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新华民族村 | 新华民族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新华民族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北部,境内居住有彝、回、傈僳、苗、汉等民族,有着各种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集市,是特有的民族风俗“大观园”。 走进新华民族村中,随处可见正在加工手工艺品的村民,丁丁冬冬的锤打声不绝于耳。据介绍,该村生产的金、银、铜等手工艺品享誉国内外。远销泰国、缅甸、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新华村从事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制作的历史悠久。据《鹤庆县志》记载,早在明朝,新华村的村民们就开始加工民族首饰等工艺品。在代代相传的进程中,心灵手巧的白族村民不断改进加工技艺,创造出绝妙精美的手工艺品。人们归纳其特色为:“家家有手艺,户户是工厂,一村一业,一户一品。” 村内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民情,绚丽多姿多彩的民族婚礼,风趣的掐新娘活动,意味无穷的取乳名和抢名习俗,一驮谷子换一驮梨的古朴交易,简朴的回族葬礼,构成民族生活的生动图景。 |
边陲古寨 | 边陲古寨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边陲古寨位于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城南12公里处,占地约50亩。这里建筑独特,风光奇异,是大丽旅游线上独一无二的民居风情旅游区。 边陲古寨里居住着一群几乎被世俗遗忘的边陲人。据说这些边陲人原来生活在中缅边境,听不懂当地人的语言,也没有文字,过着原始人的生活。他们以树叶遮体,吃生冷食物,居住在树上。向他们表示友好要说“亚哈亚哈”要和他们照相要说“咔嚓咔嚓”。边陲人如今也穿衣服,男的只穿一条黑裤,女的穿的是比基尼一类的衣服,偶尔也穿长衫。他们皮肤黝黑,身体健壮,不论男女,都是赤足。 景区分为“画脸闻身区”、“捕猎区”、“迎宾区”、“奇功异能区”、“婚俗区”五个部分。画脸闻身区展示的是对来访者的安检;捕猎区展示的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如何捕捉猎物的本领,在古寨中很难捕到猎物,只是展示本领;迎宾区展示的是边陲人载歌载舞,热情狂野的迎宾之道;奇功异能区展示的是边陲人许多让世人无法理解的奇功异能,如0钢板、吃火炭、光脚背人踩玻璃、抓小猪、吃树叶、嚼树皮、“鸟人”、“飞猎”、饮生血、吃生肉等;婚俗区展示的是边陲人与世人迥然不同的婚俗。 在游览中,边陲人有的会突如其来,有的会突然大叫,有的会猛然从树上飞落,有的会在两树之间飞来荡去。平凡诡异的边陲人的生存生活之道,将使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感受。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221省道 类型:民俗村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8:00-20:00,目前通往景区的路正在拓宽建设过程中,所以景区暂时关闭不对外开放,预计2015年对外开放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0元 |
鹤庆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 | 鹤庆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云南鹤庆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云南省鹤庆县,总面积268.45公顷。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鹤庆坝子中部,分布于草海镇母屯村、板桥村和辛屯镇南河村、妙登村、双龙村之间,范围涵盖波南河、五龙河、海尾河、小龙河等水域。水面海拔2193.2米,总库容186万立方米,堤坝分西堤坝、东堤坝,总长9561米。 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68.45公顷,规划建设期为2013至2020年。蓄水184万立方米,可承担灌溉面积4650亩,年供水量329万立方米。湿地区72万平方米,集蓄水、灌溉及生态旅游合一的功能。 湿地植被恢复。湿地公园120万平方米清淤工程之后需对沉水植物进行恢复,但是自然恢复能力不够,需人工进行沉水植物的恢复。