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咸阳市

咸阳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咸阳乾陵博物馆

咸阳乾陵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乾陵玄宫即位于北峰之上。梁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历史沿革  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武则天任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5月,中宗李显下令将武则-入。此前一年,唐中宗还赦免了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因为政治问题而被破孩致死的皇族,并且将他们重新厚葬,其中包括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润、章怀太子李贤三人。除此之外,神龙二年(706年),还加建了许王李素节、泽王李上金、义阳公主李下玉等陪葬墓。《唐会要》记载,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乾陵修葺时曾造屋378间。唐朝末年发生黄巢之乱,黄巢动用40万大军打算盗掘乾陵,但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罢,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五代时,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组织军队发掘所有唐朝皇陵,“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乾陵因建筑牢固而得以幸免。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0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  1958年,当地几个农民放炮炸石,无意间炸出墓道口。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经初步发掘确认被炸处是地宫墓道,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乾陵发掘计划》作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之后,国务院又再发通知要求“全国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由于乾陵墓道完整,且尚未发现新的盗洞,许多专家认为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  陵墓格局  主陵  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唐初,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  地宫  根据西安文保中心有关专家对乾陵地宫的探测,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专家推测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  文物遗存  述圣纪碑  述圣纪碑位于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是武则天亲撰、其子唐中宗李显书丹,是为唐高宗-的-德碑,北距西阙8.65米。述圣纪碑记述高宗文治武功,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树碑,墓内也不放墓志铭,乾陵突破了这一惯例,因此述圣纪碑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  述圣纪碑为方形,高7.53米,每边宽1.86米,重约89.6吨。碑顶为庑殿式建筑,檐角刻有4个护法力士。檐雕斗拱中间为五节碑身,由五块完整的青石榫卯相接而成。下为碑座,亦用榫卯相接。碑座刻有獬豸和海石榴纹。全碑由顶、身、座七部分构成,碑首象征太阳,碑座象征月亮,中间五节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日、月、金、木、水、火、土”这七个部分所组成,所以,述圣纪碑又有“七节碑”之称。七节取“七曜”之意,故立七节碑也就是寓意高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一样普照天下,光照千秋。述圣纪碑全文镌刻在碑的正阳面,碑身五节除第一块和四块无字外,其余三块的正面及东西两侧均刻有字。碑文为骈体,共计46行,5600余字,皆楷书。由于千年风雨侵蚀,加之人为破坏,现仅存文字1600余字。据资料记载碑文刻好后,每个字的凹槽处都填有金屑,远远望去金光闪闪,故又称“金子碑”。初建有碑亭,碑亭建筑基址呈方形,南北18.80米,东西18.85米,现碑亭早已不存。  无字碑  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98.8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线刻而成腾空飞舞的巨龙,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长2.14米,宽0.66米。其马屈蹄俯首,雄狮则昂首怒目。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  无字碑北靠东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巍峨壮观,雕刻精美,为历代群碑之冠。  宋金以后,开始有游人题字于碑,使无字碑成为有字碑。再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渐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或许这正符合了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其中1135年《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以女真文字刻写,旁边有汉字译文。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此,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陪葬墓  乾陵陪葬墓共计17座。计有太子墓二(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王墓三(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彬王李守礼),公主墓四(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大臣墓(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高侃、苏定方、薛仁贵)。  1960—1971年已先后发掘了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中书令薛元超、燕国公李谨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珍贵文物4300多件。其中有100多幅绚烂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中国古代瑰丽奇绝的艺术画廊,《马球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出猎图》、《仪仗图》等壁画,不仅对研究唐代绘画,而且对研究唐代建筑、服饰、风俗习惯、体育活动、宫廷生活、外事往来等具有重要价值。  石雕石刻  从梁山南二峰的天然双阙起,往北依次对称排列。端立首位的是1对高达8米有余的八棱柱石华表,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其造型昭示着生命长存的理念和古代先民对人类生殖行为的崇拜。接着是一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翼马之北是1对优美的高浮雕鸵鸟,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象征。紧接鸵鸟的是5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和10对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或称直阁将军)。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还蹲踞着4对8尊高大雄伟的石狮,以朱雀门外的最为雄伟。这对石狮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凛然挺拔如泰山。置石狮于陵前,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  乾陵引人注目之处,还有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的两组石人群像。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唐高宗入葬时前往参加葬礼,武则天为炫扬大唐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今字迹可辨认者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  这些石人残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也有翻领紫袖。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但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  考古学家对此进行了分析,发现可能是自然灾害给这些石像带来了灾难。通过大量资料证明,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震级高达8—11级。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所以致使80多万人死于这场地震中。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公里,同样属于震中地带,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据专家们推断,这场地震才是造成这61座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石像的材质不是很结实,石料中有一些石瑕,所以石像受损的时候,头部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研究人员推断,这61尊石像很有可能是一部分毁于那场大地震中,还有一部分是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争中。     门票价格: 旺季:122淡季:82 咨询电话: 029-35510222  邮编: 713300 景区地址: 乾县312国道旁西侧  李治 (628~683)  (628~683) 唐朝第三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 (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十七年,承乾谋杀泰未遂。事发,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次年(650) 改元永徽。起初四五年间由顾命大臣长孙…… 详细++  武则天 (624~705)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zhào),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不是唐。 武则天,是一个颇具历史魅力的名字,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名人。她是唐王朝开国功勋武士镬之次女,千古名帝唐太宗之嫔妾,高宗李治之皇后…… 详细++  李治 (628~683)  (628~683) 唐朝第三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 (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十七年,承乾谋杀泰未遂。事发,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次年(650) 改元永徽。起初四五年间由顾命大臣长孙…… 详细++  武则天 (624~705)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zhào),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不是唐。 武则天,是一个颇具历史魅力的名字,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名人。她是唐王朝开国功勋武士镬之次女,千古名帝唐太宗之嫔妾,高宗李治之皇后…… 详细++  武则天 (624~705)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zhào),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不是唐。 武则天,是一个颇具历史魅力的名字,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名人。她是唐王朝开国功勋武士镬之次女,千古名帝唐太宗之嫔妾,高宗李治之皇后…… 详细++

