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若羌红枣 | 地域范围 东经86°45"-93°45"、北纬36°05`-41°23"之间,海拔846-4500米。包括吾塔木乡、若羌镇、瓦石峡乡、铁干里克乡和兵团农二师36团。 特定品质 若羌红枣是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境内生产的红枣。若羌县就是楼兰古城的所在地,若羌红枣又成为楼兰红枣。若羌若羌红枣个大美观,椭圆形,晒干为深红色,才下果时肉脆枣甜,晒干后肉软甜润,吃后余香满口。每100克红枣含钙100毫克、维生素31毫克、可溶性果糖74.88%、各种微量元素、氨基酸537毫克,可食率92.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2%,中药为药引子。若羌县虽然降水稀少但光热源丰富,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若羌红枣的生长。 文化典故 若羌红枣引种于20世纪70年代,1988年开始有组织地引进栽种,到2000年全县共有枣树14.1万株。2001年若羌县委、县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人,依据若羌得天独厚的是光热资源条件,以建设中国最优干食红枣基地为目标,确立实施了“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战略”,截止2004年,全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7万亩(750余万株),2003年,若羌县红枣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以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被自治区科技兴新办命名为全疆第七个科技兴新标志性工程,同年,若羌“楼兰”红枣经新疆农业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评选认定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2004年11月,若羌“楼兰牌”红枣在西安市举办的“首届全国优质鲜枣及枣加工品评选一会上”获得中国红枣优质产品一等奖。这些都为若羌县建设中国最优干食红枣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若羌红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二师36团,若羌县若羌镇、吾塔木乡、瓦石峡乡、塔什萨依开发区、铁干里克乡现辖行政区域。 |
若羌灰枣 | 若羌灰枣 灰枣来源于河南省新郑市灰枣,平均单果重9.7克,橙红色,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32%,可食率97.3%,干枣总糖含量47.11%,核小,与肉分离,制干率50%。成熟期9月上旬。 选育或引种过程简介:1987年自河南新郑市引种灰枣苗木0.11万株,1988年引种6.03万株,1989年引种5万株,1990—1993年每年调苗1—2万株,99年开始调苗50万株,2000年调苗30万株,2001年调苗60万株,2002年调苗254万株,2003年256.4万株,2004年调苗150万株,目前红枣种植面积7万亩,750万株。 适宜种植范围:若羌地区干旱、少雨、风沙多,该品种适应此类气候条件的地区。 品种特征:灰枣平均单果重11.4克,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40.8%,可食率97%干枣总糖含量74.88,干枣掰开能扯出金丝,制干率60%。成熟期9月上旬,树势强旺,树姿开张,多年生枝为褐色,发育枝红褐色,叶小、深绿色。单轴延长生长能力强,适应性强,骨干根分两层,须根在骨干根顶部大量着生,丰产稳产,果实品质优良,适应于鲜食和制干。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若羌采用开沟栽植红枣提高苗木成活率,推广1×4、2×4米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提高枣园前期产量;并对枣树及时进行冬夏季修剪,春季喷洒右硫合剂预防虫害发生;栽植5年的枣树平均株产鲜枣8—10KG,平均亩产800—1000KG,亩收入6000元。 繁殖技术要点:若羌采用播种育苗技术,加强肥、水管理,一年后嫁接。 栽培技术要点:苗木开沟栽植—灌水—施肥—品种改良—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 抗逆性:耐旱、抗风,耐脊薄,抗病虫能力较强,截止目前无枣疯病、根癌病、黄刺蛾和大球蚧。 品质或特殊使用价值:平均单果重11.4克,橙红色,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40.8%,可食率97%,干枣总糖含量74.88%,干枣100克维生素C含量31.9MG,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枣果具有养颜、抗衰老、补脾健胃、益气生津、解药毒之功效。 主要缺陷:仅能抗零下20度的低温,适宜于成熟期少雨地区发展。 鉴定获奖情况:2002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2003年度新疆农业名牌产品”。2004年11月若羌“楼兰红枣”又被中国优质农产品服务协会、中国园艺协会干果分会评为“中国优质红枣产品一等奖”; 灰枣(若羌灰枣)品种选育报告 灰枣来源于河南省新郑市灰枣,新郑市灰枣特征为:平均单果重9.7克,橙红色,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32%,可食率97.3%,干枣总糖含量47.11%,核小,与肉分离,制干率50%。