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乐山 >> 五通桥区

五通桥区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西坝生姜

  西坝生姜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明朝正统年间,西坝生姜被列为皇家贡品,有由 厚、味浓、脆爽、无筋的特点。因其特殊的地理水土,形如美女的纤纤玉手,又称“西坝的 仙女姜”,其产品沿岷江上下,深受沿岸居民的喜爱。   “西坝生姜美人指。”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西坝生姜以其鲜、嫩、香、脆,肉厚、味浓、脆爽、无筋的特点,被列为皇家贡品,一直到清代也没有因朝代更替而间断过。因其特殊的地理水土,西坝生姜形如美女的纤纤玉手,故称“西坝仙女姜”。据史料记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坝生姜种植面积为400-500亩,解放后常年种植面积为2000-3000亩,上世纪的1985年种植面积达6500亩,产鲜姜16250吨;1991年种植2600亩,产鲜姜6500吨,当年市场上供过于求,次年种植面积锐减至1600亩。   西坝生姜的发源地在老木孔,它涵盖西坝爱国等3个村和冠英河桥村。该地种植生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过去由于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西坝生姜是“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出现了“卖难”问题,影响了姜农的种植积极性。近年来,五通桥区积极探索提高姜农组织化程度,以支部为龙头,以协会为载体,以农民增收为目的,走标准化发展之路,作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姜农的生产积极性再一次被调动起来,截至今年,仅冠英镇生姜种植面积就达9000亩,种植户近400户。   2014年,乐山市五通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西坝生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西坝生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五通桥区西坝镇、冠英镇、石麟镇、蔡金镇、新云乡、金山镇、辉山镇、桥沟镇、金粟镇、竹根镇、杨柳镇、牛华镇等共12个(乡)镇,15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9′45″-103°56′48″,北纬29°17′29″-29°31′30″,东与井研县接壤、南与犍为县相连、西与沙湾区交界、北与市中区毗邻。保护面积3万亩,年产量6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品质特征:西坝生姜形如玉指成形,色泽白净,姜头顶端红玉着甲。单株长20cm以上,鲜重0.5kg以上。分支多,皮薄,肉质细嫩,纤维少,辛辣味较浓,脆爽,商品性好。 (2)内在品质指标:西坝生姜粗纤维≤0.9%,维生素C≥1.8mg/100g。 (3)安全要求:西坝生姜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要求。   

五香虫

  五香虫    俗话说:“吃在四川”。四川的吃食千奇百怪,不亚于吃广州蛇,河南蚱蚂,法国蜗牛,非洲蚂蚁,古巴牛蛙。乐山市五通桥区竹根滩一带的人吃“打屁虫”久负盛名。   每到深秋初冬的傍晚,就有沿街叫卖打屁虫的。过去一分钱能买上十枚,现在要两分钱才吃得上一枚。下班后,星期天、节假日什么的,花上一块钱,买上一小碟,再斟上一杯五通桥“西坝三绝”之一的“呈全米酒”,或独操,或二人对酌,或三、五人轮流把盏,不用筷子,就着两个指头拣打屁虫下酒,再摆上四川的龙门阵,别有一番情趣。   看官,打屁虫是什么?打屁虫者,能打屁,放出臭气味的虫也。其学名叫椿象,又曰蝽,属昆虫纲异翅亚目(Heteroptera),据《辞海》载这类昆虫品目繁多,约三万多种,这种能吃的打屁虫只是其中一种。   打屁虫体形扁平椭圆似胡豆状,黑灰色,体长约2公厘,体前部有三对脚,会爬行,背部有双层翅善飞,体后部有挥发臭腺开口,遇敌即放出臭气,或散发怪异气味,故得“打屁虫”“屁蛋虫”“放屁虫”之浑名。   打屁虫的生活习性,白天到山上觅植物技叶汁为食,傍晚飞到河边卵石坝里的卵石下栖身,五通桥地处岷江河畔,浅丘地貌,有平坝,有山有水有树,竹根滩沿河卵石较多,很适宜打屁虫的繁殖。   捕捉打屁虫很辛苦,须起大早,有大雾天是必去的,因为这种天气打屁虫到河坝卵石下栖身的最多,通常一平方米的卵石下栖身的有一、二枚,多则十多枚。   深秋的早晨,北风卷着团团浓雾扑面而来,气温低到五、六度,捕捉者不时把双手放到口边哈气取暖,蹲着把那冰凉的石头翻个个,真够受的了,但打屁虫就在下面,还必须抓紧时机,因为,只要天一放晴,雾一散,太阳高挂,打屁虫就会蠢蠢欲动,进而很快飞走。   捕捉者大多带一小布袋去捕捉,虽然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但只要布袋里的打屁虫在不断地增加,捕捉者的脸上就始终挂着微笑,一般人一个早晨能捉到几十只,有经验者不用说是上千只的收获罗。   打屁虫的烹饪工艺很简单,首先,要把好“杀尿”关,将打尿虫放到七、八十度的热水中烫杀,杀其尿(迫使打屁虫将尿全部排出),放其屁(臭气),去掉骚臭味,然后,放入铁锅,不放油(打屁虫自含油脂),用小火炕脆,再加食盐少许即可食用。   制成品呈油黑色,黑里透黄,头、翅、脚居在,这能吃么?能!不信你尝!初试者往往不站贸然行动,于是小心翼地拣上一枚丢入口中,“嘣吱!”一声,一股特殊的香脆味油然而生,“真香!”,品味者必定一枚一枚地吃将起来,直到把最后一枚送入腹中。   人们都说打屁虫“闻有怪香,咬有脆感,嚼有滋味,吃了开胃。”   所以,制成品都不再谑称“打屁虫”,而尊以川味的“五味”之“五香”为“五香虫”的雅号,沿街叫卖者也都声呼:“五香虫!”。   

