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文山州

文山州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文山三七

  三七素来就是云南省出产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它降血脂血糖疗效十分显著,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县是三七的原产地,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种植历史。文山县已经被中国特产之乡评定为“中国三七特产之乡”。          文山历史悠久,古老而神奇,从亚热带到温带的特殊气温使她孕育了众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这里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等十多个民族。喜居山头的苗族祖先擅长狩猎。狩猎时偶尔会造成外伤出血,他们就把一种野草嚼烂敷于外伤出血处,伤口就如同上过漆的物品一样1住不再流血,苗族的祖先便将这种野草叫作“山漆”。这种神奇的草药在民间代代相传,因为“山漆”与“三七”同音,在流传中便将“山漆”记作了“三七”。文山盛产三七,是三七的原产地,在产量和质量上均居全国之首,历来有“三七之乡”的美誉。          三七是云南省文山地区的优势生物资源,在文山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境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文山是文明遐迩的云南名贵中药材---三七的原产地,三七,又名人参三七。三七是云南出产的传统名贵药材,被历代名医和名著所称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三七”有着这样的描述“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并誉之为“金不换”。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有:“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现代医学药理实验发现,三七中所含的三七总皂苷(PNS)具有凝血和抗凝血功能,能降血脂、降血压,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和脑损伤、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栓、抗休克有显著效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山到的三七生产种植得到了健康、稳步发展,加工业发展迅速。到1999年底,全县的三七占地面积已达3万亩以上,产量100.6万公斤,占整个文山地区的80%左右,是全国总量的75%。全县三七种植已呈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趋势。文山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三七特产之乡”的称号。   三七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盘龙七。   产地: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入药以身干,个大,体重,质坚,表皮光滑,断面灰绿色或灰黑色者为佳。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云南三七采制: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于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打光。   性状:根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cm,直径1.2~2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黑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白色或黄棕色,皮部有棕色小点(树脂道),味苦、微甜。   化学成分:含皂甙,主要为人参皂甙Rb1、Rg1 、Rg2和少量人参皂甙Ra、Rb2、Rb和Re。此外,尚含黄酮甙、淀粉、蛋白质、油脂等。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下一篇:文山八角

广南铁皮石斛

  广南铁皮石斛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二、栽培环境   产地范围内海拔600m至1800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8%,年平均气温17.3℃,无霜期290天至310天,年日照时数≥1500小时。   三、栽培管理   1.基质:成分为树皮、锯木屑等有机物质,厚10cm至12cm, pH值6.5至7.0,有机质含量≥10%,含水量30%至40%。   2.育苗:采用种子或组培繁殖育苗。以组培方式育苗的,8代后须复壮。   3.移栽: 3月下旬至6月中旬。每667㎡(亩)植15万株或3万丛。   4.田间管理:   (1)遮荫:荫蔽度60%至75%。   (2)施肥: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kg至1500kg。   (3)水分: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在60%至80%,收获前15天前停止浇水。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加工   1.采收:   (1)方法:采收分采旧留新和全株采收。   (2)时间:全株采收在10月到翌年3月进行。采旧留新的全年均可。   2.加工:将鲜品置于55 ℃至65 ℃烘干至含水率≤10.0%。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鲜品:黄绿色或墨绿色。鲜茎具叶鞘不完全包被形成明显的环状间隙(黑节);易折断,断口平整;口感微甜,咀嚼渣极少、嚼之初有粘滑感,继有浓厚粘滞感。   (2)干品:黄绿色。易折断,口感微清香,味淡,后微甜,咀嚼纤维极少、嚼之初有粘滑感,继有浓厚粘滞感。   2.理化指标: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以葡萄糖计)含量≥26%,含水量≤1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南铁皮石斛 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旧莫乡、董堡乡、杨柳井乡、八宝镇、板蚌镇、南屏镇、黑支果乡、曙光乡、朱街镇、篆角乡、那洒镇、五珠乡、珠琳镇、者兔乡、者太乡、坝美镇、底圩乡共1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广南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广南铁皮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广政发〔2012〕65号 云南省地方标准:广南铁皮石斛(草案)下一篇:文山黄牛

