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咸阳市 >> 淳化县 >> 十里塬镇

十里塬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咀头休闲农业体验地

咀头休闲农业体验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咀头休闲农业体验地位于淳化县石桥镇政府北3公里处,毗邻211国道和咸旬高速,距黑松林生态旅游文化长廊3.5公里,是一处融农业生产、田园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景区。现有红提采摘园 3110 亩,时令水果大棚52个,杂果608亩。

甘泉湖旅游景区

甘泉湖旅游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甘泉湖旅游景区位于淳化县城中心段,占地3平方公里。景区以甘泉湖为中心,周围建有人工坝、悬索桥、帘云瀑布、兴淳塔、淳化碑林苑、秦直大道旅游景观和甘泉湖宾馆、旅游服务接待中心等旅游设施,现已形成一处集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学研为一体的人文生态旅游风景区,给山城淳化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位于淳化县城东北方向15公里处,爷台山山势雄伟,峰峦叠翠,林草茂盛,空气清新,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大规模植树造林,爷台山地区已成为林区,有林面积近万亩。爷台山植被主要由刺槐、油松构成的人工混交林。林木覆盖率达75%以上,被国际友人赞誉为“悬挂在空中的花篮”、“渭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树木以油松、刺槐、山杨为主,另有海棠、山杏、山桃、野山楂、冬冠果等果类树木。珍稀野生植物有水曲柳、武当木兰、野牡丹等。爷台山森林生态环境优美,观赏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季相变化明显,野生花卉绚丽多彩。林中动物资源较为丰富,百鸟啼鸣,野兔松鼠时隐林间,给游人增添了无穷的乐趣。特别是五月满山的刺槐花,处在花海之中,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主峰海拔1313米.  秦汉时期曾是防御抗击匈奴的军事战略要地,解放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也是保卫党中央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前沿阵地。1945年震惊中外的爷台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邓小平、-、张宗逊、徐海东、聂荣臻、杨尚昆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驻防桃渠塬村,并亲自指挥爷台山战役,此次战役的胜利,揭露了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有力地保卫、巩固和发展了我党在陕甘宁边区的红色政权。毛泽东同志曾多次高度评价爷台山战役的重大政治、军事和战略意义。  1974年4月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人民对爷台山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绿化。1985年,为了纪念爷台山战役,专门在爷台山主峰立碑铭志,修建纪念亭一座。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作为西北线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在党性教育、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先后被市、县确定为党员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西北线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同时,列入我省红色旅游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工程。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曾荣获中国旅游百强景区称号,2012年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截止2012年,已累计接待游客2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多万元。爷台山反击战旧址战地总面积5288平方米,纪念馆总面积199平方米,展出爷台山反击战中遗留的革命文物、文件、照片以及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解放战争中留下战斗、劳动、生活用品等百余件,具有较高的文物及史料价值。

秦直道遗址(淳化段)

