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德阳 >> 广汉市

广汉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三星堆

三星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广汉南兴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淌过,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弯道———月亮湾,河南岸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此即清《嘉庆汉州志》记载的“三星伴月堆”。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闻名中外的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年持续不断。  1929年的一个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掏水沟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1933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其发掘成果得到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由此拉开了对三星堆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  以后40、50、60年代,四川考古界持续不断地在三星堆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探赜索隐。  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遗址并进行了航拍。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轰然显世,震惊了世界。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后不久,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亲临三星堆遗址考察并将其定性为“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前-长张爱萍将军在参观了三星堆两坑出土文物后,更是满怀热情地挥笔题下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颂词。  1989年,四川考古部门对三星堆进行解剖,证明系由人工夯筑而成;1990年,发掘东城墙局部并获确认,同时发现3000多年前的土坯砖;1992年,试掘西城墙并获确认;1994年,发现并发掘南城墙。至此,确证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东、西、南被三面城墙包围,北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其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这样大的古城在中国同时期文化中也是罕见的。  三星堆遗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续时间近2000年,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这把四川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同时,三星堆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其陶器以高柄豆、-底罐、鸟头形把勺为基本组合定式,其中还有瓶形杯,它是三星堆出土的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它被做成喇叭口、细颈项,圆平底,很像今天我国北方地区用来烫酒的陶瓷酒瓶,与日本人喝清酒用的酒瓶极为相似。陶在遗址也有较多发现,颇具特色,一般高三、四十厘米,下部为三只袋状足,中间是空的,可加大容量,一般认为它是用来温酒器物,其玉石器则以祭天礼日的璧、璋为多,尤其是号称“边璋之王”的玉边璋,其残长达159厘米,厚1.8厘米,宽22厘米,其加工精美,棱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纹饰,这么大件精美玉器,在国内现有的考古发现中仅发现这一件,但在三星堆的发掘中,又很少工具类的文物出土,当时也缺乏比玉石更硬的金属,那么这些玉器是如何加工的呢?  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它的来源和作用在学术界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是通过贸易而来,有的认为在远古川内的生态环境适合大象的生存,其证物主要是在当地发现大量的半化石状乌木,单体巨大。但无论其来源怎样,都可以认为它是统治者财富的象征。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有造型各异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看来我们的先人很爱美的。除了这些青铜造像外,还有许多用祭祀的尊、等,有形态各异的各种动植物造型,其中被誉为写实主义杰作的青铜鸡、有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出土的青铜太阳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它们皆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从而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不仅如此,三星堆文物还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美学,历史学等诸领域的重要空白。使得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需重新评价,三星堆文物中,高达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种神树功能于一身的青铜神树,其共分三层,有九枝,每个枝头上立有一鸟,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鸟,而是一种代表太阳的神鸟。被誉为铜像之王的青铜立人像、有面具之王美誉、作为“纵目”的蜀人先祖蚕丛偶像的青铜纵目面具,长达1.42米、作为权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纹饰,两只相向的鸟,两背相对的鱼,并在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压一只箭状物,同时有充满神秘笑容的人头像。器身满饰图案的玉边璋以及数十件与真人头部大小相似的青铜人头像,俱是前所未见的,作为集群展现的稀世之珍,而在青铜器冶铸方面,范铸法和分铸法的使用,以铅锡铜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炼,表明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即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有力地驳斥了传统史学关于中原周边文化滞后的谬误。  的确,古史关于古蜀历史的记载如凤毛麟角,杨雄《蜀王本纪》也只是搜罗了一些关于古蜀历史的传说,难以勾勒出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对今天研究三星堆文化及巴蜀文化具有重要参照价值的《山海经》鲁迅先生都视之为“盖古之巫书也”,因而,前人治古蜀历,大都只能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就连年代较为久远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只能发出“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喟叹。  然而,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三星堆而成为信史,史载在蜀地先后称王的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三星堆最为繁盛的时期大抵属鱼凫王时期,鱼凫,即俗称的鱼老鸹,三星堆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鸟及鸟形器,其喙部多有如鱼鹰者,很可能就是鱼凫的象征或其族徽。另外,三星堆除了没有发现可识读的文字,已建立了城市、产生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器,并有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场所,这些都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因素,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两坑本为祭祀的产物,三星堆的三个土堆亦很可能是人工夯筑的祭坛,三星堆盛行诸神崇拜并以太阳神崇拜为主神崇拜,如此大量的充当商品流通媒介货币的海贝,象征财富的象牙等等,都表明了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已具有较为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相对稳定独立的政治地位。一句话,古蜀国的源头及其中心,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证。  三星堆文物魅力无限,内涵丰厚,极具吸引力和震撼力,1993年5月,三星堆部分文物首次到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展出,其后相继到法国、英国、丹麦、日本、美国等国展出,所到之处,人头攒动,观者如潮。因而,我们毋需怀疑,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属世界文化遗产范畴。  尽管三星堆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但伴随着三星堆文物的影响与日俱增,对三星堆文化的研究渐成一门显学,我们相信随着对三星堆不断的发掘研究,谜底终有揭开的一天,神秘梦幻的三星堆古蜀国亦终将再现于世人面前,三星堆文物也必将以其无穷的魅力,闪耀出迷人的光华。  保护范围:重点保护范围以三星堆古城为中心区域,东界:北起三星堆大道西端出口,向南经南兴镇真武村林家院子、回龙村杨家院子、至回龙村土地堂以东止;南界:东起回龙村土地堂以东,向西经大治桥、杨家院子、王家院子、至南兴镇石林村肖家院子东侧鱼塘止;西界:南起南兴镇石林村肖家院子东侧鱼塘,向北-家院子、三星镇仁胜村张家坟园,北至三星镇仁胜村东圣寺鸭子河南岸河堤堤脚止;北界:西起三星镇仁胜村东圣寺鸭子河南岸,向东沿鸭子河南岸河堤堤脚至西泉坎台地北缘,再向东经西泉坎以东鸭子河台地边缘,东至三星堆大道西端出口止。面积600公顷;一般文物保护区东界和重点保护区东界重合,南界从重点保护区向南扩400米,西界从重点保护区向西扩1000米,北界从重点保护区向北扩400米,面积600公顷。以上总面积1200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三星堆遗址建设控制地带面积8平方公里。以一般保护区外界为起点。东界:南端向东扩900米,北端向东扩400米;南界:以一般保护区外界为起点向南扩1000米;西界:南起石林村王家么店子以南,向北经三百块、许家院子、陈家院子、庄家院子、罗家院子与汤家院子之间,再经黑漆龙门、谢家院子,北至白马寺马牧河南岸止;北界:西起白马寺马牧河南岸,向东经鸭子河南岸,在倒流堰以北与一般保护范围北界重合。    南兴镇  广汉市辖镇。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50年分设南、北中兴两乡,1956年北中兴并入南中兴,置中兴乡,1958年三星、西外、复兴并入,改星星公社,1959年更名中兴公社,1980年更名南兴乡,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7.5公里。面积32.4平方公里,人口2.9万。汉(广汉)、彭(彭州)公路,什邡至向阳标美公路在此交会。辖义和、南兴、农兴、农胜、井岗…… 详细++