参麦团鱼

  参麦团鱼    色香味:   鱼肉软烂、焾滑利口、汤汁浓厚、蛋味浓郁、并具有滋阴补血、益气健脾之功效   主料:   活团鱼一只(约500--1000克)、人参5克、获菩10克、浮麦20克、鸡蛋一个、火腿肉50克   辅料:姜15克、葱15克、食盐3克、料酒15克、蛛精1克,鸡汤叩克、生板油50克   制作:   1、将团鱼斩去头颈,沥净血水,放在盆内加沸水烫3分钟后取出,用小刀刮去背部和裙边上的黑膜,再剥去四脚上的白衣,斩去爪、尾及腹壳,取出内脏,洗净;   2、炒锅置火上,放入清水和团鱼,烧沸后用炆火煮约半小时捞出,放入温水中,撕去黄油,剔去背壳、腹甲、甲肢粗骨,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入放入碗中;   3、将火腿肉切成小片,生板油切成丁,盖在团鱼上面,将调料的一半(味精暂不用)、姜米、清汤适量一并放入碗中,将浮麦、获菩用布包好扎口,放入汤中;   4、人参打成细粉撒在上面,用湿棉纸封好碗口,上笼蒸3小时至团鱼酥烂;   5、团鱼出笼后拣去葱节,翻碗,将原汤倒入锅里,用剩下的一半调料及味精少许调味,烧沸后打去浮沫,再打一个鸡蛋在汤内,略煮后浇在团鱼上即成。

黄鸡肉

  黄鸡肉    在五通桥的老人们的记忆中,“黄鸡肉”是随着那充满磁性的吆喝声:“黄鸡肉……一点两点,一分二分……”   而带来的让垂涎的美味佳肴,每天家中等的就是美味鸡肉块,红红的、油油的、亮亮的,食之嫩、香、辣、甜、麻俱全,让人吃后难忘,自然渐渐有各起来。   制作这美味的人名:黄世海的正名已被人谈忘了,但是,人们记住了这道美味:“黄鸡肉”   。   于是却被大家传了下来。   如今,“黄鸡肉”   在四川、重庆两地的名气飚升,成为有车族到五通桥、乐山的必吃的品种。   在五通桥、西坝平畴千里、岷江蜿蜒,盛产花生、黄豆。每年秋收之后,农家鸡群就在收辽花生、豆子的空地上放养,自由地觅食土中残留的花生、豆子、蚯蚓,个个吃得精精壮壮、白白胖胖。用它来做菜,煎、炒、炖、炸款款都是上品,其中白砍鸡尤为上口。   上好的天然原料故然为“黄鸡肉”   的鲜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黄家祖传的独特制作工艺却是黄鸡肉味逆独秀于同行的秘诀。据黄世海老先生讲,他的手艺是其母亲教授的,同时告诉他秘诀不可外传,特别是在汁水的煎熬配方上自成一家。所以工艺过程是可以公开的,当然要知其中的奥秘还得在师傅的实际操作中慢慢地体会。现在已年过七十的老人给我们边杀鸡边一一道来:   必须选用精神旺健的当年仔公鸡,杀口要小、血要流尽;放到烫水中去尽毛和油皮,去其内脏;再放入请水中洗净待用;将大锅中的水烧热加入姜等混合好的香料和鸡一起慢火煮开,边煮边翻动让鸡能熟到火候即可;捞起后再次用清水洗鸡入竹篮之中备用。备汁水比较简单,用已配制好的料加鸡骨头一起下沙锅中熬制即可,至于火候则全凭经验的积累。   现在,老黄鸡肉已将他的技术工艺传授给他的儿子,希望他能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们能品尝到黄家祖传的正宗“黄鸡肉”。

