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阴灵山风景名胜区 | 阴灵山风景名胜区 阴灵山以其峻峭的山势、秀美的林木、奇异的山石、精湛的碑林闻名于川东北地区。 阴灵山风景名胜区在巴中市北枣林乡境内,离巴州城仅10公里。主峰高1420米,总面积64平方公里。它历史悠久,自北魏以来就是道教、佛教圣地。阴灵山原名灵应山,相传明嘉巴州区农民 靖年间,四川总督甘肃人李肃,为治母眼疾,苦苦祈祷,观音显圣医好了老夫人的眼疾,李总督为铭感观音化身救母之恩,亲赴巴州灵应山,新修庙宇13座,重塑菩萨金身,并遵观音菩萨梦中之言将灵应山改名为阴灵山。自此,阴灵山名扬川陕,誉满巴蜀。 阴灵山主峰峰俊,山顶为一巨石独立,似掌擎天,顶为一平台,约500平方米,建有观音正殿,可容数百人,此殿除一条小径可走外,其余三面若刀劈斧削,悬岩百丈,望而生畏,俯瞰山下,群山尽收眼底,仰视高空满云近日。阴灵山,怪石多奇。主峰四周2000米范围内,罗列着许多怪石,形状各异,因形得名,莲花观后路旁有一巨石,形若人头,头戴军帽,面向巴河, 凝神专注,故名“人头石”。送子宫后崩裂的巨石上悬挂一石长五米,好象从山外飞来,故名“飞来石”。主峰后巨石下有一长6.5米的石通道,能容一人低头蹲膝而过,故名“低头石”,还有“晒经石”、“老君石”,留下了奇妙的传说。 阴灵山,林木茂密,古树尤多,有树龄600年,人称“树王”的黄角树,有阴灵山独有、树龄逾千年的“九地斧”。还有逍遥树、弥勒樟、牛王柏、洞宾杉、处女松等各具奇异,有的生长在石缝里,有的生长在悬岩上,有的高大挺拔,有的虬曲蜿蜓,游人无不称奇。据统计,阴灵山树干直径在2.5米以上的古树100株,2米以上的300株,1米以上的400余株,阴灵山下,林海松涛,郁郁葱葱,十分壮观。 阴灵山,山高千米,终年流水潺潺,真可是山高水高传说,昔日山上缺水,万人聚集山峰朝圣,由于缺水,无数人昏倒在路旁山腰,观音圣母见此情景,大发慈悲,随手将静瓶洒下几滴,顿时泉水涌出,倩柔味芳。从此阴灵山泉水潺潺。其中一处泉水流量大,水质清澈,甘甜芳香,当地人说,此水可治百病,尤其是肠阻塞、气管炎、打谷黄等水到病出,人称“神水”,此泉名为“观音泉”。 阴灵山不仅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是清数胜地,北魏延光年(公元520年),峰顶建有小庙,几经兴废,明嘉靖年间,始修观音殿,从山脚到山顶,共建寺庙十二座,造神像千余尊,有牛王庙、马王庙、川方庙、关帝庙、老君庙、送子宫、玉皇庙、大佛宫、武圣殿。这些庙群,有的建在山顶,有的依山就势,有的平地建基,风貌古朴典雅。一九三六年英国天主教曾在此山建“洋堂”传教,现有部分遗址,迄今古庙,僧道虽不象昔日之盛,但遗址、石像、碑刻尚存,奇特的石、山、水等大自然美景依然如故,山中树木葱葱,绿树成荫,百鸟争鸣,百花争艳的独特风景吸引着游人,目前公路已通山腰,游山道,步行梯道重建一新,尤有新建碑林,宏伟壮观,现立各地书法碑林1500块,排列有序,构成阴灵山的又一景观,它集当代中华书法之大成,为全国第四大碑林。阴灵山风景名胜区 |
水宁寺摩崖造像 | 水宁寺摩崖造像为文化旅游景点。 水宁寺摩崖造像为佛教摩崖雕塑造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唐代凿刻。现仅有27完窟、300余尊造像。目前保存完好的有11龛窟,其中第1、2、3、4、8号龛雕像最为精美,造型生动,技艺精湛,人物特征鲜明、生动。 水宁寺石窟,地处巴中县城东37公里的清江、斯连、花溪三乡交界处。水宁寺,古为始宁寺。《寰宇记》云“废始宁县,在县东南五十里。梁普通六年(公元526年)于此置遂宁郡,又于郡理置始宁县,因山为名”。隋开皇三年废郡。北宋乾德四年废县,省入化成县(今巴中县)。水宁寺石窟就坐落在古遂宁郡、始宁县故地水宁河两岸的始宁山、龙骨山麓。 水宁寺石窟,现存造像27龛,近300躯,全系佛教造像艺术。主要内容有“释迦说法像”、“药师三尊变”、“释迦多宝并坐说法像”、“五佛”、“释迦真如舍利塔”、“观音菩萨”等。这些造像多为盛唐作品,少数为晚唐雕刻。它虽出自佛经,是宣扬佛教思想的,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封建主义文化。但,它又是石窟艺术古代匠师们在雕造和彩绘中发挥了卓越的才能,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境界,堪称我国唐代石窟艺术中高水平的作品之一。尤其是菩萨、伎乐天神的雕造和彩绘,“女性化”十分明显,肌体细腻丰满,体态婀娜多姿,容颜俊丽动人,衣饰富利堂皇。真谓之曰“菩萨似宫娃”。这不仅使“神”具有美的形象,而且有一定的世俗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气息。第1号龛是“药师三尊变”。主尊药师如来,左胁侍为日光菩萨,右胁侍是月光菩萨。龛楣两角各刻一飞天背向起飞。这些彩雕,均为世俗人物中典型的“美人”形象。第2号窟中的二供养人,男者秀丽,女似宫娃,纯是汉民族中的美男子和窈窕少女形象。