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潼关万盛园景区 | 潼关万盛园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万盛园是潼关县具有代表性一个著名民营企业,以生产酱菜为主兼制调味品。她所沿用清道光年间酱园店铺“万盛园”老字号牌匾,具有上百年历史。所以,潼关县万盛园酱菜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称百年企业,是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单位。 |
杨震廉政博物馆 | 杨震廉政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杨震廉政博物馆,位于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占地83亩,距潼关古城6公里,潼关县城16公里,总投资约3500万元。博物馆分为祠前区、祠院区、墓园区和绿化区。于2011年9月26日正式开园迎客。 主展区包括四知堂、正气厅、浩然厅、清风廊和放映厅。四知堂建筑面积1780平房米,共有上下两层,一层布展区,面积1160平方米,主要反映了杨震的生平事迹及后人对杨震的缅怀之情,二层主要展示的是杨震家族群英谱;正气厅布展面积162平方米,展厅征集的全国政治、书画名家歌咏杨震、歌颂廉政的500余幅作品展;浩然厅布展面积162平方米,展出与杨震有关的一些文物;清风廊布展面积6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部,展出了从西周到清代共72位清官的人物事迹及名言警句。整个展区从多个层面展示了杨震清廉人生及为官之道,引申出深遂的廉政文化。 杨震廉政博物馆目前是全国唯一规模最大、展示廉政人物最多、文化内容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震文化的弘扬和交流,为“构建和谐社会”搭建了服务平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景区地址: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 乘车线路:潼关县城乘开往高桥的班车,到高桥换乘小巴至四知村即到。 |
潼关黄河风景区 | 潼关黄河风景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黄河风景区度假游乐中心东区(黄河金三角游览区)位于黄河潼关辖区东段,秦、晋、豫三省交界。东至黄河护岸23号坝,西至黄河公路大桥,南至207省道,北至黄河中心线,东西全长5公里。黄河公路大桥,同蒲铁路大桥飞架南北,连霍高速公路与游览区平行相距不足百米,景区大门即在207省道旁。 奔腾南下的黄河,穿-峡谷,“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益增其奔猛”(毛泽东语),在潼关古城外,兼容了西来东去渭、洛河水,三河交汇后在此忽急折东流。 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的英名,雄甲天下,名扬四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千古绝唱,“黄河挂北龙”、“黄河九曲抱冲关”等古人咏颂潼关的名诗佳作,淬千古“不到黄河心不甘”的传说故事,使潼关黄河风景区更加出神入化,独具魅力。黄河激浪中的惊险漂流,誉满秦、晋、豫的黄河鲶鱼汤以及近在咫尺的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城”的潼关古城,近年来已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游览。同时,仅距黄河数百米远,又有苍翠碧绿的凤凰山、东山可供利用,极易开发空中、水上、陆地、山野等各种游乐、观览项目。 目前景区设施有:西式酒店一座即威尼斯酒店,中式酒店一座即老白家酒店,两酒店均可餐馆饮、住宿、会议接待等;长100米的西式观河长廊一座,长50米的仿古观河长廊一座;大、中型游轮三艘,小型游船及快艇10余艘,轻型游览飞机一架;小型鸵鸟、孔雀观赏园一处,垂钓园、钓鱼池多处及抗战水泥雕堡原物,潼关古城墙遗迹等;2001年4月开通大型游轮“金三角号”的上下游航线正式接待游客。 特色旅游项目: 1、全国黄河沿线独有的“水、陆、空观母亲河”。(水上有摩托快艇,岸上有观河长廊,空中有轻型飞机。) 2、有潼关独创,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被国外友人誉为“黄河第一汤”的潼关黄河鲶鱼汤。 3、有“乘黄河游艇游三河交汇,观两色河水”独有项目。 4、有“乘黄河第一轮,游黄河第一湾,喝黄河第一汤”特色项目。 5、结合中国传统的春节与母亲团聚的习俗,自2002年春节首家推出“春节与黄河母亲团聚在潼关”;“黄河母亲企盼海内外游子,共渡X年春节”的特色项目。 6、与潼关县泉湖风景区联手推出“观罢清水观黄水,游罢静水游动水”。 |
