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文山州 >> 马关县

马关县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马关核桃

  核桃

花米饭

  花米饭   马关壮族的“花米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花米饭的制法是:选上好的糯米淘净晒干,同时到山里采摘各种有利于身体的植物叶熬成红、黄、蓝、橙、黑等颜色,之后将洗净的糯米分别浸泡于各类植物染料中浸泡三四小时后晾干,待各种鲜艳的色彩已深深浸透米质,米的颜色已彻底改变,再将它拿到水边淘洗干净,然后放到甄子里蒸熟。花米饭色泽鲜艳诱人,装在碗里,犹如一朵初放的红玫瑰,馨香四溢,沁人心脾,吃时沾上白糖或红糖,味美可口。满甄子红、黄、蓝、橙、黑,鲜艳的色彩在浓浓蒸气中熠熠闪烁,纯粹的香味满屋飘溢。下一篇: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塘房桔

  塘房桔是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南捞乡塘房村的特产。塘房桔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皮薄、肉嫩、香味独特、汁多化渣、酸甜可口、成熟期晚等特点。   塘房桔是马关县最具地方特色的柑桔品种,在马关县南捞乡塘房村民委员会的塘房村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皮薄、肉嫩、香味独特、汁多化渣、酸甜可口、成熟期晚等特点,在众多柑桔品种中,赢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赞誉,被称为"桔中之王"。   塘房桔在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为主,基本没有生产规模。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种植面积逐年有所扩大,但发展速度特别缓慢,到20世纪末的2000年,种植面积仅有639亩。"十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群众种植塘房桔的积极性猛增,仅2001年就新植塘房桔3200亩,当年挂果面积509亩,总产量88吨,总产值83.4万元,群众看到种植塘房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后,更坚定了种植塘房桔的决心和信心。据统计到2007年底,塘房桔的种植面积发展到8767亩,初步有了一定的种植规模。其中:挂果投产面积3166亩,总产量达到950吨,总产值达到344万元,当年桔农户均收入8600元,其中: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有12户,收入在1-5万元的有88户。   下一篇:马关核桃

马关茶叶

  茶叶喜生长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马关县气候类型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适宜茶叶生长。1981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云南茶叶研究所对云南茶树资源进行考察,在老君山、古林箐等地发现不少古茶树,属茶树新品种,经鉴定,命名为“马关茶”。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为1.6万亩,主要分布在南捞乡、八寨镇、篾厂乡、仁和镇等地。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现全县共建有茶叶初制加工厂9个,年加工能力400吨。 近年来,马关县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出台优惠政策引入茶叶种植大户9户,带动600余户2500余人发展茶叶种植1.62万亩。引导业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投资80余万元对2000余亩老茶园进行改造,引进“云抗—10号”、“福云6号”、“云瑰”等高产优质品种,使现有优质茶园达到0.5万亩;农科部门加强技术培训,指导茶农加强茶园管理,提升种植水平。探索茶叶生产新模式,组建茶叶协会2个,走“公司+农户+基地”的路子,即:由茶叶加工业主出资,农户出土地,出劳力种植管理茶叶,扩大种植规模。鼓励、支持茶叶加工企业走品牌之路,创出“盘古王”等茶叶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逐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5万亩茶园投产,年可生产茶叶20万千克,实现产值近700万元;茶农实现收入500余万元,茶农户均实现收入8000余元。 下一篇:马关草果

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手箍”、“脚箍”和“项圈”是拉祜族民间常见的饰物。佩带在手上、脚上和脖子上,是拉祜族传统的手工艺品。    “手箍”形同手镯,用一种野生的草编制,戴在手腕上作饰物。一般戴三至五道,有的戴十几道。        “脚箍”形同脚镯,用一种野生的草编制,戴在脚上作饰物。一般戴三至五道,有的戴十几道。         “项圈”形同银项圈,用一种野生的草编制,戴在脖子上作饰物。一般戴三至五道,有的戴十几道。        “手箍”、“脚箍”和“项圈”的制作方法是:先从野外把制作用的草拿回来晒干,再手工编制。编制的活计一般由妇女完成,手箍、脚箍、项圈也是妇女佩带,男子也有佩带的,但很少。         在拉祜族的婚姻习俗中,在婚礼的第二天,新郎要用草给新娘编织二十四道手箍并亲自给新娘戴在手上,表示新郎对新娘的爱心。   下一篇:腊科火腿

