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大理州 >> 祥云县 >> 祥城镇

祥城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祥云水目山

祥云水目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水目山,离祥云县志25公里。这里属于马街乡,海拔2070米。  水目山是云南开创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南诏诸大臣请建此刹。普济庆光禅师用禅杖凿地,“而有清泉涌出,因名水目”。开堂之日,六诏的首领都来祝贺。香火最旺时,号称“和尚千人,尼姑八百”。历代都有高僧住水目山,如唐代的开山祖普济庆光禅师,宋代的净妙澄禅师,晚清时期的无往如禅师、非相行禅师街头在理国时曾有不少王族中人在此出家为僧。清初有名的担当和尚,也曾在此长住。从唐朝起,水目山寺院经过多次修理工建,逐渐形成了一个建筑群落,有水目、贤填充、地藏寺、灵光寺、塔院、三教阁、毗卢阁、弥陀庵等寺观。水目山寺分为上、中、下三庵,现仅存的下庵,为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重建,1984年至1987年重修。下庵依次是山门、塔院、前院、西北配殿、大雄宝殿,南北两边有僧房、香橱、职事堂、斋堂、茶室、云会堂。下庵前面,有历代僧人精心培植的梨数十亩。  庵内有唐朝种植的月季花两株、松柏4株。大雄宝殿有明朝成化年间造的铜钟、木鼓。寺内外有古碑10多块。在上庵、中庵遗址旁,各有唐朝种植的山茶一株。上庵的红茶花,高12.6米,胸径0.42米;中庵的白茶花,树高7.5米,胸径0.38米。这两株茶花的花朵,都是九蕊十八瓣,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水目寺塔建于大理国时期,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重修。这座塔原是云南有名的“寺抱塔”,在塔的四周,原建有八角环形殿宇,把塔围住,塔尖从殿顶伸出,很是独特。现在塔殿已毁,仅留下塔基上的48个柱石墩座。水目寺塔高18.16米,四方形,为15级密檐式实心砖塔,从第七级起,塔身逐次向上收缩。塔刹由铜鼓莲花托葫芦体组成。塔身第一级东面,有封闭式塔门一道,南面壁上有彩色佛教绘画23幅。塔建于穿梭朝嘉定七年,也就是大理国天开十年(1214年)。  水目山北岗有一片塔林,又称和尚坟。塔林分西北片和东北片,塔林作梯状排列,墓塔共61座,是水目寺历代僧人的入寂之地,其数量和规模为全国罕见。墓塔高3至6米,塔身为纺锤形或四方形。纺锤形的是砖塔,是大理国时所建。四方形塔有砖、石两种,为明、清时代所建。塔基分四方形和六方形两种,基座及塔盘砖上有云纹、莲花纹、人物、动物浮雕图案。塔刹有相轮、爷月、宝珠等形状。塔基外有石级通入塔内,塔内有墓室,用来放置陶制骨灰罐。罐面用朱砂写上佛语及圆寂僧人的姓名及法号。  水目山有“铁树开花、枯井取木、风洞游仙、木狗守场”等传说。铁树开花,指的是寺中的铁树曾突然开放。枯井取木,是下庵后边的这口枯井,传说在建寺时木料不够,普济庆光禅师作法,从远处借来木料,从枯井中取出。风洞游仙,是说一得道高僧,经常从一山洞中钻到山外游玩。木狗守场,是传说一高僧制作了一木狗,用来守田庄的打场,木狗能像真狗一样活动。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云南驿镇境内  类型:森林山寺庙文化旅游区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872-3354086  官方网站:http://www.shuimushan.com/  开放时间:  8:00-18:00  