五通桥豆腐乳

  .“五通桥豆腐乳”是五通桥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而孕育出来的一种天然的微生物霉菌,此种霉菌有特别的淳香,可以食用,其状如雏鹅的毛绒,毛丝生长在发酵的腐乳块上直立向上而生,不分枝,毛丝长度日8--10公分,最长的可达12公分。这种霉菌是1938年由中国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一批老一代科学家首次发现,命名为:“中国五通桥毛霉” 。由方兴艿丶肖永澜执笔撰写论文发表在当年的,《黄海》杂志第四期,引起了世界徵生物学界的轰动,五通桥毛霉豆腐乳走出了国门被外国人称为“中国黄油” 。  “五通桥豆腐乳”色泽乳黄,块形整齐、质地细腻。素有腐乳中的黄金的说法,含在口中无需咀嚼即可融化,其香味浓郁、香气扑鼻、回味无穷!在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张大千、丰子恺、冯玉祥、-等名人在五通桥时都把“五通桥豆腐乳”作为他们必备的佐餐。1962年,当-委员长吃到“五通桥豆腐乳”时赞不绝口,称它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五通桥豆腐乳”制作工艺细腻严谨,从磨浆、点脑到定型、蒸胚、划胚、培菌、后发酵都有一套严格程序,选材也很讲究。制作豆腐乳块小,质地细滑松软,色呈淡黄透亮,味道鲜美奇香,营养丰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人们常用的食品,同时又是烹饪的作料。    丰富的营养价值   1、“五通桥豆腐乳”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其蛋白质含量也在15%左右,是牛奶的5倍,且为水解蛋白质,人体可吸收率高达92%-96%,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抗动脉硬化、改善肥胖、抑制老化; 2、 “五通桥毛霉豆腐乳”中的钙含量是牛奶的3倍,铁含量是牛奶的25倍,锌含量与牛奶相近,而胆固醇几乎为零;  3、 “五通桥豆腐乳”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每人每天食用100g就能满足人体对各种氨基酸的需求;  4、 “五通桥豆腐乳”中的大豆异黄酮能够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相结合,对雌激素进行双向调节,且无副作用,因此,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同时,大豆异黄酮能减少蛋丢失,促进骨生长,提高骨密度、抗氧化,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改善肤质、抗衰老、预防骨质疏松、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乳腺癌、改善经期不适、预防老年痴呆、改善更年期不适等作用;  5、 “五通桥豆腐乳”中的脂肪成分中,不饱和脂肪酸占到80%以上,因而能降低饱和脂肪酸的不利作用,降低胆固醇;腐乳中脂肪酸-亚油酸含量高达50%以上,且含有10%左右的&-亚麻酸(与深海鱼油EPA、DHA有同样功能的W—3型脂肪酸),能逐步清除血液中的垃圾,达到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  6、 “五通桥豆腐乳”中还含有卵磷脂,能改善大脑的神经中突、起到增强记忆、改善学习、防老年痴呆作用。   五通桥豆腐乳产地范围为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现辖行政区域。

虾须牛肉

  虾须牛肉    原料:鲜牛肉、盐、曲酒、姜、葱、红油辣椒、花椒油、白糖、味精、香油、熟菜油。   制法:   1、牛肉洗净切成较大薄片,加盐、曲酒、姜、葱码味6小时,入笼内蒸熟,出笼晾凉,撕成细丝。   2、将牛肉丝放入油锅内炸酥捞出,加入白糖、味精、红油辣椒、花椒油、香油拌匀,装盘即成。   特点:麻辣味浓,干香滋润。

