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省 >>白城市 >> 通榆县

通榆县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向海自然保护区

向海自然保护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1年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和蒙古黄榆等稀有植物为主要目的的内陆湿地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境内,总幅员105467公顷。南北最长45公里,东西最宽42公里,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与洮南市相邻。保护区南部有霍林河贯穿东西,中部有额穆泰河流进湿地,北部引洮儿河水注入水库。保护区横跨通榆县五个乡镇场、十二个村、三十二个自然屯,二万人口在区内从事着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  向海地形复杂,生境多样,多种生物区系与复杂的生态环境互相渗透。沙丘、草原、沼泽、湖泊相间分布,纵横交错、星罗棋布、构成典型的湿地多样性景观。区内林地面积2.9公顷,其中蒙古黄榆面积1.9万公顷;湖泊水域1.25万公顷;芦苇沼泽2.36万公顷;草原面积3.04万公顷,形成四大生态景区。即:沙丘榆林、湖泊水域、蒲草苇荡、羊草草原。这四大景区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东北区松辽平原亚区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的动植物资源在这均有分布。共有植物595种,其中药用植物220多种;脊椎动物300多种,其中鸟类293种,兽类37种,爬行类为8种,两栖类5种;鱼类29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35种中向海就有52种。其中一级10种:大鸨、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二级动物42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乌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的鸟类173种,占协定种数的76.21%,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保护的49类。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35种。  向海自然保护区由于原始状态良好,加之保护成果显著,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国务院指定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纳入“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基博到向海考察时说:“我到过世界上50多个国家的自然保护区,象向海这样完好的自然景观、原始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湿地生物,全球已不多了,向海不仅是中国的一块宝地,也是世界的一块宝地”。  向海是大自然的珍品,是鸟类的天堂,是旅游胜地。千姿百态的蒙古黄榆,碧波粼粼湖泊,风吹迭荡的苇塘,茫茫无际的草原,给人们以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感受。荷兰亲王贝恩哈德到向海观光称向海为“人间仙境”。现在的向海既保留着原始古朴的自然风貌,又展示了新世纪的现代文明。是旅游观光,科学考察的理想去处。向海的四大生态景观可给人们提供天然的娱乐场所。随着全球范围内旅游业的振兴,向海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方兴未艾。现已具备接待现代旅游的服务条件。交通便利,长春至向海、白城至向海、通榆至向海的柏油路贯通,平齐铁路在通榆县城通过,距向海67公里,长春至向海旅游客车已开通。通讯快捷,全球传呼网络已经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均已投入使用,在向海可与世界各地联系。食住方便,设有高、中、低档的宾馆,可为不同阶层的人们提供服务。向海物华天宝,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向海的今天是美好的,它的明天将更加迷人。  