祥云青海湖

祥云青海湖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祥云青海湖  在祥云县城东南,有一个自然湖泊,旧称“青龙海”。据《云南县志》记载:“在县之东南青龙海,水光如镜,秋月涵之,更觉澄湛。”这就是青海湖。  青海湖属高原盆地湖泊。据地质考察,大约在两百万年前,这里是宽阔的渊谷。当苍山断陷形成洱海时,祥云盆地东南角的地壳随之崩裂,岩浆喷腾,堆积而成现在的“象山”山群,堵塞了盆地水路,在祥云县沙龙区的青海营、沙龙、芮家营、白石岩四乡之间形成了青海湖。青海湖历经数万年的泥沙淤积,现在的海拔为l966米,全长3公里,宽1.5公里,控制流域面积96.8平方公里,深3米,蓄水量约7000万立方,可灌面积7500亩,宜养鱼,1960年经人工修整成为一小型蓄水灌溉工程,湖水经板桥峡谷汇入金沙江。青海湖”因湖水终年清澈,故而得名。  青海湖深浅均匀,是水生动、植物的“乐园”。这里特产莲藕、苇,盛产鲫鱼、鲤鱼、青鱼、白链、草鱼、大虾,是发展水生动植物的良好基地。青海湖四周山峦巍巍,湖畔竹修林茂,湖中水波粼粼草美鱼肥,为祥云县风景区之一,自古就有“青海月痕”之美称。昔人有诗曰:“日出东山上,水光色宛然;春江花月夜,风雅宜人逛。

云南驿茶马古道

云南驿茶马古道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云南驿茶马古道  云南驿茶马古道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南距祥云县城21公里,作为祥云县最早的县治驻地,是古滇文化的典型代表。云南驿是西南丝绸路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作为驿站至今已有1237年的历史。当时随着白盐井盐业的兴旺,盐商马帮络绎不绝,驿道运输频繁,古道遗址的石板路上至今仍存留下斑斑马蹄足迹。驿站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保存完好,在西南丝绸路上绝无仅有。“彩云南现”的美丽传说更为云南驿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是祥云独俱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之一。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320国道旁  类型: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40.0元

