科研价值。

诸葛山

  诸葛山位于旧县镇下袜度村东北,面积8平方公里,海拔2307米。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南征所率领的部队曾驻扎此山,因而得名。

马龙苹果

  马龙苹果是马龙县当地农民种植面积最大而且栽培历史最早的品种,据滇东风物志记载:1954年马龙县县委书记谢兴方从山东引进旭、金帅、富士、国光等苹果品种试种,取得成功,从此结束了马龙“杨梅当水果”的时代。1973年随着苹果新品种的增加,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马龙县被云南省定为“优质苹果出口生产基地”,一九九五年,农业局从日本、新西兰引进皇家嘎啦、藤牧一号等品种,苹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马龙县再次被云南省定为“早熟苹果生产基地”,2000年马龙县加入中国现代苹果产业体系,从国内外引进苹果品种30余个,极大地为丰富了马龙苹果的种质资源。马龙苹果因成熟早、果个大、具有果面光滑细腻、色泽光亮、果肉细腻、甘甜味厚、汁多无渣,硬度适中,清香可口,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纤维素、果胶营养物质等,深受消费者喜欢,目前市场供不应求。   马龙县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海拔等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水果产业,其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显现,农民收入逐年提高,水果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该县农业经济增长,农民致富的又一亮点。   目前,马龙苹果种植面积达2.42万亩,年产量1100万公斤,产值1950万元。今年全县共完成低产苹果园改造500亩,高光效示范推广1500亩,兴办高产样板4800亩,水果套袋600万个。全县有水果产业协会一个,企业一家。通过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获得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2个,马龙苹果品牌效应已经逐渐产生。在抓好品牌效应的同时,加大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于2009年1月加入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作为全省加入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7个县之一,该县加大低效苹果园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苹果矮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早熟苹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加强苹果盆栽和水果盆景的研发工作。抓好质量安全。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通过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黄1虫板、诱虫灯、水肥一体化、生态农业等技术,切实保障水果的质量安全。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千方百计解决果农在水果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推广果实套袋、贴字技术,果实采后包装,进一步提升果品质量和档次,增加果农的效益。抓好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通过高光效技术、下垂枝结果技术、简易修剪技术、省力化花果管理技术和土肥水管理技术等栽培技术集成及先进实用的机械的应   今年,中国产业体系云南试验站病虫害防控专家团队和中国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明玉一行,先后到马龙调研苹果产业,对今后苹果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马龙苹果”将大有作为。   马龙苹果    地域范围   马龙苹果产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境内,种植区域涉及通泉镇、王家庄镇、月望乡、马过河镇、旧县镇、马鸣乡、-乡、纳章镇八个乡镇,地理坐标:东经103°16"—103°45"、北纬25°08"—25°37"之间,南北长44.5km,东西宽47.25km,苹果种植总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3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品质特征:马龙苹果“早熟型”果实圆台、端正,“晚熟型”果实扁圆、不够端正,果皮颜色鲜红有光泽,含糖量高、香味浓,果肉细腻、甘甜味厚,质脆无渣、汁多,营养丰富。 (2)内在品质指标:马龙苹果含糖量高肉细腻、甘甜味厚、汁多无渣,硬度适中,清香可口等特点。果实硬度≥4(kg/平方厘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总含糖量≥13.0%,钾≥0.4%、钙≥35%(mg/kg)、铁≥3%(mg/kg)、锌≥0.2%(mg/kg)、总氨基酸量≥0.85%,营养丰富。 (3)安全要求:马龙苹果产地环境按照《NY5013-2006 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执行;产品质量达到《NY5011-2006无公害食品 仁果类水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按照《NY/T5012-2002 无公害食品 苹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

