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巴音郭楞州 >> 若羌县 >> 依吞布拉克镇

依吞布拉克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若羌红枣

  地域范围    东经86°45"-93°45"、北纬36°05`-41°23"之间,海拔846-4500米。包括吾塔木乡、若羌镇、瓦石峡乡、铁干里克乡和兵团农二师36团。   特定品质     若羌红枣是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境内生产的红枣。若羌县就是楼兰古城的所在地,若羌红枣又成为楼兰红枣。若羌若羌红枣个大美观,椭圆形,晒干为深红色,才下果时肉脆枣甜,晒干后肉软甜润,吃后余香满口。每100克红枣含钙100毫克、维生素31毫克、可溶性果糖74.88%、各种微量元素、氨基酸537毫克,可食率92.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2%,中药为药引子。若羌县虽然降水稀少但光热源丰富,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若羌红枣的生长。   文化典故     若羌红枣引种于20世纪70年代,1988年开始有组织地引进栽种,到2000年全县共有枣树14.1万株。2001年若羌县委、县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人,依据若羌得天独厚的是光热资源条件,以建设中国最优干食红枣基地为目标,确立实施了“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战略”,截止2004年,全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7万亩(750余万株),2003年,若羌县红枣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以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被自治区科技兴新办命名为全疆第七个科技兴新标志性工程,同年,若羌“楼兰”红枣经新疆农业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评选认定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2004年11月,若羌“楼兰牌”红枣在西安市举办的“首届全国优质鲜枣及枣加工品评选一会上”获得中国红枣优质产品一等奖。这些都为若羌县建设中国最优干食红枣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若羌红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二师36团,若羌县若羌镇、吾塔木乡、瓦石峡乡、塔什萨依开发区、铁干里克乡现辖行政区域。

若羌灰枣

  若羌灰枣   灰枣来源于河南省新郑市灰枣,平均单果重9.7克,橙红色,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32%,可食率97.3%,干枣总糖含量47.11%,核小,与肉分离,制干率50%。成熟期9月上旬。   选育或引种过程简介:1987年自河南新郑市引种灰枣苗木0.11万株,1988年引种6.03万株,1989年引种5万株,1990—1993年每年调苗1—2万株,99年开始调苗50万株,2000年调苗30万株,2001年调苗60万株,2002年调苗254万株,2003年256.4万株,2004年调苗150万株,目前红枣种植面积7万亩,750万株。   适宜种植范围:若羌地区干旱、少雨、风沙多,该品种适应此类气候条件的地区。   品种特征:灰枣平均单果重11.4克,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40.8%,可食率97%干枣总糖含量74.88,干枣掰开能扯出金丝,制干率60%。成熟期9月上旬,树势强旺,树姿开张,多年生枝为褐色,发育枝红褐色,叶小、深绿色。单轴延长生长能力强,适应性强,骨干根分两层,须根在骨干根顶部大量着生,丰产稳产,果实品质优良,适应于鲜食和制干。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若羌采用开沟栽植红枣提高苗木成活率,推广1×4、2×4米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提高枣园前期产量;并对枣树及时进行冬夏季修剪,春季喷洒右硫合剂预防虫害发生;栽植5年的枣树平均株产鲜枣8—10KG,平均亩产800—1000KG,亩收入6000元。   繁殖技术要点:若羌采用播种育苗技术,加强肥、水管理,一年后嫁接。   栽培技术要点:苗木开沟栽植—灌水—施肥—品种改良—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   抗逆性:耐旱、抗风,耐脊薄,抗病虫能力较强,截止目前无枣疯病、根癌病、黄刺蛾和大球蚧。   品质或特殊使用价值:平均单果重11.4克,橙红色,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40.8%,可食率97%,干枣总糖含量74.88%,干枣100克维生素C含量31.9MG,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枣果具有养颜、抗衰老、补脾健胃、益气生津、解药毒之功效。   主要缺陷:仅能抗零下20度的低温,适宜于成熟期少雨地区发展。   鉴定获奖情况:2002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2003年度新疆农业名牌产品”。2004年11月若羌“楼兰红枣”又被中国优质农产品服务协会、中国园艺协会干果分会评为“中国优质红枣产品一等奖”;   灰枣(若羌灰枣)品种选育报告   灰枣来源于河南省新郑市灰枣,新郑市灰枣特征为:平均单果重9.7克,橙红色,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32%,可食率97.3%,干枣总糖含量47.11%,核小,与肉分离,制干率50%。成熟期9月上旬。   若羌县自1987年开始引种栽植试验,1987年自河南新郑市引种灰枣苗木0.11万株,1988年引种6.03万株,1989年引种5万株,1990—1993年每年调苗1—2万株,99年开始调苗50万株,2000年调苗30万株,2001年调苗60万株,2002年调苗254万株,2003年256.4万株,2004年调苗150万株,目前已全面推广,形成红枣种植面积7万亩,750万株。   在若羌县苗圃枣园、若羌县铁干里克乡枣园、若羌县瓦右峡乡英吾斯塘村枣园、农二师三十六团园林连枣园设置试验观测地4块,试验地点面积77亩,试验点按随机抽取,设置试观测点数25个,每个观测点10平方米(4株)。于1992年—2003年进行不间断观察枣树的生长、结果、抗逆性及物候期变化,并进行详细的记录,总结分析。截止2004年灰枣(若羌灰枣)种植面积已达7万亩。   若羌县冬季寒冷少雪,夏季酷热少雨,风大尘多,日温差悬殊,近十年来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31.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920毫米,年日照时数3102.2小时,无霜期198.7天,造就了若羌地区红枣独特的品质,核小肉厚,味香甜。   灰枣(若羌灰枣)主要采用开沟栽植红枣提高苗木成活率,推广1×4、2×4米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提高枣园前期产量;并对枣树及时进行冬、夏季修剪,冬季以定干整形修剪为主,夏季以抹芽、摘心等为主,以培养树形,提高产量。春季喷洒右硫合剂预防虫害发生,全年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松土除草,栽植5年的枣树平均株产鲜枣8—10KG,平均亩产800—1000KG,亩收入6000元。   灰枣(若羌灰枣)平均单果重11.4克,橙红色,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40.8%,高于相枣6.8个百分点,高于梨枣11.9个百分点;可食率97%,与其它品种基本相同;干枣总糖含量74.88%,高于赞皇大枣8.88个百分点;核小与肉分离,干枣掰开能扯出金丝,制干率60%,比赞皇大枣、相枣、梨枣高出约十个百分点。成熟期9月上旬,树势强旺,树姿开张,多年生枝为灰褐色,发育枝红褐色,叶较小、深绿色。单轴延长生长能力强,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果实品质优良,适应于鲜食和制干。若羌地区干旱、少雨、风沙多,该品种适应此类气候条件的地区。   萌芽展叶期4月12日—21日;开花期5月9日—7月31日;果实膨大期5月25日—8月30日;果实成熟期8月28日—10月上旬;落叶期10月20日—11月10日;休眠期11月—翌年3月底。   耐旱、抗风,耐脊薄,抗病虫能力较强,截止目前无枣疯病、根癌病、黄刺蛾和大球蚧。干枣100克维生素C含量31.9MG,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枣果具有养颜、抗衰老、补脾健胃、益气生津、解药毒之功效。适宜于鲜食、制干及红枣系列产品的加工。   存在的缺陷是仅能抗零下20度的低温,适宜于成熟期少雨地区发展,成熟期下雨有裂果现象。   2002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2003年度新疆农业名牌产品”。2004年11月若羌“楼兰红枣”又被中国优质农产品服务协会、中国园艺协会干果分会评为“中国优质红枣产品一等奖”。