富宁八角

  八角,北方俗称“大料”,属常绿阔叶乔木。其果、叶、干全身是宝,被富宁农民誉为“摇钱树”。八角干果、八角叶主要作香料、化工原料及药用,是制咳药、合成抗癌药“派龙克萨龙”和阴性荷尔蒙已烷雌酚的主要原料。同时也是高级香水、香皂、饮料、食品、烟草、牙膏及化妆品必不可少的增香剂,用途十分广泛,因此成为国际市场紧俏商品。富宁县种植八角已有70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已大量种植,小有规模。经过长期的巩固和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八角干果产量达700万公斤,其种植面积、产量均列云南省县(市)之冠,质量居全国第一。富宁天星香惠厂生产的大红八角、茴香脑、八角精、八角粉等12个系列产品享誉国内外,“八角精”曾获1994年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新加坡鱼尾狮金奖。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2000年上海特产展洽会、湖南浏阳第二届中国特产文化节展销会、中国昆明民营展销会上,富宁八角系列产品倍受各地客商青睐,被国内外客商抢购一空。   富宁八角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栽培历史。据史料记载,富宁县高楼、民村一带是富宁八角栽培的发源地。清光绪至民国初年,随着改土归流,官商士贾频繁往来,八角逐渐由富宁传播到滇东南的部分县,据《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一书记述:“云南的八角开始在富宁县栽培,以后发展到广南、西畴、马关、文山、麻栗坡、河口、屏边、墨江、玉溪等县”。这说明了富宁县是云南省八角栽培的发源地。在我州瑶族聚居村寨,几乎村村房前屋后都种有八角树,每户每年靠种八角收入在千元以上,高者达10多万元,把八角树称作“摇钱树”。为了感激八角树给他们带来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每年“盘王节”(8—9月,八角开花时),他(她)们都会相聚在八角林中载歌载舞,喜庆丰收和展望未来。年轻男女在八角林里谈情说爱 ,共叙心中蜜语和相思之情。并以八角树为证,盟誓忠贞不渝的爱情。瑶族妇女把八角和八角花绣在头饰上和腰带上以示“吉祥如意”。 富宁八角栽培虽有悠久的历史,且在清朝初期剥隘成为商埠的兴盛时期,就远销沿海两广及香港等地。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由于地霸和奸商的盘剥及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发展速度十分缓慢。60年代初期,中共云南省委-阎红彦到富宁视察,针对富宁县实际,提出“把工作重点推上山去”,指导帮助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以林畜为主”的发展方针后,富宁的八角才有所发展。并把八角生产作为振兴山区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先后拨出扶持资金98万元。用于采种育苗、技术培训、聘请技术人员,开展科研试验。八角栽培开始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逐步呈现老区和新区一齐发展的局面。质量在1985年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八角制标会上评为第一。产品出口瑞士、法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1999年富宁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委员会评定为“中国八角之乡”。政府为了把品牌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八角富民的目标,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把八角列入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树种,采取打造八角生态村,加大宣传力度,变品牌优势为经济发展动力,扩大种植面积,加快八角产业发展进程,着力科研推广进度,提高八角生产科技含量,加速八角产品开发步伐,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等措施,做大八角产业。在323国道公路干线出入境处设立宣传广告牌坊,让过往宾客了解八角之乡;在省、州报刊宣传报道八角产业发展情况;在出租车印上“八角之乡欢迎您”的字样;把歌曲“八角飘香”定为县歌进行传唱宣传。并成立了“富宁八角研究所”,开展八角优树调查、八角良种选育、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无性系繁殖、丰产栽培技术、新产品开发等试验、示范和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工作。 富宁牙牌村以种植八角为主,通过种植八角增收,呈现户户种八角,户户盖小楼景象。2004年11月11日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深入到富宁县牙牌村调研时指出:“要积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富宁县牙牌村代表了云南山区将来的发展方向,云南94%是山区,自然条件同富宁县牙牌村相似的也不是少数,牙牌村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也都能够做到,要学习牙牌村成功的经验,结合山地优势,灵活、实际、积极地开发山地资源”。至2010年底,富宁八角种植面积5.87万公顷,产量1万吨,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广西,居全国第二。   地域范围   富宁八角产地涉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市七县共55个乡镇。其中:富宁县13个乡镇(木央镇、田蓬镇、新华镇、剥隘镇、里达镇、归朝镇、谷拉乡、者桑乡、板仑乡、那能乡、花甲乡、阿用乡、洞波乡);广南县3个乡镇(坝美镇、八宝镇、底圩乡);马关县12个乡镇(马白镇、都龙镇、木厂镇、金厂镇、仁和镇、八寨镇、夹寒箐镇、南捞乡、坡脚乡、古林箐乡、大栗树乡、篾厂乡);麻栗坡县7个乡镇(麻栗镇、大坪镇、铁厂乡、八布乡、下金厂乡、六河乡、猛硐乡);西畴县9个乡镇(西洒镇、兴街镇、鸡街乡、蚌谷乡、莲花塘乡、柏林乡、法斗乡、董马乡、新马街乡);文山市6个乡镇(薄竹镇、坝心乡、喜古乡、小街镇、追栗街镇、柳井乡);丘北县3个乡镇(双龙营镇、官寨乡、温浏乡);砚山县2个乡镇(八嘎乡、蚌蛾乡)。区域范围地处东经103°35ˊ-106°12ˊ、北纬22°40ˊ-24°28ˊ、海拔600—1600米之间,东西横距255公里,南北纵距190公里。种植总面积 5.87万公顷,年总产量1万吨(干果)。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富宁八角的果、枝、叶都具有特殊的香味。富宁八角多数由八蓇葖果组成的聚合果,放射状排列于中轴上。蓇葖果长1~2厘米,宽0.3~0.5厘米,高0.6~1厘米;外表面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喙状,上侧多开裂;内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果梗长3~4厘米,连于果实基部中央,弯曲,常脱落。葖含种子1粒,扁卵圆形,长约6厘米,红棕色或黄棕色,光亮,尖端有种脐;胚乳白色,富油性。富宁八角干果具有色红、香碎、味浓和型好等明显特点。 (2)内在品质指标:富宁八角气味芳香,味甘辛,果壮肉厚,干爽,富油性,果实和种子可作调料,也被中国传统医学作为药物使用。其干燥成熟果实所含莽草酸≥6.5%、醇溶抽提物≥5.0%、挥发油≥1.50%。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5013-2006),富宁八角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 香辛料》(NY5323—2006)标准执行。下一篇:剥隘七醋

