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阴灵山风景名胜区 | 阴灵山风景名胜区 阴灵山以其峻峭的山势、秀美的林木、奇异的山石、精湛的碑林闻名于川东北地区。 阴灵山风景名胜区在巴中市北枣林乡境内,离巴州城仅10公里。主峰高1420米,总面积64平方公里。它历史悠久,自北魏以来就是道教、佛教圣地。阴灵山原名灵应山,相传明嘉巴州区农民 靖年间,四川总督甘肃人李肃,为治母眼疾,苦苦祈祷,观音显圣医好了老夫人的眼疾,李总督为铭感观音化身救母之恩,亲赴巴州灵应山,新修庙宇13座,重塑菩萨金身,并遵观音菩萨梦中之言将灵应山改名为阴灵山。自此,阴灵山名扬川陕,誉满巴蜀。 阴灵山主峰峰俊,山顶为一巨石独立,似掌擎天,顶为一平台,约500平方米,建有观音正殿,可容数百人,此殿除一条小径可走外,其余三面若刀劈斧削,悬岩百丈,望而生畏,俯瞰山下,群山尽收眼底,仰视高空满云近日。阴灵山,怪石多奇。主峰四周2000米范围内,罗列着许多怪石,形状各异,因形得名,莲花观后路旁有一巨石,形若人头,头戴军帽,面向巴河, 凝神专注,故名“人头石”。送子宫后崩裂的巨石上悬挂一石长五米,好象从山外飞来,故名“飞来石”。主峰后巨石下有一长6.5米的石通道,能容一人低头蹲膝而过,故名“低头石”,还有“晒经石”、“老君石”,留下了奇妙的传说。 阴灵山,林木茂密,古树尤多,有树龄600年,人称“树王”的黄角树,有阴灵山独有、树龄逾千年的“九地斧”。还有逍遥树、弥勒樟、牛王柏、洞宾杉、处女松等各具奇异,有的生长在石缝里,有的生长在悬岩上,有的高大挺拔,有的虬曲蜿蜓,游人无不称奇。据统计,阴灵山树干直径在2.5米以上的古树100株,2米以上的300株,1米以上的400余株,阴灵山下,林海松涛,郁郁葱葱,十分壮观。 阴灵山,山高千米,终年流水潺潺,真可是山高水高传说,昔日山上缺水,万人聚集山峰朝圣,由于缺水,无数人昏倒在路旁山腰,观音圣母见此情景,大发慈悲,随手将静瓶洒下几滴,顿时泉水涌出,倩柔味芳。从此阴灵山泉水潺潺。其中一处泉水流量大,水质清澈,甘甜芳香,当地人说,此水可治百病,尤其是肠阻塞、气管炎、打谷黄等水到病出,人称“神水”,此泉名为“观音泉”。 阴灵山不仅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是清数胜地,北魏延光年(公元520年),峰顶建有小庙,几经兴废,明嘉靖年间,始修观音殿,从山脚到山顶,共建寺庙十二座,造神像千余尊,有牛王庙、马王庙、川方庙、关帝庙、老君庙、送子宫、玉皇庙、大佛宫、武圣殿。这些庙群,有的建在山顶,有的依山就势,有的平地建基,风貌古朴典雅。一九三六年英国天主教曾在此山建“洋堂”传教,现有部分遗址,迄今古庙,僧道虽不象昔日之盛,但遗址、石像、碑刻尚存,奇特的石、山、水等大自然美景依然如故,山中树木葱葱,绿树成荫,百鸟争鸣,百花争艳的独特风景吸引着游人,目前公路已通山腰,游山道,步行梯道重建一新,尤有新建碑林,宏伟壮观,现立各地书法碑林1500块,排列有序,构成阴灵山的又一景观,它集当代中华书法之大成,为全国第四大碑林。阴灵山风景名胜区 |
水宁寺摩崖造像 | 水宁寺摩崖造像为文化旅游景点。 水宁寺摩崖造像为佛教摩崖雕塑造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唐代凿刻。现仅有27完窟、300余尊造像。目前保存完好的有11龛窟,其中第1、2、3、4、8号龛雕像最为精美,造型生动,技艺精湛,人物特征鲜明、生动。 水宁寺石窟,地处巴中县城东37公里的清江、斯连、花溪三乡交界处。水宁寺,古为始宁寺。《寰宇记》云“废始宁县,在县东南五十里。梁普通六年(公元526年)于此置遂宁郡,又于郡理置始宁县,因山为名”。隋开皇三年废郡。北宋乾德四年废县,省入化成县(今巴中县)。水宁寺石窟就坐落在古遂宁郡、始宁县故地水宁河两岸的始宁山、龙骨山麓。 水宁寺石窟,现存造像27龛,近300躯,全系佛教造像艺术。主要内容有“释迦说法像”、“药师三尊变”、“释迦多宝并坐说法像”、“五佛”、“释迦真如舍利塔”、“观音菩萨”等。这些造像多为盛唐作品,少数为晚唐雕刻。它虽出自佛经,是宣扬佛教思想的,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封建主义文化。但,它又是石窟艺术古代匠师们在雕造和彩绘中发挥了卓越的才能,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境界,堪称我国唐代石窟艺术中高水平的作品之一。尤其是菩萨、伎乐天神的雕造和彩绘,“女性化”十分明显,肌体细腻丰满,体态婀娜多姿,容颜俊丽动人,衣饰富利堂皇。真谓之曰“菩萨似宫娃”。这不仅使“神”具有美的形象,而且有一定的世俗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气息。第1号龛是“药师三尊变”。主尊药师如来,左胁侍为日光菩萨,右胁侍是月光菩萨。龛楣两角各刻一飞天背向起飞。这些彩雕,均为世俗人物中典型的“美人”形象。第2号窟中的二供养人,男者秀丽,女似宫娃,纯是汉民族中的美男子和窈窕少女形象。总之,在造像中的人物形像,各具有不同性格和神情。大体上,佛和菩萨像是温静慈和,天王、力士是威武勇猛,弟子和供养是人恭敬虔城,飞天是欢乐活泼。第2是“释迦牟尼说法”窟。主尊释迦佛,身披圆领袈裟,结跏跌坐于须弥座上,左手扬掌作“施无畏印”说法状,情态温和。迦叶立于佛左,双眼深陷园睁前视而炯炯有神,刻划出了一个年高望重的弟子形象。阿难于佛右,面相清秀、神姿虔诚。第8号窟,二胁侍菩萨,左文殊,右普贤,均体态丰肥娇柔,面部表情温善娴静。二天王,左者,齿咧眼鼓,神态凶恶。