腊科火腿

  腊科火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大栗树乡腊科村委会人民自己开发出来的一种传统特色的美味食品。现年产量达4000余只30000余公斤,是马关县境内的一大特色食品,盛名亨誉州内外,产销两旺。 在旧时,腊科火腿仅供逢年过节或宴请接待亲朋好友和贵宾食用,极为稀罕。其制法是以传统的养殖方法饲养的本地肥猪腿子为原料,配以10多味中草药以家传土法腌制,并采用丰富的天然香料精心薰烤一年以上而成。由于是干品,可存放时间一般为三至五年,且味道较好。属绿色食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11种人体所必需的无机化学元素,18种氨基酸,是综合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之一。 腊科火腿的食用方法灵活多样,可炒、可蒸、煮或配以小菜、佐料烹食,香味独特、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飘香四溢、口感宜人。具有“补脾开胃、滋肾生津,益气血、充精髓,治虚劳怔忡、止虚痢泄泻,健腰脚、愈滑疮”的作用。适宜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腰酸无力、心烦不安、脾虚久泻、胃口不开之人食用。 下一篇:地摊狗肉

地摊狗肉

  云南马关县的狗肉,最初源于苗族食谱。也是苗族食谱之中最有名的。原在木厂、小坝子等乡镇的地摊狗肉小有名气。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中医认为:狗肉有温肾助阳,壮力气,补血脉的功效。一般人皆可食用,老年人则更佳。如今,狗肉已是马关餐厅、宾馆酒楼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特别是在县城的两个农贸市场,狗肉汤锅(清汤狗肉、也称为地摊狗肉)的生意是几乎天天火爆。不仅本地人吃,而且外地游客也吃;就是外地的朋友到马关,马关的朋友都要带他们去品尝马关的名特小吃地摊狗肉。其制作工序是:挑选无病活狗,杀死后用开水烫毛脱净,用稻草、豆秆等烧狗皮至有裂痕,清水刮洗干净。开肠破肚,取出内脏用清水洗净。将狗肉砍成大块或整个放于大锅内煮熟,再取出切成小块,用原汁原味的狗肉清汤置于火锅内,配上草果、八角、大蒜、柑橘叶子等佐料煮沸,再加上特制的蘸水(糊辣椒面、花椒、薄荷、芳香油、大蒜等佐料),即可食用。 下一篇:马关茶叶

马关草果

  马关草果栽培历史悠久,据文山州志记载,马关草果始种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马关草果具有果大、肉厚籽多、味清香等特点,是州外销土特产品之一,2001年文山州马关县被誉为“中国草果之乡”。 近年来,文山州委、政府为进一步加快马关县草果产业的发展,按照“科学规划,因势利导,重点培育,集中连片”的原则,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把马关草果产业作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使马关草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马关草果在继承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引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栽培工艺,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长,由以前的自种自食转向出口、食品加工和深加工,马关草果现已销往西北、东北、华东、中南诸多省份,出口至东南亚各国。目前,文山州马关县人民政府已专门成立了“马关县草果研究所”,按照“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协会”的发展模式,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经营格局,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提高草果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云南省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地域宽广,出产多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草果就是其中的一种。草果形似龙眼,但略长呈长圆形,壳蚋如石榴瓣,成熟时经采摘加工干燥后使用,品质以干爽、个大、均匀饱满、色褐红、味辛辣、把短者为佳草果性辛温,有特殊香气,是上好的调料品,被称为五香之一;又是常用的中药材,有驱风、健胃、消食顺气的功效,用于消酒毒,去口臭亦佳   云南省种植草果有三百多年历史,解放后生产有较大发展,但目前产量还不能满足内外销的需要。云南省红河、文山、保山、德宏等地、州均产草果.( 文山)   马关草果   所在地域: 云南   申请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马关草果产地涉及云南省文山壮苗自治州的马关、文山、麻栗坡、西畴一市三县共32个乡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04°32′至106°20′,北纬23°10′至24°10′,地域保护范围东西横距101.25公里,南北纵距81公里,总面积2209.27平方公里。种植总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0.3万吨(干果)。分布在马关县13个乡镇:马白镇、坡脚镇、八寨镇、古林箐乡、木厂镇、小坝子镇、金厂镇、南捞乡、大栗树乡、仁和镇、夹寒箐镇、都龙镇、篾厂乡;文山市2个乡镇:新街乡、小街镇;麻栗坡县11个乡镇:麻栗镇、大坪镇、董干镇、天保镇、猛硐乡、下金厂乡、八布乡、六河乡、杨万乡、铁厂乡、马街乡;西畴县有6个乡镇:柏林乡、法斗乡、鸡街乡、蚌谷乡、新马街乡、兴街镇。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干果呈纺锤形,果皮为棕褐色,果长2-4.3cm,平均单果重为3克左右,果皮坚韧,有明显的竖形皱纹,基部有果柄,内含有多粒多面形种子。种子集结成团,气芳香,味辛、辣。 (2)内在品质指标:马关草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果实中内含醇溶抽提物≥4.05%、挥发油≥1.13%及微量元素。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n),1,8-桉叶素(1,8-cineole),ρ-聚伞花烃(ρ-cymene),芳樟醇(linaloolo),α-松油醇(α-terpineol)。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香辛料类》(NY5323—2006)的规定,马关草果质量标准按照《无公害食品 香辛料类》(NY5323—2006)执行。下一篇:八角茴香

