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亳州花戏楼 | 亳州花戏楼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亳州城北关,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据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重建大关帝庙碑记》称:亳州北关大关帝庙,建于国朝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大关帝庙碑记载:“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建新大殿,增置座楼,藻采歌台,固已极规模之宏敞,金碧之辉煌矣。”这当是东西座楼建始,戏楼增加藻井彩绘。又乾隆四十一年碑记:“关帝庙特华内极雕缕藻绘之工,游市廛者每瞻不能去。”戏楼木雕及门墙砖雕,据考证最迟不会晚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现存花戏楼原貌应是这个时期的艺术建筑,可见当时戏剧盛行,舞台与戏院建造都十分讲究。 大关帝庙坐北面南,建筑面积3163.1平方米,院内以大殿为主建筑,戏楼辅衬,坐楼建于两侧,供看戏饮筵用。形成四全院,四围高大,音响不易疏散。大殿两侧各有一深径小院,西为禅堂,东为财神殿戏楼两侧为钟楼、鼓楼,现存钟一,鼓已遗失,钟上铸年号为康熙二年。钟楼外侧各有楼房三间,为山陕商贾所居住,故大关帝庙具有古代娱乐(戏楼)、宗教(帝庙)、商务(会馆)三种性质。大殿分前后殿,前殿券棚是五架结构,雕绘富丽堂皇,是观戏所用;后殿又分前后两部,前部山墙开两便门,西门“便禅门”,“东门”“通神道”。登四步台阶入后殿,殿宇高大宏伟,这是敬关公的所在,正是大关帝庙的主神祭位。 庙门外主有石狮一对,高2.4米;铁旗杆一对,高16米,座上铸铭曰:“皇大清道光元年(1821年)岁次辛已秋吉日铸造旗杆一对,重二万四千斤,陕西从药材邦弟子敬献铁杆一对,永保四方平安吉庆有余。”观之琳琅满目。 大关帝庙山门正面墙壁有三门通道,分别是正门、钟楼和鼓楼。整面墙壁遍布各种浮雕,由水磨砖制成,全部手工雕琢,有两百余年的历史。砖雕刻有人物、山水、车马、城池、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各种事物,组成《李娘娘住寒窑》、《三顾茅庐》、《白蛇传》等各幕戏曲故事和民间典故,雕工娴熟,布局整齐,堪称亳州一宝。 花戏楼,本是大帝庙的一座舞台。因其上面雕刻彩绘绚丽夺目而得名。花戏楼的建筑年代:据《创建戏楼题名》记载:戏楼建于康熙十五年,比庙晚建二十年。 戏楼座南面北,舞台前伸,形如“凸”状,四方翼角,加之屋面琉璃铺饰,金碧辉煌。舞台用六根立柱顶立,檐角之下立方柱六根,柱础雕有故事图案。舞台正中屏风透雕二龙戏珠,上悬匾额曰“清歌妙舞”,中间上下场门有二额“想当然”、“莫须有”。台前悬挂木对联曰“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两般面貌做尽忠0情”。舞台两旁小台有二侧门,额上题“阳春”、“白雪”。舞台上方悬有藻井四围悬枋和徒垂莲。柱间有大枋,大枋与悬枋之间,悬有棚券,柱头悬狮垂鱼。枋之面外皆镶大木透雕,共有三国戏十八出。第出戏的人物,车马风物景色,雕刻工艺立形完善,给人以真实感,其它还有花卉、奇禽异兽。均雕刻玲珑剔透。其余藻井,梁枋之间布满彩绘,有戏文、人物、花鸟、山水等,还有各种图案。由此可见花戏楼的建筑秀丽玲珑,雕绘精湛,别具一格,为请盛世的代表作,对研究我国戏剧的发展、雕绘艺术的精华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亳州花戏楼 |
亳州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亳州市古井文化园) | 亳州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亳州市古井文化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古井镇,包括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古井酒工业生产观摩区、魏井园和古井园等四大部分。2007年被省旅游局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为仿明清宫廷建筑,是安徽“十大”行业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的酒文化博物馆之一。连同古井酒厂、魏井、宋井,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工业旅游示范点”。博物馆建于1994年,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投资近2000万元,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陈列布展,1996年对外开放。整座建筑风格独特,整体布局巧妙,汉式阙门,明式主体,院中左右草坪上树立两座重9吨,高2.7米的商代造型的石斝,显得格外凝重。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殿明柱上的一副贴金盈联:“佳酿千年传魏井,浓香万里发汤都”,系启功先生题赠。大殿是博物馆的主要建筑和陈列展览区域,为仿明清琉璃瓦双重檐殿宇式建筑。汉阙门、明清殿形成“古井特色”的风格:意为古井贡酒始于汉代,昌盛于明清(贡品),今日正逢盛世。 古井镇 古井镇位于亳州市西北隅,西、北与河南省鹿邑、商邱接壤,是中国名酒—古井贡酒的产地。全镇幅员32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耕地面积29474亩,人口244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56人,镇区面积3.5平方公里。 古井镇历史悠久,古称减店集。1985年设为减店镇;1987年更名为古井镇;1992年升格为副县级建制镇;1996年,被批准为安徽省百家小…… 详细++ |