总之,在造像中的人物形像,各具有不同性格和神情。大体上,佛和菩萨像是温静慈和,天王、力士是威武勇猛,弟子和供养是人恭敬虔城,飞天是欢乐活泼。第2是“释迦牟尼说法”窟。主尊释迦佛,身披圆领袈裟,结跏跌坐于须弥座上,左手扬掌作“施无畏印”说法状,情态温和。迦叶立于佛左,双眼深陷园睁前视而炯炯有神,刻划出了一个年高望重的弟子形象。阿难于佛右,面相清秀、神姿虔诚。第8号窟,二胁侍菩萨,左文殊,右普贤,均体态丰肥娇柔,面部表情温善娴静。二天王,左者,齿咧眼鼓,神态凶恶。右侧飞天,身长才33厘米,而飘带长达95厘米,几乎为身长的三倍,飞动之形十分可爱。 水宁寺石窟艺术,小巧玲珑,雕刻精细,造像多变,设计新颖,体态婀娜,多彩多姿。它同我国的莫高窟、龙门石窟等一样,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聪明才智。 清江镇 巴中市辖镇。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1913年置清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置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28公里。面积66.8平方公里,人口3.3万。巴中至达川省级公路过境。辖柏林、塘坝、佑垭、杏垭、峰垭、、铁炉、观山、文昌、台山、昆山、金字、环岭、东井、南垭、郑家山、碧垭、石燕、八角位、楼台、保丰、元堡21个村委会和海生居委会。乡镇…… 详细++ |
南龛摩崖造像 | 南龛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龛摩崖造像 巴中南龛古窟造像位于巴城南一公里的南龛坡山,南龛古窟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镶佛累累,南龛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巴中曾荣获石窟之乡美名,它有东龛、南龛、北龛、西龛,尤以南龛最胜,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栉比相连,巴中南龛古窟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是巴州古文化的历史见证。 南龛古窟造像,始创于南北朝,随庙不断增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龛,二千余尊,有经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则,新建碑四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题记五十条,诗文五十二首,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南龛造像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造像主要有“法身佛”、“三世佛”、“释迦佛”、“延古佛”、“鬼子母佛”、“七佛”、“千佛子”、“阿弥陀佛”、“双首佛”、“延生佛”、“双背佛”、“观音菩萨”、“地音菩萨”、“如意轮观音”、“毗沙门天王”、“八部0神”等。造像大部分是盛唐前后的作品,少数是南北朝、宋代及近代作品。 巴中南龛古窟造像的特点是身躯健美,面容丰满,衣饰富丽,如107龛的卢舍那佛像,身高4.45米,铁红加跃坐,头戴华玉的花冠,身着袒右肩袈裟,面容饱满,唇润卧丰,身躯健美,表情庄严肃穆,充分表现出令人皈依的艺术魅力;第116号龛在高2.7米、宽4.2米的龛窟内雕刻了93尊佛像,龛中的天王像,脚穿草鞋,别具一格,很富有当时川北坟特色;第53号龛和76号龛的一佛二弟和八部0神龛,布局严谨,雕刻精巧微妙。 巴中南龛古窟造像在人物特点上是相当分明的。菩萨像,体态优美,和谐生动;力士像,威风雄健有力;飞天像,形象优美,生动活泼,雕刻精巧,质威较强。这些造像多采用高浮雕的刻法,衣纹和缨络用流畅和明快的阴刻线条,刀法纯熟,洗练。不但表述了不同内容的佛传式“经变”故事,而且还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美学标准,社会生活面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巴中南龛坡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顶建有记载6550余名红四方面军将士简历、照片及5000余件手迹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山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由-亲笔题写馆名的川陕革0据地博物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和1800多万字的史料,再现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南龛石窟 | 巴中城,曾荣获石窟之乡美名,它有龛、南龛、北龛、西龛,尤以南龛最胜,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械栉比相连,它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它是巴州古文化的结晶。 