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辽河上游,科尔沁沙地(草原)的东缘,吉林省的西部,通榆县的西南部,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22°15′35″—122°41′21″,北纬44°13′50″—44°31′30″之间,西部与内蒙古科右中旗相邻,南部与内蒙古的科左中旗相接,距通榆县城90公里,全区南北长23公里,东西34公里,保护区总面积为62190公顷。保护区共划分为三个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面积22339公顷,缓冲区面积21304公顷,实验区面积18547公顷。区内总户数1280户,总人口4803人,其中农业人口3360人。保护区地处内蒙古草原和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多为固定沙丘、耕地、沙丘、草原、碱地相间分布,垄状沙丘与垄间草原、碱地交错相间排列,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表现为沙丘榆林、山杏林、草甸、芦苇、沼泽、湖泊水域的原生态地貌。  包拉温都保护区为“自然生态系统类”类别,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我省目前保存最完整较大一块湿地,有天然湿地面积30917公顷(芦苇面积25017公顷占吉林省第二位);林地面积13522公顷(蒙古山杏林面积1692公顷);草原面积15340公顷;其他用地2411公顷,保护区内植物区系属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以芦苇沼泽为主,保护区内野生动物266种,鸟类199种。有野生植物81科393种,其中药用植物40多种,尤其以蒙古山杏为主的沙丘天然林,林相整齐,错落有致,是目前我国乃至亚洲非酸性土壤、半干旱地区唯一集中成片、生长较好的天然林群落,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科研和经济价值。全区植被覆盖率为70%,其典型性、独特性在湿地研究和保护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了加强吉林西部生态建设,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吉政函(2002)134号成立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白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的意见》(白政函[2003]53号)文件精神,为了更好地保护包拉温都沼泽湿地及亚洲最大的非酸性土壤中生存的蒙古山杏,有效地保护好生态,成立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管理局设置为正科(局)级事业单位,由通榆县政府代管,业务管理隶属于省林业厅。保护区管理局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8名,领导职数为局长1名、副局长2名。保护局下设科研科、财务科、办公室、派出所四个科室。按照省政府规定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权限行使职能,负责保护和管理保护区内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好原始蒙古山杏林植物群落;保护好珍稀的生物物种,特别是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物种。  文牛格尺河发源于内蒙境内,横贯保护区全域,在保护区内形成大片湿地,丰富了区域内地下水资源,为野生动物迁徙提供诸多益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林牧副渔业发展。世界共有两条鸟类迁徙通道,一条在西半球的美国,另外一条在东半球的中国,包拉温都保护区正处位于东半球的鸟类迁徙通道节点上。监测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白头鹤、大鸨等;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小天鹅、白枕鹤、蓑羽鹤、灰鹤等,年平均数量在1000只左右;其它雁、鸭鹬类等在50万只左右。保护区鸟类监测站被国家林业总局评定为国家级鸟类监测站。特殊的湿地、森林、草原植被环境,决定了保护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保护作用。  包拉温都保护区是吉林西部、白城地区重点火险区,几年,突出扎实有效的应急预案,通过向辖区内群众散发传单,举办防火演练,落实好了各项防火责任制,提高了综合防范能力,接受市县多次防火检查,保护局领导被省政府评为护林防火先进工作者;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建立健全了病虫害监测预防体系,连续五年成功防治了天幕毛虫病虫害,确保了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发生;在资源管护方面,加大预防和打击力度,在重点区域、特殊地段安排人员24小时死看死守。联合县公安局严厉查处打击违法开荒和乱垦湿地的行为,坚决制止在保护区境内破坏植被和湿地等行为,几年来共查处违法人员30余人。加大对鸟类保护的巡护力度,加派巡护车辆,在鸟类迁徙重点区域安排专人24小时巡护,成功地打掉两个现场投毒的犯罪团伙和非法狩猎人员20余人,及时地震慑犯罪,教育了群众,确保了数十万只鸟类的安全迁徙和迁徙通道畅通。  包拉温都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办公用房、保护站、科研监测设备等日趋完善。建设了500平方米崭新办公室,更新了办公设备及巡护车辆;购买了大量疫源疫病监测设备和鸟类观测设备;建设两处高标准鸟类监测站。为了保护好生态,保证通榆西部风沙屏障作用,同时积极主动工作,争取国家林业局“三北”五期防护林、林业厅封山育林项目、省发改委治碱工程等,切实使通榆西南部生态得以改善。同时与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建立了共荣共建的联合管理机制,与辖区内的四个乡镇场签订了共住共建协议,为群众捐款捐物,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辖区内群众通信难,电压低等问题。保护区的工作得到了辖区群众真正的理解,保护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包拉温都的蒙古语意为“紫色的山岗”,由于其特别的地理位置和干旱的气候条件,区内形成了大片的芦苇沼泽、草甸草原、山杏林、沙丘榆林相间分布的自然景观。早在1956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话说吉林》一书中,包拉温都野杏林就已被列为吉林省27个旅游景点之一,让人瞩目和遐想。区内的文牛格尺河由西北——东南贯穿全境,有大小泡沼10个。每年春秋两季,引来大批候鸟停歇。每年四月末五月初满山杏花开放的时候,都会引来大批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以及摄影爱好者。游客到这里不但可以领略到包拉温都原始的自然风光,更可领略到蒙古族少数民族的人情风味,是人们休闲度假游乐的理想去处。包拉温都保护区积极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成功举办了十届杏花节,在不断提高保护区知名度的同时,为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黄榆景区

