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潼关 | “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这个重要的兵家之地正如杜甫所言是“艰难奋长就,千古用一夫”。位于陕西东部渭河下游、旧潼关县港口镇东南的黄河边上,与崤函古道东口的函谷关遥遥相对,守卫着这条古道要津的西口。历史上因其守望着崤函古道中百余公里的桃林而又称为桃林塞。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潼关八景,是潼关地区能够欣赏的八处胜景。八景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张、谯楼晚照、道观神钟。 |
杨震廉政博物馆 | 杨震廉政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杨震廉政博物馆,位于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占地83亩,距潼关古城6公里,潼关县城16公里,总投资约3500万元。博物馆分为祠前区、祠院区、墓园区和绿化区。于2011年9月26日正式开园迎客。 主展区包括四知堂、正气厅、浩然厅、清风廊和放映厅。四知堂建筑面积1780平房米,共有上下两层,一层布展区,面积1160平方米,主要反映了杨震的生平事迹及后人对杨震的缅怀之情,二层主要展示的是杨震家族群英谱;正气厅布展面积162平方米,展厅征集的全国政治、书画名家歌咏杨震、歌颂廉政的500余幅作品展;浩然厅布展面积162平方米,展出与杨震有关的一些文物;清风廊布展面积6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部,展出了从西周到清代共72位清官的人物事迹及名言警句。整个展区从多个层面展示了杨震清廉人生及为官之道,引申出深遂的廉政文化。 杨震廉政博物馆目前是全国唯一规模最大、展示廉政人物最多、文化内容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震文化的弘扬和交流,为“构建和谐社会”搭建了服务平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景区地址: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 乘车线路:潼关县城乘开往高桥的班车,到高桥换乘小巴至四知村即到。 |
潼关黄河风景区 | 潼关黄河风景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黄河风景区度假游乐中心东区(黄河金三角游览区)位于黄河潼关辖区东段,秦、晋、豫三省交界。东至黄河护岸23号坝,西至黄河公路大桥,南至207省道,北至黄河中心线,东西全长5公里。黄河公路大桥,同蒲铁路大桥飞架南北,连霍高速公路与游览区平行相距不足百米,景区大门即在207省道旁。 奔腾南下的黄河,穿-峡谷,“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益增其奔猛”(毛泽东语),在潼关古城外,兼容了西来东去渭、洛河水,三河交汇后在此忽急折东流。 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的英名,雄甲天下,名扬四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千古绝唱,“黄河挂北龙”、“黄河九曲抱冲关”等古人咏颂潼关的名诗佳作,淬千古“不到黄河心不甘”的传说故事,使潼关黄河风景区更加出神入化,独具魅力。黄河激浪中的惊险漂流,誉满秦、晋、豫的黄河鲶鱼汤以及近在咫尺的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城”的潼关古城,近年来已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游览。同时,仅距黄河数百米远,又有苍翠碧绿的凤凰山、东山可供利用,极易开发空中、水上、陆地、山野等各种游乐、观览项目。 目前景区设施有:西式酒店一座即威尼斯酒店,中式酒店一座即老白家酒店,两酒店均可餐馆饮、住宿、会议接待等;长100米的西式观河长廊一座,长50米的仿古观河长廊一座;大、中型游轮三艘,小型游船及快艇10余艘,轻型游览飞机一架;小型鸵鸟、孔雀观赏园一处,垂钓园、钓鱼池多处及抗战水泥雕堡原物,潼关古城墙遗迹等;2001年4月开通大型游轮“金三角号”的上下游航线正式接待游客。 特色旅游项目: 1、全国黄河沿线独有的“水、陆、空观母亲河”。(水上有摩托快艇,岸上有观河长廊,空中有轻型飞机。) 2、有潼关独创,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被国外友人誉为“黄河第一汤”的潼关黄河鲶鱼汤。 3、有“乘黄河游艇游三河交汇,观两色河水”独有项目。 4、有“乘黄河第一轮,游黄河第一湾,喝黄河第一汤”特色项目。 5、结合中国传统的春节与母亲团聚的习俗,自2002年春节首家推出“春节与黄河母亲团聚在潼关”;“黄河母亲企盼海内外游子,共渡X年春节”的特色项目。 6、与潼关县泉湖风景区联手推出“观罢清水观黄水,游罢静水游动水”。 |