水目寺塔

水目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目山塔位于云南省祥云县马街乡水目山水目寺前。  此塔为纪念大理国0公高量成之子皎渊而立。史志中并无确切记载,一般认为大理国时期(公元938-1253)所建。据现存水目寺内的《渊公塔铭碑》记载,水目寺为南诏龙兴四年(公元813)普济庆光禅师所建。而寺前密檐塔为纪念大理国0公高量成之子,水目寺三祖之一的皎渊而建,因此又称“渊公塔”。  水目山塔,为四方形15级密檐式砖塔,高18.16米,塔双层台基,八角形。塔身第一级东面设门,南面塔壁彩绘壁画。其上各级每面有龛洞1个,塔刹由仰莲、覆钵、宝顶组成。塔西有水目寺,现存大殿、中殿、厢房等,规模宏大。现保存明代铜钟及较多碑刻,寺右尚僧塔50余座,形成壮观的塔林。弘圣寺塔位于大理中和镇弘圣寺旧址,寺毁于明初。塔通高43.87米,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身下部为块石砌成。全塔分为基座、塔身、塔刹3部分,塔身各层之间用砖砌出叠涩檐,其上逐层收分。  第二层东西面设佛龛,内置石刻佛像。第三层东西面设券洞,与塔心相通,其上交替至16层。塔刹宝盖为八角形,角挂风铎。从唐朝起,水目山寺院经过多次修理工建,逐渐形成了一个建筑群落,有水目、贤填充、地藏寺、灵光寺、塔院、三教阁、毗卢阁、弥陀庵等寺观。水目山寺分为上、中、下三庵,现仅存的下庵,为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重建,1984年至1987年重修。下庵依次是山门、塔院、前院、西北配殿、大雄宝殿,南北两边有僧房、香橱、职事堂、斋堂、茶室、云会堂。下庵前面,有历代僧人精心培植的梨数十亩。  水目寺塔为15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塔平面呈正方形,通高19米,塔身下砌台基两层,下层台基为方形,边长15.2米,高1.15米,用毛石垒砌,条石压沿;第二层台基呈八角形,边长2.2米,高1.2米,上为砖砌双重莲花基座。塔身第一级较高,东西方封闭式塔门。第二层以上逐级递减,叠涩式塔檐,其上各级每面有龛洞1个,塔刹由仰莲、覆钵、宝顶组成铜质葫芦顶形。塔身第一级南壁绘有佛教题材壁画23幅,画幅高2.38米,宽2.63米,画面虽已剥蚀不清,但尚可隐约分辨是23组佛教题材造像组成。  在塔的方形台基上分别排列有48个石柱础,柱础的排列为四周檐柱20棵,内侧金柱20棵,而塔身四角各有角柱2棵,计8棵。说明在塔的底部曾经建过双重廊庑,也就是俗称的“寺抱塔”。即在塔的四周,原建有八角环形殿宇,把塔围住,塔尖从殿顶伸出,很是独特。现塔殿已毁,仅留下塔基上的48个石柱础。  水目山北岗有一片罕见的墓塔林,占地17500平方米,有墓塔72座,为云南目前发现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塔林,在全国塔林中也名列前茅。水目山塔林为研究滇西地区的佛教禅宗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塔林始建于宋嘉定四年(1211年),规模大小不等,造型风格各异。塔身为纺锤型,塔顶呈宝珠型,整座墓塔呈宝塔型,基座为六方形或四方形须弥座,上有卷云纹、莲花纹及人与兽的图案雕刻。基座底下均设有墓室,四壁有台架龛洞用以置放历代僧尼的骨灰罐,其中最大的墓室可置放200多个。所有墓塔从上到下全用沙石砌成,并沿山岗成梯级排列,错落有致,掩映在莽莽苍苍的松林中。远远看去,塔林和松林交相辉映,影影绰绰,另有一番景象。  2006年水目寺塔作为唐至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大理州祥云县,位于刘厂镇王家庄村的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是云南省著名的红色景点。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距刘厂镇政府驻地3公里,距县城35公里、320国道公路4公里。故居所在地王家庄村,背依青山,绿水环绕,被誉为“北大骄子,一门三烈”的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兄弟3人就出生在这里。大哥王复生第一个走出了家乡云南,走向了中国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成为一位共产主义火种的传播者。之后,他把二弟王德三、三弟王馨廷带到了北京,三兄弟在革命的大潮中,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最为壮丽的一页。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属于当地传统木结构民居院落,建于清代末期。故居前、后院为小花园,两层土木结构,其建筑设计巧妙,一架楼梯跑两院通四楼,建筑风格平实而雅致。  故居先后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故居被云南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列为“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育基地”,成为全省四个干部教育培训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之一。  王复生 (1896~1936)  王复生(1896~1936)名濡廷,字涵万,化名甄海,亦称振海。云南(今云南祥云)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主持北大图书馆,组织翻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王与罗章龙、李梅羹等参与其事。在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下,他们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且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主义者。 1919年5月,王复生积极参加领导了五四反帝-。…… 详细++  王德三 (1898~1930)  王懋廷(1898~1930)又名德三、茂廷,字正麟,化名材登,笔名正零、齐人。云南(今云南祥云)人。早年就读于大理县高等小学和中学、昆明成德中学,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怀着“科学救国”的意向,潜心研究数学、物理。192 2年后逐渐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参加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担任法文组的翻译,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底前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说1…… 详细++  王馨廷 (1908~1924)  王馨廷(1908-1924),云南祥云县人。1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王馨廷“王氏三杰”最年少的。在两位兄长的带领下,王馨廷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王德三辗转北京与陕西,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 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中负伤,1924年秋,年仅16岁在花季般的年龄中去世。…… 详细++  王复生 (1896~1936)  王复生(1896~1936)名濡廷,字涵万,化名甄海,亦称振海。云南(今云南祥云)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主持北大图书馆,组织翻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王与罗章龙、李梅羹等参与其事。在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下,他们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且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主义者。 1919年5月,王复生积极参加领导了五四反帝-。…… 详细++  王德三 (1898~1930)  王懋廷(1898~1930)又名德三、茂廷,字正麟,化名材登,笔名正零、齐人。云南(今云南祥云)人。早年就读于大理县高等小学和中学、昆明成德中学,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怀着“科学救国”的意向,潜心研究数学、物理。192 2年后逐渐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参加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担任法文组的翻译,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底前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说1…… 详细++  王馨廷 (1908~1924)  王馨廷(1908-1924),云南祥云县人。1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王馨廷“王氏三杰”最年少的。在两位兄长的带领下,王馨廷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王德三辗转北京与陕西,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 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中负伤,1924年秋,年仅16岁在花季般的年龄中去世。…… 详细++  王德三 (1898~1930)  王懋廷(1898~1930)又名德三、茂廷,字正麟,化名材登,笔名正零、齐人。云南(今云南祥云)人。早年就读于大理县高等小学和中学、昆明成德中学,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怀着“科学救国”的意向,潜心研究数学、物理。192 2年后逐渐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参加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担任法文组的翻译,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底前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说1…… 详细++  王馨廷 (1908~1924)  王馨廷(1908-1924),云南祥云县人。1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王馨廷“王氏三杰”最年少的。在两位兄长的带领下,王馨廷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王德三辗转北京与陕西,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 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中负伤,1924年秋,年仅16岁在花季般的年龄中去世。…… 详细++  王馨廷 (1908~1924)  王馨廷(1908-1924),云南祥云县人。1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王馨廷“王氏三杰”最年少的。在两位兄长的带领下,王馨廷4岁时于1923年6月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王德三辗转北京与陕西,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 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中负伤,1924年秋,年仅16岁在花季般的年龄中去世。…… 详细++

