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 | 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潘集“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又名潘集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潘集区潘集镇街道北。该园始建于2002年7月,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2005年9月2日正式开园。2011年进行了改扩建,总投资近200万元。 纪念园主要由石雕牌坊门、主纪念碑、辅碑、潘集地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及园林绿化等部分组成。牌坊大门、主纪念碑上面分别刻有原省人大、省新四军研究会领导王光宇、郑淮舟等题写的碑文。 “潘集地区革命历史纪念馆”是园林的主题建筑,坐落在纪念园东端,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馆名由省人大原副主任、省新四军历史研究常务副会长郑锐题写。展馆内展出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唤起民众》,反映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在潘集地区活动情况;第二部分《抗日烽火》,主要反映抗日民主政府及根据地建设情况;第三部分《迎接黎明》,主要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潘集地区军民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及支援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情况;第四部分《今日潘集》,反映翻身得解放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重整旧河山建设美好新潘集的伟大成就及改革开放后潘集地区巨大变化。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凤台县委从1940年7月至11月,建立了以潘集为中心,东至高皇、北到万福集、西至上塘、南至架河约630平方公里、20万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淮南这块土地上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唯一的革命根据地,把凤台、怀远、蒙城根据地联成一片,沉重打击了当时在淮上地区猖獗的日伪军,成为发展华中、东进苏北、南进淮南的重要枢纽。 为发扬革命传统、教育后代,在潘集区新四军研究会倡议下,潘集区委、区政府在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遗址建设“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 纪念园先后被市命名为“淮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淮南市国防教育基地”、“淮南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被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少先队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安徽省少先队教育基地”。2012年,纪念园又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四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园也是我区不多的3A级景区之一。 |
潘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 潘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基本情况 潘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国家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1944平方米。坐落在淮南市潘集区黄山南路,于2005年5月1日开工建设,2007年5月底竣工。中心内设舞蹈室、美术室、科技活动室、跆拳道室、航模室、道德讲堂室、心理咨询室、乒乓球室、拉丁舞室、多媒体室、图书阅览室、棋类活动室、音乐室、活动展示厅、少年军校活动室、电子琴室等25个功能室。配有多媒体、科普、各类乐器、航空航海模型、天文气象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等设备。主楼前停放退役坦克一辆。 二、组织机构 潘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隶属于区教育局,为财政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现有专职教师7名、兼职教师21名,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7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4人。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科学设置培训项目,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开办少儿舞蹈、拉丁、绘画、花鼓灯、航模、乒乓球、电脑、钢琴、电子琴、小提琴、书法、跆拳道、剪纸、自救自护、心理咨询等20个项目的特长兴趣班和实践活动馆。 中心制定了免费开放制度,确保开放的正常化、规范化,每周安排1至2个学校来中心参观并开展兴趣活动。近年来,接待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儿童达2.5万余人次。组织全区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类大型活动45次,参加人数2.1万余人次。积极采取“宫校一体化”的模式,在学校建立合唱团、科普教育、球类训练等各种社团组织和基地。 三、活动丰富 1、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中心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及纪念日,组织开展以爱国主义思想为题材的诗歌朗诵会、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邀请“五老”人员开设关于潘集地区革命斗争史简况、抗日战争等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讲座。 2、开展中华美德和爱国情感教育。活动中心深入开展以美德传承、孝行天下、学习道德模范王美荣、“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等主题道德讲堂活动,举办“我的中国梦”手抄报展评、“做有道德的人”中学生演讲比赛、“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小学生故事比赛、“走复兴路 圆中国梦”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学雷锋少儿绘画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作品展以及“国旗下的讲话”、“向国旗敬礼、做有道德的人”签名寄语等活动。 