右侧飞天,身长才33厘米,而飘带长达95厘米,几乎为身长的三倍,飞动之形十分可爱。 水宁寺石窟艺术,小巧玲珑,雕刻精细,造像多变,设计新颖,体态婀娜,多彩多姿。它同我国的莫高窟、龙门石窟等一样,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聪明才智。 清江镇 巴中市辖镇。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1913年置清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置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28公里。面积66.8平方公里,人口3.3万。巴中至达川省级公路过境。辖柏林、塘坝、佑垭、杏垭、峰垭、、铁炉、观山、文昌、台山、昆山、金字、环岭、东井、南垭、郑家山、碧垭、石燕、八角位、楼台、保丰、元堡21个村委会和海生居委会。乡镇…… 详细++ |
南龛摩崖造像 | 南龛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龛摩崖造像 巴中南龛古窟造像位于巴城南一公里的南龛坡山,南龛古窟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镶佛累累,南龛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巴中曾荣获石窟之乡美名,它有东龛、南龛、北龛、西龛,尤以南龛最胜,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栉比相连,巴中南龛古窟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是巴州古文化的历史见证。 南龛古窟造像,始创于南北朝,随庙不断增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龛,二千余尊,有经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则,新建碑四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题记五十条,诗文五十二首,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南龛造像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造像主要有“法身佛”、“三世佛”、“释迦佛”、“延古佛”、“鬼子母佛”、“七佛”、“千佛子”、“阿弥陀佛”、“双首佛”、“延生佛”、“双背佛”、“观音菩萨”、“地音菩萨”、“如意轮观音”、“毗沙门天王”、“八部0神”等。造像大部分是盛唐前后的作品,少数是南北朝、宋代及近代作品。 巴中南龛古窟造像的特点是身躯健美,面容丰满,衣饰富丽,如107龛的卢舍那佛像,身高4.45米,铁红加跃坐,头戴华玉的花冠,身着袒右肩袈裟,面容饱满,唇润卧丰,身躯健美,表情庄严肃穆,充分表现出令人皈依的艺术魅力;第116号龛在高2.7米、宽4.2米的龛窟内雕刻了93尊佛像,龛中的天王像,脚穿草鞋,别具一格,很富有当时川北坟特色;第53号龛和76号龛的一佛二弟和八部0神龛,布局严谨,雕刻精巧微妙。 巴中南龛古窟造像在人物特点上是相当分明的。菩萨像,体态优美,和谐生动;力士像,威风雄健有力;飞天像,形象优美,生动活泼,雕刻精巧,质威较强。这些造像多采用高浮雕的刻法,衣纹和缨络用流畅和明快的阴刻线条,刀法纯熟,洗练。不但表述了不同内容的佛传式“经变”故事,而且还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美学标准,社会生活面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巴中南龛坡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顶建有记载6550余名红四方面军将士简历、照片及5000余件手迹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山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由-亲笔题写馆名的川陕革0据地博物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和1800多万字的史料,再现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南龛石窟 | 巴中城,曾荣获石窟之乡美名,它有龛、南龛、北龛、西龛,尤以南龛最胜,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械栉比相连,它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它是巴州古文化的结晶。 南龛古窟位于巴城南一公里的南龛坡山后,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镶佛累累,南龛造像,始创于南北朝,随庙不断增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龛,二千余尊,有经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则,新建碑四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题记五十条,诗文五十二首,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巴中古文化的历史见证。 