海菜花和野菱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公园内重要的原生植被,同时具有良好的水质净化和观赏效果,所以恢复植物选择为海菜花和野菱。预计海菜花补植补种20亩;野菱补植补种50亩。 科研监测。生物多样性是鹤庆草海湿地的特有标签,但是由于管理机构成立时间较晚,没有专业的资源本底资料,这对于草海湿地物种保护和研究缺乏依据。计划通过开展鹤庆县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范围资源本底调查和监测调查完善数据。 鸟类GPS定位项圈。鹤庆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候鸟迁徙通道上,是许多珍稀越冬候鸟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为及时调查了解湿地公园候鸟的迁徙路线、越冬地、繁殖地和停歇地等基本情况,掌握候鸟迁徙时段和生活习性,计划购买鸟类GPS定位项圈10个,开展鸟类定位追踪。 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让人们更真切的享受到大自然的乐趣,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湿地的行列中来。只有让人从捕捞、打猎转变成“享受风景”的角色,湿地将会带来长远的发展空间。 |
云鹤楼 | 云鹤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鹤楼 大理州鹤庆云鹤楼始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鹤庆州通判署府事佟镇倡导建楼,中置钟、鼓各一,俗称钟鼓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又重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再重建,更名为“云鹤楼”。大理州鹤庆云鹤楼砖砌城门,上为木结构楼阁,楼高19.4米,东西宽18.6米,南北长16米,鹤庆云鹤楼下城门通道长16.7米,大理云鹤楼外观三层重檐,内则为四层楼。四角梁柱直通屋顶,大理州鹤庆云鹤楼内四面架斗纵横交错,对缝对榫,外则四面出檐,飞阁,雄伟壮观。1951年冬,大理旅游景点鹤庆县发生强烈地震,大理州鹤庆云鹤楼仅向东北偏0.5米,近年又进行加固维修。楼顶铺盖琉璃瓦,大理旅游景点鹤庆云鹤楼两道城门上彩绘二龙抢宝及白鹤展翅图,两侧悬挂郡人杨金和撰、宣白超书“云鹤楼”长联:小结构到底何奇?想:洞纪龙眠、石传象跪、诗题竹树、果树菩提,为儒、为释、为帝王,蕞尔微区,其中大有人在;真逍遥当前即是。看:朝霞虹映、夜月蟾辉、宝岭秋光、漾江0,好山、好水、好景物,取之不尽,此外匪我思存。此联概括了大理旅游景点鹤庆县的历史典故及美丽的景观,为云南旅游景点大理州鹤庆云鹤楼城楼增色不少。大理云鹤楼虽经多次的修建,现仍保持有明、清的建筑风俗,现公布为第一批大理白族自治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云鹤楼 |
云南新华白族旅游村 |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的境内,有一个专门生产手工艺品的白族村子——新华村。新华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有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多姿的民风民俗,被定为省级民族旅游村。 这个村传统的手工艺加工,使之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手工艺加工专业村。新华村从事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制作的历史悠久。据《鹤庆县志》记载,早在明朝,新华村的村民们就开始加工民族首饰等工艺品。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心灵手巧的白族村民不断改进加工技艺,创造出绝妙精美的手工艺品。如今,新华这个白族村寨美名远扬,人们谓之以“家家有手艺,户户是工厂”。 新华村民族手工艺品的生产方式基本上是一家一个小作坊,一家一个品种,互不重复,制作工匠以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为主,不论男女老少。在制作过程中只用简单的木墩、小手锤、小凿子等工具,凭着打制工匠熟练的技巧、精湛的工艺敲打出一件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的民族用品。产品主要有九龙壶、九龙杯、手镯、戒指、耳环、项链、银碗、银勺、唢呐、敬水壶、大小号、百家锁、麒麟、胸链、门环、牛角刀等,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工艺品的质地(或金或银或铜),依市场而定,价格根据用料和大小,三四元至上千元不等。 景点位置 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221省道 |