汉武帝茂陵

汉武帝茂陵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相传武帝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当时在陵园内还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以及宫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设有5000人在此管理陵园,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而且在茂陵东南营建了茂陵县城,许多文武大臣、名门豪富迁居于此,人口达277000多人。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禅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汉茂陵详解  金人赵秉文有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其诗道出了咸阳原上的历史场景。穿越时空距离,透过这些陈列着的苍凉陵冢,人们似乎看到咸阳原的荣辱兴衰,听到古陵主人战马的嘶鸣声,读到咸阳古陵文化的精彩篇章。  秦岭北麓的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北夹于秦岭山地和北山山脉之间,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自西而东的渭河,流贯条形的关中平原,故亦称渭河平原。古代这一带属秦国,长约七八百里,所以又有“八百里秦川”之称。西周、秦、汉时代,关中是全国最富饶之地,其财富占全国十分之六。古都西安即坐落于这片平原中部的渭河南岸。沣河、沪河、灞河等八条河流,从秦岭北麓蜿蜒而来,形成“八水绕长安”的景象。属于秦岭山脉的华山、骊山、终南山等巍峨高峻的山峰,罗列市区之南,重峦叠嶂,云蒸霞蔚,构成了美丽的山水风光。  位于关中腹地、泾(河)渭(河)之交的咸阳,是西汉皇陵的主要集结地。西汉王朝,凡214年,历经11位皇帝,建陵园11座,有9座位于咸阳原上,其中最为显贵的有五陵,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这五陵当时均建有陵邑管理,故将其称为“五陵原”。古诗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五陵裘马自轻肥”的记述,即指当年居住在这些陵邑(县)中的纨绔子弟斗鸡走马、为非作歹的事情。  在西汉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  茂陵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原上,南位乡的东南部,西距兴平市12公里,东距咸阳市15公里。其北面远依九骏山,南面遥屏终南山。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此地原属汉时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它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显得庄严稳重。  公元前139年,茂陵开始营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历时53年。《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门”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汉书·霍光传》曰:“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可以延宾者也。”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黄肠题凑”是“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料皆内向,故曰题凑。”汉武帝死后,所作的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十分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入殡未央宫前殿。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共用金丝重约1100克。  茂陵的地宫内充满了大量的稀世珍宝。《汉书·贡禹传》云:“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九十物,尽瘗藏之。”《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载道:“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  茂陵大事记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征募工匠、徭役数万人,在槐里县(今陕西省兴平市)茂乡,开始修建茂陵。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葬茂陵东侧1公里处,墓像祁连山。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将军长平侯卫青病逝,葬茂陵东,墓像庐山,与霍去病墓并列。  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武帝巡游,病逝于周至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逝后18日,葬于茂陵。  汉昭帝始元三年(公元前84年),茂陵被盗掘。4年后,有人在扶风(今陕西省扶风县)买得墓中所葬玉箱、玉杖二物。  汉宣帝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茂陵复建置茂陵县,徙天下富豪6万余户居住此地。  汉宣帝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茂陵被盗掘。后河东功曹李友,入上党抱犊山采药,于崖石中得武帝地宫所藏杂经30卷,盛以金箱。  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5年),赤眉军退走长安,西行途中盗掘茂陵。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遣吕布盗掘茂陵。  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派兵盗掘茂陵。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地方官吏在霍去病墓前竖石碑一座,保存至今。  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孟秋,陕西巡抚毕沅为茂陵和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等墓前各竖石碑一通。今霍光墓碑已损,其余完好。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六月,关中东府渭南、华县、大荔回民起义,进逼兴平,本县回民群起策应。28日,战事延至茂陵一带,团练头领边献壁率众团丁为占据有利地形,抢登茂陵,因陵上无工事作掩护,回民以-轰击,攻势凶猛,经半日激战,团练死伤400余人。  民国二十年(1931年)西京筹备委员会负责人张继,在霍去病墓北设立茂陵小学,于校内设立“茂陵办事处”,胡际平为主任,负责管理文物,并在墓南面两侧,修建两座瓦房,将9件石刻移至室内。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26日,日本学者水野清一在东京出版的《东方学报》第三册特刊发表《关于西汉的墓饰石刻——霍去病墓的石刻》的研究论文。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21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由张学良、杨虎城等陪同,游览茂陵。  1956年,茂陵文管所成立。所址位于茂陵东侧1公里处霍去病墓前。仅有3间瓦房,16件大型石刻。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茂陵、霍去病墓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1月11日,兴平市豆马村村民赵振秀在村北土壕起土时,发现西汉珍贵文物铜犀尊,积极交献国家。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5月,茂陵文管所陈列室(即两间旧瓦房)整修完毕,16件西汉大型石刻开放展出。  1967年,6月上旬,一伙“0”中的武斗人员抢占霍去病墓作为据点,并扬言“破四旧”,企图砸烂文物,茂陵文管所工作人员坚持说理斗争,保护了文物。  为保护文物安全,文管所在当地群众帮助下,挖深9米,三处面积均为15平方米的地窖,并在石刻周围用土丕砌墙,墙内充填黄土,以保护大型石刻免遭毁坏。  1976年,7月,国家文物局在茂陵文管所召开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现场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沈竹作重要讲话,茂陵文管所所长介绍“茂陵文管所依靠群众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经验。  1977年,由国家投资,对茂陵文管所进行了整修、扩建。盖起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文物陈列室一座,长30米,宽10.5米,面积315平方为。  1979年12月,茂陵文管所升格为茂陵博物馆。  1980年,茂陵博物馆自筹资金45000元,修建第二座仿汉建筑风格的文物陈列室。  3月,法国考古学家密特朗参观茂陵博物馆,并将其父1914年拍摄的霍去病墓及墓前石刻照片2幅转交茂陵博物馆收藏。  5月1日下午,兴平市西吴乡豆马村群众在茂陵三号无名冢南60米处平整土地时,发现汉从葬坑一座,茂陵博物馆对该从葬坑进行发掘清理,共发掘出文物236件,其中有国宝级文物两件(鎏金马、竹节熏炉),一级文物37件。  同年,在茂陵博物馆附近16个村及厂矿、机关、学校,先后建立文物保护小组55个,发展文物通讯员269人,形成了一个以茂陵陵区为重点的文物保护网络。  1989年2月19日,武帝陵派出所成立,主要负责茂陵田野文物安全和周围自然村的治安工作。  2月,霍去病墓东西两侧石刻长廊建成。3月1日起,搬迁16件大型石刻艺术品,15日全部就位。  2月8日,茂陵博物馆珍贵文物展览正式对外开放。  4月5日,新修茂陵博物馆至汉武帝陵旅游复线路竣工。  1992年10月,茂陵博物馆仿制品青铜错金犀牛尊,荣获国家旅游局、轻工业部、商业部、纺织工业部及中国旅游购物节组委会联合颁发中国旅游购物旅游商品“天马金奖”。  门票价格: 旺季:80淡季:60 咨询电话: 029-38456140  邮编: 713100 景区地址: 兴平市西吴镇道常村  刘彻 (前156~前87)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 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 详细++  刘彻 (前156~前87)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 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 详细++