秦直道遗址(淳化段)为文化旅游景点。  秦直道是秦始皇两项震惊中外的规模宏大的国防建设工程之一。万里长城闻名遐迩,被誉之为世界奇迹。但对能与其媲美的千里直道人们似乎忽视了它的存在。  为了抵御外患,巩固扩大秦帝国之疆域,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秦始皇委派大将军蒙恬为统领,太子扶苏监军,率20万大军镇守边关,同时承担修筑直道之重任。到公元前210年,仅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  秦直道始于秦云阳林光宫(即汉甘泉宫所在地),向北沿子午岭经榆林、内蒙东胜县西,直抵今包头市西的九原县。途中飞渡黄河,横跨陕甘两省,穿越14县,全长约900公里。而且,走向尽求其平直,故谓之“直道”。于是,途中逢山劈岭,遇石凿道,临沟填谷。其间,劳役之苦难以想象。道宽一般为30米,最宽处达60米左右。可并排行驶10至12辆大卡车。其最宽最大处,可作现代中型飞机降落之跑道。差不多每郡设站,每个站口犹如一座足球场。时有民谣说,“郡郡通直道,县县送粮草”。可见它是当时北方交通之大动脉。如今,当你置身于子午岭的最高处,极目远眺,在一望无际的茫茫林海中,直道如一条绿色巨蟒,向北蜿蜓伸展,飞架于“群峰”之中。其壮阔之势,堪称空前绝后。  如此宏伟之举,后世多有记载与评说。大文学家司马迁走过秦直道,他在《蒙恬传》评语中写道:“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土堙谷通直道。”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有相似记述。  直道的开通,不仅沟通了南北,促进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之交流,也充分显著了秦始皇的圣威。一旦有战事报警,从林光宫到阴山脚下,只需三天三夜,秦军便会迅速出击。“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到了汉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曾率骑18万之众,旌旗千里,浩浩荡荡,沿直道而上直指阴山之北的草原,堂而皇之的炫耀雄威。唐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率10万唐军北征,沿直道北上,窥视匈奴之动向,从此匈奴族很少南下。  在境内,秦直道由甘泉宫起,由此北行经英烈山之村西,过“马槽梁”,偏东北上黄花山,过山间的“鬼门口”。这时峭壁险峻,为古之关卡要冲。向东北便为蜿蜓坡道,此地为“艾蒿湾”。进入初夏,阵阵浓香扑面。此湾向前乃“乏牛坡”。坡虽不陡,却直且长,步步登高,人畜于此皆气喘吁吁。上了此坡,便为“蝎子掌”,此地山高谷深,有民谣说:“冬走寒风刺骨凉,夏走油锅火鏊上”。正是它的形象写照。由此往前至“箭杆梁”沿北坡而下,至旬、淳、耀三县交界的七里川,便入旬邑境。直道在境内虽然仅约10公里,但凡到过这里的人,是深知其艰难曲折之程度的。  这条曾经名扬中外的千里直道,直至明清以后,才逐渐被冷落。追忆历史,我们不禁对两千多年前先民们的伟大奉献肃然起敬,至为叹服。

汉云陵

汉云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云陵位于淳化县城北8公里铁王乡大圪埏村西处,是汉武帝爱妃、汉昭帝之母赵婕妤(勾弋夫人、赵太后)之陵墓,云陵又称“阳陵”、“思合墓”、“女陵”。史书记载很多,且详尽。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记载:“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括地志》记述云陵:“陵在云阳县西北五十里”(指唐云阳县,治所在今泾阳县境)。《三辅黄图》又记:“昭帝母赵婕妤云陵,在云阳甘泉宫南,今人呼为女陵。”《关中胜迹图志》记:“钩弋夫人墓在淳化县北三十里。乾隆《淳化县志》记载;“旧志昭帝发卒二万人筑陵,号云陵,自汉始元迄今一千七百六十余年,遗冢巍然,俗呼大疙瘩(音)”。  史书记载与云陵的现状相印证,云陵在今县北铁王乡南部,大讫埏村以西,俗名大疙瘩(音)。墓冢封土为覆斗形,底部边长155米至158米,清晰。墓冢表面计32400平方米,占地约54亩。陵园设有四门,门外置双阙,西阙、北阙在过去农田基建中破坏严重,东阙和南阙至今保存比较完好。阙高1.5米至4米,长20米左右,夯土筑成,墓冢及四阙以外今为农耕地,垣墙无迹可觅。  如果从四门阙向左右延伸至交叉点作为垣墙,则东西墙长337米,南北墙长283米,周长1220米。墓冢位置在陵园内偏东南处。陵园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略高于地面土丘,其下埋有砖瓦残件和夯土,从其位置看,为角楼建筑遗迹。南阙外有南北走向的道路痕迹,宽约10米,其上农作物历年色象有别,疑为陵前司马道。云陵西偏南,曾发现南北走向宽约3米,长约300米卵石铺地,有人猜测这或许是“月游衣冠”的道路,连接寝园和陵庙。这条道路附近,分布密集的瓦砾,有圆形和五角形下水管道出土,看来这一带有大型建筑。道路之南有一处建筑遗迹,东西长达200余米,这有可能是寝庙建筑物所在。  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赵氏,齐国河间人。因她总是握拳,被称为“拳夫人”。汉武帝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一日召见她,她才将手展开。传说因为手开后掌中握有一玉钩,因此被封为钩弋夫人,后被封为婕妤。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 钩弋夫人(?--前88年),西汉武垣县人。汉武帝东巡过武垣,被选入宫。因貌美聪敏,善于歌舞受宠,为其修“钩弋宫”号“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擅长纂拳藏阎游…… 详细++  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赵氏,齐国河间人。因她总是握拳,被称为“拳夫人”。汉武帝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一日召见她,她才将手展开。传说因为手开后掌中握有一玉钩,因此被封为钩弋夫人,后被封为婕妤。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 钩弋夫人(?--前88年),西汉武垣县人。汉武帝东巡过武垣,被选入宫。因貌美聪敏,善于歌舞受宠,为其修“钩弋宫”号“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擅长纂拳藏阎游…… 详细++