广汉龙居寺

广汉龙居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居寺是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广汉市城西八公里新丰镇龙居村。据记载:龙居寺“相传为唐代禅宗八祖大寂禅师马祖道一创建的佛寺”。寺内尚存其塑像。  殿堂建筑40多间,周围楠木、香樟近百株。主要建筑中殿,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三间九檀歇山式筒瓦屋顶,正方形建筑,屋顶为角柱、檐柱和外檐横枋上的斗拱承重(托住)。内壁有明成化二年(1466年)彩绘壁画12幅,画面各高3米,宽2.3至2.5米。绘有十二贺觉、0、诸天、四众弟子等。神态生动,笔法灵巧。属国中珍品,已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一书。中殿后10余米为藏经楼,左厢壁间有一“梅花碑”,镌刻瘦梅数枝,有较高艺术价值。  中殿建于明正统十二年,坐北向南,宽深各10.10米,呈正方形。其格局系九宫八卦模式,融入“八天干”“十二地支”组成的搁榫式建筑体系。这种格局是古代天子居住的“明堂”,为一般建筑少用。四周不用裙板,而采用中国的传统建材,从阑额到地袱高3米,通体编篾,然后涂上棕丝捣绒泥和白灰。主体工程完在后,隔了19年(明成化二年)方在壁上绘上“十二园觉菩萨”。历时550年,无虫蛀、无裂纹。而阑额部分楼台亭阁,犹金光熠熠,神采飞扬,烟云舒卷自如,堪称民间壁画精品,《中国佛像艺术》赞美有“唐代遗风”。惜“-”进期,毁掉佛像,作为仓库堆积粮食,致画斑剥。据壁画师研究,此画非一般颜料,乃矿物精粉,可管800余年。  寺门上方嵌石刻“龙居古刹”四字,其字笔势雄浑,庄严古朴。中殿外两侧耳门,石刻对联二副,系清代著名书法家半支笔、县人张怀泗撰书,至今完好无缺。  藏经楼侧庑刊有“梅花碑”石刻。上刻瘦梅数枝和题词,作者雨蓉作霖,姓氏不详。被鉴定为清代作品。  左侧配殿壁上,刊有县人吴思训撰的《题龙居寺有怀先正履空逸士并序》碑,赞扬了明末汉州遗民“履空逸士”(侯拱堂)“耻事异族,鄙薄功名,自甘泉石,终老山林”的高尚情操及其佚事。此碑具有史料价值。  1988年至1992年,龙居寺新建“罗汉堂”,并从缅甸请回玉佛十余尊,其中有座玉石观音高1.80米。1993年至1997年,利用三水镇拆庙之机,运回石柱,于原藏经楼之后新建“大雄宝殿”一座。落成之日,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陈正智赠送《大藏书》一部40件共85卷,储于新建之“大雄宝殿”内。经过连年不断的维修和保护,使这座具有1200余年历史的“龙居古刹”,更加璀璨夺目。  龙居寺壁画绘于明成化年间,共12辐,每幅画面高3米,宽2.3—2.5米,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绘佛像十二圆觉菩萨、七十二门徒、供养人等。画像皆头戴宝冠,后有光环,衣饰华丽,满缀缨络绝,跏趺于莲花座上,手执莲花或如意、玉圭、经书、玉杵、柳枝等。或头挽高髻,前胸裸露;唇润脸丰,姿态柔美,或肩搭披巾,飞舞轻盈;或长须飘拂,端庄稳重。整个彩绘,画法线条流畅,柔和细腻。耐人寻味的是菩萨面有胡须,表现真实、生动、情态各异。所绘楼台亭阁,辉煌壮丽。据西壁题记,为明成化二年(1466年)所绘。  “龙居寺壁画”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一书。     