南龛古窟位于巴城南一公里的南龛坡山后,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镶佛累累,南龛造像,始创于南北朝,随庙不断增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龛,二千余尊,有经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则,新建碑四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题记五十条,诗文五十二首,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巴中古文化的历史见证。 南龛造像是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造像主要有“法身佛”、“三世佛”、“释迦佛”、“延古佛”、“鬼子母佛”、“七佛”、“千佛子”、“阿弥陀佛”、“双首佛”、“延生佛”、“双背佛”、“观音菩萨”、“地音菩萨”、“如意轮观音”、“毗沙门天王”、“八部0神”等。造像大部分是盛唐前后的作品,少数是南北朝、宋代及近代作品。 南龛造像的特点是身躯健美,面容丰满,衣饰富丽,如107龛的卢舍那佛像,身高4.45米,铁红加跃坐,头戴华玉的花冠,身着袒右肩袈裟,面容饱满,唇润卧丰,身躯健美,表情庄严肃穆,充分表现出令人皈依的艺术魅力;第116号龛在高2.7米、宽4.2米的龛窟内雕刻了93尊佛像,龛中的天王像,脚穿草鞋,别具一格,很富有当时川北坟特色;第53号龛和76号龛的一佛二弟和八部0神龛,布局严谨,雕刻精巧微妙。 南龛造像在人物特点上是相当分明的。菩萨像,体态优美,和谐生动;力士像,威风雄健有力;飞天像,形象优美,生动活泼,雕刻精巧,质威较强。这些造像多采用高浮雕的刻法,衣纹和缨络用流畅和明快的阴刻线条,刀法纯熟,洗练。不但表述了不同内容的佛传式“经变”故事,而且还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美学标准,社会生活面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南龛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顶建有记载6550余名红四方面军将士简历、照片及5000余件手迹的川萨苏区将帅碑林;山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由-亲笔题写馆名的川陕革0据地博物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和1800多万字的史料,再现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将帅碑林 | 将帅碑林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巴中市建立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是革命的见证,历史的丰碑,红军的青史。碑林立碑4000余块;安放飞机l架,建奉献碑1座。建有红四方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和红军陵园。印刷出版《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专刊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文集》。征集到中央领导和红军高级将领的贺诗题词数百件,掌握有红四方面军将士名录6550余人,烈士名录7.2万人,收集红军史料1.5亿字,以及红军将士的简历、照片、手迹数千余件。嵌立纪念碑的数千名红军将士中,有元帅1人,国家领导7人,大将2人,上将17人,中将40人,少将152人,大军区正副职5人,正副兵团14人,正副部省级79人,正副军职374人,有女红军144人,有夫妇红军92人,85岁以上高龄红军179人。 |
巴中化湖水利风景区 | 巴中化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巴中化湖水利风景区位于巴中市巴州区,依托化成水库而建,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2平方公里,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 |