南龛造像是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造像主要有“法身佛”、“三世佛”、“释迦佛”、“延古佛”、“鬼子母佛”、“七佛”、“千佛子”、“阿弥陀佛”、“双首佛”、“延生佛”、“双背佛”、“观音菩萨”、“地音菩萨”、“如意轮观音”、“毗沙门天王”、“八部0神”等。造像大部分是盛唐前后的作品,少数是南北朝、宋代及近代作品。 南龛造像的特点是身躯健美,面容丰满,衣饰富丽,如107龛的卢舍那佛像,身高4.45米,铁红加跃坐,头戴华玉的花冠,身着袒右肩袈裟,面容饱满,唇润卧丰,身躯健美,表情庄严肃穆,充分表现出令人皈依的艺术魅力;第116号龛在高2.7米、宽4.2米的龛窟内雕刻了93尊佛像,龛中的天王像,脚穿草鞋,别具一格,很富有当时川北坟特色;第53号龛和76号龛的一佛二弟和八部0神龛,布局严谨,雕刻精巧微妙。 南龛造像在人物特点上是相当分明的。菩萨像,体态优美,和谐生动;力士像,威风雄健有力;飞天像,形象优美,生动活泼,雕刻精巧,质威较强。这些造像多采用高浮雕的刻法,衣纹和缨络用流畅和明快的阴刻线条,刀法纯熟,洗练。不但表述了不同内容的佛传式“经变”故事,而且还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美学标准,社会生活面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南龛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顶建有记载6550余名红四方面军将士简历、照片及5000余件手迹的川萨苏区将帅碑林;山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由-亲笔题写馆名的川陕革0据地博物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和1800多万字的史料,再现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将帅碑林 | 将帅碑林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巴中市建立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是革命的见证,历史的丰碑,红军的青史。碑林立碑4000余块;安放飞机l架,建奉献碑1座。建有红四方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和红军陵园。印刷出版《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专刊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文集》。征集到中央领导和红军高级将领的贺诗题词数百件,掌握有红四方面军将士名录6550余人,烈士名录7.2万人,收集红军史料1.5亿字,以及红军将士的简历、照片、手迹数千余件。嵌立纪念碑的数千名红军将士中,有元帅1人,国家领导7人,大将2人,上将17人,中将40人,少将152人,大军区正副职5人,正副兵团14人,正副部省级79人,正副军职374人,有女红军144人,有夫妇红军92人,85岁以上高龄红军179人。 |
巴中化湖水利风景区 | 巴中化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巴中化湖水利风景区位于巴中市巴州区,依托化成水库而建,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2平方公里,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 化成水库位于渠江流域上游,是一座以农业灌溉、城镇供水为主的中型水库。景区内的摩崖造像、红军石刻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化成镇也是川北地下党的发源地,红色文化氛围浓郁。近年来,景区内市廉政教育培训中心和市法纪教育基地相继建成,并依托环湖廉政公园的建设,将化湖打造成为休闲清净自然之风与廉政教育清正高洁之风相融合的特色景区,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典范。 |