3、开展国防知识教育。通过国防知识竞赛、消防夏令营、军事夏令营、少年军校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普及国防军事知识,让学生体验军营生活,从小树立刻苦学习、锻炼本领,长大为国效力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4、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开办法制宣传栏,聘请法制副校长做普法讲座。多次联合区司法局、区教育局团委在中心举办“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展演活动,充分利用“周末影院”免费播放普法宣传片,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5、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以防火防震、防溺水、拥挤踩踏事件防范、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为主题,多次开展“流动少年宫”安全知识进校园巡展活动,举办“珍爱生命 远离-”禁毒知识讲座、“防溺水”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系统的生命安全教育。 6、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举办花鼓灯培训班,邀请花鼓灯艺人开设讲座。聘请工艺美术师、剪纸艺术家举办剪纸培训。积极组织学生深入老乡家中,学习传统豆腐制作工艺。让学生充分感受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7、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在中心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活动,在网上设立“潘集青少年活动中心心理咨询室”,由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并开展心理辅导。 |
平圩发电公司 | 平圩发电公司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平圩发电公司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占地500余公顷,南临淮河1公里,地处两淮亿吨煤生产基地,与淮南淮河大桥、阜淮铁路比邻,东接京沪高铁交通要道,近邻苏、浙、沪负荷中心,水资源丰富、燃料供应充足,电力输送便利,地理位置与生产条件优越。公司主营电力生产和销售,同时兼营与电力有关的产品及服务。 三十多年来,平电人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成功消化吸收了国外大机组引进技术,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期工程是国家“七五”和安徽省“八五”十大重点工程,国务院十二项重大技术装备科研项目,一期工程两台机组于1984年9月开工建设,是国产首台和第二台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1990年、1992年分别投入商业运营,为我国引进吸收国外60万千瓦机组的设计、制造、运营,积累了成功经验,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二期工程为“皖电东送”重点工程,安装2台64万千瓦超临界机组,2007年底全部竣工投产。其中二期第一台机组是“皖电东送”首台机组。三期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的《皖江规划》中最大的能源项目,是国家电网百万伏淮沪特高压线路配套的唯一百万千瓦级电源项目。2013月2月16日,三期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核准。2013年6月8日,三期工程正式开工。2015年5月29日和9月18日,三期工程两台百万级机组分别投产发电,标志着世界首个百万机组、百万等级变压器、百万特高压线路的“三百工程”0建成。 从发展到壮大,平圩电源点的成功建设和安全运营,为我国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设计、制造、施工和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不仅对提高我国电站设计水平、设备制造能力,改变我国电站设备落后局面,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而且对提高我国电站施工、生产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平圩发电公司弘扬“顽强拼搏、锐意进取、传承辉煌”的平电精神,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夯实爱教工作基础;强化政治文明建设,提升爱教工作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构建爱教企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教友好企业,结合企业文化艺术节活动、庆祝建厂30周年系列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员工将爱国主义转化为提高机组运营质量,巩固稳健经营良好局面上来。机组运行指标不断优化,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六台机组全部实现烟气脱硫除尘,获安徽省首届绿色环保十佳企业;管理水平持续提高,#2机连续在网运行582天,创国内同类大机组最好纪录,获“全国火力发电可靠性60万千瓦级金牌机组”和全国火电大机组竞赛唯一“特等奖”;涌现出两名全国劳模,安徽省劳模、全国技术能手和拔尖人才近百名;履行责任屡获褒奖,在抗击2008年国家特大冰冻灾害中荣获安徽省、集团公司抗雪灾保发电先进集体,多次在安徽省迎峰度夏劳动竞赛中连获桂冠;到2015年底,累计发电超2300余亿千瓦时,上缴利税百亿元,年解决周边数千人就业。年年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年度生产经营绩效考核目标任务,获国务院授予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特等成果奖,两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后多次荣获国家一流火电厂、全国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全国工人先锋号、安徽省和中央企业文明单位标兵和先进企业、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百项荣誉。 |