烟堆子遗址

烟堆子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烟堆子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兴隆镇西林村西南700米白玉河东岸一级台地上,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000米,宽200-500米,总面积约250000平方米。,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广汉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采集到与三星堆遗址典型陶器形制相同、时代相若的器物标本如高柄豆、小平底罐、鸟头把等。2001年对其进行考古钻探,探明其文化层堆积厚达1-1.2米,并有成片的红烧土堆积情况。据此分析,烟堆子遗址的文化性质与著名的三星堆遗址一致,属于商周时期的一处重要的古蜀文化遗址。2002年12月,四川省政府将其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历史上对烟堆子遗址尚未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其文化特质及与三星堆遗址的关系,尚存疑甚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广汉金雁湖

  广汉金雁湖简介 广汉市金雁湖属现代欧式园林格调,占地800余亩,三面环水,森林茂密,飞禽群集,水生植物丰盛,那200亩宽的天然大湖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桃花仙姑见汉州(广汉古称汉州)人杰地灵,景色幽雅,就私下凡尘,犯了天规,被西天佛祖罚为飞雁囚于北门外一深水沱中(现金雁湖大湖内)。后来,人们在沱水旁架风雨桥,塑飞雁,以慰沱中仙姑。一外国古董商闻雁内有宝,便生盗宝之心,谁知刚一触接,飞雁便坠入沱中,变成四只金光灿灿的金雁冲天而起。这四只金雁时常旋于沱水上空,用其光芒造福汉州,因而被人们视为吉祥、兴旺的象征。现公园大门口就塑有四只展翅腾飞的金雁铜像。

广汉文庙

广汉文庙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汉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后因兵燹损毁,年久不治逐渐零落荒废。明洪武重建,宣德、天顺年间增修,成化、嘉靖、天启、崇祯年间迭次培修。清康熙元年承建,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嘉庆三年(1798年)补修,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建后规模倍为宏大。整个建筑群布局规范、结构谨严、巍峨秀丽、工艺精湛。戟门前一座五开间的石枋“棂星门”极为壮观,图案丰富、雕刻精细,堪称川西的石刻艺术珍品。

广汉松林桃花

  广汉松林桃花简介 松林,距广汉市区18公里,素有花果山之盛称。每当春暖花开时节,桃花盛开,吸引众多游人来此观赏。  松林桃花具有悠久的历史。1944年农历2月19,著名书画家张大千、冯灌父(县人)等人专程来松林游赏桃花。大千先生连连赞美"是快哉!是壮观!上海龙华的桃花只是疏疏落落,连山却是桃花之海"。  从1999年开始,每年3月举办的"松林桃花节"更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益兰祠

益兰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益兰祠 [和兴镇安平村北·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因传说明末张献忠驻扎过兵营,又名张家后营。

广汉房湖公园

广汉房湖公园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汉房湖公园简介 房湖公园,位于广汉市雒城镇西南隅,被誉为“川西明珠”,为唐代名相房?g贬任汉州刺史时所建。占地528000平方米,在川西各县中均属罕见。园内古色古香,既有苏州式园林小巧玲珑的特色,又有巴蜀园林中古风的神韵。该园西面园门是雒城古城的雉堞大门,雉堞500米,城楼三层,高耸巍峨,金瓦生辉,檐柱流丹,庄严雄伟。