草海湿地 | 草海湿地 草海湿地位于鹤庆坝子中间,分为北海、中海、南海三部分,总面积1609亩,最大水深2.6米,平均水深1.6米,水面海拔2193.2米,年入库水量达240万立方米,属高原淡水湖泊。 近年来,鹤庆县高度重视草海湿地保护工作,设立了草海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把草海湿地保护和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01年草海湿地被列为大理州州级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面积达400公顷,保护类型为资源管理,主要保护对象为越冬水禽及湿地生态系统。县政府还先后制定和出台了《鹤庆县草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关于切实加强草海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使草海湿地的保护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同时先后投入350多万元资金,对草海湿地进行一期、二期的退耕还泽还草,退田还沼还泽,退塘还海还湖,取缔饲料水产品养殖,取缔人为造埂、围海等行为为主的专项治理工作,有效保护了草海湿地。 如今的草海湿地候鸟成群,黑颈鹤、灰鹤、白天鹅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纷纷栖落草海,白鹭、蜂鹰、栗鸢、苍鹰、松雀鹰、大绯胸鹦、灰头鹦、大黄鸭、绿头鸭等稀有越冬水禽成片地到草海过冬,草海真正成为了候鸟的天堂。 地址:鹤庆县云鹤镇鹤阳西路9号 |
天子庙洞 | 天子庙洞为文化旅游景点。 天子庙洞是一古溶洞,位于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辛屯乡逢密村凤凰山麓。天子庙洞本名青玄洞,因洞旁建有天子庙得名。 天子庙洞主洞深84.6米,右侧洞深38米,左侧洞深25米,洞最高处4.96米,最宽处26.1米。大洞之侧又有15个小岔洞,真算得上是洞套洞、洞锁洞的洞府仙境。洞口分四门,洞口各高3米,宽2米。在洞外两侧高7米,宽6米的石壁上刻有浮雕佛像,大理鹤庆天子庙洞中为观音菩萨,两侧雕罗汉、天王等像,俗称十八罗汉朝观音。观音像身高1.5米,仪表慈祥,体态轻盈,诸罗汉像体量比观音像小,有站、有的蹲,姿态各异,但都形象生动,雕刻精湛,大理鹤庆天子庙洞尤其是观音身后的石猴,依石态而作,活泼可爱,极有情趣。 朝东北方向俯视有一较大的古寺庙遗址,该寺庙相传是供天兴国国王赵善政塑像,故名天子庙。并订于每年正月十五日为天子庙会。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大会,交易大牲畜和农副产品,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游览地下风景。 天子庙洞东接龙王庙,下接小龙潭,既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又有独特的民风民俗,是览胜观光的好去处。 |
银器博物馆 | 银器博物馆 我国首家银器博物馆日前落户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馆内收藏了2000多件唐宋至今散落在民间的珍贵银器手工艺品,包括装饰品、生活用品和宗教法器3大类。 鹤庆县新华村有着上千年银器加工的历史,这里的白族艺人自唐朝南诏国时期,便开始手工制作金、银、铜民族手工艺饰品,并世代相传,沿袭至今。被文化部和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民俗文化村”的新华村,其银器手工艺品不仅独具特色,而且有广阔的市场,产品远销泰国、缅甸、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及日本、美国。来到这里的游客,不仅能欣赏美景,购买银器,还能亲身体会银器的制作过程。 云南盛兴集团看准这一产业优势,自2003年斥资2.67亿元整体开发鹤庆新华村后,又于今年年初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占地1万平方米的“云南银器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已建成,并收藏了唐宋至今散落在民间的2000多件珍贵银器手工艺品,包括装饰品、生活用品、宗教法器3大类,其中不乏古代银器中的珍品和稀世之宝。 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 |