汉景帝阳陵

汉景帝阳陵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公元前一百八十八年--前一百四十一年)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陵墓东西长166.5米,南北宽155.4米,高31.6米,呈覆斗型。  经过多年来的考古工作发现,阳陵陵园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宽1至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帝陵,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刑徒墓地,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帝陵座西面东,居于陵园的中部偏西;后陵、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一号建筑基址等距分布于帝陵四角;嫔妃陪葬墓区和罗经石遗址位于帝陵南北两侧,左右对称;刑徒墓地及三处建筑遗址在帝陵西侧,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侧;阳陵邑则设置在陵园的东端。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显示了唯我独尊的皇家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在陵园四周的丛葬坑中先后发现了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群,有堆放粮食的仓库,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及成组的陶、铁、铜质生活用具,全面展现了汉代的军旅场景。其0土的彩绘陶俑人物造型准确,表情丰富,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出土的断臂汉裸俑,堪称“东方维纳斯”和“东方大卫”,显示了汉代高超绝伦的雕塑艺术水平。      汉景帝刘启陵墓,位于咸阳市秦都区张家湾机场汽车专用公路西侧。陵墓东西长166.5米,南北宽155.4米,高31.6米,呈覆斗型。1990年5月,汉陵考古队在阳陵南区发现一组14行共24个俑坑的丛葬设施。现已清理的第6和第8号两坑,虽均遭盗扰,仍出土彩俑彩陶400余件,铜铁兵器、农工工具、衣饰及货币千余件。另从17号坑发掘出土木车数乘和一批随车陶兵陶俑。出土陶俑均为男性裸体,除发、须、眉、眼涂黑外,通体为橙红色彩绘。  据测算,阳陵的陶俑总数可达数万个。伴随出土文物以金属器物为主,有铜簇、弩机、带钩、马衔、“半两钱”、铁矛、戟、剑,还有陶井、灶等。   陕西咸阳  刘启 (前188~前141)  刘启是汉文帝刘恒长子,母亲窦漪(窦太后),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崩于景帝后三年(前141年),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安葬于阳陵。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 详细++  刘启 (前188~前141)  刘启是汉文帝刘恒长子,母亲窦漪(窦太后),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崩于景帝后三年(前141年),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安葬于阳陵。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 详细++

石门山森林公园

石门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石门山森林公园的林木种类繁多,有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和林相整齐的人工林。奇花异草,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植物王国’’。其分布错落有致,交相辉映。  森林中满目清翠,郁郁葱葱。高大的乔木摩云翳日,低矮的花草争妍斗奇。树木枝叶繁茂,鲜花艳丽夺目。这里既有原始的自然风貌,又显示出人工花园的神韵。春天,万木争荣,嫩枝点翠。榆叶梅、连翘花红黄相映;山桃、杏花风姿绰约,“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丁香、蔷薇姹紫嫣红,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盛夏芳草萋萋,绿菌铺地;头顶浓荫蔽日,脚踩青苔腐枝,抬头不见太阳,回首不见来人“叶叶青青欲滴,枝枝楚楚生凉"。“日中不用摇纨扇,伏里可曾试葛衣’’?到了众山绘秋容的时候,森林中满山遍野如火如荼,  松柏苍绿浓重,野菊争奇斗艳,野果挂满枝头。林下各种灌木一片片,一丛丛,都悄然换上新装,当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时,整个山岭红橙黄绿,色彩斑斓,宛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冬天,北国冰封,雪花飞扬,满目皆白,凝在岩石、树枝、枯草上的积雪犹如梨花满枝,玉树琼花,石雕蜡塑一般,使得莽莽丛林银装素裹,好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茂密的森林,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这里不但植物品种繁多,而且吸引了大量的野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大型哺乳动物’有豹、野猪、獾、黄羊、狐狸、狍、林麝等,小型动物有野兔、野猫、松鼠,另外还有鹰、灰鹤、锦鸡、斑鸠、鸳鸯等,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其中豹、灰鹤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锦鸡、鸳鸯、水獭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门票价格  旺季:30淡季:0   交通  自驾:顺着104国道一直往北走,快到泰安交界处时,有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石门山森林公园由此向东,然后就向东直行即到  村  开放时间  8:00-19:00  景点位置  山东省曲阜市石门山镇  