巴中石窟 | 巴中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巴中石窟(巴中市) 巴中石窟造像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及特征。 一是注重写实。除佛教特有的造像仪轨外,在一些菩萨、世俗人物等雕造中,匠师们以当时、当地现实社会中各种人物形象为依据进行雕造和彩绘,竟出现了护法天王足穿草鞋、诃利谛母纯为唐代妇女形象的情况。 二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匠师们很注意通过造像五官的配合、人物的身姿手势等整体结构的雕造,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巴中石窟中的人物形象各具不同性格和神情,佛的庄严、菩萨的慈悲、弟子的善良,以及护法天王、力士的威武勇猛,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是龛楣精美,装饰性强。匠师们在造像中以人物的雕造为主,但又十分注重龛楣的雕刻、彩绘。设计了很多的屋形龛,雕了花草、动物、天神、化佛等图案。加强了装饰性,并配合主体雕像,对佛教题材内容的表达起到了辅助作用。同时,以绿、红、白、蓝、土红等色进行彩绘,使龛楣有清新的感觉、磅礴的气势。 巴中石窟艺术,多为唐代时期的作品,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当人们进入这些石窟胜地,就会被那些金碧辉煌的彩雕所吸引、所陶醉、所征服。巴中石窟不仅是古代文明的实物见证,也是我们今天研究我国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等的重要实物资料。 1.南龛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西至神仙坡崖体以西45米,东至现有南龛公园围墙延伸至现在南龛文物管理、办公用房南侧,北至观音岩以北60米,南至原有南龛摩崖造像南围墙的封闭区域。 建设控制地带:西至神仙坡岩体以西将帅碑林界限,东至山下太子路,北至飞霞阁的下山游廊,南至原有南龛围墙外亮垭子水渠的封闭区域。 2.北龛寺摩崖造像(巴州区) 保护范围:正面到巴达公路,背面以岩壁顶为界向外扩35米,北面以小石坝边沿,到岩壁的香樟树外扩50米,南面延伸至二郎庙摩崖造像。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3.西龛摩崖造像(巴州区) 保护范围: 佛爷湾:东以崖壁顶部向东外延10米至排水沟为界,西至西侧崖壁外延33米,南以南侧崖壁外延20米至观音地头为界,北以北侧崖壁外延20米至排水沟为界。 流杯池:以92号龛为基础向东外延50米至公路路口,以53号龛西沿为基础向西外延50米至石狮子,以摩崖造像所在崖壁顶端为基础向南外延10米,以摩崖造像所在崖壁为基础向北外延50米, 龙日寺:以摩崖造像东侧守护用房为基础向东外延50米至石砌堡坎,以摩崖造像围墙为基础向西外延50米,以摩崖造像南部围墙为基础向南外延20米,以摩崖造像所在崖壁顶部排水沟为基础向北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4.水宁寺摩崖造像(巴州区) 保护范围:以摩崖造像东面围墙为基础向东外延50米,以摩崖造像西面围墙为基础向西外延50米,以摩崖造像南面围墙为基础向南外延50米,至巴达公路水沟,以摩崖造像所在崖壁顶端为基础向北外延25米至树林边沿。 建设控制地带:正面到始宁河,背面以岩壁顶为界向外扩55米,北面以小石坝边沿,到岩壁的香樟树外扩15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巴州红军石刻标语 | 巴州红军石刻标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铜岭碑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标语东、南、向北外延10米,向西外延至崖壁末端。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2.马家河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标语本体向东外延10米至山坡,向西外延20米至马家河边,向南外延10米至小路旁,向北外延10米至山坡。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 3.禹王宫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石刻标语四周边缘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4.