鹤庆草海 | 鹤庆草海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水乡,它位于鹤庆坝子。由于坝子东西山脚众多潭泉和漾弓江流域水系源源不断,川流不息的来水,在鹤庆坝子形成了水域宽阔的天然草海湿地。 草海湿地因其水浅,每逢秋季周围村民撑木舟到海中捞水草积肥而得名。草海分为北海、中海、南海和东海,最大水深为2.6米,平均水深1.6米,水面海拔2193.2米,年入库水量达240万立方米,属高原淡水湖泊。草海水域通过小溪沟渠、田畴与漾弓江相连,河渠纵横,木舟往来,颇似江南水乡风光。 夏季,万亩红荷怒放,景色优美,湖边还盛产菱角、莲藕等。在荷花盛开的时节,鹤庆坝区群众都要到草海饱览湖光山色,形成了传统的“耍海”民俗活动。前来耍海的白族男女青年或泛舟海中,或登山环海而游,弹响三弦,对唱白族情歌,尽情游耍娱乐。有不少白族男女青年在歌会上结成美满姻缘,成为终身伴侣。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 类型:湖泊湿地 游玩时间: 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鹤庆文庙 | 鹤庆文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鹤庆文庙 鹤庆文庙位于鹤庆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元,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迁于今址。鹤庆文庙现存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崇祯五年(1632年)由丽江土司木增所建。徐霞客有“文庙宏整,甲于滇中”的赞语。 在以先师殿为主的中轴线上,南为大成门、棂星门、泮池、照壁,后有崇圣祠。两侧为东、西厢房,乡名宦祠,礼义门等。先师殿北向,前有天子台,台高0.90米,长10.25米,宽17.75米,台沿三面围以石栏,正中有一雕龙石陛。先师殿面阔22.83米,进深21.3米,四棵主柱柱戏0.72米。四角檐柱上分别镂雕四条云龙,玲珑剔透,工艺精湛。 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 |
白龙潭公园 | 白龙潭公园 相传鹤庆古代是个泽国,地下水源较丰富,有数十处水从山下流出或从地上涌出,有些出水处形成大小不等的水塘,称为“龙潭”。龙潭在鹤庆县境内都有分布,约有60多个,根据水温的不同,又分为温泉、热泉等。鹤庆因此有“泉潭之乡”的美称。仅从鹤庆坝子从南到北十几公里的西山脚下,就有羊龙潭、温水龙潭、白龙潭、黄龙潭、西龙潭、黑龙潭、仕庄龙潭、大龙潭等。这些龙潭各具特色,水质清纯,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 |
鹤庆新华村 |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位于大理、丽江两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风景名胜区之间,背靠大理苍山十九峰云弄峰地脉的凤凰山,村前是草海湿地,山水自然风光优美,素有“丽江小别院,大理后花园”之称。 景点位置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 |
泉水街 | 泉水街道有一条泉水,因而称为泉水街。走在青石板上,听着泉水叮咚的声音,十分清新。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大丽公路泉水街 类型:特色街区 游玩时间: 建议20-40分钟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鹤庆西坡 | 苍山西坡,拥有天下少见的原生态高山野杜鹃,也是徒步的好去处。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西坡 类型:山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