丘北辣椒

  匣科辣椒属1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原产丘北县。据史料记载已有130多年的种植历史。分枝较多,一般可达6-8枝,每个植株可结果100-400多个。果实指形,老熟后果皮呈紫红色。按果实着生状态可分为吊把椒、朝天椒、芒果椒3个品种。主栽品种为果顶向下的吊把椒。年种植面积3300-4000公顷。经晾晒干制的丘北辣椒是闻名全国的云南特产之一,具有色泽好、香辣味浓、油脂含量高的特点。1997年文山州产干椒8124吨,产品畅销省内外,并出口到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1983年曾获国家对外贸易部优质产品称号。   云南省邱北县被授予了“中国辣椒之乡”的称号。每100克干椒含脂肪13.1克,蛋白质11.98克,辣椒素0.18克,胡萝卜素3.21克,有机酸0.42克,色度2.87至3.83万度。远销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   邱北县位于云南、广西结合部,有4997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居住着汉、壮、苗、回、瑶、白等42万各施人民,有耕地58万亩。邱北县种植辣椒始于明朝末年,至今已有350年的历史。据1986年12月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检验,邱北辣椒维生素C含量高达98至185毫克、果肉含有多种营养成份,每100克干椒,是茄子的29.6至61.6倍,番茄的11.2至23.2倍。这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远远高于椒类其他品种。因为邱北辣椒风味独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倍受国风外人们青睐,除占领本省市场外,还远销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等省。1983年12月就荣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优质出口产品荣誉证书。近几年来,开展邱北小椒提纯复壮、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新产品开发研究。邱北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产业领导小组,加强对邱北辣椒生产的领导,组建了邱北辣椒研究所,目前全县种植超过5万亩,总产量500多万公斤,年产值3000多万元,先后组建了江椒娘、一吃福、世霸辣等10多家辣椒产品开发企业,基本形成“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成为全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5%,年征税100多万元。全县从事辣椒种植、加工、流通的人员达10余万人。   地域范围   丘北辣椒产地涉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市(文山市)七县(丘北县、砚山县、广南县、富宁县、马关县、麻栗坡县、西畴县)共102个乡镇,区域范围地处东经103°35ˊ-106°12ˊ、北纬22°40ˊ-24°28ˊ之间,东西横距255公里,南北纵距190公里。种植总面积13.33万公顷,年产量20.78万吨。其中丘北县12个乡镇:树皮乡、天星乡、腻脚乡、双龙营镇、八道哨乡、曰者镇、温浏乡、新店乡、锦屏镇、平寨乡、官寨乡、舍得乡;砚山县11个乡镇:江那镇、干河乡、者腊乡、盘龙乡、阿猛镇、稼依镇、维摩乡、平远镇、阿舍乡、蚌峨乡、八嘎乡;文山市15个乡镇:开化镇、德厚镇、马塘镇、秉烈乡、红甸乡、东山乡、追栗街镇、平坝镇、古木镇、小街乡、柳井乡、薄竹镇、新街乡、喜古乡、坝心乡;广南县有18个乡镇:莲城镇、八宝镇、南屏镇、珠街镇、那洒镇、珠琳镇、坝美镇、董堡乡、旧莫乡、杨柳井乡、板蚌乡、曙光乡、黑支果乡、篆角乡、五珠乡、者兔乡、者太乡、底圩乡;富宁县13个乡镇:新华镇、里达镇、归朝镇、剥隘镇、田蓬镇、花甲乡、那能乡、谷拉乡、者桑乡、洞波瑶族乡、木央镇、阿用乡、板仑乡;马关县13个乡镇:马白镇、八寨镇、仁和镇、木厂镇、夹寒箐镇、小坝子镇、都龙镇、金厂镇、坡脚镇、南捞乡、大栗树乡、篾厂乡、古林箐乡;麻栗坡县11个乡镇:麻栗镇、大坪镇、董干镇、天保镇、猛硐乡、下金厂乡、八布乡、六河乡、杨万乡、铁厂乡、马街乡;西畴县9个乡镇:西洒镇、兴街镇、蚌谷乡、莲花塘乡、新马街乡、柏林乡、法斗乡、董马乡、鸡街乡。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干椒果实细长,呈线形,果皮鲜红色或暗红色,果长5-13cm,果径0.4-1.2 cm,果形微弯,向上微尖,果面油亮光滑,有凹凸,品质香辣,辣而不烈,营养丰富。 (2)内在品质指标:丘北辣椒香辣可口,味道纯正,营养价值丰富,内含蛋白质≥11.4%、维生素C≥23mg/100g、辣椒素≥105 mg/100g、粗纤维≥35%。另外,还含有钙、磷、镁等微量元素。 (3)安全要求:丘北辣椒产地环境质量符合云南省地方标准《丘北辣椒》(DB53/T 183-2006),丘北辣椒生产中严格按照云南省地方标准《丘北辣椒生产技术规程》(DB53/T 185-2006)执行。下一篇:丘北紫洋芋

西畴阳荷

  西畴阳荷属野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米左右,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药同源的膳食纤维蔬菜。它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丰富的纤维素,有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消积健胃等功效,对治疗便秘,糖尿病有特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阳荷形如小竹笋,又似大藠头状,中间着生一个幼嫩的红芽,外面一层层紫红的瓣,相互紧紧围抱在一起,非常美观。每年6-9月火红的果实从根部冒出,生长10-15天即可采收,第一批采收后,第二批又如繁星似的冒出土面,一般可采收3-4批。单果重10-15克,大的重30克以上,每窝可收获几十个,多的达近百个。一般第一年每亩可收获1000公斤以上,以后产量逐年提高,高产可达2000公斤/亩以上。   阳荷适应性强。耐涝抗干旱,栽种在深厚的沙壤里较好。无论山区、平原、丘陵、庭院均可种植,也可在果园中套种。栽种前将土 壤进行深翻,重施底肥,要求土壤疏松。阳荷以兜根栽植,株行距60*60厘米,亩栽1500-1800株,用种根100公斤左右。在春、秋季栽种(春季在3月中、下旬,秋季在10月下旬)。   阳荷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切成片状或丝状,与肉或辣椒炒食,色鲜、质脆、味香;也可将其煮熟、烧熟撕细凉拌,还可腌成泡菜等,深受广大消费青睐。   西畴阳荷产地范围为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境内西洒镇、蚌谷乡、莲花塘乡、新马街乡、兴街镇、柏林乡、法斗乡、董马乡、鸡街乡等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总生产面积5万亩,年产量7.5万吨。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2′~104°58′,北纬23°05′~23°37′,最高海拔1962.9m,最低海拔645m,相对高差1317.9m,北回归线横贯县境。县境东南与麻栗坡县毗邻,西南隔盘龙河与马关县相望,西北与文山、砚山两县接壤,东北隔达马河与广南县相望。县城距自治州首府文山87公里、省会昆明410公里、天保国家级口岸96公里。下一篇:水晶肉