西坝豆腐

  西坝豆腐问世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同世间任何一件有价值的商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样,西坝豆腐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西坝豆腐制品种类的逐步繁多,豆腐菜肴的日益丰富,豆腐品尝的方法和感受,豆腐的精神和品质,林林总总,构成了独特的“ 西坝豆腐文化”。她是美食文化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是以西坝豆腐为载体,以豆腐的独特品味、丰富营养、风格品质、蕴含哲理、历史渊源等为基础,由饮食渗透到人类精神领域的一种文化。     民间流传着许多丰富多彩的西坝豆腐故事,通俗朴实的豆腐歌谣,富有哲理的豆腐谚语与幽默风趣的豆腐歇后语,这些劳动人民的口头作品,是豆腐文化的源头。宋、元、明、清咏豆腐题材的古体诗就有20余种,今人咏豆腐的旧体诗词和新诗也在百首以上。这些诗词追溯了豆腐的源头,凭吊了西坝豆腐的发明人,描述了西坝豆腐的制作工艺,赞美了西坝豆腐的优美质地,解释了西坝豆腐蕴含的哲理,内容极为丰富。    西坝人代代相传,特别是宋陈抟老祖,不断改进工艺。在选料浸泡、上磨、挤浆、烧煮、压单等工序 上都有特别的讲究。用料:本地当年产小黄豆,加“凉水井”的水,上石磨磨制。“皮肤退 尽见精华,旋转磨上流浆液”,制成的豆腐白如玉、细若脂;通过烧、炸、炒、熘、蒸、拌 ,烹饪出360多种菜肴,荟萃成精炒的豆腐宴席,让人惊叹不已。与众不同之处:   一是口感细腻绵滑、营养倍加丰富;   二是细若凝脂,洁白如玉,清鲜柔嫩;   三是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其味在清淡中藏着鲜美,吃起来适口清爽生津,可荤可素,历史上曾作为贡品。如今用西坝豆腐制作的“豆腐宴”已经成为乐山地区独具一格的上等豆腐宴席。有文人品过西坝豆腐赞道 :“四川豆腐甲天下,西坝豆腐冠四川。”   西坝豆腐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医疗保健作用。豆腐及其制品所含的植物蛋白,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常食用豆腐,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减少动脉硬化机会。嫩豆腐中还含有大豆磷脂,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细胞的正常活动和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经常食用豆腐不仅对神经衰弱和体质虚弱的人有所裨益,而且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患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目前西坝豆腐已经被全球公认为“国际性保健食品。”   

五通桥毛霉

  “豆腐乳”五通桥民间雅称“豆腐鱼” 五通桥豆腐乳的规模化生产始于清代同治年间,德昌园酱园就是其中最大的豆腐乳制造作坊。经过多年的精心研制和反复试捡,对用料上和制作工艺上都有极大的改进。一是必须用河西片区不含盐碱的山地上种的小黄豆;二是要用凉水井的水淹浸泡适度,精推细麾;三是毛霉菌丝长似鹅绒;四是酒用西坝米酒,香料精挑细选;五是大坛储存小坛出售。于是德昌源豆腐乳独秀于长江沿岸成为老少兼宜的佐餐佳肴,竹根滩西坝也成为沿长江商贾的云集之地。 说五通桥的豆腐乳就不能不提“中国五通桥毛霉” 。这是五通桥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而孕育出来的一种天然的微生物霉菌,此种霉菌有特别的淳香,可以食用,其状如雏鹅的毛绒,毛丝生长在发酵的腐乳块上直立向上而生,不分枝,毛丝长度日8--10公分,最长的可达12公分。这种霉菌是1938年由中国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一批老一代科学家在“德昌园” 作坊首次发现,命名为:“中国五通桥毛霉” 。由方兴艿丶肖永澜执笔撰写论文发表在当年的<黄海>杂志第四期,引起了世界徵生物学界的轰动,五通桥德昌源豆腐乳走出了国门被外国人称为“中国黄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将此新命名为“AS3-25号标准毛霉” ,成为豆腐乳行业的通用菌种。 解放后公私合营让德昌源规模扩大产量上升,质量也更加稳定。1958年元月参加“全国轻工业食品展览会” 被中中商部命名为“四川特产”。1987年被评为四川省商业厅优质产品,商业部优质产品。1991年获中国首届食品一博览会银质奖,首届巴蜀食品节金奖。

五通桥苦笋

  苦竹是五通桥的一种生态特色产品。在五通桥,种植苦竹形象地被农民称为“懒庄稼”。随着苦竹面积的增多,苦笋产量的逐年增加,为了解决销售问题,该区利用“天府农业信息网”工作平台,发布苦笋供销信息,吸引外地商贩前来洽谈购买事宜,把苦笋销往了成都、德阳、绵阳等大中城市。部分农村能人办起了苦笋加工厂,把鲜笋做成罐头,产品远销上海、河北、重庆等地,年销售收入200万元。 苦笋,傣语称为“糯烘”,是学名叫做苦竹的竹子萌发的嫩笋。苦竹,茎杆细直。粗者,直径可达4厘米左右;细者,仅手指般粗细。这种竹子,单株散生成林,春初开始发笋,抽笋期长达4个多月。从土中挖出的苦笋,带点甜味。笋茎出土长长以后,苦味极浓,故有苦笋之名。

西坝米酒

  西坝米酒始于东汉时期,以西坝境内出土的东汉崖墓文物中的酿酒器皿和乐俑得以印证。其酿制 方法一直流传于民间。到了宋代,曾经和赵匡胤比剑论道于华山的陈老祖,隐居西坝圆通寺 。他收集民间配方进行工艺改进、提升,产出道家米酒,使西坝酒作坊品质大大增加,产品 远销沿江各地,有绵延数公里的古陶窑遗址为证。 后仅秘传于陈氏家族之中,其酒质纯净, 米香浓郁,口感极好,少饮有温胃养颜、滋阴壮阳之功效。