仲山森林公园

  仲山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淳化县车坞乡西南部山区,距淳化县城4公里,咸阳市79公里,是生态型自然风景区,传说汉高祖刘邦之兄刘仲曾居于此山,山上原有仲子庙,而后名仲山。仲山山脉东西走向,长19.8公里,南北宽9.5公里,主峰钻天岭海拔1600米,仲山峰峦叠翠,幽林穹谷,杂果丰盛,中草药繁多,珍禽及野生动物随处可见,怪石嶙峋,异态秀出,原始山林氛围浓郁,仲山既是科考、野营、教学的重要场所,又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  仲山,北有秦汉两朝帝王常住的庞大陪都甘泉上林苑,南临恢宏百里的秦宫阿房和汉都长安,东携横亘秦川与高原分壤的嵯峨山,西邻气势磅礴延绵险峻的九峻山,纵然仲山雄踞宫阙与群山之中,但却不能踞中而为央,更不能势压王权称为中!“中山”者“仲山”世人慨然而不蛊!几千年来,天下万物臣服于王权的封建礼教,可以驯服人性和人文,但终究不能改变山壤的自然属性。地处秦川与无垠高原交汇点的仲山,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都是皇家贵族观光玩赏的天然园林,也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早在西周,宣王讨伐东胡祖先时,胡人首领猃狁就曾越过甘泉要塞,侵占仲山这道通向关中盆地的最后屏障,并名此山曰焦护。  西汉时,武帝崇拜鬼神,认为祭天也须居中,方显得意愿生发于心乃为虔诚,故铸鼎。亲自护送至仲山祭天祈福,据民间传说,武帝祭天的山丘,被后世叫做神屹瘩,屹瘩顶上的香炉(鼎)向北滚下了沟坡,那条沟便叫了炉子沟,此两处地名自古延用至今!  唐代高祖李渊也曾于仲山狩猎避暑,仲山西端百草梁下的泾河东侧悬崖天堑处。宽敞洞室,据说就是唐王休闲避暑的地方,洞室中遗存的石桌,石凳和石床等物。在仲山腹地偏北的神疙瘩南坡之下的凹地,确有唐代庙宇遗址,出土的唐砖和唐代文字碑已被县文化馆收藏。此处的唐庙遗址周围数十亩范围之内,出土过大量的诸色雨花石!迄今,金代曾于仲山设有安抚司,用以屯兵镇守关中腹地,将此做为渭北的第一道军事屏障!还有仲山主峰之巅的铁瓦殿:是帝王登高远眺秦川的离宫别馆,它是战神镇守渭北的庙宇大殿,是秦汉陪都甘泉宫向都城咸阳和长安传送军事消息的御用烽火台!仲山的战略地位在中国历史和近代都是不可漠视的。  一九四九年旬,淳,耀都基本解放,而国民党军队残部,盘踞仲山,凭借地理优势与人民解放军激战数日,直到仲山决战结束,淳化全境才得以全部解放!仲山,人文景观甚多,诸如翰林桩。花窑。黑虎庙。龙王洞以及东端的贞陵北阙石马坪和遗脉村庄王家山的四郎庙之等等。