天峰山

  天峰山  天峰山又名玉笋峰,俗称老君山。在祥云城以东普淜乡境内,毗连楚雄州南华县、姚安县以及大理州的弥渡县,是四县彝族的聚居区。主峰海拔2570米,地势险峻,在群峦中一峰突耸,成“金字塔”结构,群山成拱献之势。  峰顶有以老君殿为主的道教建筑群,是祥云乃至滇西重要的道教胜地。自明朝以来,山中陆续建造得老君殿、灵官殿、观音殿、药王殿、玉皇阁、士主庙、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功德坊、左右厢房等建筑物,经历代整修与维护,大多保存完好,工艺颇多不凡,老君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单檐歇山顶的木结构建筑,前檐柱为一对双龙抱柱,殿前高悬“道德五千”巨匾,正堂供祀太上老君;下层为长方形的歇山顶,上层为八角攒尖顶,无斗拱造型。右有石雕功德坊,功德坊全部为石结构,由石柱、石墙、石梁、石拱门组成,高9米,坊中碑数块,记载老君殿的由来和历史,对研究道教在祥云的历史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它的三天门也全用石块雕刻而成。  电话:0872-3382030  地址:大理州祥云县城内

天华山

  天华山  天华山又名南华山,史称“南华胜迹”,位于马街乡棕棚村。史料记载:天华山在城南五十里,双峰对峙,悬崖峻峭,有石龙倒挂,悬崖滴玉,三庵古洞,东西石楼诸胜,明御吏李素隐居其上,著有《南崖奏议春秋心诀》。  天华山道观始建于明代,山崖上依山就洞建有上、中、下三庵古建筑,藏屋露檐,石崖上有一石龙倒挂,宛如神龙从天而降,崖壁上镌刻有“云洱无双地,匡州第一山”十个大字。天华山风景区由仙床云卧、石龙倒挂、石屋天窗、石珠夜明、诸葛营寨、古洞三庵(观音洞、灶君洞、玉皇阁、罗汉洞、四官洞、玉皇洞、太子阁、王母阁)、悬崖滴玉、东西石楼8大胜景和豆大天、仙人脚印、石虎登山、石钟石鼓四大奇观组成。  天华山最具特色景观为“石龙倒挂”,在上庵后绝壁上有两条钟乳石,一大一小形似两条石龙倒挂。每天正月初九庙会时举行隆重的石龙挂彩仪式,挂彩之人徒手附岩攀壁,将红彩挂于龙头,惊险叫绝,扣人心弦。是祥云主要风景名胜之一。

梨园村

  梨园村位于茈碧湖九气台温泉休疗区茈碧湖景区北,三面环山,一面临湖,三面环山,环境幽静,整个村庄掩映在8000多棵百年古梨树林中,在4月份梨花开时、一片雪白,银装素裹,行走在林荫道上,阵阵的花香。你也许会想起白居易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园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净土。花期过时,村里景色由白变绿,成片绿油油的,到了秋季,又由绿变黄,金黄色的梨挂在树上,让人垂涎欲滴。游人可以悠然自得的独坐在当地白族民居的小客栈里喝茶,或是行走在村间小道,均是十分惬意的事。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茈碧湖旁  类型:民俗村采摘/农家乐  游玩时间: 建议3-5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祥云古城

祥云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祥云古城  祥云古城(洱海卫城)  始建于公元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距今已有623年历史,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建筑构思,四街八巷的建筑风格。由于明朝军屯制度影响,洱海卫城的整个城池无不留下了军事防御的烙印。  城的正中有钟鼓楼,城池布局呈方形,城墙厚约六丈,高约四丈,四街尽头有城门洞和高大的城搂。城外有护城河,设计科学、严谨,柳树成荫。公元1476年,明成化十二年,没澜沧兵备道于县城,统辖滇中、滇西九卫所,既是当时的军事指中心,也是云南三大汉文化古城之一。  地址:大理州祥云县