涡阳天静宫 | 涡阳天静宫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涡阳天静宫 涡阳天静宫景区 坐落在涡阳城北的涡北街道郑店村,为国家AAA旅游景区。距县城中心五公里。纪念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今安徽省涡阳县人)而修建。此宫南临涡河,三面环绕武家河,北枕龙山之峰,可谓抚山枕水之地,钟灵毓秀之乡。天静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称老子庙。其东有天齐庙、问礼堂,南有流星园、圣母殿、九龙井,西有太霄宫、玉皇殿,北有三清殿等。此外,灵官堂、诵经堂、钟楼、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库庾、厩,无不毕具。楹柱有一百多个。占地三千亩,食业数千人。宫中殿阁林立,松柏交翠,庄严肃穆,气势非凡,堪称中华道观之最。现在的天静宫尚存有天静宫、天齐庙、九龙井、老子娘坟等多处于老子有关的建筑和遗迹。天齐庙又称东岳庙、老子“老庙”,是元代天静宫建筑群旧址中保存至今、结构完好的地面建筑。 为了纪念一代哲人老子,弘扬道家文化,抢救和恢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扩大与世界文化交流,在港、澳、台和海外重德尊道人士的鼎力赞助下着手修复天静宫,于老子则为纪念圣地,于道学则为研究中心,于道教则为一景点。经过数年努力,老君殿、三清殿、灵宫殿、天师殿、重阳殿、财神殿、元辰殿、老祖殿、慈航殿、吕祖殿、东岳庙等十余座殿堂己相继展开和完成,天静宫又复屹于古相大地,重现昔日风采。天静宫建筑群是主体标志性建筑,目前已完成了老君殿、道观中轴线上的灵观殿、三清庙等殿堂的建筑。老君殿是天静宫的主殿,按照到焦祖庭的规模及宋代规制修复,九脊重檐,东西长47米,南北深28米,殿高23.75米,立于2米高的崇台上,堪称道观第一殿。殿内屹立老子、尹喜、东华帝君三尊青铜像,其中老子像高5.5米,重6000千克,目前为国内最大的老子铜像,堪称中华第一。说明涡阳当地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纪念老子了。气势辉煌,堪称华夏道观之首的天静宫今年拟上马三期工程,三期工程重点建设内容主要是保护九龙井,恢复古流星园,再现古时的情景。目前天静宫按照国家AAA-旅游景区的标准,不久的将来,天静宫将成为亳州市、安徽省乃至全国的著名旅游胜地。2007年首届中国涡阳老子文化节在天静宫景区盛大开幕。2009年涡阳天静宫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旅游景区。涡阳天静宫 涡阳天静宫 天静宫街道 天静宫街道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地处淮北平原,涡河北岸,呈“一”字形,与县城隔河相望,是涡阳县的涡北新区。S202线和徐阜铁路穿境而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9.98万亩,常住人口近10万人,辖13个社区、9个村委会。 天静宫街道,物产丰富,盛产粮、棉、油、烟,质优量大;涡北街道,地下矿藏资源巨大,境内有涡北煤矿和徐广楼煤矿。 [2] 200…… 详细++ |
曹操地下运兵道 | 曹操地下运兵道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亳州市老城内主要街道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分别通达城外。整个地道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布局奥妙,变化多样;立体分布,结构复杂;规模宏伟,工程浩大;长达四千余米。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被誉为“地下长城”。2001年7月17日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155至220),字孟德,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据史书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术取得战争胜利,亳州古地下道,就是曹操当年在家乡修筑的地下军事防御战道。他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地道内暗暗送出城外,再从城外开进城内,反复多次,迷惑敌人,出奇制胜。现存古地道,有土木结构,砖土结构,砖结构三种类型,有单行道、转弯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四种形式。地道距地面深度一般2至4米,最深7米,道内高度1.8米左右,道宽0.7米,道内转弯处均为“T”型,平行双道这两道相距2至3.5米,中间砌有方形传话孔。古地道内幽深蜿蜒,曲折不定,设有猫耳洞、掩体、障碍券、障碍墙、绊腿板、陷阱等军事设施,还有通气孔、传话孔、灯笼等附属设施。 地道内出土有弹丸、铁刀、铁灯、卸枚、围棋子、铜镜、陶器、瓷器、砚台等汉、唐、宋各代的文物,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军事战术以及曹操军事思想有重要意义。 运兵道结构复杂,布局奥妙,有单行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立体交叉道四种形式,并设有猫耳洞、障碍券、障碍墙、陷井、拌腿板等多种军事设施。接着,记者来到了地下运兵道的指挥室。 下来之后到达的这个地方是曹操的办公室,也就是中心指挥点,这个地方是离地面最高的地方,大概6米再高一点。这个地方为什么说是曹操的办公室呢?因为,这里面出土了很多围棋子,而且高度比较高,宽度也比较宽,而且这个地方是中心点,无论怎么走,东西南北都是相通的。 曹操 (155~220)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 详细++ 曹操 (155~220)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 详细++ |