潼关佛头山 | 佛头山风景区位于潼关县安乐乡境内,是以秦岭支脉佛头山为主体的山岳型风光及宗教文化风景区。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主峰海拔1806米,因酷似佛首,故称佛头山。自古即有“关南名胜”、“西岳第二奇山”之称,为古今著名避暑游览胜地。因其山顶常年白云萦绕又称“白云山”。佛头山的驰名,主要源于潼关妙善公主在此学佛行法并最终在山顶佛崖寺修成千眼千手菩萨(即千手佛)的美妙传说。在-豫金三角地带宗教界享有盛名,每年的三、六、九月分别有盛大庙会,吸引八方来人。 佛头山宗教文化厚重,以佛命名的山、以佛命名的寺、以佛(即千手佛)为核心的传说,以四方宗教信徒的虔诚崇拜使整个风景区蒙上一层神秘、遥远的宗教色彩。佛头山的传说遗址众多:千钧欲坠的“缠脚石”,怒目圆睁的“狮面石”、老态龙钟的“神龟石”、横栏路中的“回马石”、“平安亭”、“讲经棚”、“凉裙树”、“归真洞”、“情人峰”以及那妙善公主拯救众生见证的“黄龙潭”、“黑龙潭”,无不与千手佛息息相关。佛头山奇峰异石遍布:大自然鬼斧神王于此,有由佛头山主峰与侧峰组合而成的巨大卧佛、有睡意朦胧的“唐僧小憩”、有维妙维肖的“老人背山”,还有威风凛凛的“将军峰”、诩诩如生的“孔雀梁”、小巧玲珑的“葫芦石”将把你带入无限的遐想之中。 佛头山自然风光俊美:走进十八盘陡峭的台阶蜿蜒曲折、嶂天蔽日。沿途可看到水花四溅、渗凉沁人的“滴水崖”、天造地设、别有情趣的“石挟通幽”、一路虽觉疲乏但“步步高”使你平添力量。“九天揽月”促你快步向上,站在“观日台”除清晨可赏美丽壮观的“佛山日出”外,抬头远望,那茂密苍翠的树林、郁郁葱葱的灌木,多彩多姿的山花,足以使你陶醉。低头近看,山下那弯曲小道上曲曲蠕动的上山人流,映衬在青山绿树之间,实如人在画中行,画在目中动。喜欢刺激冒险的年轻人可爬一爬“步云梯”,上一上“神龟石”,特别是欲上“九天揽月”之士不妨攀上“通天梯”登上佛崖顶那将另是一处醉人的天地—极目远眺,滔滔黄渭,尽收眼底,浩浩秦川,饱览无余,巍巍峰峦,绵延足下,使你顿生“一览众山小”的自豪……。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安乐乡境内 乘车线路:潼关县乘开往安乐乡中巴车,在安乐乡换乘小巴或租车至景区。 |
潼关 | “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这个重要的兵家之地正如杜甫所言是“艰难奋长就,千古用一夫”。位于陕西东部渭河下游、旧潼关县港口镇东南的黄河边上,与崤函古道东口的函谷关遥遥相对,守卫着这条古道要津的西口。历史上因其守望着崤函古道中百余公里的桃林而又称为桃林塞。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潼关八景,是潼关地区能够欣赏的八处胜景。八景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张、谯楼晚照、道观神钟。 |
潼关佛头崖 | 潼关佛头崖 佛头崖,在今潼关县治南10公里的安乐乡的松果山上,因其形似佛头而得名。它是秦岭在潼关境内最高的山峰。《潼关县新志》称“关南名胜,无逾此者。” 佛头崖山势峻峭,直若刀劈。崖上树木挺拔、郁郁葱葱。山径蜿蜒曲折,俗称“十八盘”人科其上,若步云梯。佛头崖有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兴建的菩萨庙一座,正殿五间,僧舍十间。庙院依山临壑,风景秀丽。庙前古树参天,松柏掩映。庙后悬崖陡壁,直插云霄。环顾山间,重峦叠翠,云雾缭绕,秀冶欲滴。远眺山处,田 陌村舍,滔滔黄渭,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库院近处有两处水潭:黑龙潭阴森可畏;黄龙潭澄澈见底。二潭清洌甘美,饮之可口,吸引游人樵夫流连忘返。 佛头崖海拔高达1806年,对潼关的气候有一定影响。农谚说:“云覆顶则雨”(《潼关卫志》)。解放前,每遇久旱,农村群众多至此拜佛求雨,每年农历六月初十,佛头崖庙会,香客游从,络绎不绝。 |
杨素墓 | 杨素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杨素墓 杨素(公元544—606年),字处道,南北朝弘农华阴人(即今潼关县水峪口村)。史载,他初仕北周,后从隋文帝定天下,历任大将军、州总管、右修仆射、大仆射、尚书、大司徒、太尉等职。因功加上柱国,封越国公。曾参与杨广弑父,篡位得逞,恃功骄横于一时。是一个“骨朽人产骂未销”的人物。 杨素墓位于今县治城北约五里许之吴村乡亢家寨(又名“家圪塔”)。曾被群众挖掘,陵墓甬道两侧绘有壁画,甬道全用青石铺砌,青石墓门上镌刻着两个不同姿态的神像,意态生动,门框上方有“天官赐福”四个笔力苍劲的字。墓志铭约二尺五寸见方,碑文稍有残损,出土的还有小石狮子一对,方块青石200多块以及古砖等。陵墓中的石刻、壁画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彩绘石雕等精湛的艺术和技巧。 杨素墓虽经开拓,但因塌陷方而终止,有待重新发掘。 |