潼关佛头山 | 佛头山风景区位于潼关县安乐乡境内,是以秦岭支脉佛头山为主体的山岳型风光及宗教文化风景区。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主峰海拔1806米,因酷似佛首,故称佛头山。自古即有“关南名胜”、“西岳第二奇山”之称,为古今著名避暑游览胜地。因其山顶常年白云萦绕又称“白云山”。佛头山的驰名,主要源于潼关妙善公主在此学佛行法并最终在山顶佛崖寺修成千眼千手菩萨(即千手佛)的美妙传说。在-豫金三角地带宗教界享有盛名,每年的三、六、九月分别有盛大庙会,吸引八方来人。 佛头山宗教文化厚重,以佛命名的山、以佛命名的寺、以佛(即千手佛)为核心的传说,以四方宗教信徒的虔诚崇拜使整个风景区蒙上一层神秘、遥远的宗教色彩。佛头山的传说遗址众多:千钧欲坠的“缠脚石”,怒目圆睁的“狮面石”、老态龙钟的“神龟石”、横栏路中的“回马石”、“平安亭”、“讲经棚”、“凉裙树”、“归真洞”、“情人峰”以及那妙善公主拯救众生见证的“黄龙潭”、“黑龙潭”,无不与千手佛息息相关。佛头山奇峰异石遍布:大自然鬼斧神王于此,有由佛头山主峰与侧峰组合而成的巨大卧佛、有睡意朦胧的“唐僧小憩”、有维妙维肖的“老人背山”,还有威风凛凛的“将军峰”、诩诩如生的“孔雀梁”、小巧玲珑的“葫芦石”将把你带入无限的遐想之中。 佛头山自然风光俊美:走进十八盘陡峭的台阶蜿蜒曲折、嶂天蔽日。沿途可看到水花四溅、渗凉沁人的“滴水崖”、天造地设、别有情趣的“石挟通幽”、一路虽觉疲乏但“步步高”使你平添力量。“九天揽月”促你快步向上,站在“观日台”除清晨可赏美丽壮观的“佛山日出”外,抬头远望,那茂密苍翠的树林、郁郁葱葱的灌木,多彩多姿的山花,足以使你陶醉。低头近看,山下那弯曲小道上曲曲蠕动的上山人流,映衬在青山绿树之间,实如人在画中行,画在目中动。喜欢刺激冒险的年轻人可爬一爬“步云梯”,上一上“神龟石”,特别是欲上“九天揽月”之士不妨攀上“通天梯”登上佛崖顶那将另是一处醉人的天地—极目远眺,滔滔黄渭,尽收眼底,浩浩秦川,饱览无余,巍巍峰峦,绵延足下,使你顿生“一览众山小”的自豪……。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安乐乡境内 乘车线路:潼关县乘开往安乐乡中巴车,在安乐乡换乘小巴或租车至景区。 |
潼关 | “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这个重要的兵家之地正如杜甫所言是“艰难奋长就,千古用一夫”。位于陕西东部渭河下游、旧潼关县港口镇东南的黄河边上,与崤函古道东口的函谷关遥遥相对,守卫着这条古道要津的西口。历史上因其守望着崤函古道中百余公里的桃林而又称为桃林塞。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潼关八景,是潼关地区能够欣赏的八处胜景。八景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张、谯楼晚照、道观神钟。 |
潼关佛头崖 | 潼关佛头崖 佛头崖,在今潼关县治南10公里的安乐乡的松果山上,因其形似佛头而得名。它是秦岭在潼关境内最高的山峰。《潼关县新志》称“关南名胜,无逾此者。” 佛头崖山势峻峭,直若刀劈。崖上树木挺拔、郁郁葱葱。山径蜿蜒曲折,俗称“十八盘”人科其上,若步云梯。佛头崖有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兴建的菩萨庙一座,正殿五间,僧舍十间。庙院依山临壑,风景秀丽。庙前古树参天,松柏掩映。庙后悬崖陡壁,直插云霄。环顾山间,重峦叠翠,云雾缭绕,秀冶欲滴。远眺山处,田 陌村舍,滔滔黄渭,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库院近处有两处水潭:黑龙潭阴森可畏;黄龙潭澄澈见底。二潭清洌甘美,饮之可口,吸引游人樵夫流连忘返。 佛头崖海拔高达1806年,对潼关的气候有一定影响。农谚说:“云覆顶则雨”(《潼关卫志》)。解放前,每遇久旱,农村群众多至此拜佛求雨,每年农历六月初十,佛头崖庙会,香客游从,络绎不绝。 |
杨素墓 | 杨素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杨素墓 杨素(公元544—606年),字处道,南北朝弘农华阴人(即今潼关县水峪口村)。史载,他初仕北周,后从隋文帝定天下,历任大将军、州总管、右修仆射、大仆射、尚书、大司徒、太尉等职。因功加上柱国,封越国公。曾参与杨广弑父,篡位得逞,恃功骄横于一时。是一个“骨朽人产骂未销”的人物。 杨素墓位于今县治城北约五里许之吴村乡亢家寨(又名“家圪塔”)。曾被群众挖掘,陵墓甬道两侧绘有壁画,甬道全用青石铺砌,青石墓门上镌刻着两个不同姿态的神像,意态生动,门框上方有“天官赐福”四个笔力苍劲的字。墓志铭约二尺五寸见方,碑文稍有残损,出土的还有小石狮子一对,方块青石200多块以及古砖等。陵墓中的石刻、壁画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彩绘石雕等精湛的艺术和技巧。 杨素墓虽经开拓,但因塌陷方而终止,有待重新发掘。 |
金三角黄河水利风景区 | 金三角黄河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潼关县金三角黄河水利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依托黄河小北干流潼关段黄河大堤而建,地处黄河第一湾,是典型的河道水利景区,交通便利,景区水利特色鲜明,具有相当开发潜力,水文化历史积淀深厚。 |