马关香蕉

  马关香蕉是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的特产。香蕉是马关县的主要经济作物,马关的香蕉销到国内四川、山东、辽宁等地。从2010年开始,马关香蕉还卖到了俄罗斯,并深受俄罗斯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马关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县内独特的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扶持引导种植大户和农户到古林箐、都龙、小坝子发展香蕉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一定规模,有的乡镇形成了“万亩香蕉连成片”的新景象。   2012年全县香蕉种植面积达14.9万亩,收获面积达11.9万亩,收获商品蕉21.42万吨。下一篇:塘房桔

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是富宁的名产,最高年产达153万公斤,茴香油年产20万公斤以上。上海、北京等地都以富宁八角为上品,现已销及欧美、中东和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文山)下一篇:云南草果

云南草果

  草果属姜料,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茎直立,圆柱形。栽种三年后,每棵可发出几十株茎,但一年只有一株能结果,其后这株茎便死亡,草果叶两列,叶片长椭圆形或狭长圆形。夏季开花,穗状花序从根茎生出。果实结在根部,熟时红色,一蓬蓬的,似一串串葡萄。草果呈枣核形,皮紫红色,性温,味辛辣,它能作调料,除腥气,是烹调牛羊肉必不可少的香料,也是云南人民喜用的药物。 有人消化不良,把草果皮剥开,服下其中的子粒,立见效果。在寒冷地区,为了预防牲畜发生瘟病,人们常把草果拌在牲畜的饲料中。下一篇:马关香蕉

文山三七

  三七素来就是云南省出产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它降血脂血糖疗效十分显著,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县是三七的原产地,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种植历史。文山县已经被中国特产之乡评定为“中国三七特产之乡”。          文山历史悠久,古老而神奇,从亚热带到温带的特殊气温使她孕育了众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这里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等十多个民族。喜居山头的苗族祖先擅长狩猎。狩猎时偶尔会造成外伤出血,他们就把一种野草嚼烂敷于外伤出血处,伤口就如同上过漆的物品一样1住不再流血,苗族的祖先便将这种野草叫作“山漆”。这种神奇的草药在民间代代相传,因为“山漆”与“三七”同音,在流传中便将“山漆”记作了“三七”。文山盛产三七,是三七的原产地,在产量和质量上均居全国之首,历来有“三七之乡”的美誉。          三七是云南省文山地区的优势生物资源,在文山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境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文山是文明遐迩的云南名贵中药材---三七的原产地,三七,又名人参三七。三七是云南出产的传统名贵药材,被历代名医和名著所称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三七”有着这样的描述“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并誉之为“金不换”。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有:“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现代医学药理实验发现,三七中所含的三七总皂苷(PNS)具有凝血和抗凝血功能,能降血脂、降血压,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和脑损伤、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栓、抗休克有显著效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山到的三七生产种植得到了健康、稳步发展,加工业发展迅速。到1999年底,全县的三七占地面积已达3万亩以上,产量100.6万公斤,占整个文山地区的80%左右,是全国总量的75%。全县三七种植已呈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趋势。文山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三七特产之乡”的称号。   三七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盘龙七。   产地: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入药以身干,个大,体重,质坚,表皮光滑,断面灰绿色或灰黑色者为佳。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云南三七采制: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于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打光。   性状:根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cm,直径1.2~2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黑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白色或黄棕色,皮部有棕色小点(树脂道),味苦、微甜。   化学成分:含皂甙,主要为人参皂甙Rb1、Rg1 、Rg2和少量人参皂甙Ra、Rb2、Rb和Re。此外,尚含黄酮甙、淀粉、蛋白质、油脂等。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下一篇:文山八角