高皇镇风光 | 高皇镇是一个区位优势明显的城郊型农业大镇,该镇始终坚持农业产 业化结构调整,紧紧围绕“两线一点”农业产业化布局,打造以张岗村为核心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孙岗村为核心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并加强全镇植树造林工程,重点启动泥河、柳河、尹河、中沟防护林工程。利用春季植树造林,加快绿色长廊建设,上半年完成农田林网3000亩,植树达5万株;村庄低产林改造达500亩。加强柳河、尹河、泥河的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及对柳河的疏浚治理工作;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引导农民施农家肥,降低农药使用量,走生态农业之路,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同时,加强小城镇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及村庄规划建设,整治村容村貌,并结合老村庄改造,创建生态村;对胜利村80户实施改水改厕工程;大集村建设了五户沼气示范户。 该镇积极争取有关单位支持,大力推进平圩电厂灰场覆土工程,已覆土造田2000多亩,减少了粉煤污染,有效净化了环境。 高皇镇 高皇镇位于潘集区东部,南与田家庵中心城区隔淮河相望,北靠泥河,东与怀远县毗邻,西同平圩镇接壤。1996年撤乡建镇,面积57.9平方公里,耕地3239.8公顷;辖22个村,计58个自然庄,41200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9999万元,农业总产值9632万元,财政收入2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45元。省民政厅授予镇敬老院为“省一级敬老院”。文明城镇建设顺…… 详细++ |
芦集镇生态农业 | 芦集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使全镇农业生产、农民创业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生态农业:西红柿 近年来,该镇把生态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来抓,不断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优质粮生产,以桥西村优质麦—稻生产为示范,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深化改革,调动农民投身绿化,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在镇北部和西部建成两个4公里绿色长廊,今春对代庙等8个村实施老村庄改造,新植各种树木16000棵。开发利用金家湖发展皖西大白鹅养殖和水产品养殖,桥西村建成两个种鸡养殖场。带动周围农民养殖白鹅3000多只,养鸡上万只。该镇以代楼村沼气建设示范户推动全镇农户的沼气池建设,使农民偿到生态建设的甜头,看到了好处,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芦集镇 芦集镇位于淮南市潘集区西部,与凤台县毗邻,境内有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租赁公司、中煤特业公司淮南工程处等国家大中型企业,潘谢公路穿境而过,距凤台火车站10余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面积69平方公里,有17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6万余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理论和“-”重要思想为工作指针,带领全镇广大干群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全镇经济建设和社…… 详细++ |
淮南市八公山旅游区 | 淮南市八公山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家4-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区内。206国道可达。距淮南市区约15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人文历史和地质地貌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旅游区。1998年8月开发建设景区,2001年9月15日对外开放。 景区整体规划面积120余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8.85平方公里。大小40余座山峰起伏叠障,苍松迭翠,雄奇灵秀,淮河流经群山之北,曲折环绕而东下。淝河沿山南麓注入淮河。 1600年前的淝水之战,便发生于此,留下了八公山下“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典故;2000多年前,淮南王刘安招贤纳士,讲经论道,编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千古美食豆腐;“淮南虫”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八公山神秀,自古诸多骚人墨客争趋而至,刘安、李白、苏轼、欧阳修、刘禹锡、吴均、韦应物的足迹均踏遍过八公山,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自2001年以来,淮南市旅游局与八公山区0已先后举办了六届八公山旅游节,吸引了大量游客。 汉淮南王宫·升仙台:汉淮南王宫是八公山景区的主要景观,占地5500平方米,是为纪念西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中华美食豆腐始祖——淮南王刘安而建造的。 青琅馆:青琅馆俗名孙家花园,为清乾隆年间寿州人孙蟠始建,分为上花园、下花园和青竹园三部分。 白塔寺:整座寺院耸立于青山绿树之间,气势宏伟,做工精美。 忘情谷:长1.3公里,以幽美的野趣成为游人留连忘返的胜境。沿谷而行可直达八公山最高峰白鹗山。 石林:八公山景区中的重要地质景观。石林连绵不断,蔚为壮观,出露面积约30万平方米,出露高度1.5米-5米。 南塘:四面环山,中间是一盆地,岚香泉、洗云泉、沁月泉点缀其间。 石门潭:石门潭位于南塘之东云条山与茵席山相峙之处。那里峭壁凌云,奇石万状。 乐涧套:堆积着大量古生物化石,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众多的专家和游客前来考察游览。 闪冲清真寺: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占地2000平方米,为一座四合院,有室殿三间,宝殿两侧各有讲堂三间,另有水房和阿訇住房十余间。 |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 |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寿县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寿春为寿县县城。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自陈迁都寿春。寿春古城以其独具魅力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享誉海内外。 寿春历史为军事重镇,位于淮南岸的八公山下,肥水饶城而过,古称寿春、寿阳、寿州,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寿春古城墙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城墙,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城墙为北宋熙宁年间重建,石基砖壁,高8.33米,顶宽6—10米,周长7147米,城内面积3.65平方公里。