砚山小粒花生

  砚山县具有种植优质小粒花生的悠久历史,气候条件好,四季温和,无霜期长,适合发展花生等油料作物,每年可达135万公斤,全县年平均亩产在100公斤左右,全县年产花生总量在250万至300万公斤,约占全州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目前砚山县丰林花生油厂已走出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成功路子,实现年产3000吨小粒花生油,为满足市场的需求,还将实施技改,实现年产1万吨小粒花生油生产能力。   文山州花生栽培种植历史悠久,1825年成书的《广南府志》卷三供记览志物产就有落花生的记载,距今186年历史。解放前我州花生种植品种主要是匍匐型品种“挖生”和本地花生,全州花生面积仅七千余亩,种植面积少而分散。产品主要用于榨油,少部分作为群众自食消费,也有部分用于群众之间的农产品与其他物品的互换交易。由于易落果、收获困难、产量低,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挖落松”,很快被1952年引进的马来亚花生品种取代,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又成功引进了产量和品质均优于马来亚品种的“桂花17号”(文引花生 01)、“粤油192”(文引花生 02)、 “VS405”(文引花生 03)三个优质花生品种应用于花生生产,全州花生种植规模不断得到扩大。花生作为了我州传统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其大宗产品壳花生远销广东、广西等地区,主要用于加工花生油,以其为原料加工的花生油,品质优良,远销国内多个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随着地膜早花生推广面积的扩大,部分用于煮食用途的鲜花生还出口越南。 文山州属云贵高原花生区,花生生产的气候和土壤及地貌条件较为特殊,栽培条件对花生品种的选择性强,花生品种为生育期一般在120天左右的早熟品种,百仁重在35克—50克之间,具有株型紧凑、结果集中、抗旱性强、抗病性较强、易收获、丰产稳产性好的特点。特别是在产品外观品质方面,具有果皮薄、易去壳、荚果和仁粒小、仁粒饱满、种皮光滑、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的典型特征,被群众习惯性地统称为“小粒花生”。砚山县是我州花生生产的科技示范主产县,具有花生种植的产地典型的气候类型,经报州人民政府批准,产品特登记为“砚山小粒花生”。   地域范围   砚山小粒花生产地保护区域包括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砚山县、文山市、广南县、马关县、丘北县、西畴县、麻栗坡县六县一市共69个乡镇,种植总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 4.5万吨。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3°35′—105°39′,北纬22°42′—24°28′之间,东西长206公里,南北宽196公里。其中:砚山县有平远镇、稼依镇、阿猛镇、江那镇、维摩乡、盘龙乡、干河乡、阿舍乡、者腊乡、八嘎乡、蚌蛾乡11个乡镇;文山市有德厚镇、马塘镇、薄竹镇、开化镇、古木镇、追栗街镇、红甸乡、秉烈乡、柳井乡、喜古乡、东山乡11个乡镇;广南县有那洒镇、珠琳镇、八宝镇、坝美镇、莲城镇、珠街镇、南屏镇、曙光乡、五珠乡、旧莫乡、董堡乡、黑支果乡、篆角乡、者兔乡、者太乡、杨柳井乡、底圩乡、板蚌乡18个乡镇;马关县马白镇、坡脚镇、夹寒箐镇、仁和镇、木厂镇、都龙镇、大栗树乡、南捞乡有8个乡镇;丘北县有锦屏镇、双龙营镇、曰者镇、树皮乡、天星乡、腻脚乡、八道哨乡、平寨乡、官寨乡、温浏乡、新店乡、舍得乡12个乡镇;西畴县有新街镇、西洒镇、莲花塘乡、蚌谷乡、新马街乡、鸡街乡6个乡镇;麻栗坡县有麻栗镇、大坪镇、天保镇3个镇。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①带壳干果:砚山小粒花生属珍珠豆型或中间型花生,荚果形状为茧形、串珠型、曲棍形,荚果含2—4粒种子,果嘴较明显、荚果网纹平滑或较细、脉纹浅或较浅,具有荚果小、果壳薄、易去壳、出仁率较高的产品外在感官特征。 ②花生仁:砚山小粒花生仁种仁桃形或圆柱形,种皮粉红色或红 色,具有仁粒小而饱满、仁皮光滑、口感清脆细腻、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商品性好。 (2)内在品质指标:砚山小粒花生营养丰富,富含有利于人体吸收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主要内在品质指标为:粗脂肪含量≥42%,蛋白质含量≥20%,油酸/亚油酸(O/L)在1.1左右。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010-2002),砚山小粒花生质量标准按照《无公害食品 花生》(NY5303—2005)执行。下一篇:三七乌骨鸡

文山牛

  文山牛是云南文山州的特产。   文山牛   所在地域: 云南   申请人: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文山牛产地涉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市(文山市)七县(广南县、富宁县、丘北县、砚山县、西畴县、马关县、麻栗坡县)共10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其中文山市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卧龙街道办事处、开化街道办事处、新平街道办事处、古木镇、平坝镇、马塘镇、德厚镇、小街镇、追栗街镇、薄竹镇、新街乡、喜古乡、东山乡、柳井乡、坝心乡、秉烈乡、红甸乡;砚山县11个乡镇:江那镇、平远镇、稼依镇、阿猛镇、阿舍乡、维摩乡、干河乡、盘龙乡、蚌峨乡、者腊乡、八嘎乡;西畴县9个乡镇:西洒镇、兴街镇、蚌谷乡、莲花塘乡、新马街乡、柏林乡、法斗乡、董马乡、鸡街乡;麻栗坡县11个乡镇:麻栗镇、大坪镇、董干镇、天保镇、猛硐乡、金厂乡、八布乡、六河乡、杨万乡、铁厂乡、马街乡;马关县13个乡镇:马白镇、坡脚镇、八寨镇、仁和镇、木厂镇、夹寒箐镇、小坝子镇、都龙镇、金厂镇、南捞乡、大栗树乡、 篾厂乡、古林箐乡;丘北县12个乡镇:锦屏镇、双龙营镇、曰者镇、腻脚乡、新店乡、舍得乡、树皮乡、八道哨乡、官寨乡、平寨乡、天星乡、温浏乡;广南县18个乡镇:莲城镇、坝美镇、八宝镇、南屏镇、珠街镇、那洒镇、珠琳镇、黑支果乡、曙光乡、篆角乡、五珠乡、者兔乡、者太乡、底圩乡、旧莫乡、董堡乡、杨柳井乡、板蚌乡;富宁县13个乡镇:木央镇、田蓬镇、新华镇、剥隘镇、里达镇、归朝镇、谷拉乡、者桑乡、板仑乡、那能乡、花甲乡、阿用乡、洞波乡。养殖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5ˊ~106°12ˊ、北纬22°40ˊ~24°28ˊ之间,东西长255公里,南北宽190公里,养殖区域范围31456平方公里,年存栏120万头,年产鲜牛肉7万吨。下一篇:米花