广南铁皮石斛

  广南铁皮石斛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二、栽培环境   产地范围内海拔600m至1800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8%,年平均气温17.3℃,无霜期290天至310天,年日照时数≥1500小时。   三、栽培管理   1.基质:成分为树皮、锯木屑等有机物质,厚10cm至12cm, pH值6.5至7.0,有机质含量≥10%,含水量30%至40%。   2.育苗:采用种子或组培繁殖育苗。以组培方式育苗的,8代后须复壮。   3.移栽: 3月下旬至6月中旬。每667㎡(亩)植15万株或3万丛。   4.田间管理:   (1)遮荫:荫蔽度60%至75%。   (2)施肥: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kg至1500kg。   (3)水分: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在60%至80%,收获前15天前停止浇水。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加工   1.采收:   (1)方法:采收分采旧留新和全株采收。   (2)时间:全株采收在10月到翌年3月进行。采旧留新的全年均可。   2.加工:将鲜品置于55 ℃至65 ℃烘干至含水率≤10.0%。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鲜品:黄绿色或墨绿色。鲜茎具叶鞘不完全包被形成明显的环状间隙(黑节);易折断,断口平整;口感微甜,咀嚼渣极少、嚼之初有粘滑感,继有浓厚粘滞感。   (2)干品:黄绿色。易折断,口感微清香,味淡,后微甜,咀嚼纤维极少、嚼之初有粘滑感,继有浓厚粘滞感。   2.理化指标: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以葡萄糖计)含量≥26%,含水量≤1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南铁皮石斛 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旧莫乡、董堡乡、杨柳井乡、八宝镇、板蚌镇、南屏镇、黑支果乡、曙光乡、朱街镇、篆角乡、那洒镇、五珠乡、珠琳镇、者兔乡、者太乡、坝美镇、底圩乡共1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广南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广南铁皮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广政发〔2012〕65号 云南省地方标准:广南铁皮石斛(草案)下一篇:文山黄牛