卡门坡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石刻标语本体向东外延15米,以红军石刻标语所在崖壁顶端为基础向西外延5米,石刻标语南部边缘向南外延15米,石刻标语北部边缘向北外延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5.回龙寨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西南、东南、西北面以回龙寨自然崖壁外延50米,东北面以寨门外延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6.锅口垭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以石刻标语为基础向东外延10米,以红军石刻标语所在崖壁顶端为基础向西外延5米,以石刻标语所在崖壁南部边缘为基础向南外延10米,以石刻标语崖壁北部边缘为基础向北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为科普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该馆由邓小平亲笔题书馆名,是我国第一个以根据地命名的专门性博物馆。它的前身为巴中人民文化博物馆,始建于1951年。1961年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巴中纪念馆。1979年3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定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新馆落成于1984年口馆址在巴中市巴州区城南南龛山的半坡上,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27平方米。陈列大楼由三个展厅、珍品陈列室、影视放映厅等组成。陈列大楼两侧是红军石刻陈列廊,东侧为观光廊亭。整个建筑雄伟壮观,绿树红墙浑然一体。 |
巴中莲花山 | 巴中莲花山 巴中莲花山坐落巴中市西北12公里的平梁乡境,最高峰海拔1050米,总面积83平方公里,上有五沟五梁,形如莲花盛开,故而得名。远看莲花山,木荣山峻,景色旖旎,令人神往。 巴中莲花山森林公园一期开发投资380万元,巴中莲花山将完成“莲花山庄”3000立方米的多功能服务设施,-议厅、餐厅、娱乐厅、高中低档客房等于一体。巴中莲花山相继二期开发将投资600万元,完成“黄家山庄”和“张家山庄 ”的综合服务设施,巴中莲花山达到每年可接待10至15万人进山游览。 巴中莲花山阳春三月,游者甚众。时有专车直达山腰,游客便攀蜿蜒山路而上。沿路山花烂漫,芳香入鼻;山涧细水淙淙流淌,风送泉韵,和着鸟儿们的吟唱,悦耳极了,清心透了。翻过一座山坳,山色越显奇异,青松翠柏似巨大的绿色屏障,披阳迭翠,映得山峰耀眼生辉。灌木碧蔓,奇花异草,与伸云松柏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更有那漫山遍野怒放的杜鹃花,满枝花团锦簇,透着盎然春意,新农村建设 似篝火燃遍重山层林,使莲花山达到至美境界,令人陶醉。越往山中行,越显林静山幽,绿荫遮天蔽日。林中鸟飞兽走,蝶舞虫鸣;地上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空气清新舒适,使这座森林公园的大自然氛围显得越发浓重。人在郁郁葱葱的林中穿行,仿佛漫步在迷人的画廊之中,真有超凡脱俗之感,不愧为旅游的好去处。 盘山南行,几番弯曲,方到莲花山主峰下。这里五梁汇合,地势平缓,岩下一洞,名莲花洞。洞深50米,宽40米,高6米,能容1000人左右。洞中冬暖夏凉,幽静平旷,内设神台,供佛像百余尊,香烟缭绕,钟鼓声不绝。洞前两层古庙宇穹起,与洞口紧连,名莲花寺。右侧一泉,清凉甘甜,自高淙下,其声潺潺然,犹一少女,拨弄琴弦,日夜弹奏着迎宾曲。洞顶有清代建造的石塔一座,四周有浮雕、题咏。州人彭大江诗云:“一状宏图震迩遐,文峰照耀灿莲花。瑞溢寰中龙虎跃,光腾汉外斗牛斜”。 从莲花寺出发,有两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宽1?5米的石板路,把点缀在茂林中的十亭、五寨十八门、三洞、一崖、一台、一坪、五台、两库二十八塘等景点连接起来。其中五石,谓之为动动石、笑和尚、猪儿石、加官老爷、钻山龙,各具情态,相映成趣,真是神功鬼斧之所为,让游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尤其是那两库二十八塘,静若一面面大小银镜,镶嵌在盛开的莲花上。库塘水皆清洌,日光辉金,蓝天倒映,青山影布;风起水面,群鱼游动,荡起涟漪。时有山雀掠过,长鸣两三声,回曲婉转,使山野显得格外幽邃而宁静。游客在此可划船嬉水,可临渊钓鱼,惬意极了。如身在世外桃源。 离开莲花寺,顺山而上,道路见陡。几经险要,登上主峰。