  位于通榆县兴隆山镇西南2公里处,景区内有一片至今保护完好、亚洲最大的黄榆林。景区内有保持着原始风韵的天然森林浴场,面积约50平方公里的。山上还有赏榆亭,站上去向远处眺望,满山的蒙古黄榆树尽收眼底,像是古藤盘柱、游龙过江、霸王挥鞭、八仙过海等等,形态各异,变化万千。  这片黄榆林冬天能挡住北风和黄沙;春天郁郁葱葱,能引来各种禽鸟在枝头栖息;酷暑盛夏,浓荫繁茂,为八方游客纳凉提供方便。因此兴隆山黄榆景区成为了吉林省休闲、度假、避暑的好去处。  黄榆树是亚洲稀有树种,属于榆科、榆属,是天然次生林,是干旱地区沙丘岗地上特有的树种。敖包山文化遗址座落在兴隆山镇西南15公里处,距今已有四千年,属母系氏族社会的晚期阶段。公主陵是这里的又一历史奇葩,它位于交格庙村新发屯东北500米的洼地上。这里还有上至汉代,中至辽金的大量古墓葬。  无论怎样干旱、燥热的天气,只要置身黄榆林,无风自凉,无雨自润,清爽至极,好似仙境,是人们度假、避暑的好去处。  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区,气候较为寒冷,年平均气温在5℃左右,日照强烈,多大风天,日夜温差大,降雨较少,每年春夏之交、夏季是到白城游玩的最好时节。  站在赏榆亭上望去,黄榆树尽收眼底。有的象古藤盘柱,有的如游龙过江,有的若霸王挥鞭,有的似八仙过海。隆冬时节,呼啸的北风和漫卷的黄沙一见到它,便驯服地放慢脚步;阳春三月,别的树种刚从睡梦中醒来,黄榆就已经吐出葱郁的叶子,莽莽苍苍,引来各种禽鸟在枝头栖息;酷暑盛夏,它总是长舒猿臂,浓荫下布,为八方游客纳凉提供方便。无论怎样干旱、燥热的天气,只要置身其中,无风自凉,无雨自润,清爽至极,好似仙境。    兴隆山镇  一、自然情况   兴隆山镇位于通榆县西部,距县城65公里,西与同发牧场接壤,北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相连,南与团结乡相邻,东与乌兰花镇相邻,是吉林省西部的一个较大集镇。全镇幅员面积66000公顷,其中,耕地地17000公顷,草原19000公顷,林业用地21000公顷,其它用地9000公顷。全镇总人口18100人,其中农业人口14800人,镇区人口330…… 详细++

包拉温都杏树林

  包拉温都杏树林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瞻榆古榆

  瞻榆古榆

同发风车观光区

  同发风车观光区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通榆县兴隆山镇三合屯村  年代:辽代  类别:古遗址  管理单位:通榆县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所在沙丘呈东西走向。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1000米。高出地面8米左右。整个坨子遍布着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风剥沙坑。沙坑中暴露了较多陶、瓷器残片、铁器等遗物。在遗址中有一条呈东西南北走向的乡路,路面暴露排列有序的燥制址和草本灰,可能在当时这里是军队安营扎寨的地方。为年代:辽代遗存。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塌了盖陶窑址

塌了盖陶窑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塌了盖陶窑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五批 1999.2.26  地址:通榆县团结乡塌了盖屯   年代:明代  类别:古遗址  管理单位:通榆县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塌了盖陶窑址位于塌了盖屯北1000米远的第三道岗上,中部和东部为居住址,西部为烧窑场所。这里烧造的陶器器形多样,纹饰复杂。器形有罐、壶、坛等器物。现存的一座窑址位于土岗南坡,呈椭圆形,南北长约3米,东西宽约2.5米,深约0.7米。这里是一处明代陶器烧造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敖包山遗址