晏阳初博物馆 | 晏阳初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晏阳初博物馆是为纪念出生于四川巴中的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博士而投资修建的博物馆,坐落在巴城以东2.5公里的塔子山顶。始建于2003年,其前身为“晏阳初史迹展览馆”、“晏阳初文化公园”,为公益一类的文化事业单位(副科级),直属于巴州区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现有编制人数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人。目前,在岗人员14人,其中财拔人员2人,单位自聘人员12人。为纪念这位从巴中走向世界的历史伟人,宣传他的伟绩和爱国主义精神,以激励当代,启迪后人,巴中县政府于1988年开始筹备晏阳初博士史迹展览馆。1990年6月,设立在县图书馆大院内的晏阳初博士史迹展览馆揭馆。因图书馆内的旧楼改建,晏阳初博士史迹展览馆迁出图书馆。1997年10月,新馆在巴城东郊的塔子山破土动工,1998年6月竣工。新馆展厅面积520平米,办公和辅助用房331平米。现总占地面积为64余亩,主要由晏阳初博士史迹展览馆、晏阳初墓、晏阳初博士汉白玉塑像、巴中名人园、董修武墓及凌云塔等景观构成。晏阳初博物馆是宣传、展示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究平民教育理论的重要基地,也是晏阳初博士毕生资料的重要收藏中心,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现陈列展出晏阳初史迹文物及各类资料2461件;文献资料图片、音像制品500余件(册),文字资料2000余万字。其中有晏阳初遗物、手迹、笔记、原版照片及名人题辞、书画等珍贵文物。目前,晏阳初博物馆是全国范围宣传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改造运动理论中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 晏阳初博物馆于2006年9月被列为巴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7月被评为巴中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2年被评为巴中市级最佳文明景区。目前,晏阳初博物馆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及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2009年4月正式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地址 巴中市巴州区宕梁街道办事处塔子山一组 联系电话 0827-2266225 服务时间 夏季:8:30-12:00下午:14:30-18:00冬季:8:30-12:00下午:15:00-18:00 交通线路 黄家沟桥(注:往大茅坪方向)乘城市公交至塔子山路口下车 晏阳初 (1890~1990) 晏阳初(1893~1990)四川巴中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入基督教会在四川省阆中县办的华英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成都基督教会办的华美学校学习。宣统二年(1900),任成都一中英文教师。 1913年赴美国考入耶鲁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开始受到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及美国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影响。1918年夏毕业,获博士学位,旋赴法国参加……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晏阳初 (1890~1990) 晏阳初(1893~1990)四川巴中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入基督教会在四川省阆中县办的华英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成都基督教会办的华美学校学习。宣统二年(1900),任成都一中英文教师。 1913年赴美国考入耶鲁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开始受到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及美国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影响。1918年夏毕业,获博士学位,旋赴法国参加……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巴中石窟 | 巴中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巴中石窟(巴中市) 巴中石窟造像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及特征。 一是注重写实。除佛教特有的造像仪轨外,在一些菩萨、世俗人物等雕造中,匠师们以当时、当地现实社会中各种人物形象为依据进行雕造和彩绘,竟出现了护法天王足穿草鞋、诃利谛母纯为唐代妇女形象的情况。 二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匠师们很注意通过造像五官的配合、人物的身姿手势等整体结构的雕造,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巴中石窟中的人物形象各具不同性格和神情,佛的庄严、菩萨的慈悲、弟子的善良,以及护法天王、力士的威武勇猛,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是龛楣精美,装饰性强。