站在重峦茂林之巅,如临仙境,顿觉天宽地阔,心胸蓦然开朗。极目远眺,数十里间层峰叠嶂,逶迤莽莽。众壑纵横,四处清荣峻茂。时已日薄西山,余光斜照,紫翠重叠,到处神奇莫测,引人着迷,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又像置身于一幅文照画图中。莲花山下,林木幽深,参差披拂,显得格外妩媚,巴河上下,浓翠成片,阡陌纵横,别有一番诗意。此情此境,令人流连忘返……莲花山是美丽的,诱人的!登莲花山,如在画中游。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诺水洞天景区 | 诺水洞天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诺水洞天景区 |
空山国家森林公园 | 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空山国家森林公园是200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在国有空山林场的基础上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空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境内,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缘的米仓山东段南缘,与陕西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接壤。公园总面积11511公顷,辖空山坝境内的刘家寨、簪子岩、挂包岩、猴子峡、椒园子、五大景区,由地貌、生物、人文、天像、水体五大景观组成,景点共56个,其中一级景点5个,二级景点11个,三级景点15个,四级景点25个。是川东北地区生态观光、避暑度假、启迪寓教、登山探秘等多功能的生态旅游胜地。 空山坝:红军战斗遗址传播最早之地。民国《续修通江县志稿》记载:栾巴真人建栾巴寺(南坝寺),颂佛读经,传播佛教文化。清嘉庆五年置场镇,建五神宫,集宫、殿、楼阁于一体,民间皮影、龙灯、狮舞、评书等文化活动十分活跃。 1932年红四方面军进驻空山坝,在徐向前总指挥的指挥和部署下,与国民党田颂尧部展开了浴血奋战,取得了“空山大捷”的重大胜利,为反“第三路围攻”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空山战役遗址”、“将军树”、“李先念骨灰撒放区纪念碑”、“先念纪念碑”、“红军战壕”、“红军洞”、“军事会议遗址”等红军文物历历在目。红军精神鼓舞了空山人民一代又一代。 1933年3月至6月,军阀田颂尧纠集38个团,近60000人马,对刚刚建立的川陕苏区进行“三路围攻”。面对强大的敌人,红四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与敌顽强战斗。6月上旬,红10师、红11师、红12师和红72师,在空山坝一带,集中力量采取断敌后路,分割包围的战术,经过3天的激战,歼敌7个红军洞团,5000余人,溃敌6个团,取得了粉碎敌人“三路围攻”的决定性胜利,捍卫和巩固了苏区。 空山坝战役遗址保护区至今仍完好保存着红军80里战壕和“红军洞”。当年红11师政委李先念为老百姓保护下来的核桃树,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国家主席亲笔题写了“空山坝战役遗址”,现刻碑立于空山坝中。 主要景点 空山天盆 “天盆”中央,有四座孤峰,卓然玉立,遥相呼应。中峰高约120米,方圆面积约5000平方米,四壁如削,峰顶古松苍劲,野花遍地,内有溶洞,刻有古人题词:“第一洞天”。另一峰高约140余米,方圆面积6000余平方米,四壁陡峭,荆棘丛生,整座山体是一个蜂窝状溶洞,东西南北均可进出,人们戏称“蜂窝公园”,内有古人题词“第二洞天”。一九三三年曾是红军的营地,故当地群众又称它为“红军寨”。其余两个山峰,一名“茨竹包”,山下有一农家小院是红四方面军“空山军事会议”的遗址,这次会议提出了红四方面军反“三路围剿的军事路线,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名“扑地莲花”,由六个陇帘组成,面积约3万平方米,远观如一朵青莲,盛开盆中。这四座孤峰,交错排列,构成盆中的主景,盆底四周则长江了石芽,其中,以东北面的“面佛朝天”最为壮观。该景点长2000余米,宽300余米,大片石牙沿坡排列,高者5--6米,矮者1--2米。远眺,如万佛列队,朝天拜地;近观,一石一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空山天盆”的地表深处,的确是空的,山坡上有许多深不可测的地窟窿,即使山洪暴发,洪水也会在瞬间消失。进入林区的大石缝得无影无踪。有趣的是,在龙池村有一个水洞,地下水位永远与洞口持平,雨季不会外溢,旱季也不会下降,当地群众称它是空山的生命源泉。“空山天盆”的四周,万山环列,一百三十七个山峰,峰峰是景,各具特色。 