敖包山遗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敖包山遗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二批 1981.4.20  地址:通榆县兴隆山镇北   年代:新石器时代  类别:古遗址  管理单位:通榆县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敖包山遗址略呈西南东北向,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高约10米。文物主要有陶器残片、石器、玉石饰件、蚌壳饰件和兔、鸟、鱼类骨骼。大风剥蚀,暴露出13处居住址和两处灰坑。在居住址附近,采集到陶人头部2件。为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毡匠铺墓群

毡匠铺墓群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毡匠铺墓群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五批 1999.2.26  地址:通榆县兴隆山镇毡匠铺   年代:汉代  类别:古墓葬  管理单位:通榆县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毡匠铺墓群座落在呈东南西北走向的沙岗上。1979年5月,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对这一古墓进行了清理。墓口距地表仅0.2米深,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无葬具。墓内由东而西排列着4具人骨架,都为成年人,头向西北,仰身直肢。葬有马、牛、羊等家畜。随葬品有陶器、金耳饰、珠饰、青铜牌饰、铜铃、鸣镝、大小铜泡、五铢钱、小铜鬲、金马牌饰等378件文物。为西汉中晚期的墓葬。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二郎庙景区

二郎庙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二郎庙景区

查干浩特旅游度假区

查干浩特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省级旅游开发区。位于白城市西北部,地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距白城、乌兰浩特两市均为45公里。图乌公路、白阿铁路贯穿全区;乌兰浩特-白城机场距开发区48公里。是集浏览、观光、会务、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开发区。2002年11月29日由省政府批准建立。  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71.86平方公里,其中旅游区主体开发面积9.6平方公里,当前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区内有洮儿河、团结湖、  半拉山、日伪遗址、风电厂、草原等旅游资源。  民族风情园:位于查干浩特旅游区团结湖北侧,是集吃、住、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总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有大小蒙古包39座,是吉林省最大的蒙古包群。  二战遗址:在旅游区西侧有二战时期的日军侵华机场遗址和慰安所遗址。机场遗址始建于1938年,长5000米,宽2000米。周边附有19个飞机库,8个物资储备库,时至今日仍保存较为完好。座落于查干浩特旅游区西侧的两栋青砖平房,就是当年日军第七飞行团慰安所遗址。如今,这里已辟为日军侵华罪证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查干浩特旅游开发区入口处,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是一个集生态农业观光、科技示范、旅游、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农家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园区,是旅游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洮儿河度假村:位于半拉山下洮儿河畔的运河渠首处,为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的西部景点。度假村依山傍水,自然景观独特,是休闲、度假、娱乐的绝佳去处。  金太祖祠:座落在旅游区内团结湖西畔,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这座祠堂是金太祖天下第一祠,祠堂内除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雕像外,四壁还悬挂完颜阿骨打的征战图。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基地。  位于吉林省白城市西北、镇赉县东部33公里处,东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泰来县隔嫩江相望;南以洮儿河为界,与吉林省大安市相邻;西北和本县的丹岱、五棵树、哈土气、东屏、岔台乡的部分地域接壤;距白城市78公里,大安市120公里。齐白公路可直达景区,距图乌国道60公里。是典型的湿地保护区类型的风景旅游区。1981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莫莫格自然保护区。1997年,国务院批准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底为国家4A级景区。(总面积为144000公顷,其中,沼泽面积50000公顷,水域面积30000公顷。)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地处松辽沉降带北段,松嫩平原西部边缘,为嫩江支流冲积、洪积低平原,平均海拔142m左右。该区西北高,东南低,区内地势平坦,相对高差2至10m,一般坡度为50,最大坡度150。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保护区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皆属嫩江水系,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嫩江,流经60km,流域面积7万余公顷。本区尚有季节河两条,即二龙涛河、呼尔达河,分别注入洮儿河与嫩江。年均降水量391.8mm。保护区内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据初步统计,种子植物约有600多种,其中经济植物361种,分属于77科。鱼类:4目11科52种;两栖、爬行类:1目3科5种。兽类:4目9科25种。鸟类:17目55科29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二级保护鸟类40多种。全世界有鹤类15种,如: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金雕、大鸨等。  莫莫格保护区是鸟类自由翱翔、尽情歌唱的天地,原始、古朴的生态环境和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将使当地成为旅游胜地。莫莫格保护区开辟了多条旅游线路,以局址岛为中心,呈辐射分布,形成生态体验、观鸟活动、江上漂流、草原赛马、狩猎、草上运动、蒙古风情游等系列项目,伴您休闲度假,回归自然,体验世外生活。局址岛中心旅游区位于保护区西北角,由近400公顷水面环绕而成。荷花塘中央有一个小岛,站在桥上,鱼跃鸟戏,尽收眼底,岛上亭树乘凉,也可闲而垂钓。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湿地博物馆,是莫莫格保护区生态和鸟类资源的大观园,馆内展示标本400余件。这里一年四季向游人开放,成为科考、学习、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也是吉林省首家青少年生态体验教育基地。百鹤园是救护、繁育野生鸟类的场所,莫莫格保护区有丹顶鹤、白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蓑羽鹤6种。三星级的专家公寓,设有高、中档客房和宴会厅,面向社会,为不同游人提供住宿,为您献上满意的服务,让您体会家的温馨。蒙古包群是一处体现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将蒙族文明与文化融为一体,是局址岛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万宝山草原生态旅游区是莫莫格保护区2002年开辟的旅游景点,与内蒙草原连为一体,风光优美,风情独特。江上旅游位于哈尔挠核心区北端的嫩江之畔,这里建有哈尔挠度假别墅,是一栋1000余平方米的2层洋楼。体会现代休闲生活,将自身溶于大自然古朴原始的意境中。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