张裕瑞那城堡酒庄景区

张裕瑞那城堡酒庄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陕西张裕瑞那城堡酒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渭城镇,由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建成,占地1100亩酒庄,可年产高档葡萄酒3000吨。酒庄采用意大利托斯卡纳式的建筑风格,将建成一个集优质葡萄种植、高端葡萄酒生产销售、葡萄酒文化展示和旅游休闲“四位一体”的国际一流葡萄酒酒庄。  张裕瑞那城堡酒庄是西咸阳新区秦汉新城先期实施的都市农业项目之一,酒庄的规划布局、功能定位与西咸新区的规划和要求高度适应。酒庄的整体设计中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葡萄园,可以为游客提供自然的现代田园风光和观赏游览,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最大程度地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  酒庄使城堡主楼与大自然有机结合,将奶白的象牙般的白垩石、红色陶土屋瓦、明黄色的墙面涂层、广袤的葡萄园、跳跃的喷泉、精致的壁饰、亮黑色的铁艺、和闪烁着红宝石光泽的瑞那干红各种颜色调和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悠闲、典雅、浪漫的田园风光。精美的雕塑以及温暖的色调,营造出迷人的充满艺术气质的氛围,散发着着浓浓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味道。让你不出国门就能领略纯正、独特的欧式风情,感受沉浸在葡萄酒文化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酒庄整体布局上分为酿酒葡萄种植园、鲜食葡萄采摘园、葡萄酒生产区、地下大酒窖、葡萄酒文化博物馆、个性化体验中心、餐饮、住宿等多个旅游项目。  酒庄创造了三项亚洲第一:亚洲最大酒窑葡萄酒庄、亚洲第一家温泉葡萄酒庄和亚洲第一家葡萄酒SPA会所。  酒窖面积15800平方米,最大可容纳15000个储酒橡木桶,拥有世界各国不同产区、不同厂家、不同纹理、不同烘烤程度的20余种橡木桶。  门票价格: 旺季:120淡季:120 咨询电话: 029-32085888  邮编: 712000 景区地址: 渭城区渭城镇坡刘村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占地1300亩,划分为智能温室展示区、日光温室展示区、露地展示区三个功能区。园区以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及信息技术为核心,聚集国际国内掌握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机构和企业,展示国际国内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示范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全力打造技术领先,人才聚集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种展示、技术示范、合作交流基地。  一、智能温室展示区  智能温室区已建成工厂化育苗馆、梦幻花卉馆、超级菜园、西部特色馆、无土栽培馆和现代农业创意馆等六个展室馆,总面积20736平方米。  1、工厂化育苗馆  本馆利用现代化的育苗设施和国内外最先进的现代育苗技术,以企业化的模式组织种苗生产和经营,展示种苗的标准化、规模化和设施化生产。分为推介区、基质展览区、台湾农特产品展区、播种室、催芽室、苗木盆栽栽培区和炼苗区七个功能区。  展馆采用从台湾引进的全自动化播种机播种,以及自行研发的有机介质,使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种苗生产过程。分季节进行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品种,一品红、仙客来、郁金香、蝴蝶兰、菊花、三色堇等花卉和西瓜、甜瓜等瓜类育苗。  2、梦幻花卉馆  梦幻花卉馆体现“奇、美、全”三个核心,以花为主题,创造一个供人参观、休闲、科普、娱乐及经营的现代花卉园艺展览馆。展馆分为彩廊迭翠区、花美术馆展示区、密封主题花卉区、鸟语国花林休憩区,整体以“一轴、一环”的布局形式,以彩虹长廊为主轴线,以温室内部主要游览线路为环线,将空间有机的融合。  该馆以无土栽培技术为核心,以各种特殊的形式和形态展示各种花卉,展示梦幻般花的海洋。采用的主要形式有水生栽培、立柱栽培、伞面栽培、墙面栽培、坡面栽培,展示的花卉包括观花植物、观叶植物、水生植物、仙人掌及多浆植物、精品兰花、珍奇花卉、盆景和组合盆栽花卉、芳香植物等8大类200余个品种。  3、超级菜园  本馆以设施蔬菜新技术生产展示为手段,将设施蔬菜的工厂化生产模式以实景形式展示在游客面前,增强农业生产的现场性、科普性和示范性,让参观者体会高科技现代农业的魅力。  该馆采用立柱栽培、袋栽、盆栽、槽栽等不同栽培形式,集中展示生菜、黄瓜、西瓜、甜瓜、彩椒、番茄等6大类14个瓜果类蔬菜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4、无土栽培馆  本馆充分利用现代设施提供的环境控制条件,应用栽培技术的创新成果,展示适合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的新、奇、特蔬菜新品种。  该馆应用的关键技术有槽式基质栽培、箱式基质栽培、高糖低段密植栽培、集雨型生态栽培、便携式盒装菜生产、新式墙体栽培、立柱栽培、高架式漂浮培、平式管道栽培、立式管道栽培、新型平式管道栽培、新型立式管道栽培、雾培、多层细叶栽培等。  整个馆融合园林景观的布局及造景手法,另外增添了休闲品茶的空间,将休闲、娱乐、参观、科普、品茶等多元素合为一体。  5、西部特色馆  本馆以西部特有品种展示为主题,通过现代栽培技术,展现古老人文智慧的传承与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本馆空间布局是将藏、滇、新、陕等西部特色区域为主要空间构成要素,以中国西部版图布局为基础,分为以展示青藏高原为主的西部特色中草药的雪域药源;以展示西南特色花卉品种为主的滇西映像;以展示戈壁沙漠节水农业工程、特色瓜果品种为主的西域慧都;以及以展示西部野生蔬菜、小杂粮特色作物为主的原野绿洲。  通过应用管道栽培、梯田、沙培、火山岩培、石砾栽培、雾培、潮汐式、立柱、墙体栽培、槽式基质栽培、水培等多种现代栽培方式,展示西部特有的中药材、食用花卉、芳香植物、木本蔬菜、野生蔬菜、西部特色瓜果等60余个品种。  6、现代农业创意馆  本馆是将农产品和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使其成为具有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化、高赢利性、高附加值,智能化、特色化农产品。主要包括新式立体果菜叶菜栽培展示区、廊架管道栽培区、立柱栽培区、空中结薯展示、人工光种植太空舱展示区、未来绿色家园展示区、远缘嫁接技术展示区、售卖区、水生蔬菜种植区、休闲设施展示区等十个主题。  通过应用果菜、叶菜复合型雾培、管道栽培、立柱栽培、DFT水培、漂浮培、远缘嫁接技术、红薯空中结果技术、红薯换根技术、红薯多余营养截留技术、墙体栽培、人工光植物工厂栽培技术等多种栽培方式和技术,将蔬菜种植与观赏有机结合,展示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二、日光温室展示区  该区主要展示适合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不同类型日光温室以及最新材料、节水灌溉设备和设施。