深沟鸡

  “深沟鸡”是月望乡深沟村民小组的苗族农民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长期饲养培育而形成的优质土鸡精品,也是云南省地方优良养殖品种之一。“深沟鸡”具有体形高大、耐粗放饲养、适应性广、觅食力强等特色,其肉质细 嫩、鲜美、香醇可口,毛色艳丽多姿,深受市场亲睐。   马龙县月望乡深沟苗族村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条件古朴,当地苗族群众经过长期饲养培育形成的“深沟鸡”脚杆布毛,毛色艳丽多姿,体形高大、耐粗放饲养、适应性广、觅食力强,其肉质细嫩、鲜美、香醇可口,一直以来深受市场青睐。2006年,注册了“深沟鸡”商标,2008年获绿色食品认证,“深沟鸡”真正成为大家公认的优质土鸡精品,成为云南省地方优良养殖品种之一。   深沟鸡   地域范围   深沟鸡产于云南省曲靖马龙县境内,养殖区域涉及月望乡、马过河镇、旧县镇、马鸣乡、纳章镇五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6′00″~103°45′00″,北纬25°08′00″~25°37′00″。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深沟鸡的外貌特征: 体型:体格高大、背腰长直、颈长、胸深微前突出,胸骨长而微弯、腿粗长、脚外侧到趾部着生羽毛,俗称“飞毛腿”。胸肌、腿部肌肉发达、丰满。 喙:粗短微弯曲有力、喙色多为乌黑色、尖端略带白色。蹠部:多数为黑色,少数为黄色。 脸:脸鲜红色,鼻孔圆大,耳垂红色。 眼:眼圆大而有神,虹彩桔黄色。 冠:单冠。公鸡冠肉质厚而发达,冠峰6~10个,个别12个,肉髯大而下垂于喙下,左右各一片对称;母鸡冠微淡红色,肉质稍薄不厚,冠峰小而密,略向一侧倾倒,个别也有豆冠。 毛色:颈羽、肩羽、翼羽、肩羽为红底黄白色。主翼羽、复主翼羽、主尾羽、复尾羽为蓝黑色(近似于黑色),群众称为“红毛鸡”,公鸡大瑶羽不发达,少数鸡无尾羽呈秃尾。 肤色:多数为淡红色,少数为灰白色。 成年公鸡体重2.5~3千克,母鸡2~2.5千克,阉鸡3~3.5千克。 (2)深沟鸡的内在品质:深沟鸡鸡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很高,其中氨基酸(总量)≥15.5%,油酸≥36.5%,亚油酸≥24%,α-亚麻酸≥2.0%,水份≤75%。由于独特品种、特定养殖区域和养殖方式,深沟鸡肉含水率低,皮下脂肪少,肉质鲜美,风味独特、香味浓郁,煮后汤色透明,脂肪团聚于液面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3)质量安全规定:深沟鸡出栏时:8月龄母鸡体重2.2-2.8公斤,8月公鸡体重2.5-3公斤;8月阉鸡3-4公斤,所有出栏商品鸡必须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严格执行NY 5034—2005无公害食品《禽肉及禽副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质量达到标准方可进入市场。

曲靖松茸

  牋   

马龙乌鸡蛋

  马龙乌鸡蛋是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的特产。野花沟乌鸡蛋清香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比普通鸡蛋高几倍,且具有养心安神、益气补血的药用价值。   在马龙就有绿皮鸡蛋——乌鸡蛋,野花沟的乌鸡蛋传统散养与无公害独特饲养的完美结合,具备土鸡的生长特点,蛋内无抗生素、无激素、无药残。蛋内胆固醇、脂肪含量比普通鸡蛋低20%,尤其适合产妇、中老年人长期使用。   乌鸡蛋采用的是传统散养与无公害独特饲养方法饲养,具有四大特色:        一、胆固醇低,蛋内胆固醇、脂肪含量比普通鸡蛋低20%以上,尤其适合产妇、中老年人长期食用。   二、味道鲜美,蛋形成比土鸡蛋形成时间长,产蛋率低,采用无公害饲养,具有清香可口,味道鲜美。   三、营养价值高,蛋内的主要营养成分硒、锌、碘比普通鸡蛋高4--6倍蛋白质含量高12%以上,同时还富有各种维生素、氨基酸、具有生物活性特异免疫球蛋白“LGR”等二十多种微量元素。   四、药用价值高,乌鸡蛋性甘平,养心安神,益气补血等的药用价值高,尤其是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比普通鸡蛋高2--3倍。   