南京巷钱庄 | 南京巷钱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巷钱庄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北关南京巷19号,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民间金融机构旧址,占地1300平方米。南京巷钱庄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钱庄建筑。 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2月,亳州市南京巷钱庄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钱庄旧址 南京巷钱庄景区由建于清道光五年的南京巷钱庄和建于道光九年的万泰长两家钱庄组成,占地1300平方米。南京巷钱庄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钱庄建筑,景区内采取实物、蜡像等手法,再现了当时钱庄经营的场景,同时陈列有中国历代钱币展览。粉墙、黛瓦、马头墙,钱庄的徽派建筑风格尤其突出。 金库 金库修建于道光九年(1829年),入口是80厘米长、80厘米宽,底部距离地面有3.6米,是钱庄用来保存金银财宝的,也被称为“银窖”。金库的奇特之处在于能让钱看起来“变大”,是钱庄期盼生意兴隆,在修建金库时特意如此设计的。另外钱庄内部在设计时设有逃生暗道,暗道由前台通往掌柜住房,虽不比曹操运兵道雄伟但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文物价值 文化:南京巷钱庄内展示的密押诗,内中颇有玄机,表面看起来像现在银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实每个字都是钱庄内部的密码。这套完备的金融管理制度曾经让很多西方管理专家叹服。南京巷钱庄是山西“平遥帮”票号在皖设立较早的分号之一,金融业务遍及全国各地,有力地促进了亳州乃至全国的资金融通和周转,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对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现钱庄存有亳州钱庄兴起、发展等历史专题陈列,对研究近代钱庄的历史和商铺建筑有重要史料价值。 建筑:南京巷钱庄保留着一个景区、两个钱庄、三代建筑的空间布局。在景区中,有清朝、民国两代钱庄建筑,以及一座作为博物馆使用的 现代洋派楼。南京巷钱庄对古代建筑的防火防盗以及建筑风格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南京巷钱庄也是中原最大的钱庄景区之一。 特色活动 抛绣球:南京巷钱庄景区为吸引广大游客眼球,增加人气,挖掘用活民间故事,采用工作人员扮演主角,邀请游客有奖参与互动,多场次演绎抛绣球招亲古典剧,赚足了人气,搞活了旅游景点,很有内涵,既刺激又新鲜。 财神到:游客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向“财神”索要红包,财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形象,人们都希望过年时能请到家里来。南京巷钱庄 |
亳州博物馆 | 亳州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亳州博物馆为仿汉城堡式建筑,是在原三国揽胜宫基础上改建而成,为综合性博物馆,馆名于1963年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博物馆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室内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文物2687余件。 亳州博物馆一层主展馆的陈列主题:《穿越五千年---亳州文化寻源》,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亳州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和多姿多彩的文物形态。展览由序厅、涡河文明、商汤都亳、道源圣地、汉魏风骨、天下望州、亳商市井、近代和当代亳州8个部分组成,展出文物810件套。 亳州博物馆是亳州城市的名片、文化的芯片、历史的底片。 |
蒙城博物馆 | 蒙城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蒙城博物馆位置在城南新区庄子大道以西、陈牛路以东、仁和路以南、永兴路以北的块地,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1] 蒙城博物馆造型取自青铜礼器方樽和汉阙,建筑面积12000平方,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23.6米。蒙城博物馆建于2012年6月,以知识性、科普性、教育性、休闲娱乐性为一体的展现模式,反映蒙城历史、沿革变迁以及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博物馆,蒙城博物馆是为了宣传蒙城县历史文化,丰富蒙城文化生活,丰富了蒙城城市文化功能。 蒙城博物馆造型取自青铜礼器方樽和汉阙,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23.6米。 蒙城博物馆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23.6米。 博物馆主要分为《“原始第一村”——尉迟寺遗址》、《古蒙神韵》、《楹联之乡》三大展览版块。 二楼尉迟寺展馆,通过对先民安居、原始聚落、墓葬祭祀和发掘记事四个单元进行大篇幅、多角度全面展示,将考古发掘的一系列成果以陈列的语言进行演绎。 三楼展厅以古蒙溯源、古邑遗珍、历史名胜、名人荟萃、民风民俗、非遗传承六个单元的展示。 蒙城博物馆以知识性、科普性、教育性、休闲娱乐性为一体的展现模式,反映蒙城历史、沿革变迁以及地域文化 |