五通桥月糕

  中秋月糕是乐山市五通桥的传统特产。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原料配方(按成品46千克计算) 面料:回粉13千克 搅糖13千克 馅料:白砂糖7千克 蒸熟粉7千克 碎冰糖2千克 碎桔饼2千克 熟菜油2.5千克 色素按国 家标准 制作方法 1.制回粉:(1)选料:选大粒糯米,用罗筛掉杂质和碎米;用50~60℃的热水 淘洗约10分钟,捞起沥去水分后,加盖捂20分钟即可摊开待用。 (2)炒米:将捂好的糯米,以油制过的河砂拌炒,火势要旺,每锅炒米1千克,要求炒到 糯米“跑面”时,快铲起锅,用罗筛去砂子即可。 (3)磨粉与回粉:将炒制的糯米用电磨磨成细粉,以90~100眼筛过筛。筛出的称为“火 粉”,将“火粉”置于晾席上摊开吸水回潮,时间在3天以上,直到手捏粉子成团,不散垮 即为回粉。夏季用回粉需加微火炒熟,冷却后方可使用。 2.制搅糖:绵白糖糖加水,按10∶3的比例放入锅里溶化煮沸后,以蛋清或豆浆提纯, 除去杂质,糖泡子,加饴糖(数量为绵白糖的5%)继续熬制。夏季熬至130℃左右,冬季熬至 120℃左右,将糖水滴入冷水中能“成团”时,即起锅。起锅后边下化油边搅拌,直到糖油 充分混合翻砂后,置于案板上冷却,用擀杖擀散成细糖粉;过筛后即可使用。 3.制皮料、拌馅料:按500克回粉、500克糖、50克猪油的比例,拌和成皮料,即糖糕粉。 按馅料比例伴制馅料。 4.成型包装:用圆形印模,按规格分1000克、500克、250克、100克四个型号,装模成 型。以500克重的月糕为例:先铺填底糖粉130克,用手按匀,再填充馅料200克,按平,最 后盖面糖粉130克,用铜镜压平,倾倒在平木板上,“下绵”6小时,包装入库。 质量标准 形态:圆形,糕面平整,不掉边。 色泽:白色。 组织:粉质细腻,不松散,无糖粒,无杂质。 口味:香甜适口,具有冰桔,玫瑰等香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马边绿茶