成熟期9月上旬。 若羌县自1987年开始引种栽植试验,1987年自河南新郑市引种灰枣苗木0.11万株,1988年引种6.03万株,1989年引种5万株,1990—1993年每年调苗1—2万株,99年开始调苗50万株,2000年调苗30万株,2001年调苗60万株,2002年调苗254万株,2003年256.4万株,2004年调苗150万株,目前已全面推广,形成红枣种植面积7万亩,750万株。 在若羌县苗圃枣园、若羌县铁干里克乡枣园、若羌县瓦右峡乡英吾斯塘村枣园、农二师三十六团园林连枣园设置试验观测地4块,试验地点面积77亩,试验点按随机抽取,设置试观测点数25个,每个观测点10平方米(4株)。于1992年—2003年进行不间断观察枣树的生长、结果、抗逆性及物候期变化,并进行详细的记录,总结分析。截止2004年灰枣(若羌灰枣)种植面积已达7万亩。 若羌县冬季寒冷少雪,夏季酷热少雨,风大尘多,日温差悬殊,近十年来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31.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920毫米,年日照时数3102.2小时,无霜期198.7天,造就了若羌地区红枣独特的品质,核小肉厚,味香甜。 灰枣(若羌灰枣)主要采用开沟栽植红枣提高苗木成活率,推广1×4、2×4米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提高枣园前期产量;并对枣树及时进行冬、夏季修剪,冬季以定干整形修剪为主,夏季以抹芽、摘心等为主,以培养树形,提高产量。春季喷洒右硫合剂预防虫害发生,全年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松土除草,栽植5年的枣树平均株产鲜枣8—10KG,平均亩产800—1000KG,亩收入6000元。 灰枣(若羌灰枣)平均单果重11.4克,橙红色,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40.8%,高于相枣6.8个百分点,高于梨枣11.9个百分点;可食率97%,与其它品种基本相同;干枣总糖含量74.88%,高于赞皇大枣8.88个百分点;核小与肉分离,干枣掰开能扯出金丝,制干率60%,比赞皇大枣、相枣、梨枣高出约十个百分点。成熟期9月上旬,树势强旺,树姿开张,多年生枝为灰褐色,发育枝红褐色,叶较小、深绿色。单轴延长生长能力强,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果实品质优良,适应于鲜食和制干。若羌地区干旱、少雨、风沙多,该品种适应此类气候条件的地区。 萌芽展叶期4月12日—21日;开花期5月9日—7月31日;果实膨大期5月25日—8月30日;果实成熟期8月28日—10月上旬;落叶期10月20日—11月10日;休眠期11月—翌年3月底。 耐旱、抗风,耐脊薄,抗病虫能力较强,截止目前无枣疯病、根癌病、黄刺蛾和大球蚧。干枣100克维生素C含量31.9MG,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枣果具有养颜、抗衰老、补脾健胃、益气生津、解药毒之功效。适宜于鲜食、制干及红枣系列产品的加工。 存在的缺陷是仅能抗零下20度的低温,适宜于成熟期少雨地区发展,成熟期下雨有裂果现象。 2002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2003年度新疆农业名牌产品”。2004年11月若羌“楼兰红枣”又被中国优质农产品服务协会、中国园艺协会干果分会评为“中国优质红枣产品一等奖”。 |
若羌大枣 | 若羌大枣 若羌大枣亲本为河南省新郑市灰枣,平均单果重9.7克,橙红色,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32%,可食率97.3%,干枣总糖含量47.11%,核小,与肉分离,制干率50%。成熟期9月上旬。 选育或引种过程简介:1987年自河南新郑市引种灰枣苗木0.11万株,1988年引种6.03万株,1990—1993年每年调苗1—2万株,2000年调苗60万株,2002年调苗254万株,2003年调苗256.4万株,2004年调苗150万株,目前红枣种植面积7万亩,750万株。 适宜种植范围:该品种适宜种植的范围为巴州地区。品种特征:若羌大枣平均单果重11.4克,橙红色,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40.8%,可食率97%,干枣总糖含量74.88%,核小与肉分离,干枣掰开能扯出金丝,制干率60%。成熟期9月上旬,树势强旺,单轴延长生长能力强,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果实品质优良,适宜于鲜食和制干。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若羌采用开沟栽植红枣提高苗木成活率,推广1×4、2×4米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提高枣园前期产量;并对枣树及时进行冬夏季修剪,春季喷洒右硫合剂预防虫害发生;栽植5年的枣树平均株产鲜枣8—10KG,平均亩产800—1000KG,亩收入6000元。 繁殖技术要点:繁殖主要采用分株繁殖,根苗归圃一年后移栽大田地栽植。 栽培技术要点:苗木开沟栽植—灌水—施肥—品种改良—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 抗逆性:耐旱,抗风,耐脊薄,抗病虫能力较强。 品质或特殊使用价值:平均单果重11.4克,橙红色,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40.8%,可食率97%,干枣总糖含量74.88%。