清华洞

  介绍:  清华洞位于祥云县城南3千米的清华山,昆畹公路的南侧。属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大溶洞,洞宽80余米,高30余米,深数百米,是一个天然大溶洞。洞中右侧顶穹正中,有一道亮光通向山顶,被称为“碟大天”石孔。  有关石孔,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当年孙悟空赶鲤鱼精进清华洞,洞中一片漆黑,于是悟空便用金箍棒朝洞顶戳了一个窟窿,透出一道光柱,这便是“碟大天”的由来。

禾甸万寿寺

禾甸万寿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禾甸万寿寺

九鼎山

  九鼎山

姊妹七辣

  “七辣”即糊辣、油辣、辣豆豉、酱辣子、豆瓣酱、辣卤腐、辣牲。“七姊妹七枝花,花开祥云山和坝,一花一色映万家”。说的就是“姊妹七辣”。   糊辣讲究的是糊,将干透的辣椒远火慢烤,烤得糊过心后,揉碎与温开水、盐巴、味精、蒜泥、葱米、花椒油等调制成蘸水,蘸食排骨、肉片特别是素味小菜,以不掺杂质的清香纯辣取胜。油辣是用烈油炸干辣粉而成,制作中最讲究的是火候,火太虚炸出来的油辣色红味呛,火太猛炸出来的则又色糊味焦,皆不可取。只有火色适中炸出来的才色泽金黄香味扑鼻。辣豆豉是由豆腐渣发霉后拌干辣粉制成的饼干形小块,晾干后用菜油煎食,油香、豆香、辣香,再加上焦脆的口感,食之使人满口生津。尤其东部山区彝家人,烧酒下辣豆豉,吃得热气腾腾严冬无寒。   酱辣子、辣卤腐、豆瓣酱、辣牲在制成程序上相同,都是用其他原料配制后放在陶罐中长期保存,然后启封食用。但因配料各不相同,也就各具风味。酱辣子采用优质鲜辣椒配上等酱油,装罐浸渍七八个月,待辣椒变得油黑发亮而食,其味集川咸与滇辣于一体,咸辣可口。豆瓣酱则以炒大豆为主要配料,大豆与干辣粉用粥质甜白酒拌匀,放存罐中,待大豆辣椒粉变得深红微紫,便可上席。此味多于秋天制存,初夏开坛,是祥云热夏农忙季节,农户解乏去累的理想食品。晾干的臭豆腐与米酒、干辣粉、生姜丝拌于瓮存制成的辣卤腐,淳厚香辣,余味深长。而其又以叶包辣卤腐最佳。肥厚的青菜叶经油渍后,将辣腐料包菜叶中入罐,美其名曰“菜囡囡”,听名便令人三分馋。辣牲以“牲”为配料,在“姊妹七辣”中味独树一帜,切剁得细碎的猪骨、肠肚、猪头肉等,拌烧酒、生姜、辣粉,经年瓮藏,开封时已满罐油汪。入甑蒸熟,酥松如糕,因此又有“辣糕”之美名。   