文山他披梨

  文山他披梨   披梨是坝心乡的特产,以生长在坝心乡他披村而得名"他披梨".其梨果形优美,果色碧绿,皮薄,核小,汁多,味甜,肉细酥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文山县坝心乡他披梨基地建设是文山县林果业基地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是发展地方优势品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当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建设4500亩,总投资280万元,预计盛果期每年总产值800万元,可实现创税利80万元.目前,产生经济效益达2000亩以上,预计今年可产梨30吨.项目建设目标是通过建设他披梨基地,突出地方特色品种,树立地方品牌,为林果业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建设树立榜样,从而提高我乡人民群众林果业的栽培技术水平,促进林果业的发展,改善坝心乡生态环境状况,加强财源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文山他披梨个大匀称,单果重300-400克,果周长32-35厘米,果形为微圆形,果底和果顶微小,中部膨大,果蒂凹陷;果皮碧绿色或黄绿色;皮薄,肉厚果心小,肉色玉润,肉质脆嫩多汁,化渣,风味清甜爽口。 2、内在品质指标:文山他披梨的硬度≥3.0,可溶性固形物为≥10%,可滴定酸≥0.45%。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具有润肺、养阴清热,生津止咳的功效,是一种原生态的食用果品。 八月份收获时,在不损害果实或外皮的前提下,可在阴凉、避光、通风的情况下,自然保存至次年的2月份。在保存期间,其口味不因时间保存过长而改变。因自然储存时间长,销售时间可延迟至次年的3月份。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文山他披梨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组织生产。(1)生产环境按NY/5013-2006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2)农药杀虫剂按NY/T5102-2002无公害食品-梨生产技术规程的农药使用准则执行。 (3)肥料按NY/T5102-2002无公害食品-梨生产技术规程的肥料使用准则执行。   地域范围   文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偏西,北回归线两侧,国土面积2972平方公里。文山他披梨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03°43′-104°27′北纬23°16′-23°44′之间,涉及全县15个乡镇:开化镇、马塘镇、薄竹镇、平坝镇、小街镇、古木镇、德厚镇、秉烈乡、红甸乡、追栗街镇、新街乡、坝心乡、东山乡、柳井乡、喜古乡。全县文山他披梨地域保护面积为17万亩(1.13万公顷),年产量为25.5万吨。文山他披梨的生态环境优越,环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东部,森林覆盖率达全县的45%,水资源丰富,宜牧草场广阔,是文山盘龙河的主要源头之一。下一篇:荷叶粥