马超枪刺曹操——古槐 | 马超枪刺曹操——古槐 古槐,相传是当年马超枪刺曹操时误刺的槐树。 汉献这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八月,西凉马超同汉丞相曹操激战于潼关,曹军败,曹操割须弃袍 而逃,马超为父报心切,挺枪跃马,紧追不舍,至古槐下,曹操绕树而跑,马超盯住曹后心,举矛猛刺,误中槐树,拔矛不出,曹操才乘机逃走。诸葛亮《后出师表》上说曹操“殆死潼关”,指的便是这场恶战。 古槐原在潼关故城东大街福盛东中药店内。主杆高约5米,直径2米有余。树身有一深油,传说是被马超所刺眼。1957年,古槐遭到雷殛。后国在修建三门峡水库,掘出陈列于潼关县文化馆。 曹操 (155~220)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 详细++ 马超 (176~222) 马超,字孟起,扶风(今陕西兴平,)茂陵人氏。马超父亲叫马腾,大约在汉灵帝末年(180~189)与西州的边章、韩遂等共同起事(起义造反)。初平三年(汉献帝的年号),马腾、韩遂率兵进军长安。当时的汉朝廷(将两人招安),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驻守金城兰州)。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守郿县。当年,马腾又一次攻击了长安,结果军败,就退回了凉州。到了(曹操当政)派钟繇为司隶校尉……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曹操 (155~220)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 详细++ 马超 (176~222) 马超,字孟起,扶风(今陕西兴平,)茂陵人氏。马超父亲叫马腾,大约在汉灵帝末年(180~189)与西州的边章、韩遂等共同起事(起义造反)。初平三年(汉献帝的年号),马腾、韩遂率兵进军长安。当时的汉朝廷(将两人招安),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驻守金城兰州)。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守郿县。当年,马腾又一次攻击了长安,结果军败,就退回了凉州。到了(曹操当政)派钟繇为司隶校尉……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马超 (176~222) 马超,字孟起,扶风(今陕西兴平,)茂陵人氏。马超父亲叫马腾,大约在汉灵帝末年(180~189)与西州的边章、韩遂等共同起事(起义造反)。初平三年(汉献帝的年号),马腾、韩遂率兵进军长安。当时的汉朝廷(将两人招安),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驻守金城兰州)。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守郿县。当年,马腾又一次攻击了长安,结果军败,就退回了凉州。到了(曹操当政)派钟繇为司隶校尉……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秦王寨马趵泉 | 秦王寨马趵泉 秦王寨,即今太要镇的窑上村,距今潼关县治东南约10余公里。相传是唐初秦王李世民在此屯兵养马,故名“秦王寨”。 秦王寨巍然高踞,四面环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一个天然的军事屯寨。寨子里曾有讲武厅、跑马场、射箭台和城墙等古迹。解放前仍存有跑马场两处,人称“东马套”和“西马套”。射箭台南北各有三座。每座长、宽均为7米。四周城墙高3米多,宽约5米,现在还有留存。 秦王寨北不元的地方,有一处澄清碧澈的水泉。《续潼关县志》里说:“唐太宗为秦王时,兵驻其地。士方渴,苦无水。系马其处,马跑(趵)之,泉忽涌出,遂得饮”。后人遂和此泉为“马趵泉”。马趵泉水量充沛,《续潼关县志》说:“方数丈,澄澈渊涵,时方溢出。”《潼关乡土志》说,清 末,马趵泉“灌窑上竹园一顷有余,灌寺底(与窑上村毗邻)地数十亩,下随山水流入黄河。” 1974年,当地群众将马趵泉筑成长、宽各约7米的方形池塘,现在泉水依然如珠四泛,源源涌出,滋润着附近的农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潼关杨震墓冢 | 潼关杨震墓冢为文化旅游景点。 潼关杨震墓冢 杨震墓祠位于潼关县高桥乡四知村村东,渭河南岸,老西潼公路北。西距华山13公里,泉湖休闲渡假区2公里,东与拟建的黄河文化公园相距2公里。原墓祠座北向南,东西长约200米,南北长约250米,占地75亩。 杨震(?----公元124年),字伯卢,东汉弘农华阴(即今潼关县水峪口地)人。少好学博览群经,当时人尊称他为“关西孔子”。中年后从事教育,五十岁始入仕途,历任荆州刺史、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他为清廉,刚正不阿,故遭宦官诬陷罢官,在遣归本郡途中气愤服毒,含恨死去。 震又被誉为“四知先生”。“四知”一事伟为佳话。《后汉书。杨震传》载:“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概括性震不贪无义之财,他的这种高风亮节,胸怀坦荡,一直受到人们的肃然起敬! 