城有四门,门上阴刻其名,东宾阳、南通淝、西定湖、北靖淮。古城墙以瓮城、城门、护城河、吊桥、角楼、警辅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组成一个完整防御体系,在冷兵器时代形容它为“金城汤池”或“固若金汤”,历史上有“铁打寿州城”之说。1991年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寿县县城被洪水围困,城外一片0,而城内安然无恙。 寿县是全国文物大县。由-题写馆名的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着上自殷商下迄明清不同时期的文物达6000余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就有数百件。 各教俱全,安居一城,是寿春古城一大特色,也是楚文化博大和宽容的重要体现。城东有江淮名刹报恩寺(旧名崇教禅寺、东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鼎盛时期拥有僧侣数百人,建筑规模雄伟;城西有明代清真寺,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清真寺;城北八公山上有江淮地区道教中心四顶山帝母宫;城中还有孔庙和基督教堂。 在寿春古城,可欣赏到州署、奎光阁、泮池、留犊祠、状元府、箭道巷等古建筑,能听到“门里人”、“人心不足蛇吞相”、“当面鼓,对面锣”、“赵匡胤困南唐”、“时苗留犊”、“离乡草”等优美的故事和传说,还能品尝到“大救驾”糕点、八公山豆腐等名吃。 八公山又称淝陵山,为省级森林公园,南距寿春古城2公里,有11座山峰相连,总面积1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41.2米。山体虽不高,但由于周围均是平均海拔20多米的平原,则显示出八公山诸峰的高大雄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淮南王刘安在此山招徕八位术士炼仙丹,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故而得名,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淮南鸡犬等成语典故和豆腐的制作方法。八公山有藏龙卧虎之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383年,著名的-淝水之战主战场就在八公山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都典出于此。当年苻坚的惊马坡,晋军抢渡的东津古渡和谢公祠等古迹犹在。八公山现有淮南王刘安墓、廉颇墓、淮王丹井、珍珠泉、玛瑙泉、升仙阁、奶奶庙等景点30多处。 八公山是一座古老的山,又是一座神奇的山。在它的西南麓曾发现远古恐龙化石,在它的东麓也发现了约一亿年前的古象巨齿化石。国外学者称赞这一地区将成为世界古生物科学的圣地。按旅游发展规划,八公山刘老碑附近将建立前寒武纪地层地质剖面保护区,以提供科学考察和科普教育。 |
淮南市上窑旅游景区 | 淮南市上窑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上窑森林公园位于著名能源城安徽淮南市东北部,他依托钟灵毓秀的上窑山水,横卧于美丽富饶的高塘湖之滨,以森林景观为主体。总面积10.4平方公里,是一所集生态旅游、人文景观、宗教信仰、度假休闲、科普教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省级森林公园。她像一株婷婷玉立牡丹,正以她婀娜的娇姿向人们含苞待放。 公园依山面湖,在雄奇险秀的上窑山中、竹浪滚滚、森林郁郁葱葱、森间小道、藤萝横攀、山花烂漫、芳草如茵,无不让人们沉醉在这如梦似幻的胜境之中。 这里的高塘湖水碧波万顷,烟波浩淼,霞雾氤氲,湖心岛、湖心亭、绿树银台。当你乘上水上乐园的摩托艇弛骋湖面,你就如登仙舟,驶向更美好的彼岸。层层白浪翻滚,也可让你尝试一下惊险浪漫的时尚感受。 在无限神奇的山林中,自然人文景观相映生辉,名胜古迹浑然天成。有晋建雄伟壮观的“神山古刹”。“洞山寺”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等庙宇甚多。有堪称一绝的古存八景:“奇峰障日”、“陡壁摩天”、“岩开斗石”、“仙人桥”、“仙人洞”、“王母滩”等。古联云“山林存八景毕竟是天然神妙,风月绝千秋到处皆画意诗情。”但她却踏着世纪的节拍,向人们展示着她那远古迷人的风采。 这里有着历史文化的渊源。留有战国时期宋玉写下的千古名篇《高塘赋》。昔日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的遗址-“上天台”。有北魏所建的“道观庙”。传说是张果老的成仙之庙。有乞丐皇帝朱元璋的避难之所,神奇的“灵光一现”和他儿时玩耍时的“牵牛巷”等。而这里的民间故事也多若繁星,枚不甚举。有“王母滩传奇”,故而在“王母滩”头有斑斑点点形似麦仁的印迹,并留有王母的三寸足迹和张果老的神驴蹄印。有“仙人洞的故事”。赞曰:仙洞神奇不虚传,曲径通幽达远山;佳境蹊径何人见,世人谁晓地中天。在上窑森林公园的园林内,到处充满着神奇和灵气。 公园境内山峰突兀,重峦叠翠,甘泉遍布,幽涧深谷,别有洞天,奇花异草竞相争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这里繁花似锦,生机盎然。当你走进公园你就走进了世外桃源,仿佛游到了人间仙境。你定会被这一揽天下秀的湖光山色所陶醉。可以说,任凭谁见到这自然景观都会为之感慨、赞叹! 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植物种类139种。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地带性植被已不复存在,现有植被多为人工栽植和天然次生。如侧柏纯林,刺槐麻栎混交林等。由于海拔较低,植被无垂直分布变化。主要乔木树种有侧柏铅笔柏、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雪松、水杉、池杉、银杏、刺槐、山槐、合欢、臭椿、苦楝、杨、柳、榆、黄连木、喜树、黄檀、白檀、麻栎、槭树、枫香、泡桐、卫茅等;竹类有毛竹、元竹;经济林木有枣、桃梨、柿、板栗、乌桕、石榴、杏、葡萄等;灌木树种有馒头果、柘刺、山枣、野山楂等;草本植物以菅草、白茅、野枯草等主有国家I、II级保护植物3种。园内有陆生脊椎动物22种,隶属4纲12目18科,其中两栖纲2目2科2种,爬行纲1目1科1种,乌纲5目9科11种,哺乳纲4目6科9种。园内有国家I、II级保护动物4种。主要有草兔、狐狸、草狼、刺猬、画眉、杜鹃、黑枕黄鹂、猫头鹰、松鸦、啄木鸟,以及龟、蛇、蛙等。 |