杜家嘴崖墓群

杜家嘴崖墓群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杜家嘴崖墓群:

炳灵寺

炳灵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炳灵寺原名炳灵宫,位于广汉市区北郊,始建于明朝正统之前,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炳灵寺是广汉市区唯一的佛教寺庙,寺内殿宇规范,院落重重,众星拱月,气象巍峨。

广汉金龙湖

  广汉金龙湖简介 金龙湖位于广汉市东部金鱼镇龙马村,距市区6公里,占地面积500余亩,游客乘车从三星堆15分钟便可到达。  金龙湖以"五岛"、"二亭"、"三桥"而著称。置身金龙湖,"胜入仙境"。站在高高的观景台,湖区美景尽收眼底。小桥流水、亭台水榭,历历在目;泛舟游湖,散步林间,微风拂面,闻鸟语花香,观鱼作跳跃,睹"姜太公钓鱼",观百鹤飞翔,野鸭、黄鸭嬉戏,令人心旷神怡。  金龙湖投资的二期工程--后湖区建设项目即将开工,计划兴建生态观光园区竹海、森林博物馆、天然泳池、人工沙漠、儿童游乐场、别墅区、休闲娱乐区。建成后的金龙湖的将是一处建筑古朴、树木葱郁,融世外桃园于一身,汇田园风光于一体的餐饮、休闲娱乐、生态观光、住宿为主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榕树花园

  “榕树奇花香作景,琼楼玉宇翠连云”,榕树花园位于风景秀丽具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三星堆古遗址区旁,距汉彭路口2.5公里处,以亚热带大榕树为园林主要绿色风景线结合其独有的菊花艺术,表现了三星堆古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独特艺术风情。  每年春季,榕树花园都会举办百花争艳奇花展,到了秋季,则举办大型艺术菊花展,并常年摆设盆景艺术展,园内四季绿郁葱葱鸟语花香,园外田园风光花香扑鼻,让你在大自然中娱乐在大自然中享受。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你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  园内设有大型餐厅、棋牌室、会议室、儿童乐园、歌舞厅等休闲娱乐设施,承接各种高中低档宴席、聚会,可同时容纳1000人聚餐。园内实行一次消费全园免费的消费方式,为你的出游带来一份方便,一份快乐。是一处以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场所。  榕树花园更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年轻员工队伍,和煦的笑脸、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你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让你在这里感受一份轻松,一份愉快。   

银杏花园

  银杏花园座落于广汉市连山双泉场镇,占地20余亩,地处广汉、金堂、中江来往枢纽地带,交通便利,设有大型停车场两个,泊车十分方便。园内以高大挺拔、千姿百态的银杏树著称,是一家集餐饮娱乐、商务会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型农家乐,还有古城墙、龙型鱼溪、百鸟朝凤古柏等景点。  置身园中,于九曲流水间赏花戏鱼,在春风杨柳中品茗聊天,处处有翠绿菜地,时时听娇莺恰啼,享农家欢乐,与自然和谐……让您大有心旷神怡,返朴归真之感。园内餐饮长廊,日接待客人1000余人。  “享农家乐,品珍稀鱼,吃回锅肉”,尽在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段家大院子又称段家老鸹林,座落于鸭子河畔、三星堆旁(今四川省广汉市高坪镇)。清朝乾隆年间,段氏族人由湖广入川,世代耕居于此。昔日房宅毗连,林木参天,百鸟群集,人居生态环境极佳,尤以老鸹最多,故名段家老鸹林。后来到二十世纪中期,环境被破坏,众多鸟类离开了它们生活数百年的地方:“老鸹林”。时易境迁,族人散居,老林被损。  二十世纪末,有段氏之六十五世孙段太勇先生,在老鸹林故址复建体现川西传统民居风貌的古式庭院—段家大院子。工程历时六年,其庭院占地百余亩,房屋数百间,间以亭廊、曲径小桥、荷塘岸柳,别有情趣。院内雄伟壮观的致广楼高10余丈,登楼可俯瞰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视野可达百余里。主人以其半生经历及国内外所见闻,立志溯源务本,不随俗流,不涉尘嚣,以保持自然生态环境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旨。 其构筑用木材、青瓦、石板、土漆等传统建材;园圃则以农家肥培育果蔬花卉;饮食皆为纯绿色食品。为广教化,光门楣,乃敦延国内学者专家,命名题额,撰联作画;又广征川西旧时家具家什,并创建了川西第一的古代民居器具展示馆。  综其大观,古朴凝重的建筑风格,淳厚浓郁的民俗情调,朴真自然的生态环境,丰富深沉的文化内涵,足见其匠心独远,风情别具,堪称川西古典民居的典范。   