杨震蒙冤而死,后人寄于无限伤怀。《潼关卫志》载唐李世民路过杨震墓,曾亲作文祭奠。明潼关兵备副使张维新也曾作《吊杨伯起墓》诗一首(注),诗云:“洒酒松丘下,严然见汉官;黄金一土苴(zha 眨,通“渣”),白日比胸肝。节峻华峰削,风清陇树寒;尔名堪立懦,百代碣重刊!”杨震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永远为人民所颂扬。 杨震墓在今渭河岸边的高桥乡亭东村西北,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改葬于此。陵园设施历代屡有增建。史载,改葬时“时人立鸟于墓前。”(《后汉书。杨震传》)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初,兵宪蔡可教拓地34亩,兴建亭堂。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潼关卫兵备使汤斌进行重修,并新建食堂三间。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督邮使者程 兆麟立石碑于墓前。-“关西夫子杨公墓”七个大字。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固有提督杨遇春再资助重修杨震墓,树立了石雕群,并建“上知坊”以彰其德。 但历渭河南移,河岸塌陷,杨震墓地受到威胁,1959年陕西省博物馆组织发掘,出土的西汉陶磨坊、羊圈,东汉陶望楼、孔雀灯等文物,均藏于陕西省博物馆中。“关西夫子杨公墓”碑石,存置于县文化馆。 《吊杨伯起墓》诗注释 第一二句大意:我在先生墓前的洒酒 祭奠,好象见到了先生的容颜。俨然,有三个意思:很象;整齐;庄重。此处指真切、好象。 第三四句大意:先生视金如土,胸怀坦白,永远照人肝胆。苴、即苞苴,指行贿受贿。原意为麻类,作捆绑裹的绳子。 第五六句大意:先生亮节高风,剑约自奉,堪 称人类典范。 第七八句大意:先生名震,使怯懦者振奋而起,先生的嘉言懿行永垂万年。立懦,孟子“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先生名震,即此就可以使怯懦的人,受到振奋而立起雄心壮志。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华山 | 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借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1.2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华山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浏览者。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山峰秀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并且华山还以其巍峨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诗人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都是针对华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进华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400米,而华山海拔2154.96米,高度差为1700多米,山势巍峨,更显其挺拔。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华山亦留有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传说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为大观。而建于汉武帝在位时的西岳庙,有着“陕西故宫”和“五岳第一庙”之称誉,这是五岳中建制最早和面积最大的庙宇。中国历史上,曾有56位皇帝曾到此山巡游或举行祭祀活动。华山 华山 华山 华山 华山 华山 |
卤阳湖 | 卤阳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卤阳湖 卤阳湖,又称卤泊滩,位于西禹高速公路以南,渭清公路以西,富平县刘集镇以东,横跨蒲城、富平两县,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1.5至7公里,总面积109.14平方公里,海拔377-380米,是一个封闭式构造洼地。其南距渭南40公里,西至西安78公里,阎良2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92公里。 据地质学家勘察测定,距今万年前,卤阳湖属古三门湖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构造作用,随着渭河的形成,卤阳湖分离,独立成湖,面积约为现在的数十倍。