富宁八角

  八角,北方俗称“大料”,属常绿阔叶乔木。其果、叶、干全身是宝,被富宁农民誉为“摇钱树”。八角干果、八角叶主要作香料、化工原料及药用,是制咳药、合成抗癌药“派龙克萨龙”和阴性荷尔蒙已烷雌酚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高级香水、香皂、饮料、食品、烟草、牙膏及化妆品必不可少的增香剂,用途十分广泛,因此成为国际市场紧俏商品。富宁县种植八角已有70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已大量种植,小有规模。经过长期的巩固和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八角干果产量达700万公斤,其种植面积、产量均列云南省县(市)之冠,质量居全国第一。富宁天星香惠厂生产的大红八角、茴香脑、八角精、八角粉等12个系列产品享誉国内外,“八角精”曾获1994年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新加坡鱼尾狮金奖。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2000年上海特产展洽会、湖南浏阳第二届中国特产文化节展销会、中国昆明民营展销会上,富宁八角系列产品倍受各地客商青睐,被国内外客商抢购一空。   富宁八角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栽培历史。据史料记载,富宁县高楼、民村一带是富宁八角栽培的发源地。清光绪至民国初年,随着改土归流,官商士贾频繁往来,八角逐渐由富宁传播到滇东南的部分县,据《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一书记述:“云南的八角开始在富宁县栽培,以后发展到广南、西畴、马关、文山、麻栗坡、河口、屏边、墨江、玉溪等县”。这说明了富宁县是云南省八角栽培的发源地。在我州瑶族聚居村寨,几乎村村房前屋后都种有八角树,每户每年靠种八角收入在千元以上,高者达10多万元,把八角树称作“摇钱树”。为了感激八角树给他们带来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每年“盘王节”(8—9月,八角开花时),他(她)们都会相聚在八角林中载歌载舞,喜庆丰收和展望未来。年轻男女在八角林里谈情说爱 ,共叙心中蜜语和相思之情。并以八角树为证,盟誓忠贞不渝的爱情。瑶族妇女把八角和八角花绣在头饰上和腰带上以示“吉祥如意”。 富宁八角栽培虽有悠久的历史,且在清朝初期剥隘成为商埠的兴盛时期,就远销沿海两广及香港等地。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由于地霸和奸商的盘剥及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发展速度十分缓慢。60年代初期,中共云南省委-阎红彦到富宁视察,针对富宁县实际,提出“把工作重点推上山去”,指导帮助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以林畜为主”的发展方针后,富宁的八角才有所发展。并把八角生产作为振兴山区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先后拨出扶持资金98万元。用于采种育苗、技术培训、聘请技术人员,开展科研试验。八角栽培开始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逐步呈现老区和新区一齐发展的局面。质量在1985年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八角制标会上评为第一。产品出口瑞士、法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1999年富宁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委员会评定为“中国八角之乡”。政府为了把品牌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八角富民的目标,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把八角列入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树种,采取打造八角生态村,加大宣传力度,变品牌优势为经济发展动力,扩大种植面积,加快八角产业发展进程,着力科研推广进度,提高八角生产科技含量,加速八角产品开发步伐,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等措施,做大八角产业。在323国道公路干线出入境处设立宣传广告牌坊,让过往宾客了解八角之乡;在省、州报刊宣传报道八角产业发展情况;在出租车印上“八角之乡欢迎您”的字样;把歌曲“八角飘香”定为县歌进行传唱宣传。并成立了“富宁八角研究所”,开展八角优树调查、八角良种选育、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无性系繁殖、丰产栽培技术、新产品开发等试验、示范和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工作。 富宁牙牌村以种植八角为主,通过种植八角增收,呈现户户种八角,户户盖小楼景象。2004年11月11日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深入到富宁县牙牌村调研时指出:“要积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富宁县牙牌村代表了云南山区将来的发展方向,云南94%是山区,自然条件同富宁县牙牌村相似的也不是少数,牙牌村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也都能够做到,要学习牙牌村成功的经验,结合山地优势,灵活、实际、积极地开发山地资源”。至2010年底,富宁八角种植面积5.87万公顷,产量1万吨,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广西,居全国第二。   地域范围   富宁八角产地涉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市七县共55个乡镇。其中:富宁县13个乡镇(木央镇、田蓬镇、新华镇、剥隘镇、里达镇、归朝镇、谷拉乡、者桑乡、板仑乡、那能乡、花甲乡、阿用乡、洞波乡);广南县3个乡镇(坝美镇、八宝镇、底圩乡);马关县12个乡镇(马白镇、都龙镇、木厂镇、金厂镇、仁和镇、八寨镇、夹寒箐镇、南捞乡、坡脚乡、古林箐乡、大栗树乡、篾厂乡);麻栗坡县7个乡镇(麻栗镇、大坪镇、铁厂乡、八布乡、下金厂乡、六河乡、猛硐乡);西畴县9个乡镇(西洒镇、兴街镇、鸡街乡、蚌谷乡、莲花塘乡、柏林乡、法斗乡、董马乡、新马街乡);文山市6个乡镇(薄竹镇、坝心乡、喜古乡、小街镇、追栗街镇、柳井乡);丘北县3个乡镇(双龙营镇、官寨乡、温浏乡);砚山县2个乡镇(八嘎乡、蚌蛾乡)。区域范围地处东经103°35ˊ-106°12ˊ、北纬22°40ˊ-24°28ˊ、海拔600—1600米之间,东西横距255公里,南北纵距190公里。种植总面积 5.87万公顷,年总产量1万吨(干果)。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富宁八角的果、枝、叶都具有特殊的香味。富宁八角多数由八蓇葖果组成的聚合果,放射状排列于中轴上。蓇葖果长1~2厘米,宽0.3~0.5厘米,高0.6~1厘米;外表面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喙状,上侧多开裂;内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果梗长3~4厘米,连于果实基部中央,弯曲,常脱落。葖含种子1粒,扁卵圆形,长约6厘米,红棕色或黄棕色,光亮,尖端有种脐;胚乳白色,富油性。富宁八角干果具有色红、香碎、味浓和型好等明显特点。 (2)内在品质指标:富宁八角气味芳香,味甘辛,果壮肉厚,干爽,富油性,果实和种子可作调料,也被中国传统医学作为药物使用。其干燥成熟果实所含莽草酸≥6.5%、醇溶抽提物≥5.0%、挥发油≥1.50%。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5013-2006),富宁八角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 香辛料》(NY5323—2006)标准执行。下一篇:剥隘七醋