干枣100克维生素C含量31.9MG,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枣果具有养颜、抗衰老、补脾健胃、益气生津、解药毒之功效。主要缺陷:仅能抗零下20度的低温,适宜于成熟期少雨地区发展。 鉴定获奖情况:2002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2003年度新疆农业名牌产品”。 区域(引种)试验结果证明 试验地点:若羌县苗圃枣园、若羌县铁干里克乡枣园、若羌县瓦右峡乡英吾斯塘村枣园农二师三十六团园林连枣园。 试验规模:总规模7万亩。 试验结果:若羌大枣树势强旺,单轴延长生长能力强,适应性强,表现为丰产稳产,果实品质优良。若羌大枣的萌芽展叶期4月12日—21日;开花期5月9日—7月31日;果实膨大期5月25日—8月30日;果实 成熟期8月28日—10月上旬;落叶期10月20日—11月10日;休眠期11月—翌年3月底。耐旱,仅能抗零下20度的低温,抗风,耐脊薄,抗病虫能力较强。 |
若羌金丝小枣 | 若羌金丝小枣 若羌金丝小枣来源及特征:来源于河北沧州金丝小枣,平均单果重5.8克,鲜红色,品质极上,鲜枣可溶性固形物34%,可食率97%,核小皮薄肉厚,质地细,含糖量高,制干率55%。 选育或引种过程:2000年从河北沧州金丝小枣接穗2000芽,2002年从河北沧州调金丝小枣苗木3.1万株,2004年调金丝小枣接穗6万芽,目前金丝小枣种植面积1000亩。 适宜种植范围:若羌地区干旱、少雨、风沙多,该品种适应此类气候条件的地区。 品种特征:金丝小枣(若羌金丝小枣)平均单果重7.5克,鲜红色,品质极上,鲜枣可溶性固形物35.8%,可食率97%,核小皮薄肉厚,质地细,含糖量高,制干率55%。成熟期9月中下旬,树冠较小,枝叶稀疏,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果实品质优良,适宜于制干。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若羌采用开沟栽植红枣提高苗木成活率,推广1×4、2×4米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提高枣园前期产量;并对枣树及时进行冬夏季修剪,春季喷洒右硫合剂预防虫害发生;栽植3年的枣树平均株产鲜枣1—2KG,平均亩产100—200KG,亩收入800—1000元。 繁殖技术要点:若羌采用播种育苗技术,加强肥、水管理,一年后嫁接。 栽培技术要点:苗木开沟栽植—灌水—施肥—品种改良—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 抗逆性:耐旱,能抗零下32度的低温,抗风,耐脊薄,抗病虫能力较强,截止目前无枣疯病、根癌病、黄刺蛾和大球蚧。 品质或特殊使用价值:平均单果重7.5克,鲜红色,品质极上,鲜枣可溶性固形物35.8,可食率97%,核小皮薄肉厚,质地细,含糖量高,制干率55%。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枣果具有养颜、抗衰老、补脾健胃、益气生津、解药毒之功效。 |
若羌冬枣 | 若羌冬枣 若羌冬枣来源于河北黄骅冬枣,平均单果重14.5克,赭红色,鲜食品质极上,鲜枣可溶固形物34%,可食率95%,成熟期10月中旬。 选育或引种过程:2000年从河北引进冬枣苗木0.1万株,2002年从河北河北引种冬枣苗木0.5万株,2003年引引进冬枣接穗10万芽,2004年引进冬枣接穗5.2万芽,目前红枣种植面积500亩。 适宜种植范围:若羌地区干旱、少雨、风沙多,该品种适应此类气候条件的地区。品种特征:若羌冬枣平均单果重16克,赭红色,鲜食品质极上,鲜枣可溶固形物35.2%,可食率95%,成熟期10月中旬,树势强旺,树姿开张,枣头枝紫红色,棘针退化,短而细小,枣吊细长,花量多,叶处长圆形,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果实品质极优,适宜于鲜食。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若羌采用开沟栽植红枣提高苗木成活率,推广1×4、2×4米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提高枣园前期产量;并对枣树及时进行冬、夏季修剪,春季喷洒右硫合剂预防虫害发生全年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松土除草,栽植3年的枣树平均株产鲜枣3—4KG,平均亩产300—400KG,亩收入4000元。 繁殖技术要点:繁殖主要采用嫁接繁殖,酸枣种子育苗一年后嫁接冬枣出圃,移裁大田。 栽培技术:苗木开沟栽植—灌水—施肥—品种改良—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 抗逆性:耐旱,抗风,耐脊薄,抗病虫能力较强,截止目前无枣疯病、根癌病、黄刺蛾和大球蚧。 品质或特殊使用价值:若羌冬枣平均单果重16克,赭红色,鲜食品质极上,鲜枣可溶固形物35.2%,可食率95%,成熟期10月中旬,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枣果具有养颜、抗衰老、补脾健胃、益气生津、解药毒之功效。 |
番茄酱 | 库尔勒生产的番茄外形美观,鲜红似火,产量高,质量好。以库尔勒番茄为原料生产的番茄酱味道鲜美,酸甜可口,红色素含量位居世界之首,被国家轻工部评为优质产品,先后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优质产品银质奖和国优产品标号,年产可达2000吨,被外商称为“无菌罐头”,远销东南亚、西欧、美国,日本、加拿大、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