洱海鱼三味

  牋牋被誉为高山明珠的大理洱海,是我国横断山脉中容水量最大的一个淡水湖,海拔一千九百多米,面积约二百四十多平方公里。秀丽妩媚的洱海与巍峨精犷的苍山互为依托,雪峰千仞,碧波万顷,相映成趣,呈现出一派宏伟壮丽的高原景色  苍洱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洱海中动植物生长繁殖良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天然的淡水鱼库。洱海鱼有十余种,其中弓鱼,以肉质细嫩、食味鲜美而远近驰名,号称鱼魁,是洱海的特产。弓鱼色如银,体态狭长,形如张弓,因以得名。早在唐代,弓鱼就曾作为贡品远送长安,故又有“贡鱼”之称。据传,过去洱海里的弓鱼产量很多,旺季时白族渔家在海边搭草棚捉鱼,月光映照之下,一片鳞光闪烁,鱼多到伸手可捉,故有“睡在床上捉鱼”的美谈。白族人民利用洱海的鱼产资源,依照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创造了各种风味优美的鱼类菜肴。  白族吃鱼味在“鲜”。闻名全省的“下关砂锅鱼”,就是用洱海中捕来的弓鱼或鲤鱼作主要原料,配以几十种辅料,在祥云县特产的砂锅中烹制而成的白族风味名菜。烹制砂锅鱼,讲究鲜活。下关市经营砂锅鱼的饭店,都在店堂中设置一口石水缸,放养活鱼,由顾客挑选后再行加工制作。烹制地将活鱼去鳞、剖腹、洗净,用毛巾擦去水分,于腹壁上擦抹精盐,腌十多分钟,即放入盛上汤的砂锅中烹煮,接着先后放入发好的鱿鱼片、海参、蹄筋、虾米、冬菇、玉兰片、嫩鸡片、火腿片、鲜豆腐片、白菜心、红胡萝卜等辅料和调味品,连锅端上桌,由于配料多样,砂锅保温性能良好,锅内鱼汤翻滚,鲜香扑鼻,引人食欲。此时趁热食用,汤鲜肉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  洱海之滨的白族村寨──喜洲,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当地白族人制作的“喜洲鱼”,味道格外鲜美,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喜洲鱼选用洱海黄壳耳烹制。此鱼颇似鲤鱼,头小、鳞细、肉多、刺少、鲜嫩。将黄壳鱼去鳞,剖腹洗净后,切为块,放入钵内,加咸酱油,小茴香面、八角面、精盐、黄酒腌半小时。然后将砂锅置旺火上,注入熟猪油,炸黄蒜瓣,放入葱段、姜片粉锅,再放入肥瘦火腿片、水发冬菇煸炒,注入上汤,放入鱼块煮二十分钟,加入味精、辣椒油即可食用。此菜鱼鲜味浓,香辣爽口,回味无穷。  白族渔家所做的海水煮海鱼,更是别具风味。不到洱海,置身渔船之上,绝难品尝。白族渔民捕鱼之暇,舶船于风平浪静的港湾,在船上支起林炭火炉,置上铜罗锅,舀入海水,放入少许精盐,将捕到的活弓鱼去鳃和内脏(不去鳞),即放入锅中煮熟,另取大碗一只,将用子母火烤焦的辣椒干,揉成细面放入碗内,再放入葱末、姜米,舀入煮鱼的汤,再烧炙锅底盐一块,趁盐烧红时放入汤内煅制的辣椒盐调料,用以蘸弓鱼吃。食用时保持鱼的原汁原味,十分鲜美,鱼肉滋嫩细腻,营养丰富,咸辣香醇,风味隽永,令人难忘。( 大理)

米酒

  米酒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古人叫“醴”。   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泡4-5小时,   笼屉上放干净的屉布,将米直接放在屉布上蒸熟。因米已经过浸泡,已经涨了,不需要象蒸饭那样,在饭盆里加水。蒸熟的米放在干净的盆里,待温度降到30-40度时,拌进酒药,用勺把米稍压一下,中间挖出一洞,然后在米上面稍洒一些凉白开,盖上盖,放在20多度的地方,经30小时左右即可出味。糯米酒做好后为防止进一步酒化,需装瓶放入冰箱存放,随时可吃。

鹿鸣美国山核桃

  鹿鸣乡美国山核桃是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鹿鸣乡的特产。鹿鸣乡山核桃壳薄易剥,核仁肥大,味甜而香,核桃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有补脑强身,降低血脂之功效。   美国薄壳山核桃,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大乔木。该品种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北部。现分布于世界5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薄壳山核桃19世纪末开始引入我国,引种范围较广,但多为零星栽培。   祥云县鹿鸣乡平均海拔较低,适宜种植美国山核桃。2002年,在省林科院和祥云县园艺站的支持下,祥云县鹿鸣乡引进试种美国山核桃150亩,此后逐年发展,至2012年全乡的山核桃已发展到8703亩,成为全省最大的美国山核桃种植基地。目前,各阶段种植的美国山核桃已逐步开始挂果。2012年全乡的美国山核桃产量达8000公斤,产值达64万元,采穗条收入达94万元。   鹿鸣乡因气候适宜山核桃生长,成为无任何公害污染的天然绿色食品,不但壳薄易剥,核仁肥大,味甜而香,核桃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有补脑强身,降低血脂之功效,最适合脑力劳动工作者,尤其是女性。目前山核桃已成为鹿鸣乡特产。   