雒城遗址

雒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汉  雒城遗址:[雒城镇·汉代·省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8月,在雒城镇东南角城墙废墟上发现有篆隶“雒城”、“雒官城墼”铭文砖砌筑的墙基。此后又多次发现城墙墙基、铭文砖,以及大量的绳纹筒瓦、云纹瓦当、陶豆及东汉五铢钱等。  遗址范围东至外东顺城路(今苏州路、杭州路),南至房湖公园南边城墙(今九江路),西抵滨西路北邻鸭子河南岸。总面积为1.7平方公里。文化层厚1米左右,发现有绳纹筒瓦、云纹瓦当、花边砖、陶罐、五铢钱等器物。己发掘城墙两段,共长70米,宽2.5~8.9米,高0.3~1.4米。城墙用夯土筑成,内侧、外侧均包砌城砖。此处应是汉代广汉郡治“雒城”所在地。1991年4月被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雒城城墙遗址房湖公园段  保护范围:东至城南综合楼西侧,南至房湖公园南围墙外延5米,西至雒城门楼外延5米,北至房湖公园北围墙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2.雒城城墙遗址导航台段  保护范围:以导航台围墙为界,四周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3.雒城城墙遗址广汉宾馆段  保护范围:东至广汉宾馆东大门外5米;南至广汉宾馆宿舍楼外5米;西至广汉宾馆西大门外5米;北至广汉宾馆北大门外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倒湾八卦谷古战场