由于卤阳湖属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区,沉积物含盐碱多,水质矿化严重,加之受气候、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于明朝末年逐渐退缩成滩。滩地多碱,无以为耕,因而人烟一直稀少。解放后,新政府搞了排碱工程,虽然改良出一些耕地,但大面积的滩地仍然荒凉着,芦苇遍地,野草漫长。偶尔在多雨的年份,地下水会冒上来,重新再现一个又一个的海子。2003年渭南大雨时,这里的积水平均深达1.7米,卤泊滩成了卤阳湖。 滩地组成物质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下部是含高盐分的河湖相沉积物,由古湖泊退化而成。这里的水质属硫酸盐氯化型水,矿化度最高可达43克/升,ph值在最高可达10.1,是为强碱性水,不能饮用或灌溉。由于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形成槽型封闭式洼地,洼地南源和渭河三级阶地相接,洼地内开阔平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土壤的盐碱程度自然是各不相同。这里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蒸发量为1000毫米~1300毫米,是降雨量的2倍~3倍。 咨询电话: 0913-3338099 邮编: 715509 景区地址: 渭南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内 |
同州湖风景区 | 同州湖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荔县同州湖风景区位于陕西渭南大荔城区段,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已累计投资3亿元,完成6.3公里两岸堤防、1.75公里中隔段、360亩生态景观工程、1000亩湖面蓄水工程、5公里环湖自行车绿道、100辆自行车站点、1000部生态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及音乐喷泉、福寿桥、康宁桥等20多处景点建设,可容纳5-10万人游乐观赏,将于六月全面向社会开放,填补了大荔县历史上无公园的空白,成为集文化、民俗、休闲、体验、旅游为一体的新景区。 湖为核心,建设南至官池镇驻地、北至冯翊路、西至商贸大道的同州湖4A级景区,促进产城、景城融合发展。4月10日,同州湖景区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同州湖西路开工建设。 据了解,该工程全长约1.9公里,道路红线宽度58—52米,两侧各4米宽的自行车道和11米宽的绿色景观带,计划总投资1.46亿元,景观绿化总面积达5.4万平方米。项目规划创意独特、设计概念新颖,其古典主题风格和简约的文化艺术气息,突出了幽静、闲适,与同州湖景区整体设计相得益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条连接城区与同州湖景区的景观大道,对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同州湖4A级旅游景区,促进县域经济融合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设施 同洲湖景区设施齐全,1000亩湖面蓄水工程以及环湖自行车绿道、环湖电瓶车道、六角亭、橡胶坝、亲水平台、停车场等配套工程,中国红标志性景区大门、环湖步道、福寿康宁桥、儿童乐园、综合性健身区、中心广场、音乐喷泉、文化栈桥、管理设施、荷花池、码头、雕塑工艺品、生态卫生间、环湖灯带、中隔堤、北大堤石台阶、弱电、音乐草坪灯等其它配套工程正在加紧实施,预计将于“五一”前向社会开放,成为集文化、民俗、旅游为一体的县城南户门、大荔新景点。 |
司马迁祠墓 | 司马迁祠墓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祠墓建筑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东北方竖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汉太史司马祠”六个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经太公庙至岔道口,坡南有平台之地,建有新迁的元代建筑“禹王庙”、“彰耀寺”、“三圣庙”等,现已辟为展室。自岔道而上,又有一牌坊,系元明建筑物,-“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马迁德高如山,世人至为敬仰,从此迤逦而上,牌坊-“河山之阳”四字,语出《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走完99级台阶登道就进入了祠院,祠院大门-“太史祠”寝宫,古柏参天,环境幽静,置身其中,如登青云,如临仙境。 献殿是祭祀时陈列祭器,致敬尽礼的地方。寝宫在献殿之后,建于北宋宣(1125年)。宫正中有一尊司马迁全身坐像,长须飘拂,两眉入鬓,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现出严肃和抱负不凡之气概。