通过日光温室集中展示适合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设施农业生产的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等设施蔬菜最新品种、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该区主要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使其成为技术领先、人才聚集的国际化技术研发、示范和培训基地。  目前已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日光温室23栋,主要进行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等设施蔬菜新品种引进、展示和示范。  三、露地展示区  露地展示区占地总面积800余亩,包括苹果、石榴等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小区、粮食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油料作物、药用作物、饲料与绿肥作物和蔬菜、花卉等植物新品种展示区。种质资源保存小区主要展示我国北方果树方面丰富的种质资源,展示形式以实物栽培展示为主,配0版说明,阐明科学意义,追溯科技内涵,挖掘文化底蕴;新品种展示小区主要展示作物栽培新品种,以品种比较,品种鉴定为手段,吸引全国的育种专家和种业企业入园参与,借此契机,每年召开若干次全国性作物、果树、蔬菜等方面的新品种观摩会和信息发布会。  今后,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将继续引进国内外最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以坚实的农业技术研发基础、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科学的分析系统等优势,不断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选育出优秀的有竞争力的种子品种,帮助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位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宝高速中段,东距西安市82公里,西距宝鸡市86公里,与太白山和法门寺20公里之遥。  博览园建设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包括逸夫科技馆动物博物馆和昆虫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5个专业博物馆和蝴蝶园、植物分类园、树木园及多种种质资源圃等,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博览园是学校在整合科教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博物馆群,全面、系统地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和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成就,这在我国尚属首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70多年的长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在农业科教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杨凌的几代农业科教专家收藏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动物、植物、土壤、昆虫标本(实物)和农史典藏,成为学校的重要科教资源。其中昆虫标本120万号,植物标本55万份,收藏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动物标本数十万号,其中富有农林专业特色的珍稀动物8000余件;线装古籍五万余册,为全国农林院校之冠,全国现存农业古籍300余种中我校收藏284种,其中善本文献20余种。  1987年,依托植物保护学院丰富的昆虫标本收藏,学校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昆虫博物馆,开始了标本资源保护、开放利用和科普教育新路子的探索。1996年,国务院副总理-来我校考察后又批准立项建设昆虫博物馆二期工程,使昆虫博物馆和昆虫学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昆虫博物馆先后被评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单位”等,成为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并为宣传学校和杨凌示范区发挥了重要作用。昆虫博物馆的建成为学校标本资源开放利用、服务教学和科研、开展科普教育树立了成功典范。  1999年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了进一步整合和挖掘学科资源优势,建立集科研、教学、科普为一体的学科基地,保护和开放利用标本资源,展示农业科技成就,传播农业文化和科学知识,在原昆虫博物馆的基础上,学校依托昆虫学、畜牧兽医学、植物学、土壤学和农业历史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和优势,于2001年10月启动了博览园建设项目。  博览园是一个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它的建设得到了国家和陕西省政府、社会各界、广大校友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关心、支持和资助。其中邵氏基金会捐赠500万元港币建设逸夫科技馆,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捐资400余万元建设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地方政府、各界友人还捐赠了大批展品,支持博览园的建设。  2006年11月博览园全面建成并向社会开放,成为学校的一个学科展示平台,主要服务教学和科研,并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先进科技与先进文化相结合,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博物馆通过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和丰富的标本、模型、实物、文物展览,形象、系统、科学地介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昆虫、植物、土壤知识和农业科技史,展示我国农业科技和生物技术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面向公众传播农业文化和科学知识。目前博览园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以农业科技为主题的由五个专业博物馆组成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服务教学、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方面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门票价格: 旺季:60淡季:60   咨询电话: 029-87082858  邮编: 712100   景区地址: 陕西杨凌邰城路3号