  四川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古时剑南五关之一的白马关。白马关地处川西平原北部边缘,三国时称绵竹关,隋唐时称鹿头关,五代时始称白马关,沿用至今。作为古时蜀都的最后一道军事屏障,自三国起到清代止,白马关曾发生大的战事百余次。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公元263年,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张飞之孙张遵率蜀军血战魏将邓艾壮魂于此,导致关破绵竹失,刘禅降蜀汉亡。而我们今天要去的,就是发生这场战争占地面积1000余亩的倒湾八卦谷古战场。  倒湾八卦谷最大的特点是:石奇、林幽,整个景区内古木郁郁苍苍,巨石形态各异。置身其中,仿佛进入原始森林,兴奋而又惊奇的心情油然而生。阳春三月,八卦谷内无名小花随风摇曳,偶尔一两声布谷鸟的鸣叫,更增添了山谷的宁静;盛夏时光,山谷内凉风习习,蛙鸣阵阵,听山泉叮咚,一份惬意自然涌上心头;深秋时节,鲜红的野果高挂枝头,金黄的树叶翩然而下叠满小径和山岗;隆冬之际,看万木银装素裹,孕育又一个春天。  游倒湾不需要从哪条路开始再到哪条路结束,你随便进倒湾就是一个起点,而走出倒湾便是终点。当然,如果您是第一次来的话,就不要贸然行走,因为倒湾的地形复杂奇特,熟悉它的人可以随处都是终点,不熟悉它的人就像钻进了诸葛父子布下的八卦阵,寻不到出路。  倒湾的地质构造可以追溯到大约两万年前,也就是白垩纪地质时代。当时天地洪荒,白马关所在地还是奇异的海底世界,砾石熔岩被冲击成无数沟壑,婉如这些岩石被海流逼到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大海消逝,便形成一个个屏障,成为后来冷兵器时代的白马关古战场,也就成了我们今天游览的天然胜境——倒湾。与其说白马关有一个倒湾,不如说是倒湾成就了白马关。  说了这么多,您肯定会问,倒湾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前面已经提到,这里曾发生过一场举足轻重、生死攸关的大战,“危坡下距气如虎,鹿头忠魂白虹吐”。公元263年,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张飞之孙张遵、李恢之侄李球、黄权之子黄崇血洒鹿头山绵竹关(白马关),谱写出一曲悲壮雄烈的挽歌,刘禅降,蜀汉亡。指挥这次鹿头山绵竹关抗御曹魏军队的统帅就是诸葛亮47岁时所生、17岁时娶蜀汉公主为妻、第二年被提升为羽林中郎将的诸葛瞻,之后他不断升迁,直到担任他父亲诸葛亮曾做过的军师将军一职。公元263年,魏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等分三路伐蜀。蜀大将军姜维上表后主刘禅,请求派左、右车骑将军督率军队分头守护阳安关(今陕西阳平关)口以及阴平桥头,深得刘禅宠幸的宦官黄皓迷信巫术,认为敌军不会攻来,报告之后便把这份关系蜀汉生死存亡的紧急文书压了下来,导致朝廷群臣都不知道。结果邓艾攻来的时候,姜维被邓艾击败,只得返回阴平(甘肃文县)防守。于是邓艾率一批精兵强将从无人小道0阴平关,破江油关。等到诸葛瞻到达涪县时,前锋已破,尚书郎黄崇痛哭流涕的苦劝诸葛瞻立即固险防守,不要让敌人攻进来,而诸葛瞻认为时间仓促难以抗拒敌人,于是退到绵竹,在鹿头山绵竹关布兵防守,邓艾攻进涪县,派人送书信引诱诸葛瞻说:“如果你投降,我肯定向魏王-请求封你为琅琊王。”诸葛瞻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斩了邓艾的使者,登上鹿头山指挥蜀军与邓艾率领的曹魏军队进行决战,绵竹关前锣鼓铿锵、战马嘶鸣,杀声震天。然而,诸葛瞻匆忙从后方调来的军队多未参加过战斗,没有实战经验,虽然占据有利地形,但还是在魏军的凌厉攻势下渐渐不敌,绵竹关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诸葛瞻、张遵先后被魏军砍下头颅,蜀军将士大部殉难,绵竹关失守。而这里,也因蜀汉将士的不断倒下而得名“倒湾”。  道路两旁的红色小珠果名叫“野槟榔”。关于这些娇艳欲滴的野槟榔,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当年诸葛瞻率领的蜀汉将士在这里抵御曹魏军队,蜀汉将士大都阵亡,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山坡,染红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后来,在这些将士们倒下的地方,长出了丛丛带刺的野槟榔。每年秋冬,这些野槟榔的枝头便挂满了串串火红鲜艳的珠果,放眼望去,山坡上红艳艳的一片,漫山遍野就像一片火的海洋。在这片红色里,依稀可见当年蜀汉将士血流成河的景象,再加上“槟榔子”的谐音就是“兵郎子”,于是,人们便说这些血红的槟榔是诸葛瞻及蜀国死难将士们的英灵所变。  倒湾的地形复杂奇特,怪石嶙峋,沟梁交错,石阵各异,深不可测,八卦谷形如迷宫,参天大树俊秀清幽,浑然天成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不愧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之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应该就是马致远先生所描写的意境所在吧?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一处景观,被称为“鸳鸯池”,大家可以看看鸳鸯池的格局,它是由一个旱洞和一个水洞组成,这边的旱洞和山岩背后的水洞是连在一起的,成双成对,所以被称为鸳鸯池。传说最早这里住着一只千年古蛙,它没日没夜的在洞里弹唱,所以这只古蛙又叫抚琴蛙。后来,洞干涸了,这只古蛙也就不见了。只是每每夏天到来,这里蛙鸣依旧,就像乐师的琴声一样。  这个地方好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啊,它的名字叫“麓门五景”,“麓门五景”有哪五景呢?它们分别是:金猴拜寿、大象迎祥、天犬佑护、穿山甲罩、通天一线。大家可以试着将我们头顶的这些大石与我们的五景对号入座,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其实也很简单,你们看,这是“大象迎祥”,大象的鼻翼微翘,是不是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呢?岩石上的穿山甲双目圆睁,仿佛正要穿山而过。崖顶的天犬斜卧着注视着下面,好像真的能够保佑我们平安幸福。山尖的金猴微微弯腰,拜寿的调皮样惹人发笑。再看看我们的“通天一线”,大家可以去观察比较一下,看看我们倒湾的“通天一线”跟峨眉山的“一线天”有什么区别。从我们倒湾的“通天一线”望去,天地连成一线,天真的只有一条线那么宽。  这里的石头形态各异,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都别有一番风味。请大家拍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大家知道这块空地是做什么用的吗?可能一些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可能都已经猜到了,对了,它是专门用来放战鼓的。想必大家都知道,古时候打仗都是先擂鼓,后冲锋。战鼓擂得越响、越有力,就越能鼓舞士气,这只军队赢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古时候打仗,鼓擂得好不好在一场战争当中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所以,这个地方就叫“擂鼓坪”。  一路走来,我们来到了忠魂峪,大家可能早就留意到了山崖边两个硕大的像骷髅一样的巨石了。