米甸核桃

  米甸核桃是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米甸镇的特产。米甸核桃盛产于金沙江流域,以个磊、壳薄、仁白、无污染、质优而著称,属天然之珍品。“米甸核桃”为绿色食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国。   米甸镇是祥云县一个以白族为主的乡镇,两边群山连绵,中间梯田万顷,形成独特的峡谷气候,境内物产丰富,而让米甸名气更大的则是核桃产业。米甸镇充分发挥全镇52万亩广阔山场、独特立体气候和种植历史悠久等优势,全力以赴发展核桃产业,通过重品质,强推介,打响“核桃之乡”品牌。   米甸镇核桃产业的兴起有10多年的历史。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米甸镇充分利用适宜核桃生长的独特气候,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如今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发展链,成为米甸镇一个经济支柱产业。目前,全镇累计种植核桃151143亩、1511430株,人均占有核桃达5.3亩、53株。2013年核桃产量达3200吨,产值达7552万元,人均核桃收入达2574元,实现核桃仁加工1000吨。   米甸核桃有皮薄、仁白、味美、油性适中、营养丰富等特点,曾在1998年全国泡核桃品种资源评比中获优质奖,是深受广大客商喜爱的绿色食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

祥云泡核桃

  祥云泡核桃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泡核桃在西南是适宜种植地区的重要经济树种。在西南地区,没有哪一个经济林树种能够像泡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产量高、经济效益稳定。古人称泡核桃为“神之果”,当代人将泡核桃称为“营养宝库”、“大力士食品”。产区林农总结出:“核桃树,摇钱树”;“核桃树,油葫芦”;“核桃树,幸福桩,世世代代敲不光”。   泡核桃仁营养丰富,脂肪含量59.06%~72.84%,蛋白质含量11.19%~15.17%,含胡萝卜素、VB1,、VB2 、Vc及钙、磷、铁、锌、铜、碘等多种无机盐。泡核桃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3%,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泡核桃仁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除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外,还含有较多的精氨酸。精氨酸和鸟氨酸能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控制多余的脂肪形成。泡核桃花粉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1.31%,碳水化合物23.38%,31种氨基酸,脂肪3.35%,维生素A、c、D、E,矿物质P、Ca、Fe等。

大营土陶

  祥云禾甸镇大营土陶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很有名气,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据调查统计,以大营村为中心的约1.5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分布着规模不等的古址20多座,均属“龙窑”,其中多数已废弃不用,现在还在使用的有5座。大营土陶以自己独特的造型和别具一格的凸线花纹饰缀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质朴地显示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明显的时代特征。大营土陶神气活现,造型奇特,“土”的可爱,“俗”的天真,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大营土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主要是民间使用,普通、纯洁,让人用着虽然没有那种奢华感,却很是亲近、踏实。由于大营陶器的气密性好,其使用价值更是独树一帜。做出的腌菜酸香可口,藏出的酒口感绵长、醇厚,蒸闷出的鸡肉香气四溢,烤出的茶芳香而纯,特别受人们欢迎。

祥云冬桃

  祥云冬桃--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冬桃产业在祥云不断兴起,迅速发展到8000多亩,成为祥云高原农业产业中的一枝奇葩,随着部分冬桃开始挂果,在丰富消费者食品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果农的收入,成为祥云农民脱贫的又一优势产业。   祥云县地处北亚热带盆谷地区,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偏北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春恒温,夏秋多雨,干湿季分明,非常适宜冬桃种植。祥云各个乡镇的农民,也将目光转向了冬桃种植。   祥云种植出来的冬桃果型大,肉质细腻,甜度适中,耐储存,果色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不但供给省内各州市,还销往北京、上海和四川等地。

祥云红梨

  祥云红梨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祥云县云南红梨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鲜果产品走俏市场、量价品质稳中有升,全面实现产销两旺,对祥云云南红梨产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正向拉动作用。   