庄子祠 | 庄子祠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庄子祠坐落在蒙城县涡河北岸漆园镇。庄子(前369--前286)和孟子(前372--前289)是同时期人,比孟子小三岁,名周、字子休。据《史记》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曾为蒙漆园吏",不久即隐居。庄子一生只做学问不做官,家庭虽贫,但他生活得却非常逍遥:当时楚国、梁国、齐国等都请他出来做官,其中楚国请他做相,他坚辞不就;他爱垂钓,常在其家乡濮水(今芡河)边钓鱼(现蒙城吕望镇芡河边仍有庄子钓鱼台遗址);他老婆死了,他能击盆为歌;一觉醒来,他不知在梦中是他变成了胡蝶,还是蝴蝶变成了他;他可以在意念中扶摇直上九万里,北至北海,南至天际,正像易中天先生所说,庄子的一生活得精彩、充实、潇洒。 庄子祠始建于宋元丰元年(1078),当时蒙城县令、秘书丞王竞,有感于一千多年来,庄子的家乡竟没有给庄子建一个纪念的地方,于是多方筹款,为庄子建祠,并请好友苏轼撰文纪念。苏轼撰写了《庄子祠堂记》,文曰:"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祠之者,县令、秘书丞竞始作祠,求文以为记……。"此祠堂建于涡河北岸旧县衙东漆园故址中,主要建筑有逍遥堂、梦蝶楼、观鱼台等。每年祭祀,从未间断。《庄子祠堂记》收在《苏东坡全集》中。这里有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一千年后庄子故里蒙城才给庄子建祠呢?大家知道,庄子生活在战国末年,死后80年(206)即开始了西汉统治。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虽向道,但求的是黄老养生长寿之术,政治上仍尊儒。东汉末,道教盛行,老子的地位被道教确立,庄子虽然也被道教追封为教主,但地位远不及老子。魏晋时期,庄子以其超俗的人生观、玄妙的宇宙观和虚无的人生观,受到当时玄学的追捧,名声大振,但由于社会的动荡,为名人建祠尚未形成风气,因而也不曾有人建庄子的纪念场所。唐代只祭老子,不祭庄子。宋真宗(998--1022)崇道,全国大兴建道教活动场所之风,宋神宗(1068--1078)元丰八年(1078),神宗过世,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因其孙哲宗年幼,而垂帘听政。高太后是蒙城小涧人,聪明的县令王竟,此时建庄子祠,既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尚,更有向高太后表示效忠和庆贺的含义。 明朝天顺(1457--1464)年间,庄子祠被黄水淹没,明万历八年(1580),知县吴一鸾于县城东关重建。重建的庄子祠堂规模宏大,颇为壮观。有逍遥堂、梦蝶楼、卷篷各三间,道舍三间,鱼池桥一座。左为梦蝶楼,右为观鱼台。逍遥堂居中,堂中塑庄周像,每年春秋祭祀。明崇祯五年(1632),知县李时芳重修逍遥堂,增建五笑亭,辟池为庄子濠上观鱼园,并亲撰《新修庄子祠记》,刻碑立于祠内。门前立丈余高的石牌,镌刻"庄周故里"四个大字。 今天,宋、明时期的庄子祠均已不在,仅苏轼的《庄子祠堂记》犹存。 1995年6月28日,蒙城县委、县政府在宋代庄子祠堂旧址第三次重建庄子祠,聘请中国科学院著名古建筑专家张驭寰作总体设计。占地面积52亩,总建筑面积1086平方米,全祠由祠堂建筑群与万树园两部分组成。中轴线贯穿,将主要建筑放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前趄后寝,建筑体量是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长幼有序,门制重重。进入大门之后,又出现三门,即古衡门、庄子门、汉阙门,过了这三道门之后,才可看见逍遥堂(大殿)。大殿前有左右配门,东西月门,这一大组门成为进入庄子祠大殿之前的序曲,步步引人入胜。东西万树园,体现自然,有一种自然野趣,此设计规划超出历史上各代建造的庄子祠的规模。 此次重建庄子词,在施工中分为两期建造。第一期的建设项目就有汉围墙、东西万树园围墙、大三门、影壁、山门、逍遥堂,现已基本竣工。二期建设项目有古衡门、濮池、五笑亭、观鱼台、观鱼桥、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碑廊等。 地址:漆园办事处省道203与省道305交汇处 电话:0558-7772355 庄子 (前369~前289)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为寓言《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经》,他本人也被封为南华真人,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 详细++ 庄子 (前369~前289)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为寓言《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经》,他本人也被封为南华真人,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 详细++ |
板桥集战斗纪念馆·雪枫公园 | 板桥集战斗纪念馆·雪枫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雪枫公园以著名抗日将领、新四军四军师长板桥集抗日战斗总指挥彭雪枫将军名字命名。 雪枫公园位于蒙城县东北部,北淝河贯穿其间,面积约60万平方米。S305线从公园门前穿过,距离蒙城15公里,距离宿州40公里。 雪枫公园行政归属于蒙城县板桥集镇人民政府,现由板桥集镇雪枫公园管理办公室进行日常经营管理,公园总投资1817万元,其中新建板桥集战斗纪念碑投资36.6万元,纪念馆投资260万元。 公园自2002年2月开业以来,平时每日接待游客200-300人,节假日每日接待超1000人。 雪枫公园位于板桥集北首淝河南岸,此处原属老河套,后遭轰炸形成九高十八洼,地形复杂,污水、滩涂、杂草,旱天腥臭四溢,水天殃及滩外千亩良田。板桥集镇党委、政府决定垦荒治水综合开发,特邀省规划设计院和县水利局专家前来规划设计,兴建以板桥集抗日战斗纪念为主的雪枫园区。 