吉林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吉林省松嫩平原中部,大安市城区东北部,东经123°09′,北纬44°57′,距城区仅1公里。  公园始建于1992年,是集湿地保护、科研、宣教、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公园。自2009年申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后,大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依江兴市、依水兴城”战略,大力实施嫩江湾湿地恢复保护工程,着力打造“中国北方湿地水城”。工作上,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先后投资近2.44亿元,实施清淤疏浚、退耕还湿、植被恢复、渠桥涵闸等多项生态保护工程;组织开展了科研监测、科普宣传和“爱鸟周”、湿地日等系列生态教育活动。通过科学保护,恢复保护了香蒲、芦苇、小叶章等独特湿地植被种群,生态环境持续恢复。  特别是2009年12月被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之后,大安市着力完善湿地生态科研监测与科普宣教体系,加大投入力度,科学规范管理,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物种逐渐增多,湿地生态系统全面改善。2013年,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授予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称号,2014年,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  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441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573公顷,占总面积的64.4%。具有典型的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库塘与稻田)四大基本湿地类型,包括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库塘、稻田共7个湿地类型,湿地种类丰富,体现了松嫩平原湿地的多样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生态功能表现突出。  在2009年,大安市根据以往野生动物调查及规划期间的实地踏查,统计公园现有植物57科169种,野生动物239种,以湿地水鸟居多,占吉林省湿地水鸟种数的50%以上。其中,鱼类5科18种、两栖类3科5种、爬行类1目2科7种、鸟类15目38科184种、兽类4目10科2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陆生野生动物28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白头鹤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4种。以上物种皆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另外还有11种鸟类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3》,公园还有极具重要经济价值的林蛙、蝮蛇、黄鼬、狗獾、东北兔等20余种珍稀动物。  湿地公园规划了湿地保护保育区,与外界隔离,并进行人工日常巡护,防范人为活动影响,保持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环境。经过几年的恢复保护,湿地动植物多样性得到了明显改善。一是水草丰茂,芦苇成片,绿柳成荫,多年不见的香蒲也丛丛长出。二是鸟类数量种类递增,野鸡成群、雁鸭纷飞,鹤鸟随处可见。2011年秋天,阔别32年的鸬鹚又飞抵嫩江湾,数量达1000多只,栖息长达28天。三是鱼类产品增多,除“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少量投放外,其它10几种鱼均为野生繁育,年可产鱼40多万斤。  多年来,大安市多措并举,坚持不懈地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嫩水韵白水利风景区