广南西枫斗

  国家药典记载的石斛植物有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黄草石斛、马鞭石斛等5种。其中铁皮石斛(加工成品称铁皮枫斗)最为珍贵,是石斛中的极品,因其苛刻的生长环境要求和过度的采挖,资源已十分稀少。《本草图经》云:“石斛,今荆、湖、川、广州郡及温、台州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多在山谷中,五月生苗,茎似竹节,节节间出碎叶,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其根细长,黄色。”据《广南府志》记载,从明朝起,广南黑节草就开始外销,民国时期本地商人将鲜黑节草运销沪、杭等地。黑节草加工成西枫斗是云南省外贸出口的重要产品,拥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同时也是提取物制成“脉络宁”的重要原料。   “黑节西枫斗”的原料是黑节草(兰科石斛属),附生草本植物,茎多节,呈绿褐色,有明显纵向沟条纹,丛生。生长在海泼1000~2000米多雾的山林地区,附生在麻栎树或追栗树上。《本草纲目》曰:“石斛丛生石上,其根纠结甚繁,干则白软。其茎叶生皆青色,干则黄色,开红花,节上自生根须。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或以物盛挂屋下,频浇以水,经年不死,俗称为千年润。”春末夏初或秋季,采摘草质最佳,每株草一年采摘一次。因限于特定的环境气候,生长数量少,优质草更少。   二十世纪20年代初,广南人民充分利用本地石斛植物资源,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加工环节和技术,生产出天然药用饮品“铁皮枫斗”。产品远销国内外,至今仍是云南省独特的名贵饮品。西枫斗的饮用方法跟饮茶一样,但比茶叶耐泡,可以连续泡用两至3天。广南西枫斗分“黑节西枫斗”和“吊兰西枫斗”两个品种。按质量分三个等级:一等品用优质黑节草鲜品全茎加工而成,一株草的茎部恰好可加工成一粒两圈半的螺旋状成品,经开水冲泡一段时间后,每粒成品均可伸展出龙头凤尾状;二等品经开水冲泡后,螺旋颗粒伸展呈有龙头凤尾或有凤尾无龙头状,因系草茎下半部或上半部加工而成;三等品系茎的中部加工而成,在开水中浸泡后,只伸展出龙身,无龙头凤尾。西枫斗具有清热解暑,滋喉润声,生津散结,消散肿瘤的独特功效,主要用于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含有多种生物碱,如石斛碱、石斛次碱、石斛胺等,此外,还含有石斛多糖、总氨基酸等,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抑制肿瘤、抗衰老、补五脏虚劳、改善糖尿病和萎缩性胃炎症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而名扬海内外。越南胡志明主席还与铁皮石斛有着亲密的缘分,在胡志明执政生涯中,曾经多次到过中国,与毛泽东、1等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胡志明晚年身体状况欠佳,我国领导人对他的健康极为关注,于1968年派出国内最高水平的医疗专家赶赴越南。当时,这个来自中国的专家医疗组一直守护在胡志明身旁,照顾胡志明的身体。1969年8月下旬,79岁高龄的胡志明病情恶化。尽管中国医疗组全力抢救,可是1总理仍然不放心,于8月24日和26日接连派出了第2个和第3个医疗组。8月31日,1又派出当时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著名专家吴阶平教授乘专机到河内送急救药品。其中急救药品中就有铁皮石斛(拯救仙草),并进一步了解胡志明的病情。1亲自听取了吴阶平的汇报,同时召集有关专家研究讨论,前后用了5个小时。最后,决定再派吴阶平教授率第4个医疗组,携带部分专家和器械、药品,于9月2日清晨乘专机赶往河内抢救。遗憾的是,第4个医疗组的专机刚刚飞到广西上空,就得知胡志明已于当天上午9时47分停止了呼吸。结果,飞机不得不掉头返回北京。   广南西枫斗是国内外知名的天然药用名贵饮品,一直都是外贸出口物资,由当时的广南县外经贸公司组织外贸出口收购及调运工作。而广南加工西枫斗,已有90多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西枫斗远销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到1961年,县外贸开始收购野生鲜草加工。据了解当时情况的陆永华老人说:“外贸公司成立了加工西枫斗的一个小组,有10多人,职工到公司领起收购来的野生黑节草,分散到每家每户进行加工,在规定的时限,上缴加工好的成品,而职工以加工多少记酬劳领工资。”这种方式从1961年一直持续到1985年结束。《广南县志》记载:1961~1965年收购加工的西枫斗211公斤;1966~1971年收购239公斤;1971~1975年收购280公斤;1976~1980年收购200公斤;1981~1985年收购148公斤;25年间共加工收购外调出口西枫斗1087公斤。广南的黑节草(西枫斗)草质最好,肉头厚实,年可零星收购鲜草1000公斤左右,全靠手工生产,加工细致而讲究技术,原料取舍按每株草的长短、粗细和质量取材,一般10公斤鲜草加工1公斤成品,优质草可达8:1。   因产品少而功效奇,价格昂贵,多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大多销往港、澳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为上流社会中高层人士享用,或为国内外一些著名歌唱家、京剧表演艺术家保嗓润喉的良药,一般市场上很难见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广交会上与外商的成交价为每公斤上品3600美元,曾以每公斤兑换12吨小麦,从国外换回一批粮食。上个世纪80年代初,1元帅、杨成武上将曾先后通过有关部门指名购买广南西枫斗,从广南买去一、二、三等品各1公两。当时省委书记安平生曾专程到广南视察西枫斗的生产加工情况,并作了发展生产的指示。1983年6月,县林业部门与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首次在广南六郎城后山人工栽植黑节草试管苗5688株。通过一个生长期后的调查,成活率为14.47%,为后来的人工栽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002年,广南县组建了鑫茂民族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07年合并整合为广南云大石斛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1月由云南金九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广南县中医院共同出资成立云南南草堂药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完成了500亩铁皮石斛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前期基础设施工作,规范种植大棚200亩,并按科学化、规模化种植铁皮石斛组培苗40余亩,成活率达到98%以上。云南金九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已收集到了大量的石斛种质资源,年可育苗120万瓶,约6000万株,年产值1200余万元。如今,0广南县委、县人民政府把铁皮石斛列为该县的重点产业规范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种植奖励政策。并决定打造为铁皮枫斗药物经济园区,带动该地区群众致富,经济发展的短、平、快项目。   广南西枫斗   广南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12756237   西枫斗下一篇:广南铁皮石斛

广南高峰黄牛

  高峰牛为亚热带山地黄牛,属华南型文山牛的一个代表品种,具有体格紧凑,行动敏捷,身驱高大,水旱地皆能耕作,耐粗饲、耐湿热、抗焦虫病、含有瘤牛血液等特点。成年公牛、母牛体重分别为288.9公斤和220.8公斤,屠宰率为47%,一般一年一胎或三年二胎。全县各地均有分布,传统产区为八宝、南屏和黑支果等地。( 广南县)   广南高峰黄牛    广南县谷多高峰黄牛养殖协会    13980576    牛肉    下一篇:广南蔗糖