关于这两个骷髅头,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当年血战绵竹关,当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蜀军败北已成定局,但是诸葛瞻与张遵仍旧在敌阵中英勇杀敌,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动容,他们力气耗尽,身受重创,最终被擒,但是他们誓死不降,于是便被斩首,这里便是他们被斩首的地方。于是,他们的英灵便化作两个骷髅头一直在这里守望着昔日的战场,他们死不瞑目啊。所以,老百姓把这里叫做“千秋遗恨”。  出了“忠魂峪”,接下来我们要观赏的是“肝胆石”。大家请看,眼前的这一上一下两块石头便是“肝胆石”了。传说当时蜀汉军队大败,诸葛瞻宁死不屈,为了表示他对蜀汉王朝的忠贞,于是剖腹露出肝胆,后来他的肝胆便化作了这两块石头,才有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肝胆石”。“忠心垂环宇,赤胆照日月。”肝胆相照,忠心可鉴,令人肃然起敬。  其实这一路走来,我们不难看到,到处都有形态奇特的石头,除了已经命名的,还有很多是未命名的,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你觉得它像什么、是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说不定以后它就真的以你起的名字而命名了哦。比如说这块石头,有人说它像一个狮头,也有人说它像一条鳄鱼,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我们所在的倒湾它是属于鹿头山的范围的。那么这座山为什么叫鹿头山呢?传说是这样说的:古蜀国杜宇时代的大臣张鹿头,力劝杜宇拒绝接受秦国所赠的财宝和美女,杜宇发怒,将张鹿头逐出朝廷。张鹿头来此结庐而居,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修道生涯。秦兵伐蜀时经过此山,张鹿头与秦兵统帅张仪辩论,张仪无辞回答,派兵从张鹿头身上踏过去。后人因感动于他的爱国精神,于是便将这里命名为鹿头山。  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叫“鳌鱼听道”,就是这三块并列的石头,大家看它们像不像三条鱼?话说当时张鹿头在这里修道、讲道。由于他对道法特别有研究,附近的村民便都来听他讲道,于是,他也就渐渐有了一定的名气。此事不久便传到了南海,这三条鱼被他讲的道法所吸引,便从南海游过来,前来听他讲道。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大海干涸了,这三条鱼便化作了化石,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三块石头。  眼前的这一块巨型石头,它的崖壁平滑,是一个适合举办攀岩的绝佳场所,而在这块石头的顶部,就是“悟道台”。据说当时的人都认为,山越高离天越近,越能够靠近神仙,就越能够得道成仙,所以那时候张鹿头经常在上面修道、悟道,由此而得名“悟道台”。  在“悟道台”的旁边,有两块巨大的岩石,大家站远一点看右边的岩石,觉得它像什么?对了,有的朋友已经看出来了,它像一个人的侧脸。据说当年张鹿头得道成仙之后不愿离开这个人间仙境,就让他的肉身留在了这里。后来当地的人发现了这里,于是便说这块巨石就是他的脸化成的。乍一看两块巨石之间空隙狭小,大多数的人以为里面毫无风景,也就不进去了。然而,从两块大岩石中间进去,你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蓝天草甸,树竹鸟语,令人陶醉,于是便有了这“别有洞天”。  旌旗岭。当年,无数的蜀汉将士就是在这里摇旗呐喊,试想一下,那壮大的场面多么动人。著名诗人蓝野说:“这里曾经烽火连天,遍插旌旗;这里曾经哭声震天,受伤的士兵,在旗帜下战栗。”闭着眼迎风感受一下,您能否从风中听到隐约传来的冲锋的号角声,将士的摇旗呐喊声,震耳欲聋的战鼓声,还有战马的长长嘶鸣?  旌旗岭下,这块巨石就像振翅欲飞的天鹅,呵护着它还未孵化的后代,慈爱的双眼充满着希望,一汪清泉从两个巨大的卵石间流出,由此而得名“天鹅抱蛋”。  穿过这条狭窄的小径,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株千年古藤,它的名字叫做“灵台古藤”。诗人说它是“用玫瑰花做的箭羽,箭头浸了十八年的女儿红,射中灵台,箭身就化成绕指柔的青藤,直至是灵台的一部分。”玫瑰花、女儿红、绕指柔的青藤,加上悠久的历史,当然也就让人扑朔迷离、流连忘返了。  沿着这条小径向上,穿过一道窄门,我们便来到了“八卦石”。传说当年诸葛瞻跟诸葛亮学会摆阵之后,在这里摆了一个八卦迷宫阵,这里,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八卦。正所谓“一卦只要石头开花,一卦只要石头说话”。它虽未开口说话,却在这里见证着千百年来倒湾的历史。大家仔细观察,这里像不像一个巨型的阴阳八卦?阴裂处深不可测,阳石有孔如-。从这里俯瞰下去,倒湾的景色真的是美不胜收。因此,来过这儿的人都说,这里是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之作。  在早几年,这里还是有人居住的,那可真是世外桃源哦。由于政府部门主导开发旅游景区,老百姓主动配合就迁出去了,路旁这些倒塌的房屋旧址就是他们以前住过的,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拍拍照。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诸葛旗”。关于“诸葛旗”的命名之说有两种:一说它是诸葛瞻的宝剑,一说它是诸葛瞻的军旗。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成立的,我们站在阶梯下面看,像不像一把直插云霄的宝剑?就像当年诸葛瞻的宝剑,直插敌人的心脏。爬上阶梯,大家在这个平台上看看,它就像一面迎风飘扬的军旗。著名诗人林莽说它是:“一杆被遗忘的旗帜,千年不朽,倾斜地插在山路中”。从这面飞舞的军旗中,您能否想到诸葛瞻挺拔的身影,在军旗的掩映下,越发的显得英气逼人。  信息来源:罗江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信息来源:罗江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广汉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雒城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姜诗 二十四孝子 戴季陶 (1891~1949)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广汉房湖公园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烟堆子遗址 广汉金雁湖 广汉文庙 广汉松林桃花 益兰祠 杜家嘴崖墓群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三水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姜诗 二十四孝子 戴季陶 (1891~1949)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广汉金雁湖 广汉松林桃花 广汉房湖公园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连山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姜诗 二十四孝子 戴季陶 (1891~1949)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广汉金雁湖 广汉松林桃花 