  “马边绿茶”历史悠久,产业底蕴厚重。 据资料考证马边产茶历史悠久,溯及两汉,从采摘野生 茶到人工种植,1000多年未曾断息,延续至今,辉煌依旧,在明清时期,马边茶曾作贡茶,更在解放后作为十年国庆献礼,敬献伟大领袖毛主席。宋代以前,马边就产野生粗茶,明中期开始人工种植。在清末民初时,马边已成为四川省茶叶重点产销地之一,细茶销售成都、乐山及宜宾一带,粗茶则多销于夷(藏)地。解放后,国家统一收购和经营茶叶,由农业技术部门和商业部门指导农民种茶,茶叶产量逐年回升,1951年的细茶产量已上升到3471担,1955年产粗茶已达13727担。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   地貌特征:马边县地处横断山脉东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具有低山、中山、亚高山多种地貌。总体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东有黄连山,南有茶条山,西有黄茅岗、大风顶、鸡公山,北有药子山。境内山峦迭障,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多断裂和褶皱,沟深谷狭,地面切割破碎,平坝极少。海拔最高4042米,最低448米,相对高差3954米。   土壤特征:境内土壤按土类论,以紫色土面积最大,共982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4.99%;黄壤面积5037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8.17%;水稻土面积2600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0.67%,土壤pH值4.5-6.5,有机质含量高达   4%-7%,理化性状好,适合马边绿茶树生长发育。   (2)水文情况: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河流水系纵横交错,河流属于金沙江水系和岷江水系,主要有马边河、挖黑河、铁觉河、荞坝河、玛瑙河、镇江庙河等6条,连接大小支流226多条。荞坝河向东南汇入金沙江,马边河自西向东汇入岷江。产地种植范围水质的属清洁水平,适宜生产优质马边绿茶。   (3)气候情况:马边绿茶种植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9℃,年降雨量1044.3mm,相对湿度80%,山间云雾缭绕,这是马边绿茶独特的生长气候条件。   (4)人文历史情况:马边绿茶种植历史悠久。史料记载,三国蜀汉时,从金沙江畔的新市镇至马边,原无通道,诸葛亮南征时率部顺金沙江而上谋取大小凉山和滇北,从安上县(今屏山县新市镇)上岸,到夷都(今屏山县中都镇),荞坝经马边,打通通往成都的战略通道,“时正当六月炎天,其热如火”,在那不毛之地,蜀军众将士口渴难忍,忽见眼前冒出一泉,争相饮之,而纷纷中毒,“皆不能言,但指口而已”,成为哑巴,蜀军一时束手无策,后寻服马边河两岸深山幽谷及山林溪涧中与兰花、杜鹃等花草灌木杂生共处的野生马边绿茶和草药一起解毒。   北宋大诗人黄庭坚在戎州为官时,写的《筇竹颂》中辞曰:“伟邛崃之美   竹,有山而不险,有水而无波,金声而玉节,故贯四时而不改其柯。一子遗我,扶予涧阿。坐则倚胡床斐几,行则随青笠绿蓑”,描述了马边绿茶生长的清幽环境。   到了明朝中期,马边绿茶开始人工种植,主要源于佛家僧侣坐禅过久易困,需饮茶以解,所以又称“茶佛一味”(清嘉庆版《马边厅志略》载),目前马边县内还保存大量的僧侣茶楼遗址。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叙州王启昆到马边筹划建厅事宜,脚迹遍县境,著有《烟峰城杂咏》八首,录一首:“左插云遮烟草花,右遮半面抱琵琶。双双高绾青螺鬓,淡远峨眉晕晓霞。”优雅的诗句展现了马边绿茶的美态。   因马边绿茶以“芽肥叶厚匀成朵、汤清色绿回味甘、香高持久耐冲泡”而闻名,并贵为茶中珍品,1959年马边绿茶进京敬献毛主席。且马边是彝族自治县,绿茶被赋予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彝族同胞在远方有朋来时、逢年过节时、种田栽秧时、结婚父母时都会饮茶,用以去油腻和酒气,预示健康。   民国10年,余洪先撰《马边纪实》说:“马边素称产茶之区,唯均野生,无特为培植者”,后经省市良种茶会评定,这是很有价值的茶叶新品种,也是原始茶树的孑遗品种。民国19年,马边在垦社试办茶厂,从大竹堡收买生茶   改良烘制,包装改良马边绿茶“龙湖”、“凤眉”等数百斤。民国26年(1937年),县长余洪先主张整理旧茶树,种植新茶树,开辟茶园,集中种植,统一制造包装,齐一货色,训练技术工人采用机械制造马边绿茶,年产2万担,专办出口茶叶。80年代,马边绿茶“白岩迎春茶”、“建新清茗茶”、“荞茶3号、4号”等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名优茶,而后马边绿茶“柏香炒青茶”、“白岩迎春”、“永山玉叶”、“龙湖雪梅”、“小凉山毛峰”、“荞坝贡茶”等系列产品又先后获四川省名茶叶“甘露杯”奖、中国西部名茶开发“陆羽杯”奖,并在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优农产品”。   目前,马边尚存近万株野生绿茶树,分布于县境1300m以上的深山(袁家溪乡额洛村,烟峰乡邓基阿托、火炉沟等地),马边也被认定为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名优绿茶的最适宜区域之一。马边绿茶已获无公害生态茶园认证9485亩、A级绿色食品茶园认证15500亩、有机茶园认证20026.3亩。先后被四川省农业厅命名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基地”、“出口茶叶生产示范基地”,2006年1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列入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县,2008年被四川省命名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茶叶基地,在四川省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上确定为全省茶叶产业发展核心县。拥有“马边绿茶”原产地证明商标。全县拥有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60余人,农民技术员870多人,并有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省茶科所及省、市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随着标准化的大力实施,马边县涌现出“森林雪”、“荞坝贡茶”、“边河玉叶”、“文彬绿雪”等知名绿茶品牌。   特定品质   扁形茶:成茶扁平挺直,光滑匀齐,色泽嫩绿,香高持久,汤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匀成朵,鲜绿明亮。卷曲形茶:条索紧细卷曲,峰苗显露,色泽嫩绿油润,晶莹剔透,有特有的肉质感。香高持久,滋味鲜醇,回味醇微甜,余香久聚不散。叶底嫩匀自然完整,鲜绿明亮。炒青茶:外形条索紧细成条,锋苗显露,色泽油绿,清香持久,汤色青绿明亮,滋味甘爽,叶底嫩匀完整明亮。   文化典故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马边大部分茶农依然是按照较传统方式管理茶园,加上独有的生态环境,使得“马边绿茶”的品质和风味在绿茶中独具特色。   地域范围   马边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的民建镇、建设乡、苏坝乡、烟峰乡、高卓营乡、沙腔乡、三河口乡、雪口山乡、大竹堡乡、镇江庙乡、下溪乡、荣丁镇、石梁乡、劳动乡、民主乡、老河坝乡、荞坝乡、梅子坝乡、袁家溪乡等19个乡镇159个行政村,东到老河坝乡灯塔村,南到高卓营乡羊子桥村,西到三河口乡涉水坝村,北到镇江庙乡阴心岩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4′-103°49′,北纬28°25′-28°45′。   