挂宝岩 挂宝岩雄踞天盆北部,海拔2088.6米,是通江诺水风景名胜区的最高峰。顶端圆如珠宝,中间主峰突出台匾额横竖云端,匾额中间野草丛生,藤蔓盘结,绣成状如花环的两块元宝,五彩缤纷,微风指动,使人眼花缭乱。顺匾额两测,各有一石笋,高二十余米,直径三米许,成一拱形圆门。从拱孔入内,有崎岖古道,登临峰顶。峰下有一个五千余平方米的湖泊,水平如镜,深不可测,久晴不涸,久雨不溢,湖水清洌异常,名“净水塘”。 五佛观榜 五佛观榜位于挂榜岩西北,五峰之巅,各有一座高大的怪石,仿佛是五个头戴僧帽,身披袈裟,神态自如的圣僧在仰观挂榜岩上的匾,因而得名。 插旗山位于天盆西部。迎面陡起,长约一千米的山岗上,突起大小五个山包,前抄后复,距离大体相等,青松盖顶,皱褶分明。微风吹动草木,形如五面绿色乡旗迎风飘扬。山上两侧,有红四方同军留下的长长战壕。 七星灯 七星灯位于空山天盆南部,在方圆5平方千米的山岗上,突起七个高低不等、形态各异的小山包,高者约120米,低者仅80米,形似农家使用的旧式照明灯。由于山包生长着茂密的枫相树,金秋时节,枫叶似火,七个山包的阳光下,宛若七盏红灯,在万山中闪烁,十分壮观。一灶三锅位于空山盆地南面,有一座小山,形如农家土灶,上面有三个圆坑,状若锅形。大者底平七千平方米,深三十米,叫大锅;中者底平三千五百平方米,深二十米,叫中锅;小者底平二千平方米,深十五米,叫小锅。并有三个灶门,每个灶门侧都住有农户。锅之四周边缘及灶面上青松茂密,其灶其锅形仓库一个博大的体育场馆。 |
王坪旅游景区 | 王坪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王坪景区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景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包括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和王坪新村。其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34年,是全国唯一为红军烈士修建的陵园,也是全国最大的红军集墓,现安葬红军烈士25048名。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 电话: 0827-7550339/0827-7223418 沙溪镇 通江县辖乡。民国置沙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60公里。面积48.5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大城、苏坪、红云岩、龙转坪、大林坡、彭家岩、水磨沟、秦家院、王坪、桑丝坪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坪烈士陵园和巨幅石刻标语“-全川”。.…… 详细++ |
诺水河 | 诺水河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诺水河风景名胜区 诺水河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中国银耳之乡”通江县境内,幅员450余平方公里,海拔500——2088.6米,主要景点集中在诺水河畔,临江峡谷,空山天盆,麻坝石林等四大片区。 它紧邻陕西汉中,东有“秦川锁钥”护持,西与“剑门蜀道”相连,境内秀水中流,奇泉遍地,险峰兀立,怪石丛生,关隘、峡谷、飞瀑、暗河比比皆是,大致可分“诺水洞天 ”、“临江丽峡”、“空山天盆”、“麻坝石林 ”四大独立景区,呈弧形分布,与毛泽东同志誉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的首府通江县城构成一条环形风景线,堪称秦巴山区第一胜地。 诺水河,发源于陕西省南郑县,两岸群峰耸峙,壁陡如削,沟纵横,林海茫茫,山、水、洞、林各呈姿态,尤以规模宏大的地下溶洞令为观止,数以百计的地下溶洞,或临清溪,或处绝壁,宏大深遂,诺水河畔,山山有洞,洞中有洞,洞洞独特,雄壮绝妙,奇趣多端。 诺水河景区现已向游人展示的:有阴河龙潭水潺潺,牛角嵌别有洞天;有观赏仙女飞天图,石佛群生的仙人洞;有琳琅满目奇幻景,地下宫殿的狮子洞;有精湛艺术自然成,艺苑仙宫的楼房洞;有民间奇观地下城,仙山琼阁的中峰洞。游客所至,赞叹不已。 临江峡谷方圆120平方公里,著名景点60多处,10里主峡,峡宽5—25米,深700—1000米,峡谷两岸,陡壁如削,峡底河水奔涌,形成数十处瀑布,峡中观景,上有一线天,下有一线水,鸟在头上飞,水在脚下流,游在峡谷中,味在其中寻。峡区古藤缠树,林茂似海,数万亩原始生态,地老天荒,古树参天,四季长青,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两岸猴声啼不尽,金鸣展翅啼长鸣,又增加了峡区的一番情趣。初查,峡区有猴各余只,稀有的金丝猴,白猴也时有发现。 