该园区于1999年冬动工修建,2000年春完成基建工程。历时3个月,动用民工3万人,出土方100多万方。新建雪枫园有枫园、竹园、枇杷园、桂花园、樱花园、桃园、柿园、梨园、枣园、月季园十大园。园区内杨柳青青,碧波荡漾,鱼儿跃、荷花香;百花丛中小鸟依依,月亮船上,情侣双双。园中白玉桥,一桥隔两湖。东湖湖中岛,岛中有山;西湖湖心亭,亭壁雕仙;入亭跨越九曲桥,石桌、石登、石棋盘。园中抗日战斗纪念碑,松柏垂柳伴左右,红枫紫竹依碑前;橡皮大坝瀑布美,游人醉舟眺水帘;绵软草坪,湖边小亭,倦时小憩,流连忘返;是北淝河畔唯一的旅游观光园。 2006年11月17日,板桥集抗日战斗纪念碑在雪枫公园落成。亳州市委书记邵国荷,市人大副主任、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苏迅,蒙城县委书记胡朝荣,县长欧阳永红等参加了揭碑仪式。纪念碑占地81平方米,寓意"八一"建军节;碑座高3.7米,寓意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碑身高11.17米,寓意1940年11月17日板桥集战斗。纪念碑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表由花岗岩、汉白玉和青石板等材料组成,碑身正面刻"板桥集战斗纪念碑"八个大字,由参与指挥板桥集战斗的新四军四师五旅旅长滕海清题字,碑座前后刻有碑文,两侧有人物浮雕,总造价36.6万元。06年被授予国家AA级旅游景区。 2007年11月10日在雪枫公园纪念碑北侧建设纪念展馆一座,面积900余平方米。展馆内设施齐全,功能齐备。展馆分为前厅区、展区、放映区、服务区、工作区五大区,其中2号展区内陈列着曾经参加过板桥集战斗的百名将军题词,放映区以影视资料的形式生动再现了当年板桥集战斗的激烈场面。 雪枫公园扩建后,功能较为齐全,地理位置优越,自然就占据先机,它位于305省道旁,四通八达,交通便捷,离县城15公里,新建的漆园工业园区、范集工业园区离此10公里。离人员集聚的许疃矿和准备筹建的赵集矿只有8公里,乘车只要10分钟左右,这里自然成了城区和发展区的后花园。 雪枫公园建成投入使用后填补了周边近40公里无游区的空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皖北旅游名景点的连线。 2007年9月6日-9月14日CCTV-1黄金时间播出大型电视连续剧《彭雪枫》,板桥集战斗作为该片主场次推向观众,板桥集名声大振。 多年来,板桥集镇党委、政府一直把雪枫公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永远牢记这段抗战历史,牢记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人民走过的八年艰苦抗战历程,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新四军的铁军精神,纪念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 吃、住、游、购、娱于一体,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构成了红色旅游胜地——雪枫公园的特点。 地址:板桥集镇集北首 电话:0558-7622045 彭雪枫 (1907~1944) 彭雪枫 (1907~1944),原名彭修道,乳名兴隆,曾化名望敏、彭雪峰,河南镇平人,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彭雪枫4岁即跟祖父念书习字,稍长,先后在本村私塾和县仓房及察院高等小学就学,1921年小学毕业。他14岁只身投奔在天津教书的伯父,考进天津南开中学。1923年,进入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军官子弟学校就读,追求革命真理,接受马克思主义…… 详细++ 彭雪枫 (1907~1944) 彭雪枫 (1907~1944),原名彭修道,乳名兴隆,曾化名望敏、彭雪峰,河南镇平人,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彭雪枫4岁即跟祖父念书习字,稍长,先后在本村私塾和县仓房及察院高等小学就学,1921年小学毕业。他14岁只身投奔在天津教书的伯父,考进天津南开中学。1923年,进入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军官子弟学校就读,追求革命真理,接受马克思主义…… 详细++ |
沪谯中药饮片工业旅游示范点 | 沪谯中药饮片工业旅游示范点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安徽沪谯中药饮片厂建厂于1993年,注册资金3266万元,总资产1.45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03年,总投资8200万元的安徽沪谯中药饮片厂技改工程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安徽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命名为:安徽沪谯中药饮片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目前已投入生产并通过GMP认证。新厂占地面积206亩,建筑面积三万两千多平方米,其中饮片生产车间一万三千平方米,仓储面积一万平方米,质量检验和研发中心三千平方米。前处理车间拥有五条饮片生产流水线,中药饮片年加工能力15000吨,采用计算机中心控制,远红外线烘干等国际工艺。新厂从生产到质量检验、软硬件设施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安徽沪谯中药饮片厂是集生产、旅游、科研为一体的现代企业。在科研方面,企业已成为安徽中医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并与国内多家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中药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及质量标准研究”100课题中的37个,并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了多个GAP种植基地。 安徽沪谯中药饮片厂2000年被中共亳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十强企业”,2003年被评为安徽省民营企业100强,2005年被授予全省“优秀诚信民营企业”,同年被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授予“安徽省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工业旅游示范点,被安徽省银行协会授予优秀诚信企业称号,被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管理效益双优企业”称号。 |