淮南市焦岗湖旅游景区 | 淮南市焦岗湖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焦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淮南市西南部,北距毛集镇1公里,102省道沿境而过,交通便利。焦岗湖以“水”闻名,东与风景秀丽的八公山,南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构成独特的山、水、城旅游金三角。该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既有芦苇荡(鸟的天堂)、荷花淀、仙侣湖、渔业观光园、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观,又有湖畔垂钓、芦荡探幽、荡舟采菱、湖中戏鸟、渔家寻乐、浪遏飞舟等休闲项目,兼有焦湖红心鸭蛋、醇香酒糟鱼、活鱼干吃、水晶贡圆、五香狗肉等特色产品,还有“仙侣下凡”、“黑龙遭难”、“神猴探宝”、“赵匡胤困南唐”等美丽传说,堪称“养在深闺八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2004年7月,毛集实验区获得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05年2月,焦岗湖旅游区被评定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焦岗湖距离淮南市30公里,距离合肥市120公里。合淮阜高速公路、102省道可直达焦岗湖,其中合淮阜高速公路毛集出入口距离焦岗湖风景区仅3公里。 碧波荡漾的焦岗湖由来自颖上、六安等地的18条河流汇集而成,宛如天赐碧玉,镶嵌在淮北平原,湿地植物丰茂,有万亩芦苇荡,千亩荷花淀,是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的区域之一。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野生动植物共同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焦岗湖湿地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和生态调节功能。“万亩芦苇荡”、“千亩荷花淀”和湿地植被及众多的飞禽、鱼类是这里最主要的物种构成,在湿地大都遭到了围垦破坏的今天,焦岗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不多的野生自然湿地群落之一,具有原始性、稀有性、生物多样性等特点。焦岗湖有可养水面六万多亩,湖内水质优良,水生种群繁多,其中焦岗湖大闸蟹、青虾、鳜鱼三个品种荣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证书,远销欧美,是中国绿色食品基地之一。 焦岗湖上栖息着数量众多的鸟类,大雁是其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焦岗湖的大雁大多是人工野生放养的,从1999年开始,焦岗湖上就有人尝试人工饲养大雁,大雁不但羽毛漂亮,绒毛轻暖,而且肉味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自古就有“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的说法。如今,人工饲养的大雁已由单一的鸿雁发展到鸿雁、豆雁、灰雁、雪雁四个品种。 该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既有芦苇荡(鸟的天堂)、荷花淀、仙侣湖、渔业观光园、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观,又有湖畔垂钓、芦荡探幽、荡舟采菱、湖中戏鸟、渔家寻乐、浪遏飞舟等休闲项目,兼有焦湖红心鸭蛋、醇香酒糟鱼、活鱼干吃、水晶贡圆、五香狗肉等特色产品,还有“仙侣下凡”、“黑龙遭难”、“神猴探宝”、“赵匡胤困南唐”等美丽传说,堪称“养在深闺八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 焦岗湖与八公山森林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构成独特的山水城旅游金三角,是皖西北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2004年7月,毛集实验区获得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05年2月,焦岗湖旅游区被评定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近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2009年第4号公告,焦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焦岗湖旅游资源类型属于自然景观兼人文景观,其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旅游景点众多。焦岗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数千年淮河民俗文化、东方芭蕾--花鼓灯、华东地区最大的芦苇荡、独具特色的水上渔村、鲜美丰盛的渔家美食、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焦岗湖周边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它北临茅仙古洞、东邻神秀八公山、南邻历史文化名城寿县,西临八里河风景区,共同构成皖西北黄金旅游线和淮河风情游线路。焦岗湖景区还拥有众多美丽传说,如“神莲”、“神船”、“黑龙遭难”、“赵匡胤困南唐”等美丽传说,堪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其主要旅游景点有:水上人家、芦苇荡、荷花淀、柳浪闻莺、渔业观光园、水上游乐场、淮河风情文化园、生态农庄等;主要旅游项目有芦荡迷津探险、渔家乐、活鱼宴、轻舟观荷、花鼓灯表演、焦岗雁舞、垂钓休闲、水上游乐等。焦岗湖景区 毛集镇 安徽省淮南市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毛集镇位于美丽富饶的淮河之滨,素有“淮上明珠”之称,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5.3万人。 1993年,毛集撤乡建镇;1994年7月,毛集镇被国家科委、计委、体改委、建设部等28个部委批准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同年底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1996年,又被国家建设部、国家体改委等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 详细++ |
寿县博物馆 | 寿县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概况 寿县博物馆筹建于1958年10月,1962年11月正式设编成立,是安徽省建馆较早的博物馆之一,隶属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主管的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原馆址设在寿春城内东北隅江淮名刹——报恩寺内,于2004年元月迁至新馆,新馆座落在寿春城西大街繁华地段,与孔庙相邻。 二、内设机构 设馆长一名,副馆长2名,内设办公室、保管股、保卫股、陈列股和宣教股。在职职工30人,离休2人,退休6人。初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3人。 三、历史地位 寿县博物馆在文博界享有很高声誉,在安徽仅次于安徽省博物馆,是国家重点博物馆,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大人文素质教育基地。 四、馆内收藏 寿县博物馆是以收藏本区域内出土的历史文物主为,侧重收藏楚文化体系文物,同时亦兼藏近、现代传世文物和革命文物为辅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各类藏品一万多件(套)。其中一级品162件(套),二级品163件(套),三级品1443件(套)。收藏的“越王者旨于赐”剑、羊首尊、牺首鼎、楚金币以及金棺和银棺等,都是镇馆之宝,尤其是青铜器和楚金币的收藏是馆藏文物一大特色。 