库尔勒香梨 | 库尔勒市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天山南麓,是一个肥沃的绿州。这里出产的香梨最为有名,素有“梨 乡”之美称。库尔勒香梨,维吾尔叫“奶西姆提”,它以皮薄、肉脆、汁多、味甜、 酥香、爽口,耐贮藏,营养丰富等特点驰名中外。印度人称它是“中国的王子”, 其珍贵由此可见一斑。 据晋代葛洪撰《西京杂记》记载:“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此“梨”指 的就是库尔勒香梨、库尔勒地区栽培香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地域范围 库尔勒、尉犁、轮台、库车、新和、沙雅、阿克苏、阿瓦提和分布在这些地区里的国营园(团)场 特定品质 库尔勒香梨皮极薄,去皮硬度4.8kg/cm2,带皮硬度13.0 kg/cm2,库尔勒香梨带皮入口后没有任何残渣感觉,采摘时,从树上掉下来,即成碎片,入口消融,甘甜酥脆,回味悠长。果实含水量84.5-86%,可溶性固形物13.4-15%,汁液丰富,味美甘甜、酥脆爽口,是目前国内外梨品种都无法媲美的。 文化典故 1.相传,古代有一个叫艾丽曼的姑娘,为了让乡亲们吃上梨子,她不畏艰难,朝东翻越99座山,到过99个地方,骑死99头毛驴,引进99株梨树,在当地栽植。其中只有一株梨树与本地的野梨树嫁接成功。当梨树上结的梨子成熟时,香气浓郁,随风飘散,乡亲高兴地称它为“奶西姆提”,意思是喷香的梨子。 2.据晋代葛洪撰《西京杂记》记载:“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此“梨”指的就是库尔勒香梨、库尔勒地区栽培香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焉耆大白菜 | 焉耆县,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山间盆地,光热资源充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在大白菜生长季节,光热、水等要素配合良好,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长条件。焉耆大白菜的种植始于清道光年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西域倭里罕叛乱,随清朝大军赴天山以南平定叛乱的来自甘肃临潭,固原的400名河工在完成了送清军人马重度开都河平定南疆叛乱之后,在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开都河定居下来,后来随着他们的家眷亲友也陆续迁来焉耆,他们还来了大白菜种子,从此,大白菜开始在焉耆种植。 产品特性:焉耆大白菜主要以晚熟品种为主,生长于独特的自然条件下,使其大白菜独具特色,个大、纤维含量少,口感好,净菜率高,营养丰富,为鲜食、腌制的理想珍品,因此,焉耆大白菜深受消费者青睐。 地域范围 天山山脉南麓山间盆地——焉耆盆地开都河流域,其中包括焉耆县、和静县、和硕县、兵团农二师焉耆盆地各团场 焉耆县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山间盆地,光热资源充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是典型的潮土地。在大白菜生长季节,光热。水等要素配合良好,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大白菜独具特色:个大、纤维含量少,口感好,净菜率高,营养丰富,为鲜食、腌制的理想珍品。 |
尉犁甜瓜 | 据当地的罗布老人讲述,在很早的时候,当地的罗布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甜瓜,甜瓜在维吾尔语中名可洪。鲁番高昌古城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掘的晋代〔公元3 -5 世纪) 出土文物中的甜瓜实物表明,新疆早在1500年前即栽培甜瓜。哈密瓜之名称则始于清代。据乾隆《回疆志》记载:康熙年间哈密王投诚, 进贡甜瓜, 朝中视为珍品, 称之为哈密瓜, 距今已300 余年。 新疆哈密瓜分布于南北疆各地, 除个别高寒地区外均有栽培。吐鲁番、鄯善、哈密、伽师、皮山、麦盖提、新和、尉犁及兵团一〇三团场、一二一团场等为主要产区。新疆的大陆性气候和干早荒漠土壤为新疆甜瓜生育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尉犁,又名“罗布淖尔”,源于“罗布泊”而得名,尉犁气候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空气干燥,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3 143.7小时。全年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里木盆地东北边沿。全县耕地属偏沙性通透性良好的沙油地土质,通气良好的砂壤土早春地温回升快,非常有利于甜瓜幼苗生长,土壤中盐碱成分含量高,高盐碱土质又可提早甜瓜的成熟期,同时满足甜瓜高含糖量、品质佳、口感独特对矿质营养的需求。因此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尉犁甜瓜早熟、皮薄肉厚、果肉含糖量高、香甜多汁的上佳口感品质。1970年以后,在兴平公社部分地少的队(村)还推广套种经营,主要套种方式为甜瓜、西瓜套种甜菜,果园套种瓜菜,玉米套种黄豆等模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瓜果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1985年,全县种植甜瓜0.28万亩,总产量649.6万斤;种植西瓜200亩,总产量46.6万斤。每到瓜熟时节(7—10 月),街道都有瓜市、瓜铺,村口、公路边,多搭起卖瓜的凉棚。 