慈氏寺 | 慈氏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蒙城县城内有一座古寺,名叫慈氏寺。“慈寺晓钟”为蒙城八景之一。 慈氏寺俗称大寺,位于老城大街南端东侧,万佛塔的西北首。据旧《县志》记载:“慈氏寺在县内东南隅,元至正丙子年(按:应为丙戌年,即公元1346年)建,旧名慈院,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重修,改为慈氏寺,设僧会司于此。”佛教传入我县始于五代,发展于宋,到元明两代最盛行,寺庙的兴建与重修多在这段时期。 慈氏寺占地数亩,是我县最大的寺庙建筑之一。寺内主建筑可分为五殿、四院。五殿:前山门(正门过道)三间,正殿(包括前殿、正殿房)十间,后殿楼房上下六间,后殿东偏殿三间,西偏殿三间。四院:正殿前的方形大院,正殿后和后殿前的后中院,还有后殿左边的东跨院与右边的西跨院。全寺共有山门和跨门通道八个,五殿四院相互通达。最前面靠街的前山门,除中间开一正门外,又在左右各开一门,叫左山门和右山门,前殿和正殿(两殿相靠连成一体)前后各设有寺门,可从正殿前院通往后殿小院,称做正殿通道;正殿的左右侧又各设一门,是通往寺庙后部东偏殿和西偏殿的两个便门;后殿院的东西墙又各开一门,是从后殿通往东西两偏殿的寺门。 前山门殿内,进入正门后的两边,相对各站立一泥塑神像,即是守寺门的“哼哈二将”,一个拿刀,一个持枪;内侧靠左右山墙的神台上,塑有“四大天王”,也称“魔家四将”,即是魔利青、魔利红、魔利海、魔利寿四神,一个手拿宝扇,一个怀抱琵琶,一个手持巨伞,一个手握长蛇。这四神手用之物,象征“风、调、雨、顺”四字,也是吉祥之兆。 寺庙的中央,是前殿和正殿(两殿相接)。前殿好像是正殿的前廊,没有门墙,只有几根高大的明柱代替前墙;东西两侧各悬一个比人体还高的八角大铁钟;后侧紧靠正殿中间,是六扇高大的殿门。正殿又叫大雄宝殿,中央盘坐三尊金色大佛,正中莲花座上是释迦牟尼(即西天如来佛),东边是凖提佛,西边是接引佛。正殿两侧东西相对而坐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佛门又叫“六陈、六欲、六境”。正殿后面的释迦佛祖背后,直对着正殿后门,有倒坐观音神像,其下有“青面吼”,又叫“四不像”;两侧分别站立金童和玉女。正殿后门两边,靠近十八罗汉的后墙前面,又各坐一神一佛,东为大肚弥勒佛,西为刘海神仙 。全殿共有-罗汉二十六尊。三尊大佛和观音台前置有神案,案上放置香炉、蜡台、木鱼、磬具等。前殿中央还放着有烧香用的大铜鼎一个。 出正殿后门,即是后寺院,直通后殿。后殿是上下两层楼房,殿内是木雕观音像。从后寺院向东走过东便门,即可入东跨院到东偏殿,殿内敬奉财神;自后殿院向西过西便门,可入西跨院到西偏殿,殿内供奉鲁班,又称公输子,是我国著名的能工巧匠,是木、泥、石、雕、油、漆、竹、扎八大工匠供奉的师祖。慈氏寺后院和两跨院内还建有和尚宿房数间。出寺院大门向西走到塔前街入大街处,建有大士阁(小过街楼);出大门向东走不远,即可到万佛塔。 每年农历四月八日,是慈氏寺的香火盛会,佛门称做“浴佛节”。每到庙会之前,寺内僧人都要把佛身上灰尘清除干净。这是县城内最热闹的一个香火庙会,会期三天,在前庙院内面对正殿搭台唱戏,成千上万人群出出进进,有烧香的,有还愿的,有拴娃娃的,有竖旗杆的,更多的人是赶会听戏看热闹的。寺庙大门外的塔前街两旁,摆满了各式小摊,有卖香蜡纸炮的,有卖吃喝的,还有说书、玩洋片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常。 过去,万佛塔的塔门平时是不开的,每逢大寺庙会才开放三天,供人们登高观赏古城风貌。庙会过后,塔门随又封闭。 相传慈氏寺内的雕塑偶像,系清代全国闻名的雕塑大师何大昌亲手设计制作。殿内所有佛神,立、搏、坐、卧,栩栩如生,姿态各殊;慈、威、丑、俊,容貌各异,巧夺天工。尤其是正殿两侧的十八罗汉,喜、怒、哀、乐,维妙维肖,生动传神,系艺术中之珍品。人们称赞蒙城慈氏寺里的佛神工艺,可与杭州灵隐寺、苏州西园寺中的佛神工艺媲美。 明、清两代,慈氏寺为本县佛教活动的中心,设僧会司于此。从清末起,已逐渐衰退。进入民国后,寺庙已陈旧破漏不堪,有的已经倒塌。僧人的素质也在蜕化,大多数都是“五荤和尚”,不修佛法,有的甚至吃喝嫖赌,吸食鸦片。受过戒的已属凤毛麟角。当地百姓常拿一句土话做比方:“大寺(慈氏寺)和尚——不懂经”。民国以来,拆庙办学,我县半数以上的寺庙都变为塾馆、学堂或学校。民国三十二年,蒙城私立中华职业中学就设在慈氏寺内,解放初期开办师资培训班,1952年改为蒙城初级师范学校,后又改建为城关第三小学校。 |
涡阳县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 | 涡阳县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涡阳县新兴镇,占地3000平方米,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2A级旅游景区。 1939年9月初,彭雪枫带领新四军游击支队来到新兴集,开创了以新兴集为中心的豫晚苏边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六支队;6月又与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二纵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1941年新四军组建后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四师,同年彭雪枫率新四军四师转移到津浦路东。四师在新兴集期间,司令部直属机关有政治部、锄奸部、民运部、参谋部、军法处、副官处、供给处、拂晓剧团、拂晓报社等十多个部门。四师司令部旧址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分东西俩个院子,有房34间,现已辟为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原军委副主席张震为纪念馆题写馆名。纪念馆内有刘少奇、彭雪枫旧居,彭雪枫德政碑,还陈列有各种图片和革命文物等。1981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 |