犍为茉莉花茶

  “犍为茉莉花茶”系指中国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所产之茉莉花茶。该产品选用.生态、无公害茶园生产的名优茶叶,具有绿茶的特质和茉莉花的浓郁芬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犍为茉莉花及其茉莉花茶被中国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产品,茉莉花农业标准化工作被列为中国“全国示范基地”。.    犍为县十分重视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广泛建立和推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把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促进了茉莉花茶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犍为县有茉莉花面积约1333公顷,优质早茶2000公顷,年产茉莉鲜花7000余吨,茶叶加工能力5000余吨,年综合产值3亿元以上。.   产地范围     犍为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犍为县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犍为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犍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犍为茉莉花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黑竹沟藤椒

  黑竹沟藤椒又名油椒、香椒子,是一种有独特香气和味道的植物。其果油多有光泽,其味芬芳易挥发,口感香麻,香沁浓郁,具有调味、健脾、去风、散寒之功效,被当地百姓视为调味珍品,用来赠送贵客和重大节日调味食用。 黑竹沟藤椒主要生长于金沙江流域和大渡河上游区域,采自海拔1800-3000米的云雾山中。产区属高山森林气候,群山环抱,人迹罕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藤椒生长的理想环境。黑竹沟藤椒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记载:“其果入药具有散寒解毒,散淤活络,消食健胃,增竟食欲之疗效,果实可制干,提取芳香油。”黑竹沟藤椒除了药用价值外,提取出的芳香油同时也是调味佳品,属于峨边县传统特产,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据《峨边彝族自治县志(1988-2003)》记载:“黑竹沟藤椒是调味佳品,又是香辣酱的主要原料之一,从1999年开始,全县共建了333.3公顷的基地,同时兴办了‘刘氏香辣酱厂’做为藤椒发展的龙头企业”。 黑竹沟藤椒近代发展迅猛。2003年,沙坪、红花、宣坪、大堡等乡镇新种植藤椒326.6公顷,可产鲜藤椒25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新建藤椒种植基地4580亩、5000亩、1200亩。峨边县政府将藤椒列入产业化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藤椒产业。《峨边彝族自治县灾后重建规划(2008-2015)》中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 着力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集中,促进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发挥产业带动和辐射作用,到2015年,全县将新建藤椒基地15000亩。“黑竹沟藤椒”品牌发展多年,先后获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同时,黑竹沟藤椒远销省内外大中城市,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市场空间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黑竹沟藤椒”系列产品选用为原料的藤椒采自海拔1800-3000米的云雾山中,那里属高山森林气候,周围群山环抱,人迹罕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绝无污染。制成的藤椒产品芳香浓郁、麻味纯正,是调味之佳品。   峨边彝族自治县通过扩基地、壮龙头等相关措施,使峨边藤椒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生产总规模达到239550公顷、产量30000吨/年   黑竹沟藤椒   地域范围   黑竹沟藤椒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的沙坪镇、大堡镇、毛坪镇、五渡镇、新林镇、黑竹沟镇、红花乡、宜坪乡、杨村乡、白杨乡、觉莫乡、万坪乡、杨河乡、共和乡、新场乡、平等乡、哈曲乡、金岩乡、勒乌乡等19个乡镇,129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4"-103°33",北纬28°39"-29°19"之间,东与沙湾区、沐川县接壤,南与马边彝族自治县毗邻,西与美姑县、甘洛县交界,北与峨眉山市、金口河区相连。保护面积239550公顷,年产量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黑竹沟藤椒商品果为鲜绿色,成熟后黄绿色;其味芬芳,具有鲜花椒固有的气味,麻味绵长,无异味;果穗长,果实较大,果实油腔多,有光泽。 (2)内在品质指标:黑竹沟藤椒挥发油≥2.0ml/100g,酰胺类物质≥1000mg/kg。 (3)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香辛料》质量要求NY5230-2005质量要求。

金口河乌天麻

  天麻为传统名贵中药,入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亦可作保健食品,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乐山市金口河区地处凉山州、雅安市、眉山市、乐山市的结合部,位于大渡河畔小凉山深处,属高山峡谷的大山区,境内95%的地方是高山,海拔相对高差2793米。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土壤条件,造就了乌天麻特有的品质特征。     金口河乌天麻抗病害能力强、耐湿性高、块茎肥大、椭圆、表面黄白至深棕色、点状斑纹、脐眼明显、质坚、体实、无空心、特异气味浓、药性强、质佳,富含天麻香荚兰醛、粘液度、结晶性中性物质、维生素A等,天麻素含量为0.47%,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乌天麻性味甘、平、归心、经,具有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等功效。可治疗高血压、眩晕、头痛、小儿惊厥、风湿腰腿痛、口眼歪斜、四肢痉挛、肢体麻木等病症。     2009年,金口河乌天麻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金口河乌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现辖行政区域。