彝家泡缸酒

  彝家泡缸酒是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的特产。彝家泡缸酒纯属于天然绿色食品,不含甲醛,酒汁黄亮,入口醇和,甜绵微带酸。同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泡缸酒是滇东南彝族民间的传统佳酿,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泡缸酒就已经成为彝族人民祭祀、祈神、庆贺、宴请的常备佳品。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彝族是一个崇尚太阳、崇尚火的民族。从古至今,“火龙太子”是彝族人民心中的神。“火把节”便是人们祭神祈福的隆重仪式,至今已成为彝族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节日里开怀畅饮,泡缸酒把彝族汉子那热情豪爽、自信、执着的气概尽显于大碗地豪饮中。青年男女在月光下把美好的生活用“跳月舞”“佐脚舞”尽情地展现。今天,我们将泡缸酒开发为一个产品,奉献给广大消费者,相信它会成为大家眼中的一个新亮点。   “恒咕”牌泡缸酒酿制独特。它通过精选优质糯米为原料,加入纯植物配制的酒曲发酵后,用严冬时节的深山寒泉水泡制好,装入土缸内,长期窖于地下而形成。常饮之,具有开胃醒脾,美容养颜的功效。其酒度低,口感好,所以老少皆宜。实为滇东南彝族历代酒文化的结晶。

马龙干巴菌

  干巴菌是云南省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马龙县境内盛产。学名:绣球菌,也叫对花菌、马牙菌、松毛菌等。干巴菌有一股酷似腌牛肉干的浓郁香味,当地人把腌牛肉干称为干巴,因而此菌得名干巴菌。它生长在山林松树间,这种菌没有菌盖和菌褶,一簇簇地生长,状如牛马,人们又把它形象地称为“牛牙齿菌”。干巴菌刚出土时,呈黄褐色,老熟时,变成黑褐色。干巴菌肉质坚韧,富含钙、铁、硫胺素和蛋白质等营养成份。其貌不扬,黑黑的带有一层白色。但味道却鲜香无比,是野生食用菌中的上品。   干巴菌宜于炒食,荤、素皆宜。用干巴菌炒青椒或炒鸡蛋,其味妙不可言。素炒时,用将干巴菌撕为细丝、洗净,配加青椒丝、大蒜、盐等,炒熟即可食用。这道菜沁人肺腑,有浓郁的牛肉干香味。荤炒时,将洗净的菌丝浸入鸡蛋清,在油锅中滑一遍,再加入火腿丝、青椒丝、盐等佐料,炒熟后,盛入盘中,淋上少许芝麻油。这道加了火腿的菜肴,使得火腿和菌的鲜香相辅相成,香气更加浓郁,滋味更加醇厚,食后令人久久难忘。

曲靖鸡枞

  鸡纵:鸡纵俗名鸡盅,又名白蚁菇,鸡肉丝菇。 鸡枞是一种美味山珍,称之为菌中之王,其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味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媲美,故名鸡枞。鸡枞的种类很多,有黑皮鸡枞、青皮鸡枞、白皮鸡枞、草皮鸡枞等。其中以黑皮鸡枞的品质为佳。鸡枞产季为每年的六月至九月,多生长在未受污染的红壤山林的山坡上,或田野丛中的白蚁巢穴边。菌盖刚出土时呈圆锥形,开展后,中央凸起,表面黄褐色或黑褐色,中央色较深,边缘往往呈放射状裂开。菌褶白色,煮熟时色微黄,菌肉白色,细嫩肥厚,清蒸,氽汤清香四溢,鲜甜可口,回味无穷,故为古今中外颇受赞誉的珍贵食用菌。鸡枞的吃法很多,生炒熟煮煲汤皆宜。用鸡枞可以制做多种名菜,成为鸡枞宴席。如凉拌鸡枞、红烧鸡枞、生煎鸡枞,火腿夹鸡枞等。鸡枞经过晾晒,盐渍或植物油煎制而成干鸡枞,腌鸡枞或油鸡枞,可以贮存较长时间,以备常年食用,食之仍有鸡枞的特殊风味。   