亳州白衣律院 | 介绍 又名白衣庵,因供奉白衣大士观世音而得名,位于亳州市交通路西端,是安徽省重点开放寺院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顺治6年(1649),白衣律院由僧人尽休创建,后经华山僧人妙湛、五台山盲僧德升、山西药商董继文先后扩建,规模宏大,建筑巍峨。为纪念盲僧德升和药商董继文,白衣律院山门一反习俗面向西北,对着山西方向。山门石扁上 “白衣律院”四字为乾隆时期著名书法家邓石如先生手书。 现在的白衣律院是由居港亳人唐德荫先生捐资兴建的。山门三开间,重檐歇顶,琉璃瓦屋面,门内两侧有四大金刚塑像。大雄宝殿为主体建筑,殿宽5间,殿内供奉白衣大士观世音的木雕相,后殿位于院北侧,5开间,另有配房50余间和完备的宗教设施。 安徽池州市 |
西淝河 | 西淝河介于颍、涡及芡、泥黑河流域之间。发源于河南太康县马厂集,流经安徽亳县、太和、利辛、涡阳、颍上、凤台六县,至凤台峡山口入淮,全长250公里,流域面积4750平方公里,属平原区。1951年截源工程,将王河口堵塞,使上游(清水河)来水分别经油河、氵名河向东引入涡河,流域面积减至3550平方公里;乌江及三岔沟之水,因乌江涵、长林涵建成,将通济河的沟口堵闭,再减少西淝河流域面积350平方公里,经此截引后,西淝河的实际流域面积减为3200平方公里;1958年开挖苏沟、济河,将原属颍河流域颍左部分的654平方公里来水,改向西淝河排泄,至此,西淝河的流域面积为3854平方公里。 现西淝河源自淝河集,东南流,沿太和县与亳县边界经龙德西、杨店西,至高公庙后,沿太和县与涡阳县边界,至苗集北进入利辛县境,续东南流,经四庙、朱集、王市集,于集东穿过濉阜铁路桥,然后经双沟、阚疃、展沟,沿颍上县与凤台县边界,至米窑附近进入凤台县境内,于金卢集以下扩为姬沟湖,至毛家集北,又称毛家湖,到蒋咀子北,折北流,于峡山口下游汇入淮河。 1971年开挖茨淮新河,1976年将西淝河在阚疃集截断,阚疃集以上称西淝河上段,直接向茨淮新河排水,改属茨淮新河水系。河道自淝河集至阚疃长99公里,流域面积2244平方公里,其中刘郢子以上本干来水面积1871平方公里,港河、白羊沟等来水面积373平方公里;在朱集建有朱集拦河节制闸,闸下至刘郢子(入茨淮新河口)河底宽61~115米,河底高程21.70~18.98米,排涝流量409~603立方米每秒、水深6.0~7.0米、排涝比降1/23000,洪水比降1/26500、水深8.0~8.5米;闸上至罗集河底宽56~16米,河底高程22.35~30.10米,排涝流量369~26立方米每秒、水深5.5~3.5米、排涝比降1/13000,洪水比降1/10000、水深7.0~6.0米。王市集已发生的最大流量为454立方米每秒(1963年6月9日),最枯流量达到河道断流(1956年、1958~1961年、1966~1970年出现过);最高水位为28.28米(1954年7月21日),最低则为断流,河道见底。 阚疃集以下称西淝河下段,从阚疃至河口长64公里,流域面积1609平方公里,河道弯曲,地形低洼。老河槽被黄泛淤塞后,1951年曾进行疏浚,新河槽沿右岸开挖,大水时新河、老河、洼地连成一片,水面宽3~4公里,1965年以来两岸洼地已圈圩43处,保护面积约20万亩。现有排涝能力达675~950立方米每秒,合10年一遇标准,河底高程17.4~14.0米,河底宽50~42米,水深6.9~9.0米,比降1/31000。汛期淮河水位高,建于西淝河河口的西淝河闸关闭,以防倒灌。若同时内水也大,则大部分圩堤仍需破圩滞蓄内水。主要支流右岸有济河,集水面积726平方公里;苏沟,集水面积269平方公里;左岸有港河,集水面积208平方公里。西淝河闸闸上已出现的水位,以1954年的24.82米(7月29日)最高,1953年的14.22米(6月21日)最低;闸下水位以1954年的25.38米(7月27日)最高、1958年的13.96米(7月3日)最低。 |
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 | 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一、基本情况 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东起吕台大桥,西至蝴蝶泉,南达西淝河与茨淮新河交汇处,北到S305线马店大桥。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8′01″—116°13′48″,北纬33°02′34″—33°06′14″。湿地公园范围包括西淝河中游马店大桥至淝河口段,以及西淝河两侧蝴蝶泉、双沟、黑杨沟等库塘湿地,南北长6.71公里,东西宽9.09公里,面积791.65公顷。 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湿地资源丰富。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分类系统,湿地公园内湿地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大湿地类和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库塘、稻田5个湿地型。 西淝河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445.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31%。