马栏革命旧址

马栏革命旧址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马栏革命旧址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边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马栏成立并举行了授旗仪式;1937年4月,0关中特委和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机关迁驻马家堡村,-任特委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关中分区机关所在地,是关中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中心。1941年底至1949年4月,0陕西省委迁驻马栏,-、汪锋、张仲良、赵佰平、高锦纯、文年生、王世泰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长期工作和战斗过。  红色马栏——革命圣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南大门,是-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成果,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硕果仅存的红色根据之一,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同陕甘、陕北革0据地一道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0为争夺和旬邑这块土地,曾发生过大小战斗170余次。重要的战斗有:谢子长收复职田镇、刘志丹夜袭马栏镇、陕甘游击队奔袭旬邑城、陈国栋以计取张洪、张占英巧取赵家洞、王振西吕家歼灭战、罗春生夜袭东牛坡、三五八旅出击西府首战解放旬邑城、七七一团攻克职田太峪镇等。  旬邑地区,作为陕甘宁边区的前沿阵地,曾谱写了我党、我军革命史上辉煌的一页,其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  马栏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现存有-、汪锋、赵伯平等革命领导人的旧居及党政军机关办公居住过的103孔窑洞,有当年修建的七孔石桥和工字房等,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门票价格: 旺季:0淡季:0 咨询电话: 029-34422537  邮编: 711300 景区地址: 旬邑县马栏镇马栏革命旧址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游走大唐盛世,体验关中风情,袁家村以其特有的风格迎接八方来客,举村共创繁荣。袁家村坐落在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九嵕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辛勤努力,袁家村从一个昔日有名的穷村子变化为今天的富裕村、文明村和旅游明星村。走进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只见民俗文化一条街上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传统建筑鳞次栉比,透过门窗向屋内看去,特色十足的手工作坊里,有现做现磨香油的、有传统手工艺制作卢记豆腐的、有加工酸奶的,甚至还有毛驴拉着磨盘磨鲜辣子面的……一幕幕传统工艺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爬山游大唐昭陵,韦贵妃,长乐公主地宫。来袁家村赏花,杏花,梨花,桃花,苹果花应接不暇。游览昭陵博物馆,你会更加爱这里。  地址:咸阳市礼泉县咸阳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2号  类型:民俗村采摘/农家乐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029-35970111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袁家村  礼泉县袁家村位于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南部台塬和北部丘陵沟壑区两大类。袁家村周遍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距袁家村一公里的唐太宗昭陵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唐肃宗建陵石刻,是关中地区帝王诸陵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石雕石刻群。袁家村现已形成以昭陵博物馆、唐肃宗建陵石刻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的点、线、带、圈为一体…… 详细++

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

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位于兴平马嵬办事处李家坡村,地处杨贵妃墓--黄山宫景区向西一公里处,依托黄山宫独特的历史资源顺势而建,将现代生活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为马嵬构筑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马嵬驿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离长安(今西安)百余里。相传马嵬本为东晋一武官名,因他在此筑城而命名地名。  唐时马嵬驿是西行的第一驿站,民俗文化村建在原址范围内,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店铺林立,来到这里你会立刻被古文化的气息所感染,仿佛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以古驿站文化为核心,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展示、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主要包括驿站文化广场、民俗文化展示区、民族小吃文化街、垂钓区、家禽生态养殖区、百果林采摘园等八大功能区。  门票价格: 旺季:0淡季:0 咨询电话: 15129746666  邮编: 713100 景区地址: 兴平市马嵬街办104省道

汉阳陵博物馆

汉阳陵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汉阳陵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汉阳陵帝陵封土高约31米,陵底边长160米,顶部东西54米,南北55米,陵园为正方形,边长4l0米,四边中央各有一门,均距帝陵封土110米。  经过三十多年的考古勘探发掘,现已探明,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帝陵坐西向东,被81条呈放射状的陪葬坑簇拥着,其四周则分布着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及礼制建筑遗址等;宽110米的司马道向东直通5公里之外的阳陵邑,司马道南北两侧整齐排列着王侯将相和文武百官的陪葬墓10000余座,一如当年天子临朝时大臣位列两班的威仪。陵区内200多座陪葬坑0土的武士俑披坚执鋭、严阵以待,仕女俑宽衣博带、美目流盼,动物俑累千成万、生动异常。可以说汉阳陵是中国封建帝王“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空前盛行的真实体现,也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陵陵园,因而成为科学工作者研究汉代帝王陵寝制度和丧葬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门票价格: 旺季:90淡季:65 咨询电话: 029-86031470  邮编: 712000 景区地址: 渭城区正阳镇机场路东