丘北辣椒

  匣科辣椒属1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原产丘北县。据史料记载已有130多年的种植历史。分枝较多,一般可达6-8枝,每个植株可结果100-400多个。果实指形,老熟后果皮呈紫红色。按果实着生状态可分为吊把椒、朝天椒、芒果椒3个品种。主栽品种为果顶向下的吊把椒。年种植面积3300-4000公顷。经晾晒干制的丘北辣椒是闻名全国的云南特产之一,具有色泽好、香辣味浓、油脂含量高的特点。1997年文山州产干椒8124吨,产品畅销省内外,并出口到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1983年曾获国家对外贸易部优质产品称号。   云南省邱北县被授予了“中国辣椒之乡”的称号。每100克干椒含脂肪13.1克,蛋白质11.98克,辣椒素0.18克,胡萝卜素3.21克,有机酸0.42克,色度2.87至3.83万度。远销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   邱北县位于云南、广西结合部,有4997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居住着汉、壮、苗、回、瑶、白等42万各施人民,有耕地58万亩。邱北县种植辣椒始于明朝末年,至今已有350年的历史。据1986年12月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检验,邱北辣椒维生素C含量高达98至185毫克、果肉含有多种营养成份,每100克干椒,是茄子的29.6至61.6倍,番茄的11.2至23.2倍。这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远远高于椒类其他品种。因为邱北辣椒风味独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倍受国风外人们青睐,除占领本省市场外,还远销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等省。1983年12月就荣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优质出口产品荣誉证书。近几年来,开展邱北小椒提纯复壮、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新产品开发研究。邱北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产业领导小组,加强对邱北辣椒生产的领导,组建了邱北辣椒研究所,目前全县种植超过5万亩,总产量500多万公斤,年产值3000多万元,先后组建了江椒娘、一吃福、世霸辣等10多家辣椒产品开发企业,基本形成“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成为全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5%,年征税100多万元。全县从事辣椒种植、加工、流通的人员达10余万人。   地域范围   丘北辣椒产地涉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市(文山市)七县(丘北县、砚山县、广南县、富宁县、马关县、麻栗坡县、西畴县)共102个乡镇,区域范围地处东经103°35ˊ-106°12ˊ、北纬22°40ˊ-24°28ˊ之间,东西横距255公里,南北纵距190公里。种植总面积13.33万公顷,年产量20.78万吨。其中丘北县12个乡镇:树皮乡、天星乡、腻脚乡、双龙营镇、八道哨乡、曰者镇、温浏乡、新店乡、锦屏镇、平寨乡、官寨乡、舍得乡;砚山县11个乡镇:江那镇、干河乡、者腊乡、盘龙乡、阿猛镇、稼依镇、维摩乡、平远镇、阿舍乡、蚌峨乡、八嘎乡;文山市15个乡镇:开化镇、德厚镇、马塘镇、秉烈乡、红甸乡、东山乡、追栗街镇、平坝镇、古木镇、小街乡、柳井乡、薄竹镇、新街乡、喜古乡、坝心乡;广南县有18个乡镇:莲城镇、八宝镇、南屏镇、珠街镇、那洒镇、珠琳镇、坝美镇、董堡乡、旧莫乡、杨柳井乡、板蚌乡、曙光乡、黑支果乡、篆角乡、五珠乡、者兔乡、者太乡、底圩乡;富宁县13个乡镇:新华镇、里达镇、归朝镇、剥隘镇、田蓬镇、花甲乡、那能乡、谷拉乡、者桑乡、洞波瑶族乡、木央镇、阿用乡、板仑乡;马关县13个乡镇:马白镇、八寨镇、仁和镇、木厂镇、夹寒箐镇、小坝子镇、都龙镇、金厂镇、坡脚镇、南捞乡、大栗树乡、篾厂乡、古林箐乡;麻栗坡县11个乡镇:麻栗镇、大坪镇、董干镇、天保镇、猛硐乡、下金厂乡、八布乡、六河乡、杨万乡、铁厂乡、马街乡;西畴县9个乡镇:西洒镇、兴街镇、蚌谷乡、莲花塘乡、新马街乡、柏林乡、法斗乡、董马乡、鸡街乡。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干椒果实细长,呈线形,果皮鲜红色或暗红色,果长5-13cm,果径0.4-1.2 cm,果形微弯,向上微尖,果面油亮光滑,有凹凸,品质香辣,辣而不烈,营养丰富。 (2)内在品质指标:丘北辣椒香辣可口,味道纯正,营养价值丰富,内含蛋白质≥11.4%、维生素C≥23mg/100g、辣椒素≥105 mg/100g、粗纤维≥35%。另外,还含有钙、磷、镁等微量元素。 (3)安全要求:丘北辣椒产地环境质量符合云南省地方标准《丘北辣椒》(DB53/T 183-2006),丘北辣椒生产中严格按照云南省地方标准《丘北辣椒生产技术规程》(DB53/T 185-2006)执行。下一篇:丘北紫洋芋