若羌大枣

  若羌大枣   若羌大枣亲本为河南省新郑市灰枣,平均单果重9.7克,橙红色,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32%,可食率97.3%,干枣总糖含量47.11%,核小,与肉分离,制干率50%。成熟期9月上旬。   选育或引种过程简介:1987年自河南新郑市引种灰枣苗木0.11万株,1988年引种6.03万株,1990—1993年每年调苗1—2万株,2000年调苗60万株,2002年调苗254万株,2003年调苗256.4万株,2004年调苗150万株,目前红枣种植面积7万亩,750万株。   适宜种植范围:该品种适宜种植的范围为巴州地区。品种特征:若羌大枣平均单果重11.4克,橙红色,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40.8%,可食率97%,干枣总糖含量74.88%,核小与肉分离,干枣掰开能扯出金丝,制干率60%。成熟期9月上旬,树势强旺,单轴延长生长能力强,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果实品质优良,适宜于鲜食和制干。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若羌采用开沟栽植红枣提高苗木成活率,推广1×4、2×4米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提高枣园前期产量;并对枣树及时进行冬夏季修剪,春季喷洒右硫合剂预防虫害发生;栽植5年的枣树平均株产鲜枣8—10KG,平均亩产800—1000KG,亩收入6000元。   繁殖技术要点:繁殖主要采用分株繁殖,根苗归圃一年后移栽大田地栽植。   栽培技术要点:苗木开沟栽植—灌水—施肥—品种改良—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   抗逆性:耐旱,抗风,耐脊薄,抗病虫能力较强。   品质或特殊使用价值:平均单果重11.4克,橙红色,品质上等,鲜枣可溶性固形物40.8%,可食率97%,干枣总糖含量74.88%。干枣100克维生素C含量31.9MG,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枣果具有养颜、抗衰老、补脾健胃、益气生津、解药毒之功效。主要缺陷:仅能抗零下20度的低温,适宜于成熟期少雨地区发展。   鉴定获奖情况:2002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2003年度新疆农业名牌产品”。   区域(引种)试验结果证明   试验地点:若羌县苗圃枣园、若羌县铁干里克乡枣园、若羌县瓦右峡乡英吾斯塘村枣园农二师三十六团园林连枣园。   试验规模:总规模7万亩。   试验结果:若羌大枣树势强旺,单轴延长生长能力强,适应性强,表现为丰产稳产,果实品质优良。若羌大枣的萌芽展叶期4月12日—21日;开花期5月9日—7月31日;果实膨大期5月25日—8月30日;果实   成熟期8月28日—10月上旬;落叶期10月20日—11月10日;休眠期11月—翌年3月底。耐旱,仅能抗零下20度的低温,抗风,耐脊薄,抗病虫能力较强。