马厂归 | “马厂归”因生长在鹤庆草海镇高海拔冷凉地区马厂村而得名。自1901年从我国西北部秦岭引进后,经过100多年的种植发展,现以个大、肉肥和挥发油含量高而居全国当归之冠。其最大的鲜归头单个重量在550克,晒干后约重200克,最大的鲜全归重量在1000克以上。马厂当归味甘微辛、气味芳香、性温,具有补血、活血、润燥滑肠、破瘀生新、调经止痛和治疗血虚头疼等功效。它既是中医常用的妇科良药,又是生产保健食品和高档化妆品的宝贵原料。“马厂归”不仅走俏国内市场,也深受海外人士喜爱。 近日,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大理州、鹤庆县相关农业专家对鹤庆县“马厂归”申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现场考核和品质鉴定,对“马厂归”的外在感官特征及独特的品质特征进行了鉴评。 专家组一致认为,“马厂归”的品质特性优越,地理环境独特,人文历史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符合相关申报规定,同意通过品质鉴定。 |
鹤庆乾酒 | 鹤庆乾酒的来历,在民间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和神秘意韵的故事,这酒据说是乾隆老儿下江南那阵子,在一次晚宴上,品了鹤庆出产的西龙潭酒后,觉得味道醇厚中,有一股子清冽冽的感觉;回甜中,有一种山野的清香。那品遍了天下美味琼浆的乾隆老儿,品了一口后,居然啧啧称赞道:“这真是天下少有的美酒啊!杜康在世,也未必能酿出这般美酒。”于是就将这种酒,御封为每年进贡朝庭的贡品,定期按时呈贡。这酒名也就取成了乾酒,言下之意,这酒的专利拥有者,就他乾隆老儿了。 这一点也可以从流传在滇西北一带的:“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的民间歌谣中,得到证实和体现。鹤庆酒在滇西北一带自古就非常有名气,可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也一点也不夸张。而鹤庆有名的火腿、吹肝、猪酐酢……名特食品,便是建立在鹤庆西龙潭水(鹤庆还有龙潭之乡的美誉呢!)和乾酒之上的,它们独道的美味可口之处,也是鹤庆的龙潭水和乾酒打造出来的。真是应验了那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民谚,这样也就同理可证:一方水酒,也就打造出了一方美食来了。 鹤庆乾酒是整个大理地区最有名的名酒,鹤庆汉子也以酒量而知名 |
大理生皮 | 大理生皮是一道独特的美味。生皮,白语又叫“黑格”,逢年过节,白族人招待客人总会有一道非常特色的家常菜,凉拌生皮。 一般生皮生肉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生皮和佐料不搁一起,吃时就着佐料一起吃;一种是将佐料与生皮生肉拌匀,就是一道凉拌生皮。 大理一般盛行吃生皮的地区有洱源、鹤庆、大理市周边乡镇等几处,其中洱源的生皮为上品,选材与制作都特别讲究。上好的生皮选取后腿肉和里脊、腰脊作为主料,生皮要切得细而不碎,蘸水选取地道的梅子老醋、野花椒、糊辣子、-籽还有蒜末、生姜、芫荽、冷开水、白糖、盐巴、酱油、如果能有山胡椒那更好,蘸水的配制是非常讲究的,如果蘸水不好,那生皮立马降格了。 最地道的生皮是生的,没有经过任何熟化加工。吃生皮的地区多温泉,猪杀后,一般用松毛烧掉毛,然后用热水洗尽。这样猪皮金黄,肉质细嫩。 蘸过汁水的生肉片吃到口里,绝对感觉不出平时生猪肉片具有的腥味,感到的只是从未感受过的鲜嫩可口和满口溢香。 有三种猪肉是千万不能用来吃生皮的,米砂猪、病猪和0猪。 现在大理搞旅游业,怕吓着游客,已经不准在核心景区卖生皮了。当然这几年农村养猪大量使用饲料也使生皮失去原有的品质。但在乡下杀猪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一碗生皮,弄几两包谷烧,一边喝一边吃。那才是最惬意的。 |
羊生皮 | 听说过羊生皮吗?生皮是我们这里的一种生吃食品,比如把生猪肉,生鸡肉,生牛肉干巴,切细了,弄碗用酸醋、胡椒粉、辣子面……调制的醮水,就那样就着血红色吃了,就跟日本人或者广东人吃生鱼片差不多了。那味道倒是非常新鲜可口,可容易吃出毛病来,比如旋毛虫病啊,什么的。但羊生皮的概念,绝不是这种吃生肉的吃法,羊生皮的制作是非常讲究的。先选好一只三十斤左右重,上好的骟山羊。杀了以后,不要剥皮,而是用开水烫去羊毛。开肠破肚后,将整只羊打理好后,用干香椿叶、干薄荷叶、干紫苏叶按照2:1:1的比例,放进掏空了羊肚子里,把羊肚子填得满满当当以后,用麻线将羊肚子缝得紧紧的。 全部准备好了以后,就发一盆旺旺的栗炭火,搭一架子,并能让这只羊转动自如才方便。一面烤一面翻动,并且在羊身上,不断抹上用核桃榨出来的香油,直到将整只羊烤得黄生生、金灿灿为止。 这时整个寨子里,也就飘着烤羊生皮的香味。有烤羊肉、香椿、薄荷、紫苏的清香味,弥漫着整个寨子里的每条小巷道,真是鼻子打牙祭啊!过路有人,全寨子的人都用鼻子抽吸着带香气的山寨里的空气。 全羊烤出来了,吃羊生皮的动作只是做完了第一步。还要请村里刀法好的白族妇女,来切这羊生皮,而且要一面切一面吃。当然吃羊生皮的蘸水料也是马虎不得的,否则将前功尽弃。那蘸水必须选上好的胡椒面,花椒面,本地红土巴上,土生土长出来的辣子面,绝不要任何用机器加工的东西,追求的是纯天然产品。