嫩水韵白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白城市嫩水韵白水利风景区位于吉林省白城市境内,依托引嫩入白供水(系列)工程而建,属于灌区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40.56平方公里。景区位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市交界处,拥有便捷的交通优势。景区内拥有宏大的风电景观、辽阔的草原风光、浩荡的湿地景象和淳朴的蒙族风情,以引水灌区工程为主轴,串联起青山风电园、白沙滩旅游区、洋沙湖旅游区、五家子泵站旅游区和环城河旅游区这五大景点。洋沙湖旅游点有广阔的湖面,形成了天然的水上乐园;青山镇东侧的风电景观园内有酷似荷兰的风车阵群,气势恢宏;五家子泵站旅游点拥有雅致的徽派建筑和休闲的生态餐厅,这些景点形成了景区丰厚的景观资源。

通榆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开通镇 向海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 黄榆景区 包拉温都杏树林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瞻榆古榆 同发风车观光区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 塌了盖陶窑址 敖包山遗址 毡匠铺墓群 二郎庙景区 “向海”牌小米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瞻榆镇 向海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 黄榆景区 包拉温都杏树林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瞻榆古榆 同发风车观光区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 塌了盖陶窑址 敖包山遗址 毡匠铺墓群 二郎庙景区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向海”牌小米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双岗镇 向海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 黄榆景区 包拉温都杏树林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瞻榆古榆 同发风车观光区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 塌了盖陶窑址 敖包山遗址 毡匠铺墓群 二郎庙景区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向海”牌小米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兴隆山镇 黄榆景区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 敖包山遗址 向海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杏树林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瞻榆古榆 同发风车观光区 塌了盖陶窑址 毡匠铺墓群 二郎庙景区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向海”牌小米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边昭镇 向海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 黄榆景区 包拉温都杏树林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瞻榆古榆 同发风车观光区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 塌了盖陶窑址 敖包山遗址 毡匠铺墓群 二郎庙景区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向海”牌小米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鸿兴镇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向海”牌小米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新华镇 向海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 黄榆景区 包拉温都杏树林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瞻榆古榆 同发风车观光区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 塌了盖陶窑址 敖包山遗址 毡匠铺墓群 二郎庙景区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向海”牌小米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乌兰花镇 向海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 黄榆景区 包拉温都杏树林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瞻榆古榆 同发风车观光区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 塌了盖陶窑址 敖包山遗址 毡匠铺墓群 二郎庙景区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向海”牌小米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新发乡 向海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 黄榆景区 包拉温都杏树林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瞻榆古榆 同发风车观光区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 塌了盖陶窑址 敖包山遗址 毡匠铺墓群 二郎庙景区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向海”牌小米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新兴乡 向海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 黄榆景区 包拉温都杏树林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瞻榆古榆 同发风车观光区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 塌了盖陶窑址 敖包山遗址 毡匠铺墓群 二郎庙景区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向海”牌小米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向海蒙古族乡 向海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 黄榆景区 包拉温都杏树林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瞻榆古榆 同发风车观光区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 塌了盖陶窑址 敖包山遗址 毡匠铺墓群 二郎庙景区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向海”牌小米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包拉温都蒙古族乡 向海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 黄榆景区 包拉温都杏树林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瞻榆古榆 同发风车观光区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 塌了盖陶窑址 敖包山遗址 毡匠铺墓群 二郎庙景区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向海”牌小米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团结乡 塌了盖陶窑址 向海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 黄榆景区 包拉温都杏树林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瞻榆古榆 同发风车观光区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 敖包山遗址 毡匠铺墓群 二郎庙景区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向海”牌小米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十花道乡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向海”牌小米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八面乡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向海”牌小米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苏公坨乡 向海自然保护区 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 黄榆景区 包拉温都杏树林 郁洋淀苇海观光区 瞻榆古榆 同发风车观光区 三合屯西坨子遗址 塌了盖陶窑址 敖包山遗址 毡匠铺墓群 二郎庙景区 草原红牛肉 通榆草原红牛 白城油葵 白城绿豆 “向海”牌小米 通榆草原红牛奶 向海鸭蛋

通榆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