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为262.07公顷,占湿地面积的58.79%,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33.10%;永久性淡水湖湿地面积为57.42公顷,占湿地面积的12.88%,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7.25%;草本沼泽湿地面积为25.85公顷,占湿地面积的6.10%,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3.27%;库塘湿地面积为96.20公顷,占湿地面积的21.58%,占湿地公园面积的12.15%;稻田湿地面积为4.21公顷,占湿地面积的0.95%,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0.54%。 二、动植物资源 西淝河湿地多样的湿地类型和良好的生境状况,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1、植物资源 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湿地公园内高等植物共有蕨类植物5科6种,裸子植物4科7种,单子叶植物15科57种,双子叶植物67科212种。其中有睡莲、野大豆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 2、动物资源 湿地公园内有哺乳动物5目5科8种,鸟类15目33科132种,爬行动物3目5科11种,两栖动物1目2科4种,鱼类5目7科16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4种:刺猬、白额雁、白尾鹞、鹊鹞、雀鹰、普通鵟、黑鸢、红隼、燕隼、阿穆尔隼、鹰鸮、长耳鸮、短耳鸮,安徽省Ⅱ级保护动物33种,即黄鼬、狗獾、花背蟾蜍、中华大蟾蜍、黑斑蛙、鸿雁、豆雁、灰雁、罗纹鸭、赤膀鸭、绿翅鸭、绿头鸭、斑嘴鸭、白眉鸭、红头潜鸭、青头潜鸭、白眼潜鸭、普通秋沙鸭、鹌鹑、环颈雉、四声杜鹃、大杜鹃、普通夜鹰、星头啄木鸟、大斑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家燕、金腰燕、红尾伯劳、棕背伯劳、黑枕黄鹂、灰喜鹊、暗绿绣眼鸟。 三、水文气候 湿地公园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有明显地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根据近五年气象资料,年均温度15.1℃,极端最高温度37.8℃,极端最低温度-9.5℃;平均降雨量784.4毫米,年降雨日数平均为97.5天,常年雨季为6月下旬至8月中旬;全年平均日照1797.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9.9%;全年平均相对湿度71%,无霜期226天。 |
忠武祠及马公府 | 忠武祠及马公府为文化旅游景点。 蒙城县城西50华里的马集镇,有一片美丽的清代建筑群,这便是马公府。 马公,名玉昆,字景山,蒙城县马集镇人,清末反帝爱国名将。同治年间,他奉命率部出师新疆,抗击沙俄的侵略。他驰骋疆场,转战16载,先后收复天山南北城邑十余座,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立下显赫战功。甲午战争爆发,他奉命出师援助朝鲜,守卫平壤南大同江,与数万日军浴血奋战,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他的部队在朝鲜作战期间,军纪严明,鸡犬不惊,秋毫无犯,深受朝鲜人民敬仰。朝鲜人民把马玉昆同唐朝名将薛仁贵、明朝打击倭寇的戚继光,并称为“中国三杰”,还建庙为他们三人塑像纪念。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北京,马玉昆率部抗击,亲持武器赤膊冲锋,歼敌1000余人。因战功先后晋升为总兵、提督、直隶提督,加封太子少保、太子太保。朝廷还拨专款为其在家乡建府建祠。 马公府,包括两部分,即忠武祠与马公府第。 忠武祠,又名马公祠。忠武祠两建两毁,最后建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当时马玉昆尚在,先是为纪念先祖建的。第二年,即光绪三十四年农历八月十九日,马玉昆“寿终通州防次”。一个星期后,八月二十七日清廷颁布诏谕:“总统武卫左军、直隶提督马玉昆,忠勇性诚,胆略兼备……朝廷倚若长城……兹闻溘逝,轸惜殊深!马玉昆著追赠太子太保,赏加二等轻车都尉世职,照提督例赐恤,加恩予谥。其原籍地方及立功省分建立专祠,生平战功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灵柩回籍时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以示笃念荩臣有加无已之至意。钦此。”此后,这座马氏宗祠就成了实际上的“忠武祠”了。 “忠武祠”大门外左右分竖两棵擎天大旗杆,门额高悬“一品当朝”四个大字。祠内有前后两重大殿。前殿(亦称中殿,因面对门廊、位置居中)正中高悬慈禧御笔“绥边锡祜”匾额,左右配置各省总督、提督敬赠的挽词、挽联和各种祭器,有紫铜香炉、景泰兰瓷器等等。后殿(亦称正殿)正中设置供俸马氏三代祖先的神龛,后壁悬挂马忠武肖像和皇上御书的匾额及对联。匾额:“授钺凝厘”;对联朝廷赏赐的物品和祭品,计有御书“龙字、松竹字、福寿字”太平有象春条;御画荷花摺扇、五福松图;御赐无量寿佛嵌玉如意蟒袍、白玉如意双龙磁盘、漆盘、描金瓷瓶、紫铜火炉等等。 马玉昆曾于甲午战争中督师重创日军。数十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分子挟恨前仇,于1940年派一队侵华日军自蚌埠来到马集,纵火焚烧了忠武祠。祠内祭器、供品劫掠一空,殿宇宫阁毁坏殆尽,仅存门廊及前殿、西厢十数间。 马公府,在忠武祠西边数十米,为马玉昆府第。门前左右也竖两根高大旗杆,一对石狮,门额木雕“一品当朝”四个大字,前后两重院落,雕梁画栋,气势宏伟。今尚存门楼、后堂及两厢房屋近40间,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