五、馆内外业务 建馆近50年来,寿县博物馆始终致力于文物藏品的征集、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开放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先后举办《寿县历史陈列》、《寿县革命斗争史展览》、《芍陂碑碣墨拓史料展》、《馆藏字画展》、《古代铜镜展》、《报恩寺宋塔遗物展》、《瓦埠魏晋墓展》、》《寿州史迹陈列展》、《“三建”工程文物保护暨公安移交文物成果展》、《汉银缕玉衣展》、《明代女尸展》、《潘玉良画展》、《全国首届文物摄影展》、《青少年性教育展》等,并长期与省博物馆业务合作。 建馆近50年来,接待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张震、司马仪·艾买提、-、李讷等,以及国内外著名文博专家马承源、吕济民、童明康、罗哲文、马自树、单霁翔等。近几年来,接待国内外观众40余万人(次)。 六、新馆陈列内容 新馆占地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58平方米,陈列面积2600平方米。 新馆于2006年5月1日正式对外试开放。分7个专题,共设11个展厅,,分别为楚都遗珍、晚蔡履迹、楚墓撷宝、汉魏流韵、璀璨文物、淝水之战、翰墨流芳、彩瓷缤纷、古窑之光、宗教艺术,较全面地展示了寿州大地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寿春镇 寿春镇是寿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全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同时又是国务院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本镇座落于淮河中游南岸,背靠流传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历史传说的八公山,东隔淝水之战古城场与煤城淮南相邻。S203线、S301线和合阜路三条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本镇曾为楚国故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华东地区最大的伊斯兰清真…… 详细++ |
淮南龙湖公园 | 淮南龙湖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介绍淮南市龙湖公园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总占地面积65.4万平方米(其中南北湖水域面积达30.5万平方米),是目前该市唯一一座综合性市级公园,也是全省较大的综合性公园之一。水面开阔,设施齐全,景点较多,园中有园。206国道可达。 公园水面分南、北两湖,南、北各建一游船码头。南湖为划船区,现有各类小游艇、龙舟、龙舫活动区。湖中有四岛,中岛南有九曲桥连结南岛,北有虹桥连结湖堤,岛中建有湖心亭,亭之四周绿树葱郁,鸟语花香,有湖心春晓的意境。南岛径曲而树荫,加之临湖筑有风荷水榭,形成夏景。景区依湖自然形成三大部分。 由入口广场区、市民休闲区、景观湖区、中心广场区等9个功能分区组成,既蕴含古赵文化,又融入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并充分考虑了人的休闲娱乐空间。通过运用现代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使水体景观与园林艺术交相辉映,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效果。 公园一期工程共挖湖堆山、砌围驳岸动土60万立方米,扩展水体面积8.2万平方米。园内栽植各类植物1.6万余株,建有造型各异的桥梁12座。同时完成了由大型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激光三部分组成的夜色阑珊水景等项目。以龙为主脉的大型音乐喷泉“龙腾盛世”、“天龙旋云”、“天宇翔龙”、“蛟龙出水”、“龙行天下”、“金龙吐水”等水型摇曳多姿,每天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前来观看。公园二期工程包括观景楼、亮化景观、背景音乐和配套功能设施。龙湖之水,源于滏阳河,归于滏阳河。入于西南,流向东北,成湖于中,出于西北,雄卧如龙,故有“龙湖公园”之名。 龙湖公园,有三门、三湖、三岛、十一桥;有“水上长城”、“水上迎客松”、“音乐灯光喷泉”、水幕电影、荷塘日色和龙头石等二十多处景点。 龙湖公园共有东、南、北三门,三门“品”字而立,成三角形。门门有奇石、怪坛、异园。 东门面向滏东大街,南北宽约百米。门口46颗“冒号石”俯首门前,躬身迎宾,。进门可上“日坛”。清晨上坛,回眸东望,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朝霞满天,火红一片。上坛前行,一簇“火把石”“熊熊燃烧”,常年不熄,象征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千载万年。 南门面向人民路,古如罗马圣殿。24根6米多高的闪光石柱,四排六列,高高耸立,巍蔚壮观。进门上坛,20多棵松柏伫立两边,夹道欢迎。坛坛花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花坛形状,有矩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直角形、圆形椭圆形等。正中大花坛内,一尊形象逼真的“骆驼石”,头东尾西,像在大漠沙海中艰难跋涉,驼铃叮当,如响耳边。骆驼之坚韧不拔、任劳任怨、抵风抗沙、永远向前的精神,令人赞许喟叹。此乃南门首观之景。 面向丛台路的北门,钢筋铁骨,弯如弓箭。一尊“珊瑚石”,昂首挺立门前。进门南去,如上“天坛”,坛东南角,一尊“鸳鸯狮石”,惟妙惟肖,紧紧相拥,亲密无间,譬喻人间爱情,天长地久,永恒不变。 游园分别进三门,看点游序各不同。有游客语:“东门先看桥,南门先看湖,北门先看山”,似有道理。 东门进园,西行百米,便是“龙湖公园第一景”、“水上长城”、“龙湖栈桥”、“龙桥”。 “龙桥”如龙,桥面参差错落,桥体弯弯曲曲,足有百余米长。 |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八公山旅游区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区境内,2001年12月10日,八公山旅游区被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12月2日,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3年7月31日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八公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又名紫金山,由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128平方公里,峰峦叠翠,清泉密布,景色优美,历史文内涵深厚,由152种树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是皖北大地上一颗绿色明珠,春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秋踏漫山红叶,如火如茶。