所在地域: 新疆 申请人: 尉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尉犁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是古西域之尉犁国、渠犁国、山国等国地,西与沙雅县、库车县交界,北与轮台县、博湖县、和硕县和吐鲁番地区的托克逊县、吐鲁番市、鄯善县相接壤,东邻若羌县,南依塔里木盆地与且末县毗邻,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缘,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尉犁西瓜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尉犁县兴平乡、塔里木乡、古勒巴格乡、墩阔坦乡、阿克苏甫乡、喀尔曲尕乡、团结乡、肖唐、尉犁镇等,共计7乡1镇,1个管委会,涉及5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4°02′50〞-89°58′50〞,北纬40°10′30"-41°39′47〞,平均海拔2000m,保护范围面积7400亩,年总产量29.6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尉犁甜瓜外形呈卵圆形、圆形,纵径30-40厘米,横径18-23厘米,果形指数1.3-1.6,单瓜重3-6公斤,香气十足。皮薄,果皮与果肉界限分明,果皮青色或黄色,有凹凸不平的网纹,果肉橘红,细腻,细脆爽口。 (2)内在品质指标:尉犁甜瓜果肉橘红,口感细脆香甜,果肉糖分梯度变化小,纤维少而细,还原性维生素C含量13.0-15.5(g/100g),总糖7.55- 9.50(g/100g)、可溶性固形物在9.2%-12.0%之间,总酸0.5-0.9(g/kg),钙70-90(mg/kg),铁13-18(mg/kg),钾2700-2900(mg/kg),磷100-130(mg/kg),锌0.1-1.5(mg/kg),钠140-170(mg/kg),镁120-150(mg/kg)。此外还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等十八种氨基酸。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区域符合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 西甜瓜准则》(NY/T427-2007)进行生产。 |
塔里木垦区马鹿茸 | 塔里木马鹿是新疆马鹿的三个亚种之一,是马鹿亚种中唯一栖息在荒漠中的亚种,是塔里木盆地的瑰宝。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劣,昼夜温差大,少雨、干旱、酷热、多风,因此造就了塔里木马鹿体小而紧凑、耐干旱酷暑和盐碱粗饲、性成熟早、繁殖能力强、产茸量高,鹿茸茸形优美、粗壮肥嫩圆润等许多独特的外在品质特征。同时又因塔里木马鹿食性粗放,常饮矿化度很高的水,食性主要是盐生草本植物,因此,所产鹿茸富含多种氨基酸及磷、铁、锰等微量元素。第二师塔里木垦区是塔里木马鹿的原始栖息地和最大、最早的人工驯养地,养殖基地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塔里木马鹿标准化示范区”,生产的鹿茸及副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并远销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 塔里木垦区马鹿茸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塔里木乡的特产。塔里木垦区马鹿茸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塔里木垦区是我国最大的塔河马鹿驯养繁育基地,是国家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项目之一。近年,塔里木垦区各团场为提高鹿茸品质和产量,进行了马鹿选育、繁殖(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双羔、花马杂交等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先后创造了国内母鹿繁殖率、鹿茸单产记录。目前,二师马鹿存栏1万余头,马鹿养殖业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基地化和优质化的生产格局。2013年鹿茸(鲜茸)总产量有望达到30吨以上。 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畜牧兽医工作站申报的“塔里木垦区马鹿茸”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塔里木垦区马鹿茸主产区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二师境内,分布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八县一市,地理坐标:东经85°24′∽88°30、北纬39°30′∽40°20′。地域保护范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二师二十一团、二十九团、三十团、三十一团、三十三团、三十四团、三十六团,养殖马鹿15000头,年产鹿茸2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茸锯口断面为不规则圆形,皮肤层、间质层和髓质层结构界限明显;茸主干挺圆粗壮丰满、肥嫩上冲,平顶浑圆呈元宝形。径围变化均匀顺滑,长短适中,弯曲明显,在分枝处基部略呈扁圆形;在主干同侧有2—3个典型侧分枝,侧分枝与主干呈同侧弯曲,眉枝(第一枝)与冰枝(第二枝)相临近,着生在茸根附近,中枝(第三枝)着生在主干中段,侧分枝丰满肥嫩上冲,顶浑圆;茸呈灰白色,表面着生柔软细而密的绒毛。 (2)内在品质指标:鹿茸总氨基酸含量为44.73%,其中谷氨酸5.64%,甘氨酸5.98%、脯氨酸4.18%、精氨酸3.37%;微量元素磷含量3.3×104mg/kg、铁含量为346mg/kg。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无公害畜产品质量体系要求进行管理。生产环境质量达到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产品质量达到DB65/T2725-2007塔里木马鹿鹿茸产品标准。 |