匠师们在造像中以人物的雕造为主,但又十分注重龛楣的雕刻、彩绘。设计了很多的屋形龛,雕了花草、动物、天神、化佛等图案。加强了装饰性,并配合主体雕像,对佛教题材内容的表达起到了辅助作用。同时,以绿、红、白、蓝、土红等色进行彩绘,使龛楣有清新的感觉、磅礴的气势。 巴中石窟艺术,多为唐代时期的作品,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当人们进入这些石窟胜地,就会被那些金碧辉煌的彩雕所吸引、所陶醉、所征服。巴中石窟不仅是古代文明的实物见证,也是我们今天研究我国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等的重要实物资料。 1.南龛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西至神仙坡崖体以西45米,东至现有南龛公园围墙延伸至现在南龛文物管理、办公用房南侧,北至观音岩以北60米,南至原有南龛摩崖造像南围墙的封闭区域。 建设控制地带:西至神仙坡岩体以西将帅碑林界限,东至山下太子路,北至飞霞阁的下山游廊,南至原有南龛围墙外亮垭子水渠的封闭区域。 2.北龛寺摩崖造像(巴州区) 保护范围:正面到巴达公路,背面以岩壁顶为界向外扩35米,北面以小石坝边沿,到岩壁的香樟树外扩50米,南面延伸至二郎庙摩崖造像。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3.西龛摩崖造像(巴州区) 保护范围: 佛爷湾:东以崖壁顶部向东外延10米至排水沟为界,西至西侧崖壁外延33米,南以南侧崖壁外延20米至观音地头为界,北以北侧崖壁外延20米至排水沟为界。 流杯池:以92号龛为基础向东外延50米至公路路口,以53号龛西沿为基础向西外延50米至石狮子,以摩崖造像所在崖壁顶端为基础向南外延10米,以摩崖造像所在崖壁为基础向北外延50米, 龙日寺:以摩崖造像东侧守护用房为基础向东外延50米至石砌堡坎,以摩崖造像围墙为基础向西外延50米,以摩崖造像南部围墙为基础向南外延20米,以摩崖造像所在崖壁顶部排水沟为基础向北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4.水宁寺摩崖造像(巴州区) 保护范围:以摩崖造像东面围墙为基础向东外延50米,以摩崖造像西面围墙为基础向西外延50米,以摩崖造像南面围墙为基础向南外延50米,至巴达公路水沟,以摩崖造像所在崖壁顶端为基础向北外延25米至树林边沿。 建设控制地带:正面到始宁河,背面以岩壁顶为界向外扩55米,北面以小石坝边沿,到岩壁的香樟树外扩15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巴州红军石刻标语 | 巴州红军石刻标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铜岭碑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标语东、南、向北外延10米,向西外延至崖壁末端。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2.马家河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标语本体向东外延10米至山坡,向西外延20米至马家河边,向南外延10米至小路旁,向北外延10米至山坡。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 3.禹王宫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石刻标语四周边缘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4.卡门坡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石刻标语本体向东外延15米,以红军石刻标语所在崖壁顶端为基础向西外延5米,石刻标语南部边缘向南外延15米,石刻标语北部边缘向北外延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5.回龙寨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西南、东南、西北面以回龙寨自然崖壁外延50米,东北面以寨门外延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6.锅口垭红军石刻标语(巴州区) 保护范围:以石刻标语为基础向东外延10米,以红军石刻标语所在崖壁顶端为基础向西外延5米,以石刻标语所在崖壁南部边缘为基础向南外延10米,以石刻标语崖壁北部边缘为基础向北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为科普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该馆由邓小平亲笔题书馆名,是我国第一个以根据地命名的专门性博物馆。它的前身为巴中人民文化博物馆,始建于1951年。1961年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巴中纪念馆。1979年3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定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新馆落成于1984年口馆址在巴中市巴州区城南南龛山的半坡上,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27平方米。