破酥粑粑

  破酥粑粑的制法是将精面粉入盆,注入清水,加入发粉,合成面团。稍饧,在面板上揉透擀成片,撒上精盐(或白糖),抹一层熟猪油,回卷成一长条状,然后分成剂子,擀成圆饼。用平底锅刷上菜油置于栗炭火上,待油冒烟时,把圆饼放入锅底,上面盖上烧有栗炭火的平底锅盖,上下两面均有栗炭火烘烤,使饼受热均匀,烤至六成熟时,取下平底锅盖,将饼倒翻一次,再盖上平底锅盖,烤至熟时即可食用。成品特点是色泽金黄,口感香、酥、松、甜(咸),油而不腻,冷热均宜,携带方便。

祥云野生菌

  野生菌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为当今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最。野山菌配飞龙乌鸡、乳鸽、甲鱼烹制的野山菌菜,鲜美脆嫩,细腻滑爽;菌汤口感醇美,回味悠绵;具有防治多种疾病、减肥、美容、健身的食疗功效。   而食用菌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有清热除烦、补虚提神、强肾养血等功能,尤其对大脑有良好的补益作用,具有健脑益智之效,更是因为具有提高儿童智商的功效而备受关注,在市场上一批以香菇、木耳、猴头菇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保健品更是独领-,被誉为“绿色药品”。

彩云红梨

  彩云红梨又名云南红梨,是祥云县近几年来精心培植、助农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和特色鲜明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彩云红梨鲜果产品以皮红、色艳、果形美观、汁多味美、品质上乘等优异品质在第五、第六届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连续荣获优质农产品金奖。

祥云火巴肉饵丝

  火巴肉饵丝是祥云县一道独具特色的小吃。相传,当年皮逻阁曾用它招待大唐使节,从此名声大振,被誉为南诏故地饮食文化的一大品牌,目前仍是南诏古街上最具特色的名小吃。火巴肉饵丝百吃不厌,关键在于它的做工精细,选料考究。   

祥云叶包卤腐

  祥云叶包卤腐是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的特色美食。叶包卤腐被称为祥云印象之一,源于古云南城悠久传统的名产,风味品质极佳,是云南驿“茶马古道”上招待嘉宾、馈赠亲友的佳品。   祥云叶包卤腐制作工艺古朴、细腻,入口绵香即化,实为居家、休闲、旅游之佐餐佳品。   

下关砂锅鱼

  白族吃鱼味在“鲜”。闻名全省的“下关砂锅鱼”,就是用洱海中捕来的弓鱼或鲤鱼作主要原料,配以几十种辅料,在祥云县特产的砂锅中烹制而成的白族风味名菜。烹制砂锅鱼,讲究鲜活。下关市经营砂锅鱼的饭店,都在店堂中设置一口石水缸,放养活鱼,由顾客挑选后再行加工制作。烹制地将活鱼去鳞、剖腹、洗净,用毛巾擦去水分,于腹壁上擦抹精盐,腌十多分钟,即放入盛上汤的砂锅中烹煮,接着先后放入发好的鱿鱼片、海参、蹄筋、虾米、冬菇、玉兰片、嫩鸡片、火腿片、鲜豆腐片、白菜心、红胡萝卜等辅料和调味品,连锅端上桌,由于配料多样,砂锅保温性能良好,锅内鱼汤翻滚,鲜香扑鼻,引人食欲。此时趁热食用,汤鲜肉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酸煮谷花鱼

  春里棠梨花,夏秋谷花鱼,”每当深夏秋来到祥云县的城川、云南驿、禾甸、米甸四个坝子,又可以美滋滋地品享韵味特美的酸煮谷花鱼了。   “谷花鱼”并不是独指某种鱼类,而是生长在夏秋水稻田里的鱼类泛称。   稻花盈盈飘香时,它们也在稻棵里成熟了,肥肥胖胖的一尾尾,肉嫩骨软。此时,人们只需提一只彩色塑料桶,拿一把绿篾竹筛,踩弯草埂子,扒开田间一个口子,随着田水过筛,那乌色的银色的桔红色的油黄色的花不溜秋的谷花鱼儿,就在筛子里欢蹦乱跳。提回家,用深井泉水冲洗干净,在锅中煎得两面焦黄时,把准备好的开水“猛火掺汤”,民间称“雷滚锅”。以东山彝家用土锅熬制的杨梅酱调味,并佐以本地产青椒丝,再以成段的大葱和细碎的芫荽添色,令人馋涎欲滴。因为只有在雨水富足、稻粮丰收的年头才可能有谷花鱼,因此品尝谷花鱼,其实也就是品尝丰收的喜悦。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祥城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祥城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