淳化金川湾石窟

淳化金川湾石窟为文化旅游景点。  金川湾石窟位于淳化县石桥乡金川湾村,是唐代初期建造的刻经石窟。石窟面临冶峪河,背依仲山,山清水秀,林木丰茂,幽谷雅静。唐代以后,这里是一处佛教胜地,宗教文化色彩非常浓郁。在1981年文物普查时,当地文物部门发现了这一刻经石窟。  石窟由一石窟室构成,石窟窟形结构为简单长方体,口小内大,顶部为平顶。南壁为正壁,中有大佛坐像一尊,东西两壁满壁刻经。刻经为佛教史上已湮灭的三阶教教徒所为。其所刻经典,有三阶教祖信行所撰之数种经典,为存世孤本。据《陕西淳化金川湾三阶教刻经石窟》简报论述,金川湾石窟为三阶教的刻经石窟,窟中刻经对研究缺乏历史资料记录的三阶教有重要意义。由于石窟中刻经十分珍贵、数量较多,也使金川湾石窟成为现存的中国刻经石窟中最重要的石窟之一。  但历史是无情的,昔日金川湾佛寺的繁华,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湮没。因为石窟岩质主要为青灰色致密状砂岩石,所以窟内刻写的-不断风化脱落,1986年和2000年文物部门先后坚固石窟、清理淤土、整理-,2002年又修复了石像。但近几年来,随着风雨的冲刷,使这一千年遗迹再次风化,石窟局部已经出现坍塌,亟待保护。  景区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石桥乡金川湾村  乘车线路:淳化县城内乘开往口镇或泾阳的班车中途在金川湾下车可达。

淳化龙盘寺

淳化龙盘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盘寺位于陕西省淳化县官庄乡席家村南5里泾水北岸的金牙山(又名金牙堡),孤峰特立,三面临水,北有走马岭一线之道,其势险峻,风光独秀。旧宇佛殿3间,观音菩萨与无量祖师前后列置。清嘉庆八年(1803),居士焦学唐约同四村八乡村民迎请临济正宗第39代传人胜林禅师徒弟拨云,来此募化主持佛事。  嘉庆十二至十六年(1807~1811),3间旧宇改修成观音殿和药王殿,又建关圣帝君殿3间、无量祖师殿3间。道光七年(1827),又修佛殿3间,塑神像23尊,建钟楼1座。当年龙盘寺,绿荫蔽山,殿宇辉煌,佛道共融,香火鼎盛。其后兵祸匪患,香火渐趋寂寞。  建国后,1955年,耀县香山寺和尚释传利(俗名赵荣山)来此并当家,暂住土窑,开荒种地10余亩,植松柏数10万株,果树8亩多,养牛数头,以寺院经济维系佛事,香火不绝,钟磬之声朝夕可闻。其后,龙盘寺曾两度被没收入社,和尚还俗,寺庙变为队办林场。1985年,重建大雄宝殿,塑佛像,建僧舍,凿窑洞,以农为主,农禅并重,佛事活动正常。  景区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官庄乡席家村南金牙堡  乘车线路:淳化县城内乘开往官庄的班车中途在桑园下车,后沿叉道南行经席家村可达。

淳化县博物馆

  淳化县博物馆位于淳化县城南新街,创建于2003年1月,2006年9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隶属淳化县旅游文物局。博物馆占地1343平方米,建筑面积333平方米。建筑主体为上下两层砖混结构现代建筑,另有金代大铁钟钟亭和石刻廊各一处。  该馆现有化石、骨器、金器、瓷器、青铜器、铁器、石器、印章、玉器、石刻、陶器等n类藏品共2814件。藏品上自更新世,下迄明清,历史延续性强,门类广泛,尤以秦汉文物为大宗。藏品大部分来自社会征集,案件移交文物。  其次为考古发掘叫该馆现有陈列面积130平方米,共展出劳动工具、生活用品、青铜器、建筑材料、石刻造像等类文物67件二近年来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城南新街  乘车线路:淳化县乘出租或步行至城南新街可达