邱北辣椒

  驰名中外的邱北辣椒具有个小、肉多、色艳、皮辣、籽香、热量大、含油脂高等特点。它不仅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而且还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助消化等药用功能,被称为“云南小椒”。邱北辣椒始种于明朗未年,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文山)

马关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马白镇 堡堡寨瀑布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马关中山公园 马关古林箐原始森林 大吉厂云海 马鞍山水库 都龙古镇 都龙边境集市 马关核桃 花米饭 塘房桔 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马关草果 马关香蕉
八寨镇 堡堡寨瀑布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马关中山公园 马关古林箐原始森林 大吉厂云海 马鞍山水库 都龙古镇 都龙边境集市 马关核桃 花米饭 塘房桔 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马关草果 马关香蕉
仁和镇 堡堡寨瀑布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马关中山公园 马关古林箐原始森林 大吉厂云海 马鞍山水库 都龙古镇 都龙边境集市 马关核桃 花米饭 塘房桔 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马关草果 马关香蕉
木厂镇 堡堡寨瀑布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马关中山公园 马关古林箐原始森林 大吉厂云海 马鞍山水库 都龙古镇 都龙边境集市 马关核桃 花米饭 塘房桔 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马关草果 马关香蕉
夹寒箐镇 堡堡寨瀑布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马关中山公园 马关古林箐原始森林 大吉厂云海 马鞍山水库 都龙古镇 都龙边境集市 马关核桃 花米饭 塘房桔 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马关草果 马关香蕉
小坝子镇 堡堡寨瀑布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马关中山公园 马关古林箐原始森林 大吉厂云海 马鞍山水库 都龙古镇 都龙边境集市 马关核桃 花米饭 塘房桔 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马关草果 马关香蕉
都龙镇 马关核桃 花米饭 塘房桔 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马关草果 马关香蕉
金厂镇 堡堡寨瀑布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马关中山公园 马关古林箐原始森林 大吉厂云海 马鞍山水库 都龙古镇 都龙边境集市 马关核桃 花米饭 塘房桔 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马关草果 马关香蕉
坡脚镇 堡堡寨瀑布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马关中山公园 马关古林箐原始森林 大吉厂云海 马鞍山水库 都龙古镇 都龙边境集市 马关核桃 花米饭 塘房桔 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马关草果 马关香蕉
南捞乡 堡堡寨瀑布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马关中山公园 马关古林箐原始森林 大吉厂云海 马鞍山水库 都龙古镇 都龙边境集市 塘房桔 马关核桃 花米饭 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马关草果 马关香蕉
大栗树乡 堡堡寨瀑布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马关中山公园 马关古林箐原始森林 大吉厂云海 马鞍山水库 都龙古镇 都龙边境集市 马关核桃 花米饭 塘房桔 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马关草果 马关香蕉
篾厂乡 堡堡寨瀑布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马关中山公园 马关古林箐原始森林 大吉厂云海 马鞍山水库 都龙古镇 都龙边境集市 马关核桃 花米饭 塘房桔 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马关草果 马关香蕉
古林箐乡 堡堡寨瀑布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马关中山公园 马关古林箐原始森林 大吉厂云海 马鞍山水库 都龙古镇 都龙边境集市 马关核桃 花米饭 塘房桔 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马关草果 马关香蕉

马关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