马龙白灵菇

  马龙白灵菇是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的特产。白灵菇量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用菌,颜色洁白,菌肉肥厚,口感细腻,气味芬芳,味道鲜美。   白灵菇,又称阿魏菇,属低温型草生菌,以稻草、麦草、棉子壳、玉米秸等为主要原料,利用日光温室或空闲房屋等袋栽。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4~26℃,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8~18℃。秋冬栽培,菌龄期50天左右,生长周期100天,生物转化率60~80%。   

马龙荞丝

  马龙荞丝早在明清时期就已驰名省内各州县。据传制作技术早在明代洪武年间就传入马龙。清嘉庆年间,通泉镇北门街李仕膺,革新技术,提高了质量和产量,到民国时期荞丝生产普及到各家各户。马龙荞丝具 可色泽黄亮透明,营养丰 富,香脆可口,含有大量的 蛋白质、维生素的特点,是理想的馈赠亲友的礼品和 美容健身食品。( 曲靖)

咨卡彝族泡缸酒

  咨卡彝族泡缸酒是马龙县马鸣乡咨卡、瓦窖一带彝族居民历代传统酒文化的结晶。取用当地清澈纯净的山泉水和土生土长的糯米,通过独特的方法精心配制而成,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白酒的回味,酿糟的口感,饮料的清爽,口感纯正,回味甘甜,你尽管开怀畅饮而醉意不深,不喝不知道,喝了忘不了。一直是彝族同胞款待佳宾、馈赠亲友、祭祀神灵的必备之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马龙藠头

  藠头为百合科植物的地下鳞茎。成熟的藠头个大肥厚,洁白晶莹,辛香嫩糯,含糖、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烹调佐料和佐餐佳品。干制藠头入药可健胃、轻痰、治疗慢性胃炎。据《本经》记载:藠头“治金疮败,轻身者不饥耐老”、“治少阴病阙逆泄痢,及胸瘅刺痛,下气,散血,安胎。”如此既好吃又治病之物,世间实为难得。   马龙种植藠头的历史已有二三百年,盛产于通泉、月望等地。传统的种植品种体形狭长大尾小如鸡腿状,俗称长藠头,有纤维脆嫩、口感舒适的特点。后来又引进一种形体似球状的品种,其特点是盐渍不散,切口好看。藠头生长适潮耐肥,一般多种于背阴潮湿的鸡粪土之地,每年秋季下种,次年入秋收获,生长期在300天左右。只要施足底肥,其间只需除草一二次,亩产都在数千公斤,是一种投入少而经济效益高的作物。   藠头的吃法,在马龙也很考察。鲜品切片或成丝炒肉。味道独特,而更多的还是用来腌制。个大色白的可按各人喜好腌成酸、甜、辣等口味,不但色泽晶莹鲜亮,而且馨香沁人,令人闻而生津不止;品质稍差的则拌入辣椒剁碎腌成藠头辣子,都是开胃佐餐顺气的佳品。   近年来,在原马龙县副食品加工厂基础上组建的马龙县晶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了马龙的这一地方资源,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制生产了以甜藠头、甜辣藠头、鲜辣酱、油豆豉为龙头产品的“晶晶牌”藠头系列食品,1987年获地优称号,1989年获省优称号,1995年获“中国?昆明科技成果博览会”银奖产品称号,1997年获“中国星火计划实施十周年暨‘八五’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优秀项目奖,1997年又被国际荣誉联合评选委员会授予国际金奖。藠头开发也被列为马龙县“九五计划”重点项目,是这个县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是已列入“省九六星火计划”,“市‘18工程’项目”和“九五”后续地方财源建设项目。目前,公司的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5000吨。   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马龙藠头,实现了包装系列化,有“回味礼品盒”,有便于长途运输的马口铁听包装,建立了航空、航海、公路、铁路营销网络,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部分产品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地,真正以质量和服务打开了市场的“胃口”。   曾几何时,藠头不过是普通庄户人家里不甚起眼的家常小菜,既没有亮丽的外表,更缺乏这许多堂皇的内涵。而今,小小藠头已形成了一个产业,通过市场流进了千家万户,出现在许多名城都市的大酒店大宾馆的餐桌上,出现在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牋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马鸣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马鸣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