崇文塔

崇文塔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崇文宝塔位于泾阳县城东南10公里的崇文中学院内,是我国至高砖塔,历史久远。此塔距今约360年,为全国保存最好的砖塔之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有文管所和专人保护。该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属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总高度83.218米,根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从塔下至塔顶全部用青砖修建。全部塔身为八棱形状,底层每边九米,周围共计72米,每层各有四窗,每层外面有四个佛龛,交叉而上。佛龛内置明代石刻佛像或坐或立,形态各异,极为生动。二层南向塔门刻有“崇文宝塔”四个字,为全国砖塔之最,由塔内可曲折攀登,直至塔顶,每层内外均可游览。天晴之时,登临塔顶,西安、泾、渭、华岳、骊山景色皆历历在目。  崇文塔巍然矗立于泾河北岸、县城东南10公里的崇文乡东太平村。此塔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由泾阳人尚书李世达倡导主持,南京镇江工匠官施工所建,万历三十三年(1605)竣工。崇文塔整体塔身全部用青砖修建,属楼阁式,共13层。底层每边长9米,周长计72米。塔基为须弥座,塔身呈八棱状。南向塔门上镌刻有“崇文宝塔”四字。塔身每层均设有四门四龛,龛中置或坐或立、形态各异、造型生动的明代石刻佛像。塔内有砖砌台阶,可曲折而上直至塔顶。每层塔檐有数层巨砖叠折外伸,形成一米余宽的腰檐平台,以供游人巡回游览。各层斗拱,砖檐椽头,以特殊磨制砖件拼装,榫卯相扣,严丝合缝,并有砖雕各式各样的花纹,极为壮观。每檐角挂有风铃,晨曦月夜之中,风铃叮咚作响,更为古塔增添了神韵。最高层周围筑有城堡式城垛,当天气晴朗时,游人们凭垛远眺,巡视八方,可远望八水绕长安、骊山晚照之盛景,更可观历历在目之泾、渭二河。塔顶原有铜盆一口,盆下置有各型迥异铜佛像8尊,可惜的是铜盆在关中大旱中1929年后被人击破窃走,小铜佛像也于1980年被当地小孩子挖出卖铜,幸被县文化单位发现赎回,现存于县博物馆。过去,最高层曾长有数株常绿柏树,现在已无,第13层即塔顶,系以5米左右之高铜葫芦收顶,颇为雄伟壮观。  崇文塔在形式上打破了唐代方塔的典型而变为八角形,并且所有的洞均系卷拱式样,其层次高度和宏伟的挺秀姿态可与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媲美。  “浮图杳蔼入青云,渭水泾流远近分。”“久裂不用柱,谁复东南造。削顶刺碧空,迷离云作帽。呼吸风雨声,环曲独龙道。十里长安城,缩来只一隅。下视苍苍色,可畏亦可悼。”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描写了崇文宝塔的雄姿和风采。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二十四两日为当地群众登塔古会,古会期间兼搞物资交流、信息传递、农事贸易,并有地方戏剧、杂耍助兴,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崇文塔1956年8月6日被公布为陕西省名胜古迹和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改革开放和党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崇文塔也不断地对外开放,它已经成为泾阳与外界联系的窗口和世界认识泾阳、泾阳走向世界的桥梁,这些必将对提高泾阳的知名度,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有识之士关注泾阳,对泾阳经济的腾飞起到巨大的作用。崇文塔

咸阳昭陵博物馆

咸阳昭陵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陵博物馆是中国陵墓博物馆。在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旧缴希?因山为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9~649)的陵墓。其陵园面积之大,陪葬墓之多,居历代帝王陵墓之首。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昭陵博物馆正式开放。  昭陵博物馆有出土文物陈列室、壁画陈列室和两座碑石陈列室。该馆馆藏文物4500多件,是研究初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郑仁泰、张士贵等墓出土的彩绘釉陶俑,是唐三彩的前身。李贞、安元寿等墓出土的唐三彩,雄浑斑烂,雍荣华贵。李?弈钩鐾恋摹叭?梁进德冠”,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的一顶进德冠。诸多陪葬墓出土的神态各异的胡俑和骆驼俑,反映了初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盛况,体现着初唐时期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合。   陕西咸阳  李世民 (599~649)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 详细++  烟霞镇  烟霞镇辖46个行政村,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4万公顷,总人口33000人。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8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实现农业总产值6772万元,同比增长16.8%,实现财政总收入13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0元。   优果工程:大力推广“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技术,完成果树大改形786.67公顷,在…… 详细++  李世民 (599~649)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 详细++  烟霞镇  烟霞镇辖46个行政村,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4万公顷,总人口33000人。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8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实现农业总产值6772万元,同比增长16.8%,实现财政总收入13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0元。   优果工程:大力推广“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技术,完成果树大改形786.67公顷,在…… 详细++

咸阳博物馆

咸阳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古城咸阳市中心的中山街,馆址原是建于明代初年的咸阳文庙,1962年改建为博物馆。咸阳是秦王朝建都之地,又是汉陵集中所在,因而咸阳博物馆所藏文物以秦汉两代为主,其中以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最为出名。建筑面积3855平方米,陈列面积1216平方米。  咸阳博物馆属于地域性综合博物馆,现有七个陈列室,其中秦咸阳历史文物陈列室三个,西汉帝陵文物陈列室一个,西汉3000彩绘兵马俑专题陈列室二个展出文物7000余件。馆藏周、秦、汉、唐历史文物近2万余件,有铜器、铁器、陶器、瓷器、石刻、字画、玉器等。

马家堡关中特区旧址

马家堡关中特区旧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前期,马家堡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中特区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1936年底至1939年底,关中特区党政军机关,包括关中特委(特委书记-)、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霍维德)、特区司令部(司令员张仲良、政委-)驻马家堡村,1937年9月,关中特区改称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1936年1月,受0中央委派,-同志赴关中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其中在马家堡工作战斗将近三年时间(1937年3月—1939年底)。  为了抢救保护革命遗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红色旅游,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关中特区马家堡红色旅游景区。于2010年5月份开工,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原貌”的原则,对旧房屋全部落架维修。共维修了9院112间,2200平方米。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革命先辈蜡像馆、关中特区纪念馆以及停车场、广场、人像步道、景区绿化,两院地坑窑,总面积12000平方米。完成了陈列布展,已于2011年7月份对外开放。  景区地址: 旬邑县职田镇马家堡村  信息来源:旬邑县文物旅游局马家堡关中特区旧址   信息来源:旬邑县文物旅游局