160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以少胜多的世界著名战役“淝水之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话;2000多年前,汉淮南王刘安招贤纳士,编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编定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名扬四海的美食--豆腐,演绎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故事;形成于8亿年前的“淮南虫”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00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万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 八公山风景区依据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风光,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开发建设和规划建设中的主要景观有:汉淮南王宫、升仙台、淝水之战遗址、白塔寺、白塔、青琅玕馆,石林、忘情古、森林浴场、红叶谷、岚香湖度假村等,将为旅客提供一处休闲度假、宗教朝圣、观光修学旅游的好去处。 八公山旅游区以神奇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为重要信托,以绚丽多彩的历史人文景观为丰富内涵,以古汉文化和“淝水之战”为品牌,以休闲渡假旅游为主题,已成为国内著名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 |
焦岗湖影视城 | 焦岗湖影视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淮南焦岗湖影视城坐落于合淮阜高速毛集出口,美丽的焦岗湖畔,是正在建设中的大型专业影视摄制基地。该项目由海顿企业集团淮南焦岗湖影视城股份有限公司策划、投资、建设和管理,是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和省、市重点文化产业建设工程,总规划6570亩,一期已建成大型文化平台双安广场、老火车站、马场、念恩桥、地主大院、桃镇小街、九曲桥、军营大院、淮上风物、碉堡、北京老街、农家小院、李氏宗祠、渔稼园等景点,其间有真人CS实战、开心农场、演艺活动,还有农家乐、列车酒吧、列车旅馆等设施和项目。淮南历史首部自制出品的31级电视连续剧《念恩桥》及首部自制出品的故事片电影《沉入湖底》在此拍摄完成。大型“水青春--湖畔影视体验夏令营”也在焦岗湖影视城如期进行中! 焦岗湖影视城已成为皖北生态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视文化产业创新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影视品味十足AAAA级焦岗湖影视城与风景秀美的AAAA级焦岗湖湿地公园交相辉映,全封闭的景区管理、幽静惬意的生态环境、自然清新的新鲜空气、丰盛美味的农家大餐、趣味精彩的活动项目;是学生、个人、家庭、团体旅游、活动、教育、写生、拓展、度假的理想之地! |
天宝双遗文化园 | 天宝双遗文化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宝双遗文化园是一处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窑”制作技艺的传承研究、创新发展、收藏展示为核心内容的人文景观。园区内有寿州窑体验陈列馆、紫金砚和寿州窑瓷加工生产基地、非遗传习基地、淮南紫砂研究所、八公山岩石标本展示区和紫金砚石陈列馆等浏览项目,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旅游商品生产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院等教育机构的教学实习基地。 双遗文化园坐落在淮南市八公山区的丁山路旁,朱红色的大门动开后,一座古老的透着古朴之风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用古时的砖瓦材料建设起来的古寿州窑址。窑址里存放着省级寿州窑非遗技艺传承代表人沈德潜潜心研究制作的仿古器皿,其中最为耀眼的是极为难得的鳝鱼黄四系瓶,碗、盘、杯、钵、注子等仿古产品琳琅满目,古朴、厚实。古寿州窑里复建着老窑及生产的场景,为游客演示泥料加工、拉坯、上釉、晾干、装窑、烧制等制作全过程,让游客领略千年文化的气息和穿越时空的感受。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全面鉴赏到从隋唐乃至以后历代的风格迥异的寿州窑产品,还可以亲手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 双遗文化园另一处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就是紫金砚石陈列馆,这里不仅有许多古代的真品,还有现代大师的作品。如隋代的青釉盘口瓶、唐代的黄釉四系大罐、黄釉四系翻口壶、黄釉四系短领罐、黄釉碗。现代大师的作品,如韩美林的仿青铜文具;享有中国雕砚第一人、徽州奇人、刀笔鬼杰之称的方见尘的雕砚;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路福传的《黄龙戏珠》《嫦娥奔月》《青龙印》均陈列馆中。 |
寿县孔庙 | 寿县孔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西大街中段,有一座北向南的宏伟古建筑群,这就是俗称“黉学”的孔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据《寿州志》记载:此建筑始建于唐,元代由城东南隅移建于此。占地面积达二万平方米,有坊、阁、殿堂等大小建筑物三十处。 饱经沧桑的孔庙,虽占地面积有所减少,但主要建筑物如大成殿、明伦堂等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特别是近年来经国家拨款维修,面貌一新,接待四方游客。第一进院前是牌楼式的“泮宫”、“快睹”、“仰高”三坊,斗拱飞檐,古色古香。第二进院正是半月形的“泮池”,常被人称之为“状元桥”。人们总爱扶栏登桥,俯视碧水游鱼。池北中轴线上为“戟门”,东耳房为名宦祠,西耳房为乡贤祠。由戟门进入第三进院,即来到孔庙的正殿——大成殿,殿面阔五间,深三间,是黉学主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大成臀两侧有配庑,是放置从祀牌位之所。大殿前是一米高的石块月台,台周护以雕花石栏,台左、右是两棵参天银杏树,把大殿点缀得更加肃穆。从大殿左、右两则之“外堂”、“入室”二门即进入第四进大院,明伦堂居最后。现为县文化馆所在地。 寿县孔庙历史沿革 孔庙,有许多名称:如“儒学”、“学官”、“黉学”、“圣庙”等,现在群众称之为“黉学”。在封建时代称为“学官”、“圣庙”。现在寿县图书馆的馆址为孔庙附属建筑物——“文昌官”。 据文献记载:唐、宋时期,寿州孔庙建在城内东南隅,确切地址已不可考了。到了元朝时期移到现在这个地方。(即:西清淮坊)。从元代的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距今680年)至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距今122年)的500多年来,经过大小42次的重修与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民国时期,这些建筑一部分受到损坏。民国十余年间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曾举办过“肓稚学校”、“职工学校”、“简易师范学校”等,把“文昌官”、“戟门”、“大成殿”、“两庑(即东西两边廊房)”均作为教室或宿舍。解放初期还做过粮食仓库等。 