广南八宝米

  八宝米以产地八宝而得名,为清代贡品。1981年被国家列为名贵米种。其色泽洁白微青、粒大、质软、味香、口感好、淀汾和蛋白质含量较一般米高,在国内享有盛名。(广南县)   地域范围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滇、桂、黔三省交界处。县辖莲城、八宝、旧莫、那洒、者兔5个乡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04°30′-105°36′,北纬23°29′-24°28′。平均海拔1250米左右。东与富宁县接壤,南与麻栗坡、西畴县隔江相望,西与砚山、邱北县毗邻,北与广西省西林相连,境内黑支果乡木厂村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竟直线距13.5公里。东西横距105公里,南北纵距103公里。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县境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广泛分布着二叠纪灰岩,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多塔壮、圆锥壮峰林和溶丘,峰林谷地、溶蚀洼地,岩溶面积41.7%。北部以碎屑岩为主,多侵蚀地貌,占总面积的40.3%;南部以碳酸盐类为主,占总面积的54%。水稻土分为四个亚类,八个土属,二十五个土种。稻田面积32.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4.52﹪。全县水稻土壤有机质含量3.3136﹪;全氮0.1789﹪,全磷0.1257%,全钾1.2578%,速效磷0.548ppm,速效钾0.572ppm,碱解氮10.4881ppm,土壤pH值在5.6-7.6之间,呈中性至微碱性,特别适宜发展广南八宝米。   (2)水文情况:全县16条大小河流分属珠江和红河水系。两大水系汇集境内多条支流,呈西北向东南流向。珠江流域主要干流有西洋江、驮娘江和清水江;红河流域干流为南利河。全县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总容量38.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径流10.9亿立方米,地表水27.5亿立方米。   (3)气候情况:广南八宝米种植区域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7℃,最热月平均气温22.6℃(多数年份出现在七月),最冷月平均气温8.4℃(多出现在一月)。海拔1000米以下的极端最高气温为37.1℃,极端最低气温为-5.1℃。海拔1000~1500米地区极端最高气温为36.2℃,极端最低气温为-5.5℃。海拔1500米以上的极端最高气温为33.3℃,极端最低气温为-6.9℃。夏无酷署,冬无严寒,无霜期305天,年均降雨量1056.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665.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0~80%,年平均干燥度0.86。每年的5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雨旱分明,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1857.7小时。县境最高海拔2035米,最低海拔420米,十分有利于广南八宝米的生长发育。   (4)人文历史情况:   从广南的史料中查实、考证,早在明清时代就被列为“贡米”,封为“皇粮”、“每岁贡百担”,供皇帝御膳和皇亲国戚享用的史料记载。久负盛名的八宝米以其米色雪白,新米呈玉青阴绿色,颗粒饱满,蒸煮时间比一般米较短。饭粒柔软而不烂,饭冷而不散,颜色鲜艳光洁,味道芳香且回甜而著称于世。古今往来,素有“贡米”之称。1959年建国10周年大庆,专调数千斤八宝米到首都北京,用以招待外国宾客。1981年日中友好协会从报刊上了解到八宝米的传奇来历和其优质情况介绍后,以邮递方式品尝到了八宝米饭,赞美“举世无双”。经云南省农科院测试中心检测,其主要指标均已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1981年被国家列为名贵稻种之一。曾获国家、省级金奖。1985年和1989年0中央总书记1、1先后视察文山时都亲口尝过八宝米饭,赞不绝口。1985年《奥秘》杂志上刊登文章,称之为“奇特的香米”。2000年11月,在中国文联《世界华文文学》主办的“盘房杯世界华人小说优秀奖颁奖大会暨广南县笔会”期间,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作   家吃到八宝米饭,甚是赞赏。现在许多消费者作为馈赠贵宾佳品,称之为“洁白无暇,优质惠中,米中之花”。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八宝米之乡”。   下一篇:广南民族银饰品

邱北辣椒

  驰名中外的邱北辣椒具有个小、肉多、色艳、皮辣、籽香、热量大、含油脂高等特点。它不仅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而且还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助消化等药用功能,被称为“云南小椒”。邱北辣椒始种于明朗未年,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文山)

底圩茶

  底圩茶(Dixucha),云南省广南县特有的地方优良茶树品种,原产于驮娘江和西洋江发源地的“九龙山”山脉,200多年历史,因最早出产于底圩乡而得名,是优质中国名茶之一。   茶叶   地域范围   底圩茶产于云南省广南县底圩乡、坝美镇、莲城镇、者兔乡、者太乡、珠琳镇、旧莫乡、杨柳井乡、董堡乡、八宝镇、板蚌乡、南屏镇、黑支果乡、曙光乡、珠街镇、篆角乡、那洒镇、五珠乡18个乡镇和石山、堂上两个农场,其中:最适宜区是底圩乡、坝美镇、者兔乡、者太乡、莲城镇和石山、堂上两个农场管理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3°23′~24°33′,东经104°25′~105°39′。东西长105公里,南北宽103公里。种植面积为3.33万公顷,年产量5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底圩茶属山茶科、茶属、白毛茶变种,为有性群体品种。自然生长的植株为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嫩枝多毛;大叶类,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背多毛,叶身内折,叶片蜡质少,嫩叶无光泽,叶缘微波,芽叶持嫩性强。适制绿茶、黄茶、白茶、红茶、紧压茶等。底圩茶(绿茶)产品品质特点:具有优质茶品质特征,绿茶外形紧结清秀,干茶色绿显毫,绿白相间以白为主,毫香宜人,内质汤色黄绿明亮,香高味醇甘,叶底嫩匀。2、产品内质指标:底圩茶毛茶含茶多酚≥22%, 水浸出物≥30%,咖啡碱≥2.2%,游离氨基酸≥3.9%,水分≤7%。3、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底圩茶产地环境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5020-2001)标准,底圩茶原料生产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5018-2001)标准。底圩茶原料生产及产品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用农药及物品。下一篇:底圩竹筒茶

铜鼓舞

  铜鼓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彝族民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分布于广南、麻栗坡、富宁、西畴、马关、邱北等县的壮、彝村寨,而以广南县壮族、彝族和麻栗坡县新寨乡和富宁县木央乡几个彝族白倮支系的铜鼓舞最具代表性。   广南县出土的铜鼓文物,年代最早的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沙果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铜鼓很早就被作为权力的象征、驱邪祈福的神器和娱神的乐器使用了。铜鼓舞始于文山壮、彝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彝族认为铜鼓是万物之灵,通过敲铜鼓、跳舞,可以向上苍和祖先传递人们的意愿。壮族则认为敲铜鼓起舞,可以为村寨降妖驱邪,祈求平安。   铜鼓舞属族群性的集体舞蹈。舞者围成圆圈,踏着鼓声节奏沿逆时针方向起舞,跳完一组舞蹈动作再跳另一组,内容都是壮族、彝族农耕生产生活的反映。广南那洒镇马贵村壮族的铜鼓舞完整保留了十二套舞蹈动作,反映着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不同的生产内容。麻栗坡、富宁等几个村寨中的铜鼓舞,主要用于祈雨、求丰收和老人丧葬等民俗活动。壮族、彝族的铜鼓舞流传普遍,动作古朴,舞蹈语汇非常丰富。壮族铜鼓舞表演时,一人敲铜鼓,另一人以木盒辅助形成共鸣滑音,这在其他音乐演奏中是找不到的。彝族的铜鼓演奏则是一种专门技巧,一人用公、母两面铜鼓可演奏十二种音调组合,简称十二调。据称公鼓代表太阳,母鼓代表月亮,十二调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因此彝族的铜鼓舞还包含着本地民族的历法文化内容,积淀着壮、彝先民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和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壮族、彝族年轻一代对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缺乏深层次的认知,导致习铜鼓舞者锐减,如不及时加以保护和传承,就有消亡的危险。下一篇:铜鼓舞