添加进去任何一种其它的佐料,都只能使羊生皮,失去原来所有的那种原汁原味。 除了这种味道比较纯正外,还有吃这种羊生皮的氛围,也是令人惊慕的。全寨子的人,只要知道那家整吃羊生皮了,你就尽管去好了,这种时候是决不会拒绝任何人参与的。大家就轮流着吃,轮到你切了,就侍候大家吃;轮到我切了,我就待候大家吃。一轮轮,一伙伙,直将把那只羊生皮吃得只剩一架骨头才罢手。反正都是自家产的纯自然产品,吃完了主人可以从园子里,或者自家的厨房里取出来就行了。到了那种场合,你也就不用客气什么了,否则有时可能还会被主人误会。你在那里扭扭捏捏的,主人还以为你看不起他们,或者嫌弃他家,或者以为哪儿惹你不高兴了。这种吃文化,根本不是为了填饱肚子,简直就是在展示民间的纯朴民风。有机会您一定要到白族村寨里领略领略啊!相信一定会让你尽兴的。 |
鹤庆吹肝 | 滇西北各民族(白族,彝族,纳西族等)常采用的猪肝做法。而大理鹤庆人则将新鲜猪肝用插入的麦竿儿吹胀到最大,然后撤掉麦竿儿,将胀大的猪肝用蒸笼蒸熟,放凉,切片,拌入芫荽、酱油、醋、辣椒、味精和盐后即成,其味极爽口并且没有通常猪肝特有的难吃的味道。切片略带甜味(肝糖元水解所致),切面有无数小气孔,像海绵一样吸水,非常好吃。 吹肝是鹤庆的特色食品,一到十月周(农历10月初10)过后,大多数白族人家,就忙着杀年猪。天还没有亮,就听到从村子里传来猪的叫声。这叫声里,有的只是喜气。听到叫声,村里的很多人,都可以去宰猪的人家里,痛痛快快地搓上一顿,这时你可以尽情地一饱口福,胃福和肚福。 可最好吃的,是鹤庆人自己做的吹肝。宰好了猪,将猪开膛破肚,趁着还有些热乎气,就将猪肝从猪的胸膛里取出来,然后除去猪胆。妇女们已经将前一天准备的作料摆好了:有自家园子里种出来,红彤彤香脆脆,手工冲出来的新辣椒面;有纯天然本地产的小香葱;有鹤庆东山特产红花椒面,还有本地传统醋厂生产的老陈醋。更值得一提的是,鹤庆人自己酿造的酒,据说是用明清时候的老土配方酿就的,是乾隆下江南时封的名酒———鹤庆乾酒,就连冲洗猪肝的水,也是用从玉龙雪山上淌下来的纯自然雪水。 性急的宰猪匠,已经用打气筒对着那副猪肝的气管,趁着猪肝的热气,将那猪肝打得鼓鼓的,把事先准备好了的辣子面、花椒面、切细的香葱和着乾酒,往猪肝气孔通道里填塞,直到填塞得差不多后,在外面涂上一些精盐,用根细麻绳子,将那个展翅欲飞,有些像雄鸡似的吹猪肝,挂在屋檐下面,经过冬天风霜的吹打,到春节或者有亲朋好友自远方来之时,只要在水里煮上几分钟,做成拼盘凉拌,那味道之纯美,绝对是天下一绝。 |
炖肉 | 我们这里的炖肉是比较特别的,它的特别就特别在炖肉时所使用的工具上。一到冬天,天阴下点小雨,一家人不出门,蜗居在家里,没事干了。干什么呢?炖吃肉。补补身子,平时太忙没有时间,现在正好没事,就炖肉吃吧!那才叫温馨呢,有家庭氛围。这时就找来一个瓦罐,洗干净了,弄一枝腊猪脚杆,烧成黄生生的,脆当当的。当然如果有狗肉、驴肉之类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没有的话,普通一点好了,就用猪脚杆代替好了。取出不常用的那个瓦罐,除去灰尘,把瓦罐弄好了,将猪脚杆剁开,放进去一点马厂归(鹤庆西山出产的一种名贵秦归。)、苏条参、竹荪、沙仁之类的名贵补品。放好后,必须由一个经验老道的老年人加水,因为那水就加一次,封上瓦罐以后,就无法打开了,直到吃的时候才能打开。水放多了,可能就喝不完,浪费了,味道也不周正了。如果水加不够,可能会将里面煮的东西烧煳了,那损失可就更大了。 加好水后,就拿一个与瓦罐口大小差不多的碗,弄一砣揉好的面粉,将那碗,严密地封在罐口上,用揉好的面粉团,仔细地封好,不透半点气。在那碗里加上一点水,防止因为高温,将碗给烤裂了,就会使瓦罐漏气。也不能用明火,用的是粗谷糠,碾米时碾出来的粗糠,将那粗谷糠堆成一堆,并把那瓦罐埋入这谷糠堆中,点上火,让谷糠慢慢燃起来。瓦罐埋在里,受热后,慢慢的就那“嘭咚、嘭咚……”不紧不慢地煮熬,将那些猪脚杆,秦归,竹荪之类的东西煮熬得透明了,才算是上好的炖肉。当然这需要十来个小时,一般从傍晚煮起,到第二天才能吃。那文火细细的,像“滋物细无声”一样,熬那些补品。将补品的药效都慢慢地熬出来了,打开了的时候,便有一股叫做沁人心脾的浓香味,透露出来了,那是一种温浓的香味,决不是那种燥热的枯香味。温补就是这种食品的最大特色了,吃了它们,让你全身都充满都热情和力量,这才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呢! |