金三角黄河水利风景区 | 金三角黄河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潼关县金三角黄河水利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依托黄河小北干流潼关段黄河大堤而建,地处黄河第一湾,是典型的河道水利景区,交通便利,景区水利特色鲜明,具有相当开发潜力,水文化历史积淀深厚。 西起潼关港口老码头,东至潼关七里村工程23号坝,南邻老310国道和工程背水坡护堤地,北至黄河中心线的东西走向。面积约24.3平方公里。正确处理水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马超枪刺曹操——古槐 | 马超枪刺曹操——古槐 古槐,相传是当年马超枪刺曹操时误刺的槐树。 汉献这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八月,西凉马超同汉丞相曹操激战于潼关,曹军败,曹操割须弃袍 而逃,马超为父报心切,挺枪跃马,紧追不舍,至古槐下,曹操绕树而跑,马超盯住曹后心,举矛猛刺,误中槐树,拔矛不出,曹操才乘机逃走。诸葛亮《后出师表》上说曹操“殆死潼关”,指的便是这场恶战。 古槐原在潼关故城东大街福盛东中药店内。主杆高约5米,直径2米有余。树身有一深油,传说是被马超所刺眼。1957年,古槐遭到雷殛。后国在修建三门峡水库,掘出陈列于潼关县文化馆。 曹操 (155~220)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 详细++ 马超 (176~222) 马超,字孟起,扶风(今陕西兴平,)茂陵人氏。马超父亲叫马腾,大约在汉灵帝末年(180~189)与西州的边章、韩遂等共同起事(起义造反)。初平三年(汉献帝的年号),马腾、韩遂率兵进军长安。当时的汉朝廷(将两人招安),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驻守金城兰州)。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守郿县。当年,马腾又一次攻击了长安,结果军败,就退回了凉州。到了(曹操当政)派钟繇为司隶校尉……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曹操 (155~220)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 详细++ 马超 (176~222) 马超,字孟起,扶风(今陕西兴平,)茂陵人氏。马超父亲叫马腾,大约在汉灵帝末年(180~189)与西州的边章、韩遂等共同起事(起义造反)。初平三年(汉献帝的年号),马腾、韩遂率兵进军长安。当时的汉朝廷(将两人招安),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驻守金城兰州)。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守郿县。当年,马腾又一次攻击了长安,结果军败,就退回了凉州。到了(曹操当政)派钟繇为司隶校尉……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马超 (176~222) 马超,字孟起,扶风(今陕西兴平,)茂陵人氏。马超父亲叫马腾,大约在汉灵帝末年(180~189)与西州的边章、韩遂等共同起事(起义造反)。初平三年(汉献帝的年号),马腾、韩遂率兵进军长安。当时的汉朝廷(将两人招安),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驻守金城兰州)。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守郿县。当年,马腾又一次攻击了长安,结果军败,就退回了凉州。到了(曹操当政)派钟繇为司隶校尉……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秦王寨马趵泉 | 秦王寨马趵泉 秦王寨,即今太要镇的窑上村,距今潼关县治东南约10余公里。相传是唐初秦王李世民在此屯兵养马,故名“秦王寨”。 秦王寨巍然高踞,四面环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一个天然的军事屯寨。寨子里曾有讲武厅、跑马场、射箭台和城墙等古迹。解放前仍存有跑马场两处,人称“东马套”和“西马套”。射箭台南北各有三座。每座长、宽均为7米。四周城墙高3米多,宽约5米,现在还有留存。 秦王寨北不元的地方,有一处澄清碧澈的水泉。《续潼关县志》里说:“唐太宗为秦王时,兵驻其地。士方渴,苦无水。系马其处,马跑(趵)之,泉忽涌出,遂得饮”。后人遂和此泉为“马趵泉”。马趵泉水量充沛,《续潼关县志》说:“方数丈,澄澈渊涵,时方溢出。”《潼关乡土志》说,清 末,马趵泉“灌窑上竹园一顷有余,灌寺底(与窑上村毗邻)地数十亩,下随山水流入黄河。” 1974年,当地群众将马趵泉筑成长、宽各约7米的方形池塘,现在泉水依然如珠四泛,源源涌出,滋润着附近的农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潼关杨震墓冢 | 潼关杨震墓冢为文化旅游景点。 