解放后,在各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支持下,多次拨款进行整修或维修。可是“0期间”又受到极其严重破坏,许多附属建筑已不复存在了。现在将仅存的部分建筑分别介绍如下: 大成殿:房为五间,原碑文记载是: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距今377年)曾经重修过(究竟何时建的已不清楚了)。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距今267年)六月大成殿倒坍了,当时由寿州知州赵宗灵重修建立起来的。清嘉庆五年进行过一次大修,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距今190年)又加以扩建扩大了台址,更换了木梁柱,提高了椽口。成为现在的规模形势。同时又增加了两边厢房共四间(东西一边两间)。 两庑,(即两边廊房),原来两边各十间,共二十间,清嘉庆十七年重修时两边各增加了一间,成为现在一边十一间共二十二间。 戟门,五间,这是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距今473年)当时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故设此门(名为戟门)。后来又经过多次修缮有新改动。现在的戟门实际已是清代建筑了。戟门两边各有三间房子,东边叫“名宦祠”、西边叫“乡贤祠”,过去存放着一些历史名人碑牌等以示祭祀,如东边祭祀有楚令孙叔敖、汉寿春令时苗、南唐清淮节度使刘仁赡、清知州李兆洛等,西边祭祀有唐孝子董召南等。这边祠现在是清代建筑了。 泮池(群众称之为状元桥),即:戟门前面的半圆形池子。原来这个池子是建在“棂星门”外面,是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距今385年)卓司贾大兴修孔庙之风时修了这个池子(名为泮池)到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距今190年)绅士孙克任、孙克全等人捐资重修孔庙时认为泮池放在棂星门外不妥,故移至于棂星门内的(现在这个池子已是清代建筑了)。 棂星门,(此门始建时间不详),据历史记载,原来是木制的。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距今480年)知州何东莱认为木制易腐坏,故改为石头房了。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距今248年)又在棂星门两边各建一门,东边叫“金声”、西边叫“玉振”,后来,又进行过多次维修(注:现在这个门是近期重建的,原来石头坊被“文革”期间造反派砸掉了)。 泮宫坊,即:现在大街对面的三座坊(门)(群众误称为午朝门)原来的这只是一个大照壁,到清嘉庆十七年绅士孙克任等重修孔庙时,把大照壁改为坊了,又从东西两边各增加一年坊(门),东边叫“快靓”西边叫“仰高”,后来又从横的东西两侧各增加一座坊(门),东边叫“德配天地”,西边叫“道冠古今”。这样就成为五座坊了。(“文革”后期为修西街将东西两坊拆掉了)。现仅剩对面三座了。 明伦堂,(始建不详)原来只有三间,明朝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8年距今456年),重修时改为五大间,以后就没有再扩建了,(现在明伦堂实际还是明代建筑风格)。 敷教坊,即:大成殿后,明伦堂前的三间建筑,原名叫“广大高明坊”,明嘉靖二十八年知州栗永缘把名字改为“敷教坊”,在清光绪六年(公元1881年距今123年)前已倒坍了,现在的敷教坊是近期重修的。原来敷教坊两边有两个门,东边叫“升堂”,西边叫“入室),(现已不存在了)。 魁光阁,(现在群众称之为“魁星楼”),原来魁光阁前身有一座叫“青云楼”,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78年距今426年)寿州人刘继英等人所建。后来倒坍了。到了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距今225年)才在原来的“青云楼”旧址重建的“魁光阁”。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距今183年)又进行维修,解放后人民政府又多次拨款维修,所以保持至今。 文昌宫,(即:现在县图书馆馆址)(原文昌宫原貌已不存在了)。文昌宫是孔庙一大附属建筑,在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距今291年)有个训导叫丁济若的,他在这里办所学校叫“义学”。以后改名叫“魁神祠”,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距今225年)把文昌宫改叫“魁神祠”。实际“文昌宫”的建筑也是清代建筑。 孔庙其他附属建筑很多,寿州的孔庙原来的规模很大,气势很壮观宏伟,由旧社会的破坏和毁坏,后为“0”又遭破坏,很多建筑已不存在了,如原“津宫坊”、“五座坊”为修大街拆去东西两坊,前面的“大照壁”、“大牌坊”、“文笔亭”、“上下马碑”、“四个龟驮碑”以及现在剧团院内的“节孝坊”、“节孝祠”明伦堂东边的“崇圣祠”等等。 以上材料是在“四清运动”后期原来省委书记李葆华同志来此参观批示后,我们请司徒越老先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撰写的“寿县黉学(孔庙)历史沿革”。由于“文革”期间又遭极其严重的破坏,现就仅存的建筑以及近期修复的部分建筑简要作以重新整理,作以介绍,以便大家作进一步了解孔庙的历史情况。如有不妥,请阅者指正。”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
正阳关玄帝庙公园 | 正阳关玄帝庙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正阳关,古称颍尾、颍口,又名羊石,系蜚声海内外的中华名关。正阳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据《左传》载,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以此计算,正阳镇已有2530多年的历史了。 正阳关位于淮河、颍河、淠河交汇处,是淮河中游重要水运枢纽,古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地理位置优越。正阳镇得水运之利,擅舟楫之便,商贸自古繁荣,是淮河中游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近年来正阳镇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重新修建了玄帝庙公园、清真寺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肘阁、龙灯、狮子灯、花鼓灯等传统民间艺术得以重新挖掘整理,2003年,文化部正式命名正阳关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慕名到古镇寻幽访古的日渐增多,旅游业也日益成为古镇经济的亮点。 2A级玄帝庙公园景区位于寿县城西南30公里正阳关镇境内,占地80余亩,玄帝庙公园因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的玄帝庙而远近闻名,玄帝庙座落于公园西南一隅,庙宇大殿内供奉的玄天大帝等五尊铜神像均为明朝正德7年(公元1512年)用4吨多精铜铸造而成,是难得一见的古代雕塑铸造艺术精品。公园内还有众多古迹名胜。每年的二月十九艺术节期间都会吸引周边县市十多万群众游人到正阳来观光游玩,玄帝庙也成为善男信女祈福平安之必拜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