金口河川牛膝

  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苋科多年草本植物川牛膝的干燥主根。又称甜牛膝。 始载于《滇南本草》。明代即开始种植。茎直立 ,高1米,主根长圆柱形。性平, 味甘,具有祛风、利湿、通经、活血等功效。全川有40余县(区)种植,主产于 金口河、天全、峨边;野生品主要分布于盐源、冕宁、雷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前最高年产量440吨,1949年为95吨,现常年产500吨—800吨。   主要药用成分为甾类化合物。同属植物麻牛膝的根在四川金沙江一带及云南、 贵州等省省也称川牛膝。   金口河川牛膝产地范围为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永胜乡、金河镇、共安乡、吉星乡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 源植物   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800m至2300m,土壤类型暗棕壤、土层厚度30至50cm,有机质含量≥1%,pH值在5.5至6.5之间。   三、栽培管理   1.繁殖方式:采用种子繁殖。   2. 种子选择:选取播种后第三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选花团球密集,雄蕊颜色近白色,籽粒饱满者作为种子。   3.播种:   (1)时间:宜于3月25日至4月10日。   (2)方式:穴播或条播。在苗高5cm至6cm时间苗与补苗。   4.施肥:每次中耕除草,宜结合追肥。每公顷施腐熟粪水≥8t,或腐熟饼肥0.75t至1.5t。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与加工   1.采收时间:播种后第3年或第4年的秋、冬两季,宜10月采收。   2.加工方法:用长锄挖起,抖去泥土,将鲜根砍去芦头,剪去须根,用竹刀削掉侧根,使主根、侧根均成单支。烘干温度≤70℃,干制至水分≤15%为止。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cm至60cm,直径0.5cm至3cm;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断面有浅黄色小点排列成数轮同心环,质韧,不易折断,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气微,味甜。   2.理化指标:总灰分≤5.0%,水溶性浸出物≥65.0%,杯苋甾酮≥0.04%。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五通桥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竹根镇 西坝生姜 五香虫 参麦团鱼 黄鸡肉 五通桥豆腐乳 虾须牛肉 西坝豆腐 五通桥苦笋
牛华镇 西坝生姜 五香虫 参麦团鱼 黄鸡肉 五通桥豆腐乳 虾须牛肉 西坝豆腐 五通桥苦笋
杨柳镇 五通桥 农家博物馆 杨宗祠 丁佑君烈士纪念馆 五通桥河西第一农家乐 道士观 宝子山上“洋房子 西坝生姜 五香虫 参麦团鱼 黄鸡肉 五通桥豆腐乳 虾须牛肉 西坝豆腐 五通桥苦笋
桥沟镇 西坝生姜 五香虫 参麦团鱼 黄鸡肉 五通桥豆腐乳 虾须牛肉 西坝豆腐 五通桥苦笋
金粟镇 西坝生姜 五香虫 参麦团鱼 黄鸡肉 五通桥豆腐乳 虾须牛肉 西坝豆腐 五通桥苦笋
金山镇 五通桥 农家博物馆 杨宗祠 丁佑君烈士纪念馆 五通桥河西第一农家乐 道士观 宝子山上“洋房子 西坝生姜 五香虫 参麦团鱼 黄鸡肉 五通桥豆腐乳 虾须牛肉 西坝豆腐 五通桥苦笋
辉山镇 西坝生姜 五香虫 参麦团鱼 黄鸡肉 五通桥豆腐乳 虾须牛肉 西坝豆腐 五通桥苦笋
西坝镇 五通桥 农家博物馆 杨宗祠 丁佑君烈士纪念馆 五通桥河西第一农家乐 道士观 宝子山上“洋房子 西坝生姜 五香虫 参麦团鱼 黄鸡肉 五通桥豆腐乳 虾须牛肉 西坝豆腐 五通桥苦笋
冠英镇 西坝生姜 五香虫 参麦团鱼 黄鸡肉 五通桥豆腐乳 虾须牛肉 西坝豆腐 五通桥苦笋
蔡金镇 西坝生姜 五香虫 参麦团鱼 黄鸡肉 五通桥豆腐乳 虾须牛肉 西坝豆腐 五通桥苦笋
石麟镇 西坝生姜 五香虫 参麦团鱼 黄鸡肉 五通桥豆腐乳 虾须牛肉 西坝豆腐 五通桥苦笋
新云乡 西坝生姜 五香虫 参麦团鱼 黄鸡肉 五通桥豆腐乳 虾须牛肉 西坝豆腐 五通桥苦笋

五通桥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