区内的手爬岩,白山、南天门更显其雄奇,为旅游者再添情趣,游人到此,流连忘返。 与峡区相接的是海拔1200余米的空山天盆景点区,奇特的岩溶地貌造就了13平方公里的高山盆地,空山又是前国家主席-指挥的著名“空山战役”,遗址纪念地,红军洞、将军树、五十里战壕迄今犹存。盆中,孤峰四座,卓然玉立,遥相呼应。峰高120—140米,山体内形成无数个蜂窠状溶洞。盆周,万山环列,137个山峰,峰峰是景,挂宝岩、五佛观榜、绣旗山等各俱特色,春夏满山杜鹃,晚秋,遍山红叶,冬天银妆素裹,空山终年云蒸霞蔚,景色变幻无穷。 诺水河景区,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区内有脊椎动物145种,国家保证动物14种,观赏动物93种,医药、科研动物38种;有植物资源158种,珍贵树木以红豆、银杏、香樟、楠木等14种,有中草药资源达1436种。诺水河又是通江银耳的发祥地,“九湾十八包”,数万亩耳林、耳山把诺水河风景区装点得更加美丽壮观。诺水河景区一九八六年被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除上述四大独立景区外,通江诺水河风景名胜区,还分布着众多历史古迹,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古迹有: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遗址,栾巴寺巴人文化遗址,千佛岩、白乳溪唐代摩岩造像,历代军事要塞得汉城,川陕楚白莲教大起义兰号义军大本营麻坝寨,汉代乌龙玉墓碑群等等。诺水河 |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城和沙溪王坪村。旧址包括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和红四方面军烈士墓。 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革0据地进入四川,攻占了通江、南江、巴中,开辟了川陕革0据地,之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总政治部就设在通江县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原来是文庙,始建于明代末年,有前厅、大厅(启圣殿)、左右厢房、棂星门等多处建筑,占地约1000平方米,当年-、王树生等在此办公和居住,总指挥部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指挥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的军事斗争。现在在这里建立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陈列馆。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与总指挥部旧址相邻,原来是建于清朝中期的学宫,分左右两院、前后两院,相互连通,建筑全是木质,保存也较完好。 红四方面军烈士墓位于通江县沙溪王坪村,距县城20多公里,建于1934年,安葬着3800多名红军烈士。墓碑呈四方形,高4.2米,碑身上端饰有镰刀斧头图案,碑额横刻有“万世光荣”四个大字,碑中间刻“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十一个大字,两边还刻有“为工农而牺牲、是革命的先驱”的联语,这块墓碑是红四方面军撤离通江以后,革命群众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下来的。(国家文物局) 1.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西外延1.5米至围墙,向北外延3米至围墙,东至总政治部旧址占地范围外墙,南自戟门主体外延5米至红军广场。 建设控制地带:西至围墙界外延20米,北至北环路列宁公园围墙,南至诺江大道。 2.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 保护范围:西至总指挥部旧址外墙,向东外延3.5米至围墙,向北外延20米至围墙,南以南殿外延5米至红军广场。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围墙界外延20米,北至北环路列宁公园围墙,南至诺江大道。 3.红四方面军烈士墓 保护范围:东至烈士陵园牌坊,西至英烈墙,南、北至围墙。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
佛头山森林公园 | 佛头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佛头山森林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