广汉房湖公园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高坪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姜诗 二十四孝子 戴季陶 (1891~1949)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烟堆子遗址 广汉金雁湖 广汉文庙 广汉松林桃花 益兰祠 广汉房湖公园 杜家嘴崖墓群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南兴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姜诗 二十四孝子 戴季陶 (1891~1949)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烟堆子遗址 广汉金雁湖 广汉文庙 广汉松林桃花 益兰祠 广汉房湖公园 杜家嘴崖墓群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向阳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姜诗 二十四孝子 戴季陶 (1891~1949)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烟堆子遗址 广汉金雁湖 广汉文庙 广汉松林桃花 益兰祠 广汉房湖公园 杜家嘴崖墓群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小汉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姜诗 二十四孝子 戴季陶 (1891~1949)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烟堆子遗址 广汉金雁湖 广汉文庙 广汉松林桃花 益兰祠 广汉房湖公园 杜家嘴崖墓群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金轮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姜诗 二十四孝子 戴季陶 (1891~1949)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烟堆子遗址 广汉金雁湖 广汉文庙 广汉松林桃花 益兰祠 广汉房湖公园 杜家嘴崖墓群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新丰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姜诗 二十四孝子 戴季陶 (1891~1949)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广汉龙居寺 三星堆 烟堆子遗址 广汉金雁湖 广汉文庙 广汉松林桃花 益兰祠 广汉房湖公园 杜家嘴崖墓群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兴隆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姜诗 二十四孝子 戴季陶 (1891~1949)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烟堆子遗址 广汉金雁湖 广汉文庙 广汉松林桃花 益兰祠 广汉房湖公园 杜家嘴崖墓群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和兴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戴季陶 (1891~1949) 姜诗 二十四孝子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烟堆子遗址 广汉金雁湖 广汉文庙 广汉松林桃花 益兰祠 广汉房湖公园 杜家嘴崖墓群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松林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姜诗 二十四孝子 戴季陶 (1891~1949)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烟堆子遗址 广汉金雁湖 广汉文庙 广汉松林桃花 益兰祠 广汉房湖公园 杜家嘴崖墓群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金鱼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姜诗 二十四孝子 戴季陶 (1891~1949)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广汉金龙湖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烟堆子遗址 广汉金雁湖 广汉文庙 广汉松林桃花 益兰祠 广汉房湖公园 杜家嘴崖墓群 炳灵寺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新平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戴季陶 (1891~1949) 姜诗 二十四孝子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烟堆子遗址 广汉金雁湖 广汉文庙 广汉松林桃花 益兰祠 广汉房湖公园 杜家嘴崖墓群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南丰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戴季陶 (1891~1949) 姜诗 二十四孝子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烟堆子遗址 广汉金雁湖 广汉文庙 广汉松林桃花 益兰祠 广汉房湖公园 杜家嘴崖墓群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西高镇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姜诗 二十四孝子 戴季陶 (1891~1949)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广汉金雁湖 广汉松林桃花 广汉房湖公园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北外乡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姜诗 二十四孝子 戴季陶 (1891~1949)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广汉金雁湖 广汉松林桃花 广汉房湖公园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西外乡 秦宓 (?~226) 三国蜀汉时谋臣 姜诗 二十四孝子 戴季陶 (1891~1949) 张邦伸 (1737~1803) 李寅仲 张祥龄 曾苏元 (1896~1960) 张怀洵 彭羕 (184~220) 东汉末年官吏 张奇瑞 周满 张克诚 (1865~1922) 陈晓东 (1949~2008) 高贤均 (1947~2002) 覃子豪 (1912~1963) 中国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阳云 (1924~2012) 三星堆 广汉龙居寺 广汉金雁湖 广汉松林桃花 广汉房湖公园 炳灵寺 广汉金龙湖 榕树花园 银杏花园 段家大院子 雒城遗址

广汉市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