尉犁西瓜 | 新疆素有一句民谣“围着火炉吃西瓜”。西瓜,维吾尔语为“阿吾兹”,集中产于新疆的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等盆地的绿州。新疆是种植西瓜最早的地区。对此古籍中有诸多记载。明朝医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契丹攻破回纥后,他们就开始种植西瓜,并拿牛粪覆盖在上面,取名叫西瓜。明朝的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也说:“西瓜,种出西域,故名之。由此可见我国在1000年前就开始种西瓜,其瓜种由新疆经北方而传入。” 尉犁,又名“罗布淖尔”,源于“罗布泊”而得名。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里木盆地东北边沿。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尉犁县西尼尔镇牧民开始农耕后,尉犁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尉犁县西瓜个大味甜、含糖量高,瓜瓤细脆,汁多,单瓜重2.5—10斤。外形有长圆和圆形;皮色有黑绿、翠绿、白绿;条纹有锯齿条带、核桃纹细条带;瓜瓤有粉红、桃红、大红;质地有沙瓤、脆瓤;种子有大籽;小籽、黑籽、红籽和无籽之分;风味有清香、果香等。 所在地域: 新疆 申请人: 尉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尉犁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是古西域之尉犁国、渠犁国、山国等国地,西与沙雅县、库车县交界,北与轮台县、博湖县、和硕县和吐鲁番地区的托克逊县、吐鲁番市、鄯善县相接壤,东邻若羌县,南依塔里木盆地与且末县毗邻,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缘,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尉犁西瓜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尉犁县兴平乡、塔里木乡、古勒巴格乡、墩阔坦乡、阿克苏甫乡、喀尔曲尕乡、团结乡、肖唐、尉犁镇等,共计7乡1镇,1个管委会,涉及5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4°02′50〞-89°58′50〞,北纬40°10′30"-41°39′47〞,平均海拔2000m,保护范围面积7400亩,年总产量29.6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尉犁西瓜个体适中、皮薄肉厚、纤维极少、含糖量高、瓜瓤色红、细脆、汁多。单瓜均重在3.5—4.0公斤之间;外形主要为圆形;果皮绿色,有明显绿色条带15~17条;条纹呈锯齿状。 (2)内在品质指标:尉犁西瓜味道甘甜多汁,清爽解渴,其中还原型维生素C在5.5-7.5(mg/100g)含糖量高,总糖8.0-10.5(g/100g),可溶性固形物(西瓜中心部位)11.5%- 13.6%,可溶性固形物(西瓜近皮部位)5.2%-7.3%,总酸在0.3-0.5(g/kg),维生素B1在0.005-1.2(mg/100g),维生素B2在0.01-0.2(mg/100g),维生素D3在0.001-0.1(mg/100g),维生素E为0.015-0.027(mg/100g),钙20-35(mg/kg), 铁0.5-1.5(mg/kg),钾含量为1100-1300mg/kg,比普通西瓜含量(790mg/kg)高出近1.6倍,磷1000-1400(mg/kg),锌0.1-1.5(mg/kg),钠30-45(mg/kg),镁140-190(mg/kg)。此外还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等十八种氨基酸。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区域符合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 西甜瓜准则》(NY/T427-2007)进行生产。在种植过程中做到水源不污染、土壤不污染、瓜秧不污染;从而真正保障了尉犁西瓜的天然纯正、绿色环保。 |