潼关杨震墓冢 杨震墓祠位于潼关县高桥乡四知村村东,渭河南岸,老西潼公路北。西距华山13公里,泉湖休闲渡假区2公里,东与拟建的黄河文化公园相距2公里。原墓祠座北向南,东西长约200米,南北长约250米,占地75亩。 杨震(?----公元124年),字伯卢,东汉弘农华阴(即今潼关县水峪口地)人。少好学博览群经,当时人尊称他为“关西孔子”。中年后从事教育,五十岁始入仕途,历任荆州刺史、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他为清廉,刚正不阿,故遭宦官诬陷罢官,在遣归本郡途中气愤服毒,含恨死去。 震又被誉为“四知先生”。“四知”一事伟为佳话。《后汉书。杨震传》载:“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概括性震不贪无义之财,他的这种高风亮节,胸怀坦荡,一直受到人们的肃然起敬! 杨震蒙冤而死,后人寄于无限伤怀。《潼关卫志》载唐李世民路过杨震墓,曾亲作文祭奠。明潼关兵备副使张维新也曾作《吊杨伯起墓》诗一首(注),诗云:“洒酒松丘下,严然见汉官;黄金一土苴(zha 眨,通“渣”),白日比胸肝。节峻华峰削,风清陇树寒;尔名堪立懦,百代碣重刊!”杨震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永远为人民所颂扬。 杨震墓在今渭河岸边的高桥乡亭东村西北,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改葬于此。陵园设施历代屡有增建。史载,改葬时“时人立鸟于墓前。”(《后汉书。杨震传》)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初,兵宪蔡可教拓地34亩,兴建亭堂。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潼关卫兵备使汤斌进行重修,并新建食堂三间。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督邮使者程 兆麟立石碑于墓前。-“关西夫子杨公墓”七个大字。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固有提督杨遇春再资助重修杨震墓,树立了石雕群,并建“上知坊”以彰其德。 但历渭河南移,河岸塌陷,杨震墓地受到威胁,1959年陕西省博物馆组织发掘,出土的西汉陶磨坊、羊圈,东汉陶望楼、孔雀灯等文物,均藏于陕西省博物馆中。“关西夫子杨公墓”碑石,存置于县文化馆。 《吊杨伯起墓》诗注释 第一二句大意:我在先生墓前的洒酒 祭奠,好象见到了先生的容颜。俨然,有三个意思:很象;整齐;庄重。此处指真切、好象。 第三四句大意:先生视金如土,胸怀坦白,永远照人肝胆。苴、即苞苴,指行贿受贿。原意为麻类,作捆绑裹的绳子。 第五六句大意:先生亮节高风,剑约自奉,堪 称人类典范。 第七八句大意:先生名震,使怯懦者振奋而起,先生的嘉言懿行永垂万年。立懦,孟子“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先生名震,即此就可以使怯懦的人,受到振奋而立起雄心壮志。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潼关万盛园景区 | 潼关万盛园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万盛园是潼关县具有代表性一个著名民营企业,以生产酱菜为主兼制调味品。她所沿用清道光年间酱园店铺“万盛园”老字号牌匾,具有上百年历史。所以,潼关县万盛园酱菜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称百年企业,是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单位。 该企业在第六代传人宋岗山总经理的打造下,“万盛园”牌酱菜已成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并拥有国家级专利19项,注册保护百年老字号商标7件,成为渭南市商标大户。传承人还在继承和发展传统酱菜制作技艺基础上,保持传统口感研发健康低盐系列产品获得成功,产品一上市便受到大众喜爱,也在各大型参展博览会上销售火爆。同时文化与产业、产业与旅游、产品与品牌结合的营销模式和以文化引领、旅游拉动、品牌支撑、转型发展的思路,受到央视、省地电视台、报刊网络各大媒体关注和一些企业借鉴。企业“三结合”颇受陕西师大教授调研的赞赏,并作为教学案例典型。传承人宋岗山和旗下的公司已是人们熟晓的知名企业与新闻人物。2016年又成立潼关万盛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创建“万盛园景区”,免费开放潼关酱菜博物馆、万盛园酱菜技艺非遗馆景点和体验传习场所,当年就通过国家旅游部门AAA级旅游景区认定,成了有名的地标。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