祠内碑石林立,为宋、金、元、明、清各代名人凭吊吟咏之作,诗文雅健,书法挺秀。祠后为司马迁墓,如筑于西晋嘉4年(310)经金、元、清四次修葺,至今完好。墓系砖砌,呈圆形,高2.15米,周长13.19米。墓壁周围嵌有砖雕八卦图案和花卉图案16幅,墓顶古柏一株,树分五枝,枝干苍劲,盘若蛟龙。墓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题书。 门票价格: 旺季:80淡季:80 咨询电话: 0913-5414335 邮编: 715409 景区地址: 韩城市芝川镇司马迁祠文物管理所司马迁祠墓 司马迁祠墓 司马迁祠墓 芝川镇 芝川镇为韩城古镇,是市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距市中心10公里,东濒黄河,西接卫东、芝阳两乡镇,现连龙亭原,北接金城区。因地处芝水川道而得名。镇东古渡与山西荣河相望,自古为兵防要地。战国时,-、秦魏多次争战于此。秦末,韩信以木罂从此渡军破魏,擒魏王豹。民国26年(1937),八路军-总司令率大军从此东渡抗日。.…… 详细++ |
党家村古建筑群 | 党家村古建筑群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党家村古建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 党家村建筑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初名东阳湾,后更名党家湾、党家村。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起扩建,划出民门、二门、三门住区与发展区,清代扩建,为防匪盗,筑上寨沁阳堡。其居住居民主要为党、贾二姓族人。 党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韩城民居的典型代表。村落南北有塬,村寨合一,东西走向呈“宝葫芦”状,村南有泌水绕行,形成依塬傍水之势。全村结构由巷道组成,主巷东西向穿村而过,次巷、端巷与主巷连接,符合地形排水方向。巷道地面一律石墁,断面凹形,交通与排水共用。村中的看家楼为砖砌方形三层阁式,高14.5米,登高了望全村四周,是防御设施的了望楼。仿木砖雕节孝碑楼,雕制精美,建造独特,是党家村砖雕代表作品。村东南有文星阁风水塔,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共六层六角形,塔高37.5米,塔的各层内部供奉的牌位和外观各层都有砖雕牌匾。 四合院每院一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呈长方形,个别的是正方形,俗称“一颗印”。四合院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围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似人形。厅房高大宽敞,前檐多为歇檐,为供祖和设宴之所,逢婚丧嫁娶,卸掉活动屏门,设席摆宴,显然发挥了厅房设施功能。门房和厢房为起居之室,长辈兄弟居有序。村内“走马门楼”列于巷道两侧,建筑装饰十分讲究,朴实精美,三雕俱全,是雕刻艺术荟萃。家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门枕为方形或鼓式,均为石雕。有狮子门墩、鼓儿门墩、狮子鼓儿相结合的门墩,还有形体单纯的竖立双体线雕门墩。门楼两侧有美观的砖雕峙头,内容非常丰富,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鹿兔象马,虎牛麒麟以及几何图案、万字拐、八卦图等,更为夺目的是门额题字,或木雕或砖刻,名家书写,相当讲究,成为书法艺术的展示。从内容上看,大致有炫宗耀祖、伦理道德、理想追求三类。大门内照墙多为砖雕,主题画面题材多样,有“鹿鹤同春”、“封(蜂)候(猴)挂印、“五福(蝠)捧寿”等等,有的则一个大“福”字或大“寿”字。院中家训砖雕,多在厅房歇檐两侧山墙上,内容多为道德修养之类,文化气氛浓厚。 2001年党家村古建筑群作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单,被列入“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说道:“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 门票价格: 旺季:60淡季:60 咨询电话: 0913-5322873 邮编: 715403 景区地址: 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景区 西庄镇 韩城市辖镇。1958年建西昝公社,1959年更名西庄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改镇。位于市区正北,距市区10公里。面积61.5平方公里,人口2.3万。108国道过境。辖西庄、原村、薛庄、沟北、柳村寨、寺庄、许庄、党家村、上干谷、郭庄、郭庄寨、柳枝、东庄、涧北、南赵家沟、王家河、井溢村、南强庄、北强庄、杨村、西贾、东王庄、西王庄、文涧岭24个村委会。乡镇……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