甘泉宫遗址

甘泉宫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泉宫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淳化县的甘泉山南麓,是一处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宫殿遗址。  甘泉宫遗址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夯筑宫墙局部保留,最高处约5米,墙基宽约8米,城墙的西、南、北三面中部辟有城门。城址内发现有大型夯土宫殿台基8处以及部分宫室基址、水道等遗迹。城东北的通天台遗址内,发现有圆形夯土台基两座,高15~16米。台基周围还有宫墙,柱洞,门枢石,陶水管道等遗迹。遗址的西南部发现有陶窑10余座。遗址内出土有石柱础、铺地砖、空心砖、筒瓦、板瓦、瓦当以及陶器、铜器、铁器、货币等遗物。此外,遗址内的大型汉代圆雕石熊和宋代石鼓也很有特色。  甘泉宫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秦汉乃至隋唐时期的宫殿形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  

淳化清柏树山别墅遗址

淳化清柏树山别墅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淳化清柏树山别墅遗址

淳化烈士陵园

淳化烈士陵园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淳化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北1公里处的龙屋村旁。东依泰山,西临冶水。青山环抱,肃穆壮观。园内苍松翠竹,郁郁葱葱,花艳草碧,亭台辉映。为革命光荣牺牲的73位烈士长眠在这里。1995年春,淳化烈士陵园被中共咸阳市委、咸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淳化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发生过30多次战斗,歼敌万余人。在为保卫红色政权,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英勇斗争中,不少外地和本地的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为了慰藉忠魂,教育后代,1958年9月,淳化县党政联席会议决定于泰山西麓修建淳化革命烈士陵园。建园工程于1959年5月开始,1961年6月落成。陵园整体为长方形,坐东面西。大门为三个拱形门洞,平顶,砖砌混凝土结构。正面门洞上方各镶嵌四个大字。中间为“烈士陵园”,左书“永垂不朽”,右写“浩气长存”。进入大门,依次为纪念碑、纪念塔、纪念馆、祭坛,其后山岗旷地为烈士墓区。两座玲珑奇巧的纪念亭分布于纪念碑左右两侧。  进入陵园,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庄严挺拨的纪念塔。塔高21米,巍然矗立于陵园之中央,其塔身为四楞状,上为方亭式顶帽,下连“亚”字形墩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基为方形平台式,四周雕饰有传统风格的钢筋混凝土栏杆。塔身四周镶嵌着中央领导人题词,浑洒遒劲。格外醒目。正面为朱德委员长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左下方署名并有:“一九五九年一月七日”字样;左面是彭德怀元帅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右面为陈毅元帅题词“为人民革命而牺牲最光荣最伟大。”背面为谢觉哉同志题词“死难烈士永垂不朽”。为淳化烈士陵园题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宋庆龄、刘伯承、郭沫若等。当时,陕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领导马明芳、赵寿山、杨伯伦等,也为淳化烈士陵园题过词。这些题词真迹均保存于县档案馆。为陵园题词的还有淳化县地区革命老前辈任成玉、白天民、郭文学、缑玉林、王振喜、罗恒彩、张积家、张为民、李仲仁和李树元等同志,他们的题词分别镌刻在纪念碑的壁墙与座墩上。  纪念碑树立于陵园大门与纪念塔之间。碑墙正面镌刻着“淳化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志”,志文概述了淳化县革命斗争历史,字迹俊秀、刻技精湛。背面镶嵌的碑面上,刻写着330位烈士的英名和题词。  进入纪念馆内,气氛显得格外庄严肃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淳化地区革命活动形势图”,展橱内陈列着反映当地斗争历史以及革命烈士的部分遗物和实物。四周墙上悬挂着20位革命烈士的画像,威武浩然之气不减当年。还有大量展现英雄事迹的图片及其介绍文字。在这里,人们的思绪自然被带到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心头久久难以平静。  由此向东为祭坛,其后为烈士长眠之地。一座座排列有序的坟茔,犹如英姿永在的个个烈士,在松柏和鲜花掩映下,显得那样的坦然与安详。  抚今追昔,难忘当年英雄捐躯何等伟烈,饮水思源,当思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烈们的英名将永垂青史,光照千秋。