若羌金丝小枣

  若羌金丝小枣   若羌金丝小枣来源及特征:来源于河北沧州金丝小枣,平均单果重5.8克,鲜红色,品质极上,鲜枣可溶性固形物34%,可食率97%,核小皮薄肉厚,质地细,含糖量高,制干率55%。   选育或引种过程:2000年从河北沧州金丝小枣接穗2000芽,2002年从河北沧州调金丝小枣苗木3.1万株,2004年调金丝小枣接穗6万芽,目前金丝小枣种植面积1000亩。   适宜种植范围:若羌地区干旱、少雨、风沙多,该品种适应此类气候条件的地区。   品种特征:金丝小枣(若羌金丝小枣)平均单果重7.5克,鲜红色,品质极上,鲜枣可溶性固形物35.8%,可食率97%,核小皮薄肉厚,质地细,含糖量高,制干率55%。成熟期9月中下旬,树冠较小,枝叶稀疏,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果实品质优良,适宜于制干。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若羌采用开沟栽植红枣提高苗木成活率,推广1×4、2×4米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提高枣园前期产量;并对枣树及时进行冬夏季修剪,春季喷洒右硫合剂预防虫害发生;栽植3年的枣树平均株产鲜枣1—2KG,平均亩产100—200KG,亩收入800—1000元。   繁殖技术要点:若羌采用播种育苗技术,加强肥、水管理,一年后嫁接。   栽培技术要点:苗木开沟栽植—灌水—施肥—品种改良—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   抗逆性:耐旱,能抗零下32度的低温,抗风,耐脊薄,抗病虫能力较强,截止目前无枣疯病、根癌病、黄刺蛾和大球蚧。   品质或特殊使用价值:平均单果重7.5克,鲜红色,品质极上,鲜枣可溶性固形物35.8,可食率97%,核小皮薄肉厚,质地细,含糖量高,制干率55%。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枣果具有养颜、抗衰老、补脾健胃、益气生津、解药毒之功效。

若羌冬枣

  若羌冬枣   若羌冬枣来源于河北黄骅冬枣,平均单果重14.5克,赭红色,鲜食品质极上,鲜枣可溶固形物34%,可食率95%,成熟期10月中旬。   选育或引种过程:2000年从河北引进冬枣苗木0.1万株,2002年从河北河北引种冬枣苗木0.5万株,2003年引引进冬枣接穗10万芽,2004年引进冬枣接穗5.2万芽,目前红枣种植面积500亩。   适宜种植范围:若羌地区干旱、少雨、风沙多,该品种适应此类气候条件的地区。品种特征:若羌冬枣平均单果重16克,赭红色,鲜食品质极上,鲜枣可溶固形物35.2%,可食率95%,成熟期10月中旬,树势强旺,树姿开张,枣头枝紫红色,棘针退化,短而细小,枣吊细长,花量多,叶处长圆形,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果实品质极优,适宜于鲜食。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若羌采用开沟栽植红枣提高苗木成活率,推广1×4、2×4米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提高枣园前期产量;并对枣树及时进行冬、夏季修剪,春季喷洒右硫合剂预防虫害发生全年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松土除草,栽植3年的枣树平均株产鲜枣3—4KG,平均亩产300—400KG,亩收入4000元。   繁殖技术要点:繁殖主要采用嫁接繁殖,酸枣种子育苗一年后嫁接冬枣出圃,移裁大田。   栽培技术:苗木开沟栽植—灌水—施肥—品种改良—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   抗逆性:耐旱,抗风,耐脊薄,抗病虫能力较强,截止目前无枣疯病、根癌病、黄刺蛾和大球蚧。   品质或特殊使用价值:若羌冬枣平均单果重16克,赭红色,鲜食品质极上,鲜枣可溶固形物35.2%,可食率95%,成熟期10月中旬,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枣果具有养颜、抗衰老、补脾健胃、益气生津、解药毒之功效。

依吞布拉克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依吞布拉克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