侍郎湖

侍郎湖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高原淡水湖——侍郎湖

咸阳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秦都区 泾河新城茯茶镇 大秦古桥风情园 泾渭茯茶坊 咸阳中华广场 汉昭帝平陵 陕西医史博物馆 凤凰广场 红色记忆博物馆 渭滨公园 沙河古桥 秦都韦氏家族墓 沙河桥遗址 秦都张苍墓 秦都朱云墓 陕西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 秦都秦悼武王永陵
杨陵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 农业科技示范园 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 杨凌水上运动中心 后稷教稼园 隋泰陵 中国克隆动物基地 节水科技博览园 古邰国遗址 有机体验开心农场 秦岭山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园 崔西沟民俗村 树木园 咸阳乾陵博物馆 汉景帝阳陵
渭城区 汉景帝阳陵 汉阳陵博物馆 张裕瑞那城堡酒庄景区 咸阳博物馆 萧何曹参遗址公园 大石头民俗旅游度假村 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 武则天母亲杨氏-唐顺陵 咸阳安国寺 边区群众报旧址 五陵原 汉哀帝义陵 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 咸阳圆明寺 中五台道观
三原县 三原县博物馆 李靖故居 三原博物馆(城隍庙) 金源山庄 于右任纪念馆 三原周家大院 唐献陵 唐端陵 唐庄陵 三原清凉寺 清峪河湿地公园 唐永康陵 于右任故居 孟店民宅 文峰木塔 宏道书院
泾阳县 崇文塔 原点新城商贸旅游示范区 安吴青训班纪念馆 泾阳龙泉公社 张家山自然风景区 郑国渠首遗址 泾阳县博物馆 泾阳吴氏庄园 泾阳太壸寺 唐崇陵 中国大地原点 吴氏陵园 太壸寺大殿 泾阳郑国广场 唐贞陵
乾县 咸阳乾陵博物馆 乾陵地宫 乾县兴国寺 乾县化度寺 乾县弥陀寺 乾县铁佛寺 懿德太子墓博物馆 懿德太子墓 章怀太子墓 永泰公主墓 乾县唐僖宗李儇靖陵 乾县隋恭帝杨侑陵 乾陵黄土民俗村 乾县龙岩寺 汉武帝茂陵
礼泉县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咸阳昭陵博物馆 唐建陵 任池村 醴泉湖 礼泉步行街 袁家村 礼泉李思摩墓 礼泉李靖墓 礼泉尉迟敬德墓 礼泉魏征墓 礼泉李勣墓 唐长乐公主墓 礼泉金龟寺塔 咸阳乾陵博物馆 汉武帝茂陵
永寿县 永寿云集生态园 黄土地窑洞生态度假庄园 永寿云寂寺 古豹榆木树 武陵寺塔 长孙无忌墓 黄土地绿色生态风情园 槐树林风情度假山庄 颐和槐树林生态森林公园 安金藏墓 咸阳乾陵博物馆 汉武帝茂陵 汉景帝阳陵 石门山森林公园 张裕瑞那城堡酒庄景区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
彬县 咸阳彬县大佛寺 侍郎湖 彬县前秦世祖苻坚陵 金池革命旧址 龟蛇山 程家川 彬县花果山石窟 彬县大佛寺石窟 花果山石堡 彬县开元寺塔 彬县花果山 彬县公刘墓 彬州塔 邠州十二景 彬县陶谷墓 咸阳乾陵博物馆
长武县 昭仁寺 长武县博物馆 黑河大桥 昭仁寺大殿 碾子坡遗址 董家坪遗址 卧龙山公刘庙 咸阳乾陵博物馆 汉武帝茂陵 汉景帝阳陵 石门山森林公园 张裕瑞那城堡酒庄景区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马栏革命旧址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旬邑县 石门山森林公园 马栏革命旧址 马家堡关中特区旧址 古豳文化博览园 唐家大院 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馆 十里桃花川 旬邑革命暴-动纪念馆 旬邑石窟遗址 秦直道遗址(旬邑段) 旬邑文庙 库淑兰纪念馆 北宋泰塔 崔景岳烈士故居 旬邑卧龙潭 陕北公学旧址
淳化县 咀头休闲农业体验地 甘泉湖旅游景区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 秦直道遗址(淳化段) 汉云陵 仲山森林公园 淳化金川湾石窟 淳化龙盘寺 淳化县博物馆 甘泉宫遗址 淳化清柏树山别墅遗址 淳化烈士陵园 淳化冶峪河国家湿地公园 赤淳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旧址 明罗奎墓 明邹应龙墓
武功县 苏武纪念馆 武功小华山(葆贞庵) 报本寺塔 教稼台 武功关帝财神庙 武功石佛寺 武功城隍庙 望仙宫 武功姜嫄墓 武功龙王庙 武功毗卢寺 郑家坡遗址 香尧遗址 郑尚坡遗址 阎家遗址
兴平市 汉武帝茂陵 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 杨贵妃墓 兴平博物馆 兴平北塔 清梵寺塔 兴平霍去病墓 黄山宫 秦五女墓 兴平金日磾墓 兴平霍光墓 兴平董仲舒墓 兴平公孙弘墓 兴平周懿王陵 兴平晏子墓 咸阳乾陵博物馆

咸阳市特产大全