广南豆沙肉

  广南豆沙肉是云南文山州广南县美食之一。历史悠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以晶莹透亮,色泽鲜明、味美香甜,油而不腻、肥嫩可口著称。一直是广南人招待宾客和民间举办筵席不可缺少的风味美食。更是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豆沙肉最早其实是流放1从中原一带带到广南县的,经过两百多年的融合、演化并结合广南本地壮族的饮食文化逐步形成的云南地方特色风味美食。豆沙肉主要用肥肉、豆沙、糯米饭精制而成,味甜可口,本地人宴席必备菜肴,在宴席上常为客人交口称赞。[1]   世外桃源广南坝美村是云南著名的景点,这里生活的正是壮族人家,到坝美村旅游的朋友一定要品尝下这香甜可口的美食。在云南旅游线路中,只有广南才有正宗的豆沙肉。   广南地道菜色非豆沙肉莫属,甜而不腻的口感让吃过的人一直怀念,现在就教大家如何做这道美食吧!   主料:   猪肋条肉(五花肉)500克红豆沙200克   辅料:   糯米100克核桃150克苹果脯100克   调料:   白砂糖50克蜂蜜10克菜籽油60克各适量   做法:   1.猪肉摘净毛,洗净,入汤锅中煮至七成熟取出,趁热在肉皮上抹上蜂蜜水,晾凉;   2.炒锅上火,入菜籽油,至五成热时,下猪肉炸至呈板栗色,捞出沥油;   3.锅下核桃仁略炸,捞出沥油;   4.沥过油的核桃仁拍成末与豆沙混合拌匀;   5.糯米淘洗干净,加水入锅煮熟成糯米饭;   6.蜜饯切成小丁与糯米饭拌匀;   7.将五花肉切成夹刀片,中间夹入豆沙,整齐码入碗内,铺上糯米饭,上笼蒸;   8.取出扣入盘内,浇上熬好的蜂蜜、白糖即成。下一篇:云南贡米

文山椒盐饼

  文山椒盐饼是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的特色小吃。椒盐饼饼黄发香,分丝分层,酥而不脆,吃时咸麻适中,香酥可口,满口喷香,极富地方风味。   椒盐饼是文山独特的名优食品之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特色小吃。它以上好面粉、熟猪油、盐和花椒粉揉拢成酥,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做饼时,取发酵过的面扯成坨擀薄。以酥为馅包圆,再擀薄叠起,再擀再叠,反复多次,而后切成两半,背合背扭成螺旋形状,再擀薄入鏊。鏊须底火微、盖火旺,方能使饼黄发香,分丝分层,酥而不脆,吃时咸麻适中,香酥可口,满口喷香,极富地方风味。   下一篇:文山佛手瓜

文山州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文山市 文山三七 文山他披梨 文山椒盐饼 文山脆皮狗肉 文山蜡染 拼盘米线 平坝荞酥 文山佛手瓜 荷叶粥 文山八角 文山番鸭 广南铁皮石斛 丘北辣椒 富宁八角 西畴阳荷 文山牛
砚山县 砚山小粒花生 牛肝菌 砚山三七 砚山小椒 倮可者辣椒 砚山丘北辣椒 粽粑 三七乌骨鸡 血旺猪肉 三七花 三七汽锅鸡 文山县风味食品 云南滇红 文山三七 广南铁皮石斛 富宁八角
西畴县 西畴阳荷 西畴山地乌骨鸡 阳荷 西畴香椿 水晶肉 小桥沟香猪 山地鸡 西畴杨梅 花糯米饭 小杂豆 文山三七 广南铁皮石斛 富宁八角 丘北辣椒 广南西枫斗 文山牛
麻栗坡县 坨肉 木兰 玉尔贝矿泉水 麻栗坡坨肉 麻栗坡米花 麻栗坡沙糕 砚山米线 麻栗坡小粒咖啡 文山三七 广南铁皮石斛 富宁八角 丘北辣椒 广南西枫斗 文山牛 砚山小粒花生 底圩茶
马关县 马关核桃 花米饭 塘房桔 马关茶叶 拉祜族手箍脚箍项圈 腊科火腿 地摊狗肉 马关草果 马关香蕉 八角茴香 云南草果 文山三七 广南铁皮石斛 富宁八角 丘北辣椒 邱北辣椒
丘北县 丘北辣椒 邱北辣椒 苗家狗汤锅 腻脚酒 粉红腰豆 酸汤鸡 丘北莲藕 醉虾 丘北葡萄 纯天然藕粉 丘北紫洋芋 舍得腊猪肉 丘北清汤鱼 丘北粉红豆 丘北莲花宴 丘北烤全羊
广南县 广南铁皮石斛 底圩茶 广南八宝米 广南西枫斗 广南高峰黄牛 广南豆沙肉 云南贡米 广南姑娘茶 文山黄牛 广南岜夯鸡 广南酱油 云岭白花山茶油 底圩竹筒茶 广南竹筒茶 广南奈李 广南银器
富宁县 富宁八角 文山牛 剥隘七醋 米花 云南三七 炸芭蕉 富宁茶叶 鸡纵 文山风味小吃 文山三七 广南铁皮石斛 丘北辣椒 西畴阳荷 广南西枫斗 底圩茶 文山他披梨

文山州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