醮水吹肝 | 新鲜的猪肝已经晾到半干了,这时候,宰了的猪也已经收整得差不了,就来收掇猪肝了。主妇就将自己在宰年猪之前就准备好的,鹤庆东山出产的油红色的花椒面,自家菜园里产的红亮的辣椒粉,事先买好的白生生的纯胡椒粉、香气扑鼻的草果面、细香葱末……一应俱全的东西摆了出来,和上清冽冽的玉龙雪山上淌下来的雪水,再拌进一些鹤庆乾酒。刚把这些备齐,有人急着找来了麦杆,除去了苦猪胆,就在猪肝上翻找气管,把拌好的调料,从气管里筑进猪肝内部,等灌完了,就用麦管拚老命地往肝里吹气,那猪肝便会不断胀大,直吹得不能再往里加气了为止。猪肝被吹得就像一只烧透了的肥板鸭一样,这时吹肝的制作就大功告成了。为了防止吹肝在晾晒时候,干得不匀称,还在那些肝瓣之间,用包谷核(h )夹着,防止生蛆,或干不透时有怪味。将吹好的猪肝,外面抹上一层花椒、辣椒混合物,晾晒在楼楞上,以备客人来的时候,或者等到清明前后,去上墓了,把晾晒得恰到好处的吹肝取下来,招待客人。 客人来了,或者上墓的时候,取下的吹肝,要用微火慢炖,让里面的调料浸渗到猪肝的各个部位,这时知千万不能煮得太长,当然也不能不熟。把煮好的吹肝切成薄片,那吹肝片已成蜂窝状,那些调料已经均匀地渗透到吹肝的每一处,此时此刻吹肝原汁原味的高雅淡香味,袭人而来,真让人垂涎欲滴了。到这一步了,可大功还未告成呢!还需要调制蘸水。蘸水的调料也是非常讲究的,要用上鹤庆特制的漆醋(一种黝黑的米醋)或者炖梅,或者杨梅酱,加进上好的芫荽、辣姜、蒜瓣、辣椒粉、胡椒粉……到此为止,就不用客气了,赶紧动筷,否则……鹤庆吹肝的制作和调料的选取,讲究的就是不受任何污染的纯自然品质,吃起来那才叫做享受。吃过后,你会觉得通体都有一种轻松、愉悦、畅快的舒服感觉。这是鹤庆吹肝下火、凉血、清毒、通气……的效用使然,那感觉也是纯自然的。这么好的东西,朋友,来了鹤庆可别忘了品尝啊! |
大理鹤庆瓦猫 | 第三次不厌其烦地粘那只泥瓦猫的尾巴,用的是水,预备再粘第四次。 回想寻访鹤庆瓦猫的道路,也真有一番坎坷。大雨、泥泞而百般扭捏的乡村土路,一辆雨刮扎扎乱叫、破败不堪还塞了六个人的北京吉普,如在乘风破浪。同行的女孩紧紧抱着我的手,回头问干嘛?答说:“怕车门不结实,你被甩出去了……” 师傅是把瓦猫从百姓屋脊上请下来变成艺术品送到国外去的高手,却看不出任何一点生意人的精明,不善言辞、咧嘴一笑的时候,仍然透出当地人醇厚温暖的土气。一团泥,一小盆水、一个小刀片、几个半径不一的圆筒,35分钟,活灵活现地就出来了一个瓦猫。双眼迷蒙,嘴巴大张,牙爪锋利,笑得开怀却还露出几分神秘。 据说,瓦猫的样子越狰狞越能镇住邪气,师傅的高明之处却在于出自他手的瓦猫,都随性而为,因此各具神态、充满灵气,没有任何一个会有所重复。 烧制过的瓦猫,脱下泥土厚重的黄色,变成瓦灰蓝色,要么蹲在屋脊上傲视四方、保佑家人安宁接受崇敬和供奉,要么成为人们书架上陈列和手中把玩的爱物。 返程时,不仅带走了三大箱形态各异的瓦猫,还爱不释手地带走了师傅现场制作的那只未烧的泥猫,用衣服包裹了无数层,小心翼翼地带着它翻山过水,结果尾巴还是断掉一截。 于是我每每告诫那些到房间来的人不许碰我的小猫,然后在告诫无效后再一次学着师傅用水粘猫尾巴,最后得意地看着它又神气活现地立在书架上…… 贴士: 1.瓦猫是用来镇宅驱邪、免除灾害的瑞兽造型,常置于房屋的屋脊上。以昆明呈贡和大理鹤庆的瓦猫最有名。昆明呈贡的瓦猫造型和真猫比较相似,形貌灵活;鹤庆白族地区的瓦猫则造型夸张、大嘴、多为蹲姿,虎气十足。 2.鹤庆的瓦猫以赵屯出产为多,以郜师傅所制最具艺术价值和灵气,他的瓦猫每年有2~3万只出口。作为艺术品,郜师傅的瓦猫普通形状的售价在30元左右一个,较为复杂的则各有价格。在别处,有“鹤庆猫福”的印章,才是郜师傅的作品。 |
银铜工艺品 | 鹤庆县的银铜工艺品,制作精美,远销国内外,为消费者所喜爱。 位于鹤庆县西北凤凰山下的新华村,以打制各种银铜首饰工艺品而闻名。目前,全村几乎家家都有工艺品加工作坊,从业人员达1200多人。工艺品的制作保留了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方式,每户加工的品种,绝不与其他家雷同,形成了“一村一业,一户一品”的生产格局。其生产的民族工艺品,除传统的手镯、戒指、项链、耳环、胸佩、白家锁等外,还开发出许多新的产品,诸如藏族使用的银碗、银勺、酒壶、敬水壶、大号、小号、唢呐,还有白、汉、苗、傣等民族的上千种用品,质料有金、银、铜,式样依市场需要而定,主要销往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宁夏、内蒙、新疆、贵州、湖南、广西、广东等地,还远销泰国、缅甸、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日本等国家。随着新华村民族工艺的名声远播,再加上凤凰山下优美的黑龙潭风光,这个村已成为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旅游村。 素有“铜匠村”之称的鹤庆城郊乡秀邑村,历史上就以打制铜锣锅、茶壶、火锅等出名。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工艺得到大发展,全村有100多户从事铜器加工,除传统炊具外,主要加工藏族水缸,不仅发展了本村的铜器生产,还带动了周围一些村子。 新华村、秀邑村只不过是鹤庆县银铜工艺品加工比较典型的两个村子。如今,这一传统工艺在全县一些村寨逐渐兴起,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大理) |