淳化冶峪河国家湿地公园

淳化冶峪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淳化冶峪河国家湿地公园以开展湿地保育、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为宗旨,以绚丽多彩的湿地景观资源为主体,集独特的水禽景观资源、翠绿的林海景观、耳目一新的新农村景观和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等于一体,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条件,科学合理开发湿地旅游及相关产业,使之成为以湿地保育、科学研究、湿地游憩、避暑度假、生活休闲、文化探寻等活动为主体的湿地公园。  陕西淳化冶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淳化县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该项目工程位于淳化县冶峪河流域中段,陕西省渭北黄土高原南缘。湿地紧靠淳化县城,水域、森林植被、野生动物等天然湿地特征明显,黑松林水库、甘泉湖及鱼塘等一批人工湿地初具规模,是学习观察渭北湿地的理想场所。  淳化冶峪河国家湿地公园以开展湿地保育、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为宗旨,以绚丽多彩的湿地景观资源为主体,集独特的水禽景观资源、翠绿的林海景观、耳目一新的新农村景观和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等于一体,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条件,科学合理开发湿地旅游及相关产业,使之成为以湿地保育、科学研究、湿地游憩、避暑度假、生活休闲、文化探寻等活动为主体的湿地公园。  布局  湿地公园主要分为:湿地保育区;湿地新家园区;湿地科普教育区;湿地生态旅游区和湿地管理服务区。  景观  湿地公园内河道、沼泽、鱼塘水质清澈,微波起伏,水天一色;芦苇丛生,苍苍茫茫,水生植物郁郁葱葱,自然景观闲散野逸;芳草萋萋,鱼翔潜底,宁静自然,整个园区河流纵横交汇,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这里耕地平整,庄家茁壮喜人,防护林网规划整体,沟渠密布,道路笔直构成了以耕地为基质的网格化景观体系;这里农家小院整体干净,红砖灰瓦,门前庭院苹果树、柿子树、梨树飘香,月季、玫瑰妖娆,街道笔直、整洁,村中绿化小区别具特色,构成耳目一新的新农村景观;这里沿冶峪河河道两侧有成片的常绿人工侧柏林,面积大,长势好,行距规则,四季常绿,是湿地公园一道靓丽的风景;这里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有新石器时代遗址 8处,商周遗址4处,秦汉遗址7处等。特别是秦直道遗址,境内长度约7千米,南北端直,东西边沿整体,宽17米,长300米,被喻为“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有淳化特有的民间工艺品、戏曲、皮影,剪纸、刺绣、灯彩、面塑、雕刻、泥塑、编制等人文景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赤淳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旧址

赤淳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赤淳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旧址