和硕葡萄酒 | 和硕葡萄酒是新疆巴音郭楞和硕县的特产。 新疆和硕县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来到在这里,人们看到的是巍峨的天山,浩渺的博斯腾湖和一望无际的戈壁绿洲。清澈的天山雪水,充足的光照,天山冲积扇的戈壁砂壤,为葡萄的生长提供了土壤;适宜的温差,打造了世界级葡萄的优良品质。而古老和硕特文化和现代酿酒文化的交融,一定会让你震撼不已。和硕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政策环境,大力发展葡萄产业,这将成为成为和硕走出新疆,叩开世界葡萄酒界大门的一把灿烂耀眼金钥匙。 新疆和硕县三面为天山支脉环抱,一面比邻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独特的“山湖效应”大大提高有效积温。此处拥有干燥疏松的优质砂砾土、3200小时年均日照、178天无霜期、15度昼夜温差以及年均78毫米的稀少降雨,苛刻的自然条件成就葡萄最佳的糖酸比例,在酿制过程中无需人工添加任何糖分,单宁含量却高达33%,使得葡萄酒拥有结构性更强,平衡性更好,口感丰富,香气浓郁的独特个性。同时,与和硕县相近的博斯腾湖湖水反射出的大量蓝紫光和紫外线,有利于葡萄果实和糖分积累,且糖酸比例适中,酿出的葡萄酒颜色、香气、口感都具有世界级的品质。 据了解,新疆和硕县的气候条件与享有“红酒之都”之称的法国波尔多纬度相近,属于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日照时长、温差大,适合多种酿酒葡萄的种植。 和硕葡萄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北纬42°01′55″至42°22′39″东经86°45′20″至87°27′40″,总面积12.13万公顷 和硕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和硕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范围的请示》,硕政发〔2013〕8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和硕葡萄酒(草案) |
博湖辣椒 | 博湖县地域辽阔,气候湿润,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优美、土地平坦肥沃,渠道纵横。由于博斯腾湖对空气的调节作用,冷热变化不十分剧烈,光能资源较为丰富,热量适中,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无霜期175天,年降水量64.7毫米,年平均气温7.9℃,≥10℃的有效积温为3400℃,年平均日照小时数3074-3143小时,3月开春升温迅速,少雨干燥,充足的阳光充分和湖水水面二次折射光保证了辣椒幼苗期和开花结果期所需要的光照,赋予了博湖辣椒着色度好且含钙量高的特殊品质。这里生产的红辣椒含红色素高、辣椒碱高、VC含量高,肉厚、成熟度好、色泽好、外观综合性状优、病虫害少、产量高、品质优,畅销国内外市场。被誉为“中国辣椒之乡”。全县现有耕地近25万亩,近年来,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工业番茄、辣椒等大宗农作物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布局。 博湖县辣椒博湖因其独特品质享誉全国,在本地产的博湖辣椒营养价值高,品质好,口感极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每到春秋两季,外地各大食品公司来博湖县签订种植合同和收购辣椒,大部分辣椒被加工成辣椒色素、辣椒粉、辣椒丝、辣椒酱,销往全国各地以及中亚、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博湖县博湖辣椒一直在乌市等大型批发市场也占主要份额。博湖“红色产业”欣欣向荣,辣椒的知名度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和库尔勒香梨、轮台白杏齐头并进的巴州 “三宝”,是名副其实的巴州特产。博湖县也享有“中国辣椒之乡”的美誉。 所在地域: 新疆 申请人: 博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博湖县位于天山南麓,地处焉耆盆地东南部,开都河下游,东北与和硕县交界,西北与焉耆县毗邻,西南与库尔勒接壤,南隔库鲁克塔格山与尉犁县相连。博湖辣椒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塔温觉肯乡、本布图镇、乌兰乡、查干诺尔乡、才坎诺尔乡和博斯腾湖乡的6个乡镇2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86°19′-87°26′,北纬41°33′-42°14′,海拔1047-1082米。保护面积5000公顷,年产量1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博湖辣椒是中晚熟品种,和其它地区辣椒明显区别在于红色素高,博湖辣椒单果重50-70克,果实长条形,多皱折,果实嫩果期翠绿,老熟果深红色,果面光滑,皮薄肉厚,筋辣肉甜,口感微辣到中辣,可生吃,商品性佳。 2、内在品质特征:博湖辣椒营养价值高,富含β-胡萝卜素,镁、钾、钙、铁等多种营养物质。辣椒碱2.9-4.2(mg/100g),胡萝卜素0.3-0.5(mg/100g),尤其突出的是还原型维生素C和含钙量高,VC可达110-140(mg/100g),钙高达70-80(mg/kg),铁3.2-4.5(mg/kg),钾2000-3000(mg/kg),锌0.2-1.2(mg/kg),钠20-30(mg/kg),镁150-170(mg/kg),铜0.1-1.3(mg/kg),硒0.012-0.022(mg/kg)。 3、质量安全规定:符合NY 5005-2008无公害食品 茄果类蔬菜安全标准。 |