全鸡 | 全鸡是我们这里的传统食品,这几年几乎将要失传了,是民间的十全大补。大病初愈的病人,生了孩子的妇女,做了手术的重病号,都要给他们炖上一只全鸡。这全鸡的炖法,也是和炖肉差不多,也是用一个瓦罐,外面加一碗,然后封一面团,用粗糠熬就的。不同的是,在全鸡上下功夫,对鸡的选用也是非常讲究的,当然最好的鸡材,首选是乌骨白凤,没有乌骨白凤也要本地纯种的土鸡,决不能选现在的蛋鸡啊,肉鸡啊之类的,或者用现代化生产出来的饲料喂出来的现代鸡。而且还以用将要下蛋,而还没有下过蛋的小母鸡。 将鸡料理好了后,掏空鸡肚子,在鸡肚子里,填上虫草、仁薏米仁、枸杞、天麻、松茸、沙参、苏条参、大枣……这些温补名贵的中药材,这些东西事先要泡制好,当然也不用这么多的中药材,而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用这些中药材。将这些选好的泡制好的名贵中药材,填入鸡肚子里,用针缝上,将一只全鸡就这样炖入瓦罐。将瓦罐埋入粗糠里熬炖,味道不用说了,那滋补劲,真是天下一绝哪! |
猪酐酢 | 猪酐酢也是和吹肝一样,是地方特色食品。滇西自古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婆姨猪酐酢。”可见鹤庆猪酐酢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这猪酐酢也是在过年前后,家家户户杀年猪时,也是做猪酐酢的最好时机了。将园子里栽种的本地辣子,用盐臼冲好,那纯净的辣子面红得像熟透了的西红柿一样鲜艳入眼,看着就板扎。 然后,将猪上的肋巴骨,剁成寸骨。用玉龙雪山上淌下来的雪水,加上东山倒流箐的原汁原味的花椒面,还有江寅坝出产的生姜片,加上适量的盐,封存地瓦罐里,淹制到七八月份的时候,打开那罐,那鲜红的样子,就是放上十天半月都不会改变颜色。看着生猪酐酢,那才叫让人垂涎欲滴呢!那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甑子上蒸了吃,可以作调料,可以煮鱼吃,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吃,只要放进去一点猪酐酢,炒、炸、溜、煮都是香气袭人,辣香四溢,真是滇西一绝。 |
鹤庆火腿 | 鹤庆火腿是云南名特食品,因其腿部弯曲,外形圆整,故又名圆腿或盘腿。鹤庆白族腌制盘腿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把鹤庆火腿作为纳贡和远销外地的著名特产。清康熙《鹤庆府志》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名宦查伟“丰酒肥腿食客”,肥腿就是盘腿。 鹤庆火腿,采用当地白族群众厩养的油葫芦猪为原料,且最肥不超过50公斤,猪宰杀后,把皮薄肉嫩的猪后腿刮洗干净,并把它旋成圆形,将猪脚弯曲盘插于边皮之中,搁放在通风处或阴凉处风干,再用竹签在肉上扎若干下,然后喷上酒,撒上食盐,并用手在肉上反复揉搓,使其入味。待肉皮回软便成批堆放,用重物加压把血水排出后再放入缸内。加工制作多的人家还可以放入自家专用来加工腌制火腿的窖内。腌上一个月后再取出,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凉干,这样火腿就加工制成了。 鹤庆火腿肉质丰满,四边膘肥、色泽鲜艳、肥瘦适中、味美香浓、营养丰富、食而不腻,保存期长,是佐餐、宴客、滋补身体,馈赠亲友的佳品。多次获得大理“金花奖”和云南省优质食品称呼。1980年全国火腿评选中被评为国家金奖1994年获得乌兰巴托国家博览会金奖。 |
苗族竹筒鸡杂 | 居住在鹤庆县境内河谷地区的苗族,风味小吃众多,其中,竹筒焖鸡杂的风味很独特。 竹筒焖鸡杂,选一节老黄的竹筒,一头留节、一头开口当“锅”。将洗净的鸡肝、肫及杂碎剁碎,配以香菇、竹叶菜、青薄荷、蒜泥、草果面、核桃仁茸及食盐拌匀,全塞进竹筒中。再用芭蕉叶塞封节口,将竹筒放到炭火上翻转烘烤。待竹筒冒出油珠,使可破竹食之。奇香四溢,回味久长。 |
杀年猪 | 鹤庆坝子进入十冬腊月,受玉龙雪山的影响,气候变得异常的寒冷。加之有雪水潺潺地从玉龙雪山上,欢快地流趟下来,那水清亮无比,亮生生的,像刚从商店里买出来的不锈钢器皿一般,放出新光来。这正是白族人,家家户户宰杀年猪的大好时日,也是腌制火腿、吹肝、猪酐酢……的好时候。开始宰年猪了,将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们召集在自家简朴的院子里,大家都一起动手,那亲热的氛围,已经超越了宰猪的意义。相聚的日子是短暂而欢快的,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年代,又显得多么地金贵和难得。大家快乐地吹着白话,互诉这段别后日子的酸甜苦辣。天刚蒙蒙亮,一伙人就烧水的烧水,绑猪的绑猪,然后是退毛,割下猪头,开膛破肚……然后旋出火腿,把一头清清爽爽地改成小块的便于贮存的肉块。然后妇女们就在锅台边,打整出白族“八大碗”。太阳暖暖洋洋地照耀着鹤阳大地,吃完饭,就可以腌制火腿、吹肝和猪酐酢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