陈列大楼由三个展厅、珍品陈列室、影视放映厅等组成。陈列大楼两侧是红军石刻陈列廊,东侧为观光廊亭。整个建筑雄伟壮观,绿树红墙浑然一体。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资料两万余件,基本陈列了川陕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斗争、发展史,分15个单元。对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的历史背景,为什么会翻越大巴山进人通(江)、南(江)、巴(中);当时四川军阀割据及巴中军阀统治中的贫困状况;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南(江)、巴(中)的战况,反“三路围攻”、打“三大战役”、反“六路围攻”以及“万源保卫战”等战史;建立省、县、乡、村苏维埃,进行土地革命,肃反镇反,扩大红军及军队建设;苏区经济、文化发展;撤离川陕苏区西进长征的真实史况以及留下的川陕游击队的活动情况等,都有实物、史料展出。馆内还珍藏有“带血的上地册”;苏区发行的“税票”;苏区制造的钱币,包括纸币、银币和铜币;石刻的《十大政纲》、《劳动法令》、《土地法令》等一、二级文物。馆内的展出,物、图、文、照片俱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全面反映了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人民创建、巩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该馆现在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巴中莲花山 | 巴中莲花山 巴中莲花山坐落巴中市西北12公里的平梁乡境,最高峰海拔1050米,总面积83平方公里,上有五沟五梁,形如莲花盛开,故而得名。远看莲花山,木荣山峻,景色旖旎,令人神往。 巴中莲花山森林公园一期开发投资380万元,巴中莲花山将完成“莲花山庄”3000立方米的多功能服务设施,-议厅、餐厅、娱乐厅、高中低档客房等于一体。巴中莲花山相继二期开发将投资600万元,完成“黄家山庄”和“张家山庄 ”的综合服务设施,巴中莲花山达到每年可接待10至15万人进山游览。 巴中莲花山阳春三月,游者甚众。时有专车直达山腰,游客便攀蜿蜒山路而上。沿路山花烂漫,芳香入鼻;山涧细水淙淙流淌,风送泉韵,和着鸟儿们的吟唱,悦耳极了,清心透了。翻过一座山坳,山色越显奇异,青松翠柏似巨大的绿色屏障,披阳迭翠,映得山峰耀眼生辉。灌木碧蔓,奇花异草,与伸云松柏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更有那漫山遍野怒放的杜鹃花,满枝花团锦簇,透着盎然春意,新农村建设 似篝火燃遍重山层林,使莲花山达到至美境界,令人陶醉。越往山中行,越显林静山幽,绿荫遮天蔽日。林中鸟飞兽走,蝶舞虫鸣;地上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空气清新舒适,使这座森林公园的大自然氛围显得越发浓重。人在郁郁葱葱的林中穿行,仿佛漫步在迷人的画廊之中,真有超凡脱俗之感,不愧为旅游的好去处。 盘山南行,几番弯曲,方到莲花山主峰下。这里五梁汇合,地势平缓,岩下一洞,名莲花洞。洞深50米,宽40米,高6米,能容1000人左右。洞中冬暖夏凉,幽静平旷,内设神台,供佛像百余尊,香烟缭绕,钟鼓声不绝。洞前两层古庙宇穹起,与洞口紧连,名莲花寺。右侧一泉,清凉甘甜,自高淙下,其声潺潺然,犹一少女,拨弄琴弦,日夜弹奏着迎宾曲。洞顶有清代建造的石塔一座,四周有浮雕、题咏。州人彭大江诗云:“一状宏图震迩遐,文峰照耀灿莲花。瑞溢寰中龙虎跃,光腾汉外斗牛斜”。 从莲花寺出发,有两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宽1?5米的石板路,把点缀在茂林中的十亭、五寨十八门、三洞、一崖、一台、一坪、五台、两库二十八塘等景点连接起来。其中五石,谓之为动动石、笑和尚、猪儿石、加官老爷、钻山龙,各具情态,相映成趣,真是神功鬼斧之所为,让游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尤其是那两库二十八塘,静若一面面大小银镜,镶嵌在盛开的莲花上。库塘水皆清洌,日光辉金,蓝天倒映,青山影布;风起水面,群鱼游动,荡起涟漪。时有山雀掠过,长鸣两三声,回曲婉转,使山野显得格外幽邃而宁静。游客在此可划船嬉水,可临渊钓鱼,惬意极了。如身在世外桃源。 离开莲花寺,顺山而上,道路见陡。几经险要,登上主峰。站在重峦茂林之巅,如临仙境,顿觉天宽地阔,心胸蓦然开朗。极目远眺,数十里间层峰叠嶂,逶迤莽莽。众壑纵横,四处清荣峻茂。时已日薄西山,余光斜照,紫翠重叠,到处神奇莫测,引人着迷,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又像置身于一幅文照画图中。莲花山下,林木幽深,参差披拂,显得格外妩媚,巴河上下,浓翠成片,阡陌纵横,别有一番诗意。此情此境,令人流连忘返……莲花山是美丽的,诱人的!登莲花山,如在画中游。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