博斯腾湖草鱼 | 博斯腾湖草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斯腾湖水域,北纬41°32′至42°14′,东经86°19′至87°26′,总面积1647平方公里 《博湖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博斯腾湖野生鱼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范围的函》,博政函〔2012〕36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博斯腾湖草鱼》(草案) 博斯腾湖草鱼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草鱼(Ctenopharygnodon idellus)。 二、生长环境 符合渔业水质国家标准的湖泊,水体透明度≥200cm,pH值7.5至8.5,溶解氧≥5mg/L。水流平缓,湖底平坦,底质硬,水体中生长有丰富的饵料生物,水生植物覆盖率≥20%。 三、增殖管理 1.鱼种来源:在长江流域国家级原、良种场引进,跟踪选购,确保苗种来源品系正宗。 2.增殖方式:产地范围内人工放流自然生长。 3. 苗种放养:每年10至11月投放规格≥100g/尾的鱼种。 4. 饵喂:产地范围内放养不投喂,食自然水体中的自然饵料。 5.生长保护:博斯腾湖每年3月1日至6月20日为全湖禁渔期,禁渔期间禁止一切捕捞作业;在博斯腾湖开都河及深入博斯腾湖半径两公里范围内的水域,博斯腾湖西泵站引水渠口深入湖区半径一公里范围内的水域为常年禁渔区,永久性禁止一切捕捞作业;严禁电鱼、毒鱼、炸鱼和密网目围网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捕捞行为;严禁底拖网作业、水下采砂和围湖造田行为,保护渔业生态环境。 6. 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捕捞 捕捞时间从4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起捕规格为自然生长4年以上,体重≥4kg/尾。因草鱼在博斯腾湖不能自然繁殖,经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每年可在开都河河道内进行捕捞。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体态匀称修长,腹部平缓(繁殖季节雌鱼除外),体型较大,体色略带淡金黄色,有光泽,口感肉质细嫩、有弹性、香鲜甜美。 2.理化指标:肌肉中含粗蛋白≥18.3%,粗脂肪≤1.4%。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
且末羊 | 且末天然草场辽阔,水草丰美、草质优良,草类植物种类繁多,是发展畜牧业的基地和发祥地,且末游牧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品种资源,特别是且末羊常年在草场,是天然草场畜牧业不可缺少的优良家畜品种。“昆仑草场铺翡翠,天鹅飞来不愿归”是巍巍昆仑草场的真实写照。天然草场地域辽阔,羊喜食的蒿类牧草多,牧草营养价值高,羊饮用的都是无污染的昆仑融雪水和地表泉水。正是且末广袤的地域、独特的地理特征、丰富的水草资源、孕育出了绿色无污染、味美鲜嫩、无膻味、脂肪含量低、不油腻、香味浓郁,风味独特的“且末羊”肉。 众所周知,且末作为典型的半农半牧县,2011年,该县提出了“畜牧发展年”的发展思路,制定了2011—2020年畜牧业发展规划,并连续4年出台草畜产业扶持政策,每年县财政投入2000万元以上用于畜牧业发展奖励和补助。通过出台优惠政策,资金扶持,有效的技术支撑等,加快畜牧产业链前伸后延,实现发展模式,该县畜牧业实现了由单一向多元,产品供给由低端向高端深度转变。“且末羊”作为该县发展畜牧业的特色之一,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现已成为县域农牧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由于市场信誉好和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县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加快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且末羊”这一产业做出了积极努力。 据悉,截至2015年底,肉羊存栏达64.67万只,出栏46.58万只,肉产量0.92万吨,远销河北、浙江、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地区。如今,畜牧业被且末人谱写成一段精彩华章。全县畜牧业生产欣欣向荣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崑山玉羊获得国家注册商标,昆其布拉克牧场通过国家有机羊养殖基地的认证,走出了一条具有且末特色的畜牧业发展的路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萨尔瓦墩畜牧产业园区、吐拉牧场、昆其布拉克牧场、阿羌镇、奥依牙依拉克镇、库拉木勒克乡、巴州且末种蓄场畜牧繁育有限公司、塔提让镇、英吾斯塘乡、阔什萨特玛乡、阿克提坎墩乡、巴格艾日克乡、琼库勒乡、托格拉克勒克乡、阿热勒乡、良种场、恰瓦勒墩管委会等且末县现辖行政区域 《关于申请划定“且末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请示》且政发〔2016〕51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且末羊》(草案) |
地区 | 特产 |
---|---|
若羌镇 | 若羌红枣 若羌灰枣 若羌大枣 若羌金丝小枣 若羌冬枣 |
依吞布拉克镇 | 若羌红枣 若羌灰枣 若羌大枣 若羌金丝小枣 若羌冬枣 |
罗布泊镇 | 若羌红枣 若羌灰枣 若羌大枣 若羌金丝小枣 若羌冬枣 |
瓦石峡镇 | 若羌红枣 若羌灰枣 若羌大枣 若羌金丝小枣 若羌冬枣 |
铁干里克镇 | 若羌红枣 若羌灰枣 若羌大枣 若羌金丝小枣 若羌冬枣 |
吾塔木乡 | 若羌红枣 若羌灰枣 若羌大枣 若羌金丝小枣 若羌冬枣 |
铁木里克乡 | 若羌红枣 若羌灰枣 若羌大枣 若羌金丝小枣 若羌冬枣 |
祁曼塔克乡 | 若羌红枣 若羌灰枣 若羌大枣 若羌金丝小枣 若羌冬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