明罗奎墓

明罗奎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罗奎墓

明邹应龙墓

明邹应龙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邹应龙墓

淳化荞麦

   淳化荞麦籽粒色泽红褐色或黑褐色,面粉灰白色,具有特殊芳香味。受地域影响,淳化县城北部,海拔12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种植的荞麦品质为上乘,尤其是汉甘泉宫遗址所在地铁王乡梁武帝村(海拔1350~1400米)出产的荞麦,棱角隐讳,俗称无棱荞麦,因其颗粒饱满浑圆,出面率高,故品种为最上乘。   内在品质   淳化荞麦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芦丁、总黄酮、蛋白酶等,其铜、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也较高。   食疗保健   用淳化荞麦磨面加工的食品入口滑润,易于消化吸收,有益于防治贫血病及癌症,控制糖尿病,治疗高血压,尤以降低胆固醇、血脂、血糖、血压的功效最为显著。是保健、养生、美容之佳品,特别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压人群的最佳治疗保健食品。   产地自然环境   淳化荞麦产地位于咸阳西北部,地势基本呈北高南低状,海拔介于630~1809米之间。属渭北黄土高塬南缘丘陵沟壑区,气候特点为大陆性季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610.8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249.1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49.86×108焦耳/平方米,≥10℃活动积温3281.0℃,平均无霜期170~183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荞麦的生长与营养物质的积累。   地域范围   淳化荞麦生产区域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8′-108°50′,北纬34°43′-35°03′。东与三原、耀县为邻,南与泾阳、礼泉相接,西隔泾河与永寿、彬县相望,北与旬邑接壤。其分布区域包括城关、秦河、铁王、卜家、十里塬、胡家庙、官庄、润镇等8个乡镇,常年生产面积5万亩,年产量约1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淳化荞麦生育期短、抗旱、耐瘠薄、抗病性强;籽粒饱满,果皮红褐色或黑褐色,出面率高,面粉细腻,色泽均匀,制作的食品外形光亮,入口滑润,适口性好。 2、内在品质指标:淳化荞麦营养丰富,粗蛋白平均含量不低于11.47%,粗脂肪含量高出对照至少7个百分点。 3、安全要求: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麦类及面粉NY5301-2005荞麦的规定的标准要求。   

淳化饸饹

  淳化特产饸饹是淳化县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荞面饸饹制作工艺,被列入咸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淳化县荞面饸饹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早在元代就已产生。荞面饸饹制作包括面粉加工、调面、压制、熟辣椒、煎臊子汤等有一整套非常考究的制作工艺,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筋长光亮、香辣宜人、柔瓢可口”的特点,成为大众所喜爱的面食。尤其近年来,淳化旅游大县建设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兴起,荞面饸饹备受广大游客和西咸都市人的青睐,使得这一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传统民间小吃得以深度挖掘和开发。

甘泉醇酒

  甘泉醇酒是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的特产。甘泉醇酒具有凤香型风格特点,以“入口绵、落口甜”的独特风格而著称,产品远销安徽、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市场销售一直看好。   陕西省淳化县甘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久负盛名的甘泉宫遗址所在地——淳化县。公司始建于七十年代,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40平方米,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有职工50人,其中各类专业人员25人。年生产白酒2500吨,主要产品有50%(V/V),52%(V/V)“甘泉醇”白酒两大系列十二个品种。      “甘泉醇”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大麦、小麦、豌豆制曲,以泉水作酿浆,经土暗窑续渣法发酵,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精酿的纯粮佳酿,使其具有凤香型风格特点,以“入口绵、落口甜”的独特风格而著称,产品远销安徽、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市场销售一直看好。2003年被评为第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2002至2004连续三年被淳化科技局评为“民营科技型企业”;2005年元月陕西省工商局举办的诚信企业与诚信商品展示交易会确定为“陕西省信用体系建设单位”;2005年6月被陕西省消费者协会评为“陕西省消费者信得过企业”,同年7月,“甘泉醇”牌系列酒荣获“中国名优品牌”荣誉称号;2008年11月在陕西省旅游博览会上荣获陕西旅游商品(产品)“最受欢迎奖”;2011年12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称号。   

杏酱

  杏酱   县果酒厂生产。产品具鲜杏特有香味,甜酸浓郁,含有钙,磷,铁,氨基酸,蛋白质和较高的维生素C,B1,B2等营养成份,具防癌,抗癌医用价值,为消费者青睐。1986年评为省优,1988,1989年列为出口产品,1990年列为亚运会指定食品之一,1991年远销西欧等国家。

金丝蜜枣

  金丝蜜枣   选用大枣、马枣、圆枣和白沙糖精制。肉质丰厚,浸糖透彻,外表划纹清晰,呈琥珀色半透明。与杏